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南极水样中分离出来的 4种南极冰藻 (2种硅藻和 2种绿藻 )在不同温度下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发现 2种硅藻 (H1和 H2 )通过增加胞内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来提高其低温适应性 ,而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 ,发挥主要的作用 ;绿藻 L1的总脂含量变化不大 ,但在低温条件下 ,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亦相应提高 ;绿藻 L4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与 2种硅藻相似 ,但 2种绿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 ,发挥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 ,低温有利于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同时作为膜磷脂重要组成成分的 C2 2∶ 6脂肪酸在 4种冰藻中均保持稳定 ,含量相对较高 ,这也是对南极低温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南极冰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其低温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南极水样中分离出来的4种南极冰藻(2种硅藻和2种绿藻)在不同温度下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发现2种硅藻(H1和H2)通过增加胞内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来提高其低温适应性,而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绿藻L1的总脂含量变化不大,但在低温条件下,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亦相应提高;绿藻L4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与2种硅藻相似,但2种绿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低温有利于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同时作为膜磷脂重要组成成分的C22:6脂肪酸在4种冰藻中均保持稳定,含量相对较高,这也是对南极低温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谷胱甘肽系统在清除活性氧和生物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南极冰藻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的活力.采用分光光度法,对24种南极冰藻胞内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合成能力(GPA)、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等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南极蓝藻B-1中谷胱甘肽含量最高;南极衣藻ICE-L和南极硅藻GJ01的谷胱甘肽总产量居前2位;南极冰藻GPA普遍高于常温藻的.南极硅藻GJ01和南极衣藻ICE-L GR活力高于对照组的.培养基的选择表明,f/2培养基适合南极硅藻GJ01的生长,而Provasoli培养基适合南极衣藻ICE-L的生长.可见,南极冰藻成为谷胱甘肽的新来源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南极硅藻GJ01和南极衣藻ICE-L.  相似文献   

4.
南极冰藻生化组成及其与低温适应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4种南极冰藻(2种单细胞绿藻——Pyramimonas sp.和绿藻L4,以及2种硅藻——硅藻Hl和H2)的蛋白质、脂肪、糖、无机元素含量和组成,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等的基本生化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冰藻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常温藻,蛋白质含量以绿藻L4的含量最高,为45.18%;Pyramimonas sp.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27.70%。4种冰藻的脂肪含量均高于常温藻,为14.02%~l9.89%;总糖含量为4.7%~l6.3%,与常温藻含量接近。Mg的含量在冰藻和常温藻的无机元素中都为最高,为13600~l24000mg/kg,但4种冰藻的含量均低于2种常温藻;4种冰藻的灰分含量均低于常温藻,表明冰藻含有更高的有机成分。冰藻的氨基酸含量与常温藻的含量没有明显不同,但绿藻L4含有较高含量的羟脯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48%。4种冰藻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冰藻的基本生化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并且完全符合作为水产养殖饵料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环境因子对2种南极绿藻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气相色谱方法对南极冰藻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总脂含量有一定的影响:(1)温度对Pymmixtomonas sp,总脂含量影响不大,一般为8.3%~8.9%,Chlorophyceae L-4在2℃时的总脂含量最高为10.33%;(2)光强显著地影响这2种绿藻脂肪在细胞内的积累。随着光强由限制生长的39 lx增加到3900 lx,2种绿藻的脂肪酸含量降低:(3)盐度的提高有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4)营养盐的限制也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在氮源缺乏条件下,Pyramidomonas sp,和Chlorophyceae L-4细胞内脂肪大量积累,含量分别是以NH4Cl为氮源的2.2和3.2倍。