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流体基于NS方程,采用VOF方法追踪自由面;固体结构采用有限单元法,应用ADINA软件的流固耦合功能,分别数值模拟了波浪作用下3种不同护面型式的填筑式进海路的受力和变形.通过分析护坡型式对填筑式进海路所受波浪作用的影响,得出整体斜坡式进海路受到的波浪力及位移相对最小,同时复式坡面进海路比单一坡面的进海路消浪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透空式进海路是连接人工岛与陆岸的一种新型结构,其所受波浪力是工程设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改变水深、波高、桥面底高、桥面宽度等试验条件,研究透空式进海路波浪力的变化规律。试验测量透空式进海路上部结构的动水压强分布,分析得到结构的浮托力和水平波浪力。研究发现:透空式进海路上部结构波浪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桥面相对净空高度,在相对净空高度接近0时,桥面浮托力达到最大值。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并参照文献中的已有波浪力计算方法,建立透空式进海路上部结构浮托力和水平波浪力的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对透空式进海路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浅海滩涂油气开发建设需要修建了多条进海路,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预测分析新型箱涵进海路和实体路对海域环境影响,结果显示箱涵结构可以有效的缓解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桩板组合结构的组成和特点,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该结构可作为滩海地区进海路路堤、人工岛护壁、保滩促淤丁坝和离岸堤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垦东12区块海域流场变化、悬浮泥沙浓度分布进行了潮流周期内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海路修建后截断了现行清8汊河河口南侧的沿岸流通道,阻隔了入海径流和泥沙由现行河口的向南传输,导致河口入海泥沙在现行河口南侧沙嘴与进海路之间的区域快速淤积;同时,废弃的清水沟河口由于缺乏泥沙供应,海岸侵蚀加剧。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卫星遥感解译的岸线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貌因素对海岸带文化资源形成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浙江海岸带文化资源形成过程中的地貌环境因素主要包含沿岸陆域地貌、岸滩地貌、海岸地貌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地貌环境的作用4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北岸河口演变及建港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元 《海岸工程》2004,23(1):35-40
从海岸的历史变迁出发,阐述了杭州湾北岸的成因,对沿岸的潮流作用和地貌发育、泥沙运移以及河口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建港条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基础上,以1976-2009年间4个时相的MSS/ETM+遥感影像和1958、1984、2002年测量的三期海图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S(RS/GIS/GPS)技术,对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以青坨子为界,莱州湾西、南岸虽均为淤泥质海岸,但其海岸地貌演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莱州湾西岸与南岸的海岸线和等深线变迁时间不同步、变迁幅度差距大、岸线形态不同;莱州湾西岸和南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不同,转换的趋势、净方向、速率和幅度差异也十分明显以及莱州湾西岸和南岸水下地貌冲淤变化差距悬殊等。莱州湾西海岸的地貌演变与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地貌变迁基本正相关,变化幅度也较大,后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海湾南岸的地貌演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但其海岸地貌的演变与西岸黄河口-三角洲地貌的剧烈变迁基本无关,莱州湾西岸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乃至断流对南岸冲於状态变迁也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岸线是海陆相交接的界线,是构成海岸地貌的一个重要部分。海陆变迁同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因而海岸线的变化以及以古海岸线为中心的海陆变迁问题,已经成为海洋地貌学的重大课题之一。 古海岸线的变迁遗迹遍布整个海岸带,近几年来己被人们不断认识和发现,确立了许多识别古海岸线遗迹的标志,诸如沉积相、地貌地形和古生态学标志以及人类活动文物标志等。 本文试图讨论将牡蛎礁作为识别古海岸线遗迹的古生态学标志或地貌地形标志的可能性。并应用牡蛎礁标志确立渤海莱州湾南部新河古海岸线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冰后期以来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变迁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滩涂的自然分带。讨论了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滩涂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沙群岛宣德环礁的精细水下地貌组合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底地形地貌及类型分布特征对指示区域地质构造影响、海平面升降、海洋水动力等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侧扫声呐、单波束测深、表层沉积物取样等方法,分析了西沙群岛宣德环礁精细水下地貌组合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宣德环礁为残缺型环礁类型,中部为潟湖沉积,礁盘之间形成西沙洲口门、“红草门”、环礁西缺口和环礁南缺口等4处水深超过60 m的深水口门,并首次识别了西沙洲口门;(2)宣德环礁水下地貌类型可划分为3级11类地貌类型。研究区的沙波及槽沟等动力地貌单元显示,宣德环礁浅水区海底特征地貌由盛行季风和波浪场所控制,深水口门形成的潮汐通道水体为塑造宣德环礁潟湖区动力地貌的主要因素。研究区东南部向海坡存在6级水下阶地,通过对比南海珊瑚礁阶地特征,宣德环礁向海坡阶地成因很可能是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地壳沉降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生长发育的环境。东沙隆起在中新世时期属于浅海环境,远离物源区,温度、盐度和水深适宜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认为东沙隆起发育大量规模不等的生物礁,且其发育演化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对应起来。相对海平面的旋回性变化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结合,使得研究区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孔渗性,可以成为有潜力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ithout recourse to the nonlinear dynamical equations of the waves, the nonlinear random waves are retrieved from the non-Gaussian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a surface elevation distribution. The question of coincidence of the nonlinear wave profile, spectrum and its distributions of maximum (or minimum) values of the sea surface elevation with results derived from some existing nonlinear theories is expounded under the narrow-band spectrum condition. Taking the shoaling sea wave as an example, the nonlinear random wave process and its spectrum in shallow water are retrieved from both the non-Gaussi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 surface elevation distribution in shallow water and the normal sea waves in deep water and compared with the values actually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y can coincide with the actually measured values quite well, thus, this can confirm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浅海表层底质沉积物的天然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海底沉积物贯入阻力的影响.对某浅海海域的72份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的天然含水量测试和贯入阻力测定值进行了分析对比.天然含水量是影响海底表层沉积物贯入阻力的重要因素,沉积物天然含水量与贯入阻力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沉积物天然含水量越大,贯入阻力越小.  相似文献   

15.
