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是广泛分布在我国黑龙江至闽江水系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黄河水系光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对采自黄河水系光泽黄颡鱼样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光泽黄颡鱼3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682 8±0.043 7~0.753 6±0.056 2,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 5±0.001 9~0.003 4±0.002 4,整体上呈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长须黄颡鱼的3个单倍型为外群,构建了光泽黄颡鱼5个单倍型的邻接关系树,结果显示2种黄颡鱼分别聚为2个分支,2个分支间的净遗传距离为0.109。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30 2~0.003 8,且统计检验的结果均不显著,表现出较小的遗传分化。动态历史分析结果表明,光泽黄颡鱼表现出经历过近期的瓶颈效应事件。研究结果提示,黄河流域的光泽黄颡鱼在遗传管理上应作为一个管理单元进行管理,中等的遗传多样度及近期有效种群数量的瓶颈效应则提示我们应加大对黄河流域光泽黄颡鱼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王斐  彭淇  吴彬  谭亦珍  杨芳  冯健 《海洋与湖沼》2014,45(4):879-885
采用传统养殖试验方法研究了日粮中添加叶黄素与角黄素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体色的影响。实验设计了11组等蛋白质(42.6%)、等能量(18.5MJ/kg)的实用试验日粮,在试验日粮中分别添加0、25、50、100、200mg/kg叶黄素和25、50、100mg/kg叶黄素与25、50mg/kg角黄素,对照组为野生瓦氏黄颡鱼。结果表明,实验结束时(60d),试验3、8、9日粮组(添加50mg/kg叶黄素、50mg/kg叶黄素+25mg/kg角黄素、50mg/kg叶黄素+25mg/kg角黄素)鱼体体色与对照组鱼(野生瓦氏黄颡鱼)体色相似,试验3、8、9组鱼皮肤中叶黄素含量与对照组鱼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认为,在日粮中添加叶黄素对瓦氏黄颡鱼的着色效果明显较角黄素好,是养殖瓦氏黄颡鱼饲料的适宜添加色素。在瓦氏黄颡鱼的饲料中叶黄素的建议添加量为50mg/kg。  相似文献   

3.
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E2),使瓦氏黄颡鱼雄鱼在7天内产生卵黄蛋白原(Vtg)。采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两种层析技术,从E2诱导的雄性瓦氏黄颡鱼血浆中分离、纯化出Vtg,采用糖、磷、脂蛋白染色技术证明分离、纯化的蛋白为Vtg,该Vtg在非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240kDa,在SDS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143kDa。纯化的瓦氏黄颡鱼Vtg经检测显示可能含有类胡萝卜素,但没有二硫键,对热相对稳定。利用纯化的瓦氏黄颡鱼Vtg,制备了兔抗瓦氏黄颡鱼Vtg多克隆抗血清。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得抗血清的纯度较高,效价为1︰32;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抗血清的特异性较好。以瓦氏黄颡鱼Vtg多克隆抗血清为抗体,以纯化的瓦氏黄颡鱼Vtg为抗原,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检测瓦氏黄颡鱼体内Vtg的含量,标准曲线线性部分的线性方程为y=0.099x+0.4529(R2=0.9327),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15.6ng/ml,工作范围为31.2—4000ng/ml,在此范围内,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黄颡鱼MSTN基因的多态性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对100条六月龄黄颡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全序列进行测序,获得了8个多态性较高的SNP位点。结果显示:其中有7个位点分布于非编码区,1个位点位于编码区,但位于编码区的核苷酸突变为同一突变。在得出这8个SNP位点中有三个位点的基因型与黄颡鱼的体重有显著的相关性:IJ与体重呈正相关性,而NN和OP与黄颡鱼体重呈负相关性。在黄颡鱼育种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这三个位点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5.
利用40个黄颡鱼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吉林省月亮湖野生黄颡鱼(YL,30尾)、四川野生黄颡鱼(SC,30尾)、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段黄颡鱼(SH,18尾)、湖北省荆州市长湖野生黄颡鱼子代(YY,30尾)及其亲本(QQ,30尾)、天津市换新国家级原良种场黄颡鱼1号(TJ,30尾)6个黄颡鱼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Ae)等进行了遗传检测,根据基因频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Nei氏标准遗传距离,x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近交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析群体的遗传分化及其来源.同时,使用PHYLIP3.63软件绘制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UPGMA进化树.6个群体共检测到5042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50-650bp,40个基因座扩增出等位基因数从1-8个不等,共计1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座扩增得到3.575个等位基因.结果显示:(1)6个黄颡鱼群体的多态性指标均适中,PIC在0.00-0.79之间,平均值为0.40、0.37、0.35、0.39、0.35和0.19,有效等位基因数(Ae)1.00-5.44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依次为2.05、2.30、1.93、2.07、1.93和1.47,无偏期望杂合度(He)在0.00-0.83之间,平均值为0.45、0.46、0.36、0.46、0.41和0.23;(2)遗传相似系数YY与QQ遗传相似度最高(0.9947),TJ与SC遗传相似系数最低(0.4846),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黄姑鱼     
黄姑鱼,温州人称,山头黄鱼。此鱼外形颇似小黄鱼,但不如大黄鱼和小黄鱼的肉味鲜美;此鱼又长期生活在近岸海域,不像大、小黄鱼作季节性长途洄游,故冠之“山头”,以示与正宗黄鱼的区别。北方人称罗鱼(北京)、铜罗鱼、铜鱼;江浙一带叫黄娑鸡,系该鱼有集群起叫的习性,其叫声酷似老母鸡“咯咯”之音,故称之。黄姑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古人对海水鱼的分类不详,故在历代方志上未见其名。而今黄  相似文献   

