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循环经济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循环经济是沿海地区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探讨了海洋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在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海洋循环经济和狭义海洋循环经济的概念.分别从自然科学理论、经济理论和地理学视角的发展和布局角度,对海洋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并指出,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经历着从初级到高级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且分别有不同的理论为3个阶段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模式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简单回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海洋经济理论,认为循环经济模式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从生态经济价值观、产业网体系、集群化布局以及技术创新4个方面深入论述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浅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借鉴循环经济的理念,探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通过对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和实现途径等内容的探索式研究,提出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对于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促进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海洋资源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问题逐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应用循环经济理论探讨海洋可持续发展问题正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从海洋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入手,探讨信息不对称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新亮点.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海洋生态环境也面临危机.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分析了目前浙江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面临的障碍,并对发展浙江海洋循环经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海洋循环经济的内涵,简要介绍了椒江海洋经济发展概况,再分析了浙江椒江海洋经济领域发展的重要性和难点,提出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推进沿海经济产业带发展,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推进海洋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力度,加快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海洋经济创业创新,推动海洋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界定了海洋循环经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系统地提出了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研究并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评价模型,运用模型对2005年我国沿海省市海洋循环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9.
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明海洋循环经济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提出了由海洋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海洋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社会层面的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的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体系的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循环经济是实现沿海地区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章基于产业体系角度,总结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出育苗业、海水增养殖业、水产加工业、海盐业及盐化工业、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滨海造船业、滨海旅游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并指出海洋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的核心是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加快辽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培育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为例,根据海洋循环经济的特点把海洋循环经济区域在空间上划分为潮下带-浅海-大洋区域、潮间带区域、潮上带-陆地区域和海岛区域四种类型.海洋循环经济发展在这四种类型的地域单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区域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系统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差异及发展模式的差异等方面.根据区域之间的差异,针对各区域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但当前我国对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尚未确立,尤其在制度领域尚不健全,因此需要逐步明确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完善现有法律制度,构建制度视阁下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质斌 《海洋科学》1995,19(2):21-23
随着我国现代海洋开发活动的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科学”这两个名词已不再是陌生的了。但是,它所代表的概念,一直缺乏明确的界空,因而对其理解存在着若明若暗、见仁见智的情况。这不但影响着学科理论建设的进展,而且在海洋经济工作实际中,制定不出适于该领域的统计指标[1],给经济分析和评估带来困惑。因此,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必要的。1海洋经济1.1海洋经济的概念和分类所谓海洋经济,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需求和供给,与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从多种角…  相似文献   

14.
渔业循环经济的实质,从哲学上看,是普遍联系观点在渔业经济中的应用。舟山是一个渔业大市,渔业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产业竞争力。在阐述循环经济的基础上,用循环经济的特征对照舟山渔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就建设舟山渔业循环经济从意识培育、制度构建、结构调整和科技保障四个层次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目标,这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治理理论介绍全球海洋治理的概念,梳理全球海洋治理的发展历程,构建SWOT-PEST矩阵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选择和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海洋治理历经海洋控制与争夺、开发与规则构建、深度调整和演变3个发展阶段,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大致划分为被动参与、积极参与、全面参与和深度参与4个阶段,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逐渐上升;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外部威胁大于机遇,战略选择应从现阶段的多元型战略向增长型战略过渡;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广海洋治理理念、提升海洋治理能力、完善海洋治理规制和搭建海洋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人海关系和谐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循环经济的提出背景实际上就是针对工业经济条件下,人类通过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造成了随之而来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和退化问题,反而降低了社会福利的总体水平。因而,提出了以人海关系和谐论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课题,管理海洋公共资源的有效的、永续的开发和利用,来保障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全面发展。海洋作为人类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自然资源的过量使用以及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桎梏,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更具迫切性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海洋产业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开发对象,对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和影响都相对较高.因此,文章试图以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为思路,以产业关联度为分析手段,对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海洋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合理和有效地推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政策制定,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并提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已形成经济效率、海洋资源和海洋产业等研究热点,海洋经济效率和海洋生态效率测算以及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等成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前沿;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亟须从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创新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提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实现路径和检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有效性4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即将来临的海洋世纪,要想成为海洋经济强国,就有必要了解海洋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增长新空间理论、海权保护理论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同时通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研究,就可以找到发展海洋经济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球与海洋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数字地球的概念出发,根据海洋科学的发展要求,详细论述了数字地球与海洋科学的发展关键。并提出了海洋科学的新的发展战略和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理论,从而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数字地球的建立有一个协调和统一的认识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