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不同,其脂肪含量的改变反映了南极冰藻生长的改变。环境因子能够影响这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同样也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在适合南极冰藻生长的条件下,脂肪酸积累降低;反之,在南极冰藻生长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脂肪合成增加。这表明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因子同样影响到2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但组成和其生长不存在相关性。环境因子(温度、光强、盐度和营养盐)对2种绿藻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在2种绿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因此。这2种绿藻可望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利用提供藻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导致了紫外辐射日益增强,高强度的UV-B辐射会造成细胞中DNA的损伤,影响蛋白质、脂类和色素的代谢过程。生长在南极的绿藻具有一系列防御机制以应对增强的UV-B辐射,其中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 MAAs)是一类重要的紫外防御物质。为探究类菌胞素氨基酸对UV-B辐射的响应,本文以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sp.ICE-L)、针丝藻(Raphidonema nivale Lagerheim, NIES-2290)和胶球藻(Coccomyxa subellipsoidea E.Acton, NIES-2166)三种生活在南极的绿藻为材料,采用UV-B辐射胁迫(强度0.35 W/m~2,短时处理3 h),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类菌胞素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的变化。Mycosporine-glycine为三种南极绿藻中共有的MAAs,在UV-B辐射胁迫下三种南极绿藻中Mycosporine-glycine含量变化不尽相同,表明不同的南极绿藻中MAAs对UV-B辐射的响应各有其特性。首次在绿藻(南极冰藻和胶球藻)中检测到Gadusol。Gadusol作为MAAs的合成前体,它的合成积累使得生活在海冰环境的南极冰藻和胶球藻具有良好的抗UV-B辐射能力。其中南极冰藻抗紫外能力最强,这可能得益于不同MAAs间的动态转化,含量升高的Palythine及Usujirene/Palythene可能对南极冰藻的紫外屏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冰活性物质与南极冰藻低温适应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活性物质是由南极冰藻产生的具有抑制冰晶生长的一类胞外糖蛋白.对5种南极冰藻分泌的冰活性物质的测定表明,冰活性物质活性存在种间特异性,大小依次为绿藻L4>盒形藻>菱形藻>圆筛藻>绿藻B7.以高活性的绿藻L4为研究对象,抑制冰晶活性测定表明,含有冰活性物质的溶液所形成的冰晶颗粒较小,颗粒之间缝隙较大,能够减轻结冰给生物体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4种南极冰藻的生化组成对UV - B辐射增强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验室人工模拟南极UV—B辐射环境,对南极冰藻的生化组成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70μW/cm^2)后,4种南极冰藻的总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脯氨酸、羟脯氨酸等6种氨基酸增加,谷氨酸、缬氨酸等减少;总脂含量明显增加,绿藻增加30%以上,硅藻增加超过15%;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不饱和脂肪酸;Mg、Na和Al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而Fe、Ca、Zn、Mn等含量却明显增加。总体来说,4种南极冰藻的灰分含量显著下降,有机成分明显增加。表明了南极冰藻对UV—B增强的积极响应.能调整自身对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这为深入研究冰藻对南极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十烷醇对海带三个品系雌配子体克隆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海带雌配子休克隆为实验材料,通过施用三十烷醇处理。结果表明,三个品系在供试条件下,LH36生长最好,LH30发育率最高。它们对TA的反应为浓度在0.5~1.0×10-5mg/L时,都有促生长作用,其中LH30反应最敏感,LH10次之。浓度在1.0×10-5mg/L时,发育率最高,其中LH30发育率为51.5%,LH10为18.0%。LH36对各浓度处理的发育反应,差异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两株海洋细菌S1 0 、P42 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S1 0 在较高浓度下对藻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浓度下抑藻生长作用较弱 ,不同浓度的菌株S1 0 均能有效地抑制藻细胞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产生 ,且在较低浓度下效果较好 ;菌株P42 对该藻的作用恰好与S1 0 相反 ,在较低浓度下明显抑制藻细胞的生长 ,不同浓度的菌株P42 也能有效地抑藻产毒 ,且在较高浓度下作用较明显。实验用的藻株毒力约为 ( 0 .95— 1 2 .1 4)× 1 0 - 6MU/cell,属于低毒藻株 ,该藻株在培养第 1 4天达到毒性最高峰 ,峰值为 1 2 .1 4× 1 0 - 6MU/cell,之后逐渐下降。讨论了海洋细菌在赤潮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PSR模型中压力、状态、响应相互作用的关系阐述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子系统确定并标准化处理了影响评价指标,根据判断矩阵分析结果赋值了指标权重,构建了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体系,应用该评价体系进行了福建省福清湾及海坛峡海域围填海开发活动对其海洋资源的影响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清湾及海坛峡海域围填海开发活动对其海洋资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了WebGIS和地学虚拟环境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WebGIS技术在地学虚拟环境中的应用。