7.
1997年3月27日,温州市东阿外楼大酒店以19万元的高价从菜市场上购得一条长1.7米、重49千克的“大黄鱼”。《温州晚报》报道了这条消息后,许多报纸转载了这条新闻,一时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果真有这么大的大黄鱼吗?黄鱼市场价只不过每千克二三十元,这条鱼为何这么贵?其实,这条鱼并非大黄鱼或(鱼免)鱼,而是黄唇鱼。因为大黄鱼、(鱼免)鱼和黄唇鱼都属于鲈目石首鱼科。外部形态基本相仿,比较难区分。人们把黄唇鱼误传为大黄鱼及其他鱼类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条鱼果真有这么高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GC-FID)检测技术,对杭州城区水体以及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肌肉和脑等可食性组织中5种PAEs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确定杭州城区水体中PAEs分布特征,并分析了PAEs在黄颡鱼肌肉和脑中含量随时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城区水体中5种PAEs化合物含量均较高,但每种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其中DEHP含量在不同水域中含量均最高。黄颡鱼体内残留检测结果显示,5种PAEs类化合物在黄颡鱼肌肉和脑等可食性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脑和肌肉中的消除半衰期处于17.33—32.54h之间。结果表明,PAEs在杭州城区不同水体中广泛分布,在鱼体肌肉和脑等可食性组织中消除较缓慢。  相似文献   

9.
几种幼鱼曲线游泳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9年3-5月,利用视觉运动反应方法测定了黑鲷、黄鳍鲷、鲻鱼、鲤鱼和白鲢5种幼鱼的曲线游泳能力。结果表明,幼鱼游泳速度随环形水道半径增加而加快,但加快的速率逐渐减缓。随游泳时间的延长,游泳速度线性下降,实测耐久时间,黑鲷为66.7min;黄鳍鲷为66.8min;鲻鱼为104.4min;鲤鱼为70.3min;白鲢为58.8min。游泳能力指数,黑鲷为290.6;黄鳍鲷为147.3;鲻鱼为485  相似文献   

10.
在黄颡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和不同水平的氨基酸螯合态微量元素Cu、Fe、Zn、Mn,投喂平均体重为11.80g的黄颡鱼70天,研究饲料微量元素对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情况及肌肉组成成分的影响,并对肌肉、骨骼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的各实验组的增重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组.氨基酸Ⅰ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比无机组、氨基酸Ⅱ组、氨基酸Ⅲ组比较分别提高了16.86%、7.60%、8.03%.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在各组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均不显著(P>0.05).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各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量高于无机组,微量元素含量高的氨基酸Ⅱ组残留量最多,但其增重效果不如氨基酸Ⅰ组(P>0.05).微量元素在黄颡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骨骼>肌肉.微量元素的添加对黄颡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风味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每kg饲料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适宜量为Cu 4mg、Fe 140mg、Zn 20mg、Mn 12mg.  相似文献   

