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松  廖文卓 《台湾海峡》1999,18(3):266-272
根据1993年11 ̄12月航次调查结果,研究南沙海域铁和锰在沉积物/间隙水/海水的界面分配和转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Fe含量与其他海域差不多,Mn具有明显特色:不但含量很高,在不同站位差异悬殊,且Fe、Mn之间存在分离现象。沉积物中Fe、Mn呈与水深呈正相关。估计本海区有锰的微结核存在。在间隙不中Fe、Mn均产生明显富集,比海水含量高30多倍。Fe、Mn的界面分配和转移与水深密切相关,与沉积物的氧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 湖及其礁外沉积物间隙水中的Fe2+,Mn2+,Mn/Fe值及礁外/ 湖值、沉积物—海水界面扩散通量、沉积类型及其氧化还原环境。结果表明,间隙水中Fe2+,Mn2+浓度 写湖高于礁外,锰高于铁,礁外/渴湖值Fe2+为0.28,Mn2+为0.66,Mn/Fe值 湖内为1.47,礁外为3.52,界面扩散Fe2+,Mn2+均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海水扩散,扩散量的Mn/Fe值 湖为1.38,礁外为3.84,Fe2+,Mn2+浓度及其扩散特征的不同是由其氧化还原速率、扩散速度、控制体系及其氧化还原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湖沉积物以粗粉砂为主,为还原特征;礁外沉积物以粉砂质粘土软泥为主,为弱还原特征,从间隙水中Fe2+,Mn2+浓度,Mn/Fe值及其礁外/ 湖值,Fe2+,Mn2+界面扩散及其Mn/Fe值,沉积物氧化还原度(ROD)的研究得到一致的结论,南沙群岛海区湖沉积物的还原性比礁外沉积物强。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海区沉积物柱样中碳酸盐组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89年5月在黄河口海区采集4个沉积物柱状样,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其碳酸盐组分中Ca,Mg,Fe,Na,Mn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含量分布基本遵循“元素粒度控制律”,即沉积物粒度细时,元素含量超于富集。结果还证明,受黄河水影响越大,沉积物碳酸盐Mn/Fe比值越高,可以以此判断沉积物受黄河水影响的程度;CaCO3含量亦存在类似现象。相关分析表明,碳酸盐组分中Mn含量与CaCO3含量相关较好,而Fe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北太平洋海域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间隙水中铜、锰、镍等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表明,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16~8.61μg/dm3之间;铜和镍则主要与表层海水的初级生产力有关,研究区内间隙水中铜和镍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6~20.8和0.80~3.12μg/dm3,且这些元素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均存在最大浓度梯度.利用“Fick扩散定律”计算表明,锰在研究区主要是从上覆海水向沉积物扩散,是沉积物中锰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铜和镍则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海水扩散,是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主要来源。与表层海水中铜和镍向底层海水的输送通量计算结果相比,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含量主要受沉积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液化学平衡反应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软泥水和底层海水除Fe在软泥水中呈高价态的分子化合物(Fe(OH)3)和络合离子(Fe(OH)2+),以及二者均存在含量甚微的单一离子Fe3+以外,Fe的其它组分形式和Mn、Cu、Ni、Co元素均以低价态的单一离子、络合离子和分子化合物形式存在。软泥水比底层海水的组分存在形式要多,且组分含量变化幅度要大。软泥水中Fe主要含量是Fe(OH)3,而底层海水主要是Fe2+。软泥水现代正在发生沉析的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和石英,在外陆架—陆坡海域软泥水可生成方解石、文石,陆坡海域的软泥水还可沉析菱锰矿和水锰矿;底层海水正在沉析的仅是方解石、文石、赤铁矿和针铁矿。碳酸盐类矿物的沉析与海底分布的钙质粘土、泥等沉积物相吻合。水锰矿的生成为陆坡海山区存在的多金属结壳(核)提供了成矿信息,并表明多金属结壳(核)不是通过海水的物理化学作用的途径生成的。  相似文献   

