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但因工区水深较浅,新生界陆相地层与中生界海相地层之间存在强波阻抗界面,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结构较为均匀、速度和密度梯度较小、厚度较大等原因,造成中-古生界地震有效反射波存在能量弱、信噪比低等问题。针对如何增强中-古生界有效反射波能量、提高其信噪比展开采集参数设计。在大量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出2组强能量、富低频的容量为6390in3的平面组合和立体组合气枪震源;设计接收缆长度7200m,优选接收缆沉放深度16m和20m。对气枪震源和接收缆沉放深度组成的4组试验方案进行外业采集并分析,确定低频能量更强的6390in3平面震源沉放10m、接收缆沉放16m作为地震采集方案,并在空间采样间隔和工区施工环境分析等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现阶段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地震勘探的单源6缆采集方式和采集参数,形成了高覆盖、富低频、强能量地震采集技术。与以往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本次采集的地震资料中-古生界地层反射能量更强,信噪比更高,整体提高了中-古生界地震资料的品质,为后续南黄海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井位论证等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南黄海地震技术攻关的不断深入以及油气调查与勘探的持续开展,海相中—古生界的地震反射成像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海相下古生界的地震资料仍存在信噪比较低、反射能量较弱、波组连续性较差等问题。通过分析区内地层结构、构造复杂性、强反射界面对能量的屏蔽作用、多次波发育情况、碳酸盐岩地层内部物性差异等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海相下古生界反射品质的地震调查技术攻关方向:研发富低频强能量震源系统;针对不同构造单元的信号接收系统,获取富低频震源—电缆沉放深度组合参数;研发针对性的地震资料攻关处理技术以及开展新采集技术在本区的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海域中古生代盆地具有原型盆地类型多样、成盆背景复杂、后期构造改造强烈等特点,导致地震资料品质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南黄海中古生代盆地开展地震采集攻关,以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地震物性条件的分析为先导,剖析了该区地震勘探存在的关键问题:浅层强界面屏蔽、目的层内部阻抗界面弱、地震成像品质差,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应的大震源长缆深沉放地震采集技术攻关实践,其震源能量超过6 180cu.in3,电缆长度10 050m,枪缆沉放深度分别为10和25m。实践证明,该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增大向深部中古生界传播的低频地震分量,降低外源噪音干扰,增加目的层信噪比,使得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南海东北部陆坡深水区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性复杂,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时,如何获得中生界的高品质地震资料至关重要,而选择合适的地震采集参数是关键。7、10和12 m电缆沉放深度试验表明不论从频率分析,还是从子波特征、子波能量各方面均可发现7 m的沉放深度较优。  相似文献   

5.
东海南部油气勘探已有三十多年。经过多年研究认为,东海南部分布广泛的中生代沉积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以往研究是以浅部新生界为主要目的层,地震采集参数存在电缆短、震源能量小、沉放深度浅等问题,获得的地震数据深部品质低。此文通过对该地区以往采集参数分析,地震剖面对比及主要参数的研究,制定了试验方案,并通过外业试验对比分析,确定了最终的采集参数,取得了良好的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电缆拖带长度长(理论上最好9000m).气枪容量大,电缆和震源的沉放深度深更有利于获得深部中生界的有效反射。  相似文献   

6.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厚度大、埋藏深、构造复杂、岩性纵向非均质性强、浅部强反射界面能量屏蔽、碳酸盐岩层内部能量弱等特点。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原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通过持续的科技攻关,逐渐形成了适用于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的"高富强"(高覆盖次数、富低频、强震源)地震勘查技术,获得了较高品质的海相中—古生界反射资料。2015年在崂山隆起上落实了多个大型中—古生界圈闭构造,为区内油气调查与勘探的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低频地震震源技术在野外地震调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南海北部海域油气勘探目标埋藏深的条件下,如何改善中生界地层成像效果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对"立体"结构低频震源技术的研究,结合海上试验的数据结果,综合分析了立体低频震源的频带宽度较常规震源相比有所拓宽,在抗噪和信噪比方面也有较大优势,这些关键参数的提高,有助于获得较强的中深部有效反射信号,增强信噪比,提高中生界地震采集的野外资料的总体质量和后期解释。因此,通过研究,可以选择设计最佳的组合方案,为南海北部海域油气资源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黄海盆地碳酸盐岩沉积层对地震波场产生很强的散射和屏蔽作用、深层反射能量弱等特殊地震地质条件,开展大量的四子阵立体阵列组合模型设计,并优选出性能较优的阵列组合,使用优选出的四子阵列组合震源进行野外地震采集试验,获得了较好的中生界深层地震反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聪  韦成龙 《海洋信息》2012,(1):22-25,29