11.
我国黄、东海鳀鱼资源十分丰富,据中挪联合资源声学评估调查结果,其资源蕴藏量为280×10~4t,年可捕量为500000 以上,是一种大有开发前途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但是我国至今尚未对这一资源很好地开发利用,80年代中期以前,年产量仅30000t,近几年70000~80000t。 目前,黄、东海大型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行之有效的鳀鱼捕捞方法,组织开发利用鳀鱼资源,对发展我国的海洋渔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及下游免疫分子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机体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及RACE法获得瓦氏黄颡鱼TLR2全长c DNA(2611bp),编码789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0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LRR)和Toll/IL-1R(Toll/IL-1 Receptor Domain,TIR)同源区结构域,属I型跨膜受体。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瓦氏黄颡鱼TLR2 c DNA与斑点叉尾、鲤及虹鳟的同源性分别为78%、62%及4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TLR2与斑点叉尾聚为一支。q RT-PCR分析表明,TLR2 m RNA在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头肾和脾脏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显著上调瓦氏黄颡鱼肝脏、头肾及脾脏中TLR2 m RNA表达(P0.05),分别在24h、48h及12h达到最大值。头肾中的TLR 2信号通路下游的髓样分化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8、核转录因子kappa 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 RNA均显著上升(P0.05),分别在24h、12h、48h,48h和48h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激活了TLR2信号通路,通过上调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本研究表明,TLR2在瓦氏黄颡鱼抵御嗜水气单胞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有二万多种鱼类,很多鱼类,不但有学名,还有别名,俗名。闲暇之余,欣赏一下鱼名,也有另番情趣。用颜色取名的,有红鱼、黄鲈、蓝鲨、白鲟、黑印鲨、紫鱼、褐梅鲷、银鱼等。用我国古代兵器取名的有刀鲚、枪鱼、剑鱼、箭鱼、梭鱼、剌冠海龙,叉齿鱼,矛尾鱼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沅水五强溪大坝阻隔对光泽黄颡鱼可能造成的遗传多样性影响,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沅水五强溪水库库区和沅水下游两个光泽黄颡鱼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9对选择性引物在两个光泽黄颡鱼群体中,共扩增出1243个位点,多态位点109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7.77%。其中库区和沅水下游群体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85.41%、83.25%,观测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54±0.592、1.803±0.622,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97±0.381、1.574±0.377,Nei’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20±0.211、0.207±0.195,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330±0.305、0.302±0.338;两个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24±0.072、0.119±0.057,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27±0.100。两个群体的遗传参数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UPGMA系统树没有依据群体而形成明显的两大分支。以上结果表明,五强溪水库库区和沅水下游两个光泽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光泽黄颡鱼种群遗传结构对水库大坝阻隔的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81—1985年的调查资料,对黄、渤海区几种颇具生产潜力的鱼种,诸如远东拟沙丁鱼、日本鲳鱼、黄鲫鱼、青鳞鱼等分布及其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了黄颡鱼血浆、肝脏中儿茶素EGCG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水温(10℃和20℃)下EGCG在黄颡鱼体内代谢动力学和肝组织消除特征。结果表明,高温下黄颡鱼腹腔注射EGCG后体内吸收较快,T1/2ka为0.21h,T1/2α为2.07h,T1/2β为22.89h,AUC为5195.41μg·h/ml,Tp为0.95h,Cmax为257.75μg/ml;低温下分别为5.67h、9.53h、207.49h、17283.03μg·h/ml、12.56h和117.16μg/ml。同时在0.5、1、2、4、8、12、24、48、96h各时间点检测了肝脏组织中EGCG浓度,并计算得出高温下EGCG在肝组织中的T1/2β为24.15h,低温下肝组织中T1/2β为64.17h。对不同水温下代谢动力学和肝组织消除规律的研究表明,EGCG在黄颡鱼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速度与水温关系密切,高温下均较低温下迅速。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和不同水平的氨基酸螯合态微量元素Cu、Fe、Zn、Mn,投喂平均体重为11.80g的黄颡鱼70天,研究饲料微量元素对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情况及肌肉组成成分的影响,并对肌肉、骨骼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的各实验组的增重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组。氨基酸Ⅰ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比无机组、氨基酸Ⅱ组、氨基酸Ⅲ组比较分别提高了16.86%、7.60%、8.03%。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在各组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均不显著(P〉0.05)。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各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量高于无机组,微量元素含量高的氨基酸Ⅱ组残留量最多,但其增重效果不如氨基酸Ⅰ组(P〉0.05)。微量元素在黄颡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骨骼〉肌肉。微量元素的添加对黄颡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风味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每kg饲料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适宜量为Cu4mg、Fe140mg、Zn20mg、Mn12mg。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海洋环境中准确获取鱼类在摄食、产卵和争斗过程中发出的短促、瞬时的信号,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实现微弱被动瞬态鱼声信号的检测。该算法首先将瞬态鱼声信号实现固有模态信号的分解,其次将经验值高阶阶数的固有模态信号求和重构即可实现信号能量幅度检测;在固有模态信号的分解的基础上,计算求和重构信号的希尔伯特能量谱,即可实现瞬时能量密度级的检测。通过不同信噪比和检测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的两种检测方法能有效提高微弱被动瞬态鱼声信号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
烟、威海区鲐鱼渔场中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3年至1957年,在烟、威海区鲐鱼渔场中曾进行了一次渔场自然环境和鲐鱼生活习性的翻查(参阅朱树屏1959年)。该项工作是在黄渤海经济鱼类资源调查委查会领导下进行的,作者等参加了调查中的浮游生物和鲐鱼食物方面的工作。本文所报告的就是调查所得的一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20.
简讯     
针对今年农业部提出的海洋捕捞计划产量实行“零增长”的目标,日前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渔港监督局组织了环渤海区的渔业生产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有关人员的座谈会,就目前黄渤海大宗捕捞品种的鲅鱼、鳀鱼、对虾等保护与管理进行了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