6.
陈水土  杨慧辉 《台湾海峡》1993,12(4):376-384
根据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九龙江口,厦门西港海域的调查资料,初步探讨该海域Fe,Mn,Cu,Zn,Ni,Co,Pb,Cd等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及其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主要受九龙江径流的影响。在河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发生明显转移,Fe,Mn,Co,Zn等元素自悬浮颗粒物上解吸,Cu可能被吸附,颗粒态重金属元素与颗粒态磷呈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在厦门湾上的屿附近海域定点站6个航次所采集悬浮颗粒物中Fe,Mn,Al,Ti,Ba和Ca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结合相关要素,探讨了该海域悬浮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对悬浮颗粒物中Fe,Mn,Al,Ti,Ba和Ca等元素的垂直分布与时间变异研究发现,它们多数与悬浮颗粒物关系密切,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是控制水体尤其是底层水悬浮颗粒物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中Nd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海水,海洋沉积物中的自生组分,生物壳体乃至全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可以反应大洋水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及大洋水体循环特征,因而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综合近20年来关于现代世界大洋海水,Fe-Mn沉积,热液,热液沉积物及其它组分的Nd同位素的研究资料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洋区,不同深度海水的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同时,依据Fe-Mn结壳及岩心中有孔虫的Nd同位素组成资料,总结了新生代以来世界海洋中Nd同  相似文献   

9.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间营养物质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主要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生态系中的营养 组份 NO3-N, NO2-N, NH4-N, PO4-P, SiO3-Si及其在沉积物一海水界面间扩散转 移通量,结果表明:(1)该海域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浓度较高,∑N/P礁外间 隙水高于泻湖间隙水,相对而言,泻湖间隙水中缺氮,礁外间隙水中缺磷,礁外 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垂直分布各异。(2)该海域沉积物活性明显高于东中国 海,沉积物中大量营养组份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H4SiO4是礁外界面扩散是最 大的组份,而在泻湖中NO3-或NH4+是最大扩散量的组份,礁外界面H4SiO4, NO3-扩散大于泻湖,这些扩散转移特征由组份本身的性质与环境特性决定; (3)该海域水温高是造成间隙水中营养组份大量产出并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 的主要原因,温度高,沉积物释放出营养组份的表现活化能降低,沉积物的活 性增强,从而释放扩散出大量的营养组份。  相似文献   