在探讨南海北部中生界地震地质条件基础上,我们发现中生界调查的难点在于中深层反射波比较微弱,而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对现有震源进行重新设计,增强其输出能量,并加大其在低频端的能量输出。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历年在南海北部海域采用的地震震源参数,对几种震源类型进行低频组合,设计出低频震源组合两套,并在野外进行试验和采集,以获得南海北部中生界地震勘探的有效突破。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中生界地层几乎剥蚀殆尽,使得新生界底界存在高速屏蔽层,地震波能量难以下传,同时由于下伏中—古生界主要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反射系数小,导致南黄海崂山隆起深部中—古生界地震成像效果较差,信噪比低。为了提高地震波能量下传,改善深部地震成像效果,近几年在南黄海崂山隆起开展了较大气枪容量震源、长电缆地震采集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近几年崂山隆起地震采集参数,针对研究区中—古生界地质条件特征,结合实际地震资料效果进行论证分析,得出了适合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地震采集参数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海洋油气勘探这一过程中,震源设计是关键环节,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采集信号的质量。气枪以其质量可靠、组合灵活、安全环保等优势成为海洋勘探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激发震源,然而,随着勘探环境的复杂化,平面阵列的激发子波难以满足高分辨率勘探需求。因此,在立体阵列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容量气枪子波信号与时间关系,通过优化沉放深度,使不同容量单枪激发产生的振幅在接收时同相叠加,达到拓宽频带和压制陷波效应,进而改进震源的性能。将优化的立体阵列与常规阵列进行属性对比,证明宽频立体气枪阵列拥有更强的振幅能量和更宽的有效频带,可明显压制陷波效应,对复杂地质目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盆地是迄今为止中国近海唯一未发现油气田的大型沉积盆地,具有陆相中-新生界和海相中-古生界2套油气勘探层系。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攻关经历了地震地质研究、技术攻关和技术突破与应用3个阶段。在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以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岩石物性分析为先导,以物探船不断更新和地震仪器设备升级换代为手段,以大量理论模拟、针对性室内物理模拟和持续海上试验为方法,通过采集参数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了以"高覆盖次数、富低频信号、强震源能量"为特征的"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突破了技术瓶颈。应用该技术,在原来为空白反射的崂山隆起发现了海相中-古生界3套可连续追踪对比的地震反射标志层组,识别出7个反射界面,建立了地层层序,揭示了残留盆地构造特征,预测了油气远景区,优选出高石稳定带为有利区带,圈定了重点构造,锁定了钻探目标,为南黄海盆地新层系油气勘查突破创造了条件,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对拓展中国海域找油空间、加快海域深部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具有类似地震地质条件海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盆地是中-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与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相叠加的大型沉积盆地,其油气调查与勘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陆相盆地调查与勘探、探索与研究、海相盆地勘查3个阶段。由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盆地演化历史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勘探程度相对较低,50多年的调查与勘探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经过2005年以来的长期地震调查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以"高覆盖次数、富低频信号、强震源能量"的采集技术和"高分辨率、富低频成分、强反射能量"的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盆地深部"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并获得深部海相层的有效地震反射。近年来的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发现:(1)南黄海盆地不仅是扬子板块在海域的延伸,而且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2)南黄海盆地与四川盆地在中-古生代海相盆地沉积时期具有相同的沉积建造和沉积演化历史;(3)南黄海陆相中-新生界以下残留有巨厚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存在可追踪对比的三套地震反射标志层组,据此建立了中-古生代海相沉积层的地震层序;(4)发育下寒武统荷塘组(或幕府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大隆组三套优质烃源岩,三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5)理论模拟和包体分析表明,海相中-古生界存在多源多期成藏特征;(6)崂山隆起是海相下古生界油气远景区,勿南沙隆起是海相上古生界的油气远景区;(7)崂山隆起高石稳定带是有利勘探区带,是寻找类似于四川盆地"威远型"和"安岳型"油气田的重要地区;(8)高石3号构造是古生界的首选钻探目标。