盐阜平原地处苏北平原东部.全新世以来,由于海面变化使本区地理空间结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早全新世,海面上升,本区成为浅海环境,空间结构较为单一.中全新世,海面稳定,古砂堤发育,砂堤两侧形成了泻湖与浅海的二元结构,其西侧的里下河区成为封闭的泻湖,而东部仍以浅海为主.晚全新世,海面下降,本区完成了由海到陆的演变过程,形成了盐阜平原地理空间三元结构的格局: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西部里下河地区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演变为里下河平原;而东部海岸东迁,形成广袤的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16.
Compared to single-polariza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data, fully polarimetric SAR data can provid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sea surface, which is important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shallow sea topography detection. The Gaofen-3 satellite provides abundant polarimetric SAR data for ocean research. In this paper, a shallow sea topography detec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based on fully polarimetric Gaofen-3 SAR data. This method considers swell patterns and only requires SAR data and ...  相似文献   

17.
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阐述了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和冲淤特征,介绍了沉积物的成分、类型和分布特征,并综合描述了埕岛海域海底地貌形态和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特性,上述研究对埕岛油田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Analysis of a craft with two degrees of freedom (2DOF) consumes time more than simulation of a craft with a fixed trim condition; therefore in most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fixed trim condi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to analyze the flow field around a craft in shallow water and head sea wave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ynolds Average Naiver Stokes (RANS) equation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motion of DTMB 62 model 4667-1 planing vessel in calm water and head sea waves in both deep and shallow water with two degrees of freedom (heave and pitch). For this purpose, a finite volume ANSYS-FLUENT code is used to solve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flow field around the vessel. In addition, an explicit VOF scheme and SST k-ω model is used with dynamic mesh scheme to capture the interface of a two-phase flow and to model the turbulence respectively in the 2DOF model.Regarding the results, reducing the wavelength and also the depth of the water can increase the drag force. Also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a fixed trim vessel with the results of a free to sink and trim one in calm water shows a difference of approximately 50% in the drag force in shallow water.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M数据的菲律宾海典型区地貌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远海海底地质环境复杂,地貌形态多变,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地貌类型划分量化标准。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选择菲律宾海中南部典型区作为研究区,结合已有规范、标准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提出了海山、海丘、海底裂谷、山间谷地、山间洼地、山间盆地6种四级地貌单元的量化划分标准。利用ArcGIS平台对DEM数据进行深度处理,提取高程、坡度、坡度变化率、地形起伏度等关键地貌因子,对研究区海山等地貌单元进行了定量化划分,明确了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受控于形成时期不同的构造背景,研究区西部与东部具有显著的构造走向差异,西部海岭呈近EW向雁式排列,东部海丘呈近NS向雁式排列,东部海丘相较于西部海岭更为狭长;海山、海丘和山间盆地等大规模地貌单元的形成往往受控于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本次研究成果能够丰富深远海海底地貌类型划分和成因研究领域,为今后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海水碳酸盐体系缓冲模型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浅水潮波方程数值模拟了深圳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潮流,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缓冲容量数学模型和二维水质联合模型,进行了电厂海水脱硫冷却水对海水中pH值的影响预测。研究表明,电厂排放的冷却水对海水中pH值的影响面积很小,不会给周围海水水质造成不良影响,几乎不影响深圳湾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