10.
海坛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主量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辉  陈岚 《海洋学报》1998,20(3):47-55
本文对海坛岛海域33个表层沉积物中10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含量变化和区域平面分布作了描述和探讨。化学成分中Corg、N、P、Fe、AI、Ti、Mg等元素的关性好,和粘土矿物关系密切,从陆源搬运入海;Ca、碳酸盐和上述及粘土含量呈负相关,在富含生物介壳的粗粒沉积中富集;Mn主要赋存于陆源碎屑,而在砾砂中有自生Mn沉积。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调查区可分为3个地球化学分区,综合反映了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一个中型水库(黄同水库)中几种主要微量营养元素(Fe、Mn、Zn、Cu、Mo)的存在形态、分布及其季节变动。主要结果为:(1)水库中Fe、Mn、Zn和Cu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364.3、112.1、96.01和3.24μg/L;Mo的溶解态平均浓度为3.26μg/L。Fe和Mn以颗粒态为其主要存在形式,而Zn和Cu则以溶解态为主。(2)该水库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分布呈均匀化特征,但其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垂直分布互有差异,Fe、Mn、Zn随水层深度增加而递减,而Cu和Mo的垂直变化甚小。(3)微量元素存在形态与水化学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PFe、PZn、PCu与DO间具有良好负相关,而DZn、DCu、DMo和PZn、PFe与叶绿素间均呈紧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海坛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辉  陈岚 《海洋学报》1998,20(3):47-55
本文对海坛岛海域33个表层沉积物中10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含量变化和区域平面分布作了描述和探讨。化学成分中Corg、N、P、Fe、Al、Ti、Mg等元素的相关性好,和粘土矿物关系密切,从陆源搬运入海;Ca、碳酸盐和上述及粘土含量呈负相关,在富含生物介壳的粗粒沉积中富集;Mn主要赋存于陆源碎屑,而在砾砂中有自生Mn沉积。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调查区可分为3个地球化学分区,综合反映了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 ,稳定同位素丰度天然变化的研究已对生物和生物医学及行星、地球和环境科学等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太阳系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和作为生物学中生物早期阶段的氧化还原元素 ,Fe是稳定同位素测量中令人感兴趣的元素。然而 ,至今仍因缺少适合于精确Fe同位素比测量的方法而阻碍了对Fe同位素所提供的潜力研究。海水的Fe同位素组成是一个重要问题 ,因为Fe在大洋生物繁殖力方面起着控制作用 ,其在海水中的丰度可能对气候变化有相当大的影响。尽管目前无法对海水溶解Fe的同位素组成直接测量 ,水成铁锰(Fe—Mn)结壳…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西北部海山的玄武岩,Fe—Mn结核和结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比分析采自太平洋西北部海山的玄武质岩石、Fe-Mn结核和结的物质成分原基础上,查明了基性岩类和空间上与其相关的Fe-Mn形成物相似的化学成分特征,提出了在结核和当地玄武质基岩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的设想,它决定于来自玄武岩的一系列元素参与了结核和结壳的形成。这些元素是在玄武岩经受海底风化过程中进入底层水和沉积物,又从 介质进入水成Fe-Mn形成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生长过程中锰、铁、镍、铜的通量(FMn),FFe,FNi,FCu)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结核生长过程中Mn,Fe,Ni和Cu的通量都是波动性的;2.FMn与FFe,FNi,FCu均呈正相关性;3.结核的元素通量与结核的成因类型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并记录了海底缺氧事件;4.结核的元素通量存在区域性差异,是沉积环境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依据多金属结核CCC14剖面上Mn、Fe、Ni、Cu的含量和有关的公式,本文计算该结核生长过程中瞬时生长速率和Mn、Fe、Ni、Cu的瞬时通量,并在结核中建立时间标尺,划分和对比结核生长阶段,重建结核CCC148.793Ma,B.P.以来的生长历史。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由铁、锰含量计算结核生长速率的公式,可详细了解结核生长过程,并能识别与提取强核中古海洋信息记录。  相似文献   

17.
南海东北部和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物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测定了南海东北部和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生物硅含量(SiO2%),其含量范围分别为1.08%-3.01%和0.79%-9.06%,平均值分别为1.76%和4.22%.研究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硅含量与站位水深呈正相关关系;南海东北部的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硅含量与其中的矿物含量、铁离子浓度、间隙水中的营养盐浓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南海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硅含量与烧失量、有机碳含量、碳酸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粘土矿物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振宏 《海洋科学》2000,24(10):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9676290,1997~1999)“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 地球化学记录” ,根据表层和柱状样品的成因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重建了冲绳海槽中部自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历史。沉积物的TiO2 (TFe2O3 MgO),K2O/Na2O (TFe2O3 (TFe2O3 MgO),Al/(Al Mn Fe),La/Yb REE,LREE/HREE(平均8.69) ,δEu(平均0.60)和轻稀土型配分类型特征判明为活动大陆边缘 大陆岛弧型沉积环境 ,沉积物具有典型…  相似文献   

19.
大鹏湾海水理化因子与浮游动物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灰色系统研究对1990年3月30日-1990年6月22日采自大鹏湾地区海水样品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大鹏湾盐田海域浮游动物数量变动与海域理化因子间的关联度,且进行了关联序整理。结果表明,Mn,Fe叶绿素α产溶解氧对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用大亚湾近岸沉积物进行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吸附研究。测得各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分配系数分别为:^85Sr,160;^134Cs,330;^60Co,6400;^141Ce,9500;^59Fe,9400;^54Mn,15000。并测得核素吸附分配系数随悬浮物浓度和示踪剂活度变化的规律。当悬浮物浓度增加时,^85Sr,^59Fe的Kd值显著降低,^141Ce,^54Mn,^60Co的Kd值稍有降低,而^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