从系统结构、用户界面、数据模型等三个方面,对WebGIs技术用于地学虚拟环境的深层次系统框架进行了研讨,并对WebGIS技术与地学虚拟环境技术进行结合的实际过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利用PSR模型中压力、状态、响应相互作用的关系阐述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子系统确定并标准化处理了影响评价指标,根据判断矩阵分析结果赋值了指标权重,构建了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体系,应用该评价体系进行了福建省福清湾及海坛峡海域围填海开发活动对其海洋资源的影响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清湾及海坛峡海域围填海开发活动对其海洋资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福建海水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海域网箱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Benedeniasis)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6种本尼登虫病原,完成新本尼登虫季节感染动态和生活史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鱼群本尼登虫自然感染率平均52.14%,最高感染率达100%。考察结果说明福建海域网箱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的感染和流行与渔区海水温度和降雨量关系最大,福建海域在一年中的6月至10月份是网箱养殖鱼类本尼登虫病感染和流行的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国际上海水养殖对沿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减少养殖污染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海水养殖主要通过有机物和营养物的排放、化学药物的使用、养殖动物的逃逸、红树林的破坏等途径对沿岸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减小这一影响 ,认为应采取提高人工饲料的质量、单一养殖系统结构优化和复合养殖系统的结构优化、处理养殖排放水、海岸带综合治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洋磁力异常逼近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常用的数值逼近方法的分析和研究,针对海洋磁力测量的特点,仿真计算分析了移动曲面法、Hardy多面函数法、Shepard法和Kriging法在不同情况下的插值精度。同时,给出了一个实例来计算分析四种逼近方法插值精度。仿真与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已知点的分布情况及磁异常变化情况不同时,四种逼近方法的插值精度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情况,本文总结出了适合于海洋磁力异常逼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库的地形图制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IS数据和制图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基于GIS数据库实现地图制图输出的难点。分析了当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的情况及其适用于基本比例尺制图的特点,充分利用了ArcGIS提供的地图表现功能,探讨了ArcGIS环境下基于Geodatabase数据库实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制图的方法,并采用ArcObjects作为二次开发的平台,设计开发了基于GIS数据库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制图模块。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多源地图数据的非共享性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地图数字出版流程的顺利开展。为了有效解决多源地图数据到印前数据的转换问题,根据多源地图数据的类型及特点,结合出版对地图数据的特殊要求,建立并实现了一套完整的由多源地图数据转换为印前数据的方案,并通过具体应用得到有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主要基于船体、航速、续航能力、作业海况、搭载仪器、操作方式以及主要用途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测量无人艇的技术参数,分析了国内无人艇的不足和重点攻克的技术,以及螺旋桨、喷泵两种推进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测量无人艇艇型、自动控制、载体总体设计及集成、环境感知、通信等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指出测量一体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水陆一体化测量技术、组网测绘为测量无人艇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圆筒形防波堤和V形防波堤的基础上,结合离岸堤后形成V形和半圆形连续出现的韵律海岸的地貌平面形态特点,提出一种前墙为连续的半圆筒形防波堤形式。通过在波浪水槽内进行规则波物理模型试验,探究这一新型防波堤的波压力分布规律及波高、周期、水深等因素对波压力的影响。将试验结果与海港水文公式和合田良实公式计算的理论值对比分析,给出了以合田良实公式的折减系数来拟合新型弧形防波堤波浪总水平力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新型弧形防波堤上的波压力随波高、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其水平波浪总力比同等尺度直墙少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