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实施以下古生界为主要目的层的参数井钻探,建立区内完整的中-古生代地层层序,获取资源评价参数,实现南黄海油气调查的战略发现和勘探认识突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莺一琼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2 700 m以下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迫切需要提高,而改善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在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方面具有理论和技术应用优势,由于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对复杂地质问题的适应性得以增强,真正实...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区中、古生界地层发育,为南黄海盆地有利勘探区域。但由于区域性的高速屏蔽层的存在,导致地震波能量难以下传,中-古生界地震成像效果较差,信噪比低。针对该问题,选取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采用国产"海亮"高精度电缆采集系统在崂山隆起区域实施了地震采集,以达到增加空间采样率的目的,同时优化采集参数,提高目的层成像效果。实践表明,该方案明显提高了南黄海崂山隆起地区地震资料的品质,中-古生界成像获得改善,为该区中-古生界勘探提供了优质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发育巨厚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该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通过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分析认为,浅部强屏蔽层,中、古生界内部地层弱反射系数及多次波干扰等几方面因素是影响地震反射成像品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难题开展了中、古生界老地层的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多次波组合压制、多域噪音衰减、提高信噪比等几项关键技术系列。实际资料处理实践表明,针对性的处理技术系列有效地提高了中、古生界资料的信噪比,地震成像品质较以往大大提高,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深部地壳反射的双程走时在6~20s之间,特征为信噪比低、频率低(5~30Hz)。要想获得最优化的反射信号要求如下:1;震源能量集中在这个频段;2;检波器排列尽可能长;3;炮间距尽可能短。用一个气枪阵列模拟程序来观察一个由10枪组成的枪阵在不同深度发射时的效果。实验证明:将同一枪阵沉放到25m深处,可以增强低频端震源能量,此时深部反射层的信噪比比枪阵沉放深度为7.5m的提高一倍,只是其纵向分辩率有所  相似文献   

18.
随着莺—琼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2 700m以下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迫切需要提高,而改善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在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方面具有理论和技术应用优势,由于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对复杂地质问题的适应性得以增强,真正实现了高信噪比叠加,从而改善中深层低信噪比区的成像质量。通过理论研究分析、模型试处理及莺—琼盆地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具体的应用与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即该区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显著增强,大大提高了解释的可靠程度。总之,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在莺—琼盆地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地震勘探,开展了针对性的沉放深度与枪阵组合的地震采集参数海上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子波特征、频带、能量、信噪比和F—K频谱的分析工作,制定了统一的处理流程,并进行了成像处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试验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地震资料批量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20.
在复杂断块地区,地震成像受断层的影响,断层下盘同相轴出现“上拉”、“下拉”或者同相轴错断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断层圈闭构造高点的确定以及圈闭幅度的准确判断。开展针对复杂断层的高精度速度建模和高精度成像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断层阴影区成像的主要处理技术解决方案。立足于地震采集信号自身的属性信息,充分挖掘地震信号的潜力,提出广角反射的折射线性去噪技术、中低频有效信号提取技术和优势信号精细速度建模技术,在西湖TT区目标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减低了断层阴影对目标构造形态的影响,提高了构造圈闭定位的准确性。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准确的PSDM速度模型结合断层阴影区优势信号的提取,获得更聚焦的反射能量,断层阴影区弱振幅区得到消除,有效改善了断裂阴影区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