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理为指导,综合利用烃源岩有机地化和储层孔渗参数等资料,对台西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条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概括烃源岩、储集层及封盖保存等基本地质条件对油气聚集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机理,认为台西盆地具备良好的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条件,存在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盆地东部陆区白垩系—中新统下部、西部海域南日坳陷白垩系—始新统、澎湖坳陷始新统下部为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有利层位,是台西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库泰盆地钻井岩屑样品及野外露头样品,首次对下中新统海相油气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该区域以生物礁碳酸盐岩为标志层,发育多套海相沉积旋回,海相沉积油气系统具有自生自储自封堵特征:暗色海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海相砂岩为有利储层,同时,海相泥岩作为有效盖层。下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样品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Ⅱ型为主,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平均值1.92%,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为有效烃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指示良好的生烃潜力;储层多期发育,具有低阻特征。自西向东,库泰盆地油气成藏系统时代变新、层系变浅:①盆地东部望加锡海峡深水-半深水区域以上中新统-上新统深水沉积成藏系统为主;②中部马哈坎三角洲-浅海区域以中中新统三角洲相成藏组合为主;③马哈坎褶皱带以下中新统海相成藏组合为主;④盆地西部以渐新统-始新统裂谷期成藏组合为主。新层段海相油气成藏系统的发现,揭示了库泰盆地有利成藏组合的分带规律,指明了库泰盆地中西部区域的未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整体上认识西沙海槽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笔者对该盆地进行了含油气系统分析,认为西沙海槽盆地发育新生界含油气系统,主要烃源岩为始新统湖相泥岩、渐新统海相泥岩;储层为始新统湖相、三角洲、河道砂岩以及渐新统滨浅海相、海相三角洲、深水扇等砂岩;始新统湖相泥岩、渐新统滨浅海相泥岩以及中新世之后的半深海-深海相泥岩构成了三大套区域盖层。西沙海槽盆地新生界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为中中新世,各种油气成藏地质事件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该油气系统可分为4个油气运聚单元,中央坳陷以及紧邻中央坳陷的北部断阶带、南部坳陷西部局部区域是该盆地进一步勘探的首选区域。本研究成果对认识西沙海槽盆地的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东非海岸坦桑尼亚盆地发现了14个大中型气田,使得坦桑尼亚成为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焦点。以收集到的盆地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归纳总结该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含油气系统特征,预测其勘探前景。研究认为,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主力烃源岩为中上侏罗统页岩、下白垩统三角洲相页岩和上白垩统海相页岩。主要储层是下白垩统河流三角洲砂岩以及上白垩统、古新统和渐新统的深水水道砂岩。潜在储层包括卡鲁群河流三角洲砂岩、中侏罗统砂岩和灰岩。盆地内具有优良盖层质量的黏土岩层序出现在整个侏罗系—新近系地层,形成了区域和层间盖层。陆上及浅水区以构造成藏组合为主;深水区以重力流砂体在陆坡形成的构造—地层成藏组合为主。勘探的目标应着重于白垩纪以来重力流砂砾沉积物及河道充填沉积物形成的斜坡扇和海底扇。  相似文献   

5.
万安盆地的油气藏可分为断块型、背斜型、礁隆型和基岩潜山型四种类型,并以断块型和礁隆型居多。勘探结果表明,万安盆地的油气藏和油气显示遍及四个勘探层。已发现的18个含油气构造中油气主要产自中新统碎屑岩勘探层的有10个,产自渐新统碎屑岩勘探层的有4个,产自中-上中新统碳酸盐岩勘探层的有3个,而产自基岩勘探层的只有1个。从油气的区域展布看,上述含油气构造中有8个在中部坳陷,3个在中部和辫啊隆起,4个在西北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的扩张旋回及其与含油气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陆缘扩张”观点,扩张型陆缘演化阶段的三个构造旋回与珠江口盆地的油气生成和聚集密切相关。第一扩张旋回中形成的始新统文昌组泥岩是珠江口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由文昌组排出的油气,经运移上升至第三扩张旋回中形成的中中新统韩江组泥岩盖层之下。运移过程中,油气主要进入由第二扩张旋回中形成的上渐新统珠海组和下中新统珠江组为储层的有利圈闭中。因此,珠江组和珠海组是珠江口盆地的重要目的层,而“拗中隆”及生物礁-滩则是钻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泰国湾区域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裂后期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裂谷盆地。泰国湾区域东北部在渐新世经历了一次明显构造反转,较泰国湾区域大部分地区强烈。通过对比区内钻井,结合地震解释,对该区的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反转构造导致了反转构造带上构造、沉积特征与邻区有较大的不同。由于这次反转构造,泰国湾东北部在新层系发育新类型的油气系统,即深部的始新统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中始新统湖相泥岩,储层为上始新统-渐新统三角洲相砂岩,盖层为下中新统三角洲前缘相泥岩和上中新统以上的海相泥岩。该油气成藏系统已被钻井钻遇油气显示,是本区有效油气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墨西哥东南部维拉克鲁斯盆地中—上新统浊积岩储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浊积岩储层的形成与古斜坡相关,沉积环境为深水—半深水,储层岩相主要有砾岩、粗到细粒砂质浊积岩、薄层波痕砂岩和砂质碎屑岩,中新统储层主要由水道复合的斜坡沉积和发育在斜坡的富含泥岩的冲积堤组成,上新统储层则由近源水道和盆底扇体组成,中新世和上新世水道和扇体均受到深切峡谷不同程度的侵蚀,填充了大量的砂岩和泥岩。  相似文献   

9.
有关海底扇的新观点及其勘探意义石油物探局物探地质研究院黄子齐一般认为深水砂岩主要由浊流形成,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是发育河道/天然堤和朵叶单元的海底扇模式。按照这种模式,预测存在边缘海底扇砂体,发育块状砂岩,这些砂质则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过去已经按...  相似文献   

10.
西纳土纳盆地是发育在东南亚巽他克拉通内的裂谷盆地,也是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运用盆地分析及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主力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等成藏要素进行综合研究,系统总结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差异是造成盆地内烃源岩演化、储集层发育、油气成藏特征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油气可采储量区域上集中在Anambas地堑和Penyu次盆东北部,主要油气田(藏)类型包括挤压背斜、披覆构造和地层—构造型;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渐新统和下中新统。盆地内远景地层圈闭以上始新统—下渐新统Belut组冲积扇相砂砾岩和上渐新统—下中新统Gabus—下Arang组河流下切谷砂岩为有利储层,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的扩张旋回及其与含油气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陆缘扩张”观点,扩张型陆缘演化阶段的三个构造旋回与珠江口盆地的油气生成和聚集密切相关。第一扩张旋回中形成的始新统文昌组泥岸 珠江口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由文昌组排出的油气,经运移上升至第三扩张旋回中形成的中中新统韩江组泥岩盖层之下,运移过程中,油气主要进入由第二扩张旋回中形成的上渐新统珠海组和下中新统珠江组为储层的有利圈闭中。因此,珠江组和珠海组是珠江舅地的重要目的层,而“拗中隆”及生物礁-滩则  相似文献   

12.
波尼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勘探程度极低,其含油气系统及主要勘探层系不明。采用类比分析方法,通过对周边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相似盆地的烃源岩、储层特征及含油气系统分析,进一步推测波尼盆地发育始新统潮坪-潟湖相烃源岩,品质较好,为Ⅱ—Ⅲ型干酪根,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该盆地共发育3套潜在储盖组合,最主要为中、上中新统—上新统Tacipi组生物礁储层及上新统区域性海相泥岩储盖组合,油气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三台凸起上侏罗统齐古组一段(J3q1)沉积相类型一直较难确定,制约了油气勘探。充分运用地质、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属冲积扇沉积,主要为扇中—扇缘沉积,并对扇中—扇缘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河道砂体。对齐古组一段储层砂体属冲积扇扇中—扇缘沉积成因的新认识,有助于正确认识和预测储层分布及非均质性,确定潜在的勘探评价目标。在研究区周缘齐古组内以冲积扇扇中或扇缘为勘探和评价目标,有望发现岩性、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圈闭。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印尼加里曼丹岛东部地区战略选区研究,指明选区方向,从分析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入手,重点探讨了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了低勘探程度区勘探潜力。研究表明:(1)陆上和海上分别受控于始新统和中新统三角洲煤系烃源岩,烃源岩类型、成熟度和规模共同控制油气发现"海多陆少、中部为气、南北为油"格局;(2)烃源岩和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成藏和分布的两个关键因素,海上和陆上输导体系的差异控制了海陆油气发现,表现为"陆老海新"特征;(3)海上北部达拉根盆地"近源逆冲断裂带"与陆上南部巴里托盆地南部"基底潜山带",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海域地处全球三大板块交汇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快速隆升,并在巴基斯坦东部海域发育世界第2大深水扇——印度扇;此外,还位于亚洲两大季风区之一的印度季风区,是研究"构造-沉积-气候"耦合问题的天然有利场所.通过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对巴基斯坦东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东海陆架盆地的勘探形势良好,在新生界陆续发现多个油气田,但在盆地中生界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为提高油气勘探效率,利用含油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白垩系油气成藏要素及成藏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基隆凹陷,岩性推测为海湾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储层主要为中―新生代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和次生裂缝,白垩系砂岩整体为中孔中渗储层,新生界储集性能较好,并以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砂岩最为重要;中新生代盖层主要为泥岩,发育两套生储盖组合;受构造演化所控制,基隆凹陷可能经历了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新近纪―至今3次生烃,其他地区只经历了后两次生烃;油气主要是通过优势输导砂体、不整合面、断裂和裂缝所组成的输导体系向周围圈闭运移;东海陆架东南部白垩系油气主要存在3种油气藏类型。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东海陆架盆地东南部白垩系的油气资源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库泰盆地充填演化历史与勘探方向,从库泰盆地构造演化分析出发,在明确构造演化对盆地沉积充填控制作用基础上,分析了盆地烃源岩分布和沉积演化特征,探讨了盆地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如下:(1)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构造演化阶段,断陷期(始新世)、坳陷期(渐新世—早中新世)、反转期(中中新世之后),并以中新世末为界进一步划分为快速沉积期和剥蚀改造期;(2)陆上始新统烃源岩局部发育,不发育中新统烃源岩;海上发育中新统三角洲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两套烃源岩分布不同,导致海陆油气发现的差异性;(3)陆上生烃能力有限,超深水区风险较大,有利区位于中新统烃源灶60km范围内,有利区带内中中新统—上新统岩性圈闭是勘探的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18.
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经历了古特提斯汇聚到新特提斯裂开的被动陆缘、挤压应力为主的前陆盆地及以断裂活化作用为主的走滑盆地3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发育北三角洲和南三角洲2个次盆单元,总体上贫油富气,且大多气藏位于深水区。研究区发育两套有利烃源岩: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页岩和泥灰岩以及上白垩统黑色页岩,有机质碳含量丰富,主要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主力储集层为中新统三角洲砂岩及上新统深水斜坡水道砂岩,圈闭以构造圈闭为主,油气主要沿着断层和不整合面向上部储层运移。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生储盖匹配良好,是未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9.
北黄海盆地是海域油气勘探新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利用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对该盆地东部坳陷某区块的岩性、层理类型、裂缝、古水流及地应力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中生界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泥岩段水平层理发育,砂岩段则多见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小型波状层理;下白垩统、侏罗系的古水流方向在不同并区差异小,总体上呈东偏南向;中生界裂缝不甚发育,多数集中在侏罗系,倾角普遍较大,主要分布于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多属无效缝;地应力分析结果指示,研究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近东西向.上述研究为该区进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经历了古特提斯汇聚到新特提斯裂开的被动陆缘、挤压应力为主的前陆盆地及以断裂活化作用为主的走滑盆地3个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发育北三角洲和南三角洲2个次盆单元,总体上贫油富气,且大多气藏位于深水区。研究区发育两套有利烃源岩: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页岩和泥灰岩以及上白垩统黑色页岩,有机质碳含量丰富,主要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主力储集层为中新统三角洲砂岩及上新统深水斜坡水道砂岩,圈闭以构造圈闭为主,油气主要沿着断层和不整合面向上部储层运移。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生储盖匹配良好,是未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