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连续两天采集厦门西海域1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参照美国EPA标准方法及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PAHs的总含量为198.2-1061.6 ng·g-1,平均值为723.51 ng·g-1,能检出的PAHs均以2-4环的芳香物为主;10个站位中X1、X2、X3、X6及M2站位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他站位以石油泄漏为主要来源.对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说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的危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甬江口海洋倾倒区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及生态环境影响,对2014年1月在甬江口倾倒区及附近海域采集的8个沉积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PCBs残留量,并且进行环境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甬江口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PCBs含量为1.310~6.538 μg·kg-1,平均值为3.413 μg·kg-1,其分布表现为西北和东南向PCBs含量高于倾倒区;10种指示性PCBs中,主要以低氯代的PCB28、PCB118和PCB155为主,其中PCB118和PCB155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其含量在各采样站位中占PCBs总量的26.1%~93.1%。甬江口海洋倾倒区沉积物中PCBs污染水平低于长江口、闽江口及珠江口,高于鸭绿江口、辽河口及黄河口。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加拿大环境质量标准ISQG法、生态风险值(EPA)法及毒性当量因子法进行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甬江口海洋倾倒区属于较低生态风险,一般不会引起生物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部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于2014年和2015年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和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的含量范围为88.5-347 ng/g,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中部海域。对辽东湾各站位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进行中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的采样站位可分为两类,一类站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沉积物中部海域,另一类站位主要分布在受陆源污染较为严重的近岸海域。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为燃烧源和石油源的混合来源,其中燃烧源为主要来源。萘、苊、苊烯、菲、二苯并[a,h]蒽可能偶尔会引发有害生物效应;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为低致癌风险;辽东湾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和毒性污染水平高于辽东湾近岸海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台州湾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水平,评价了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规律,探讨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范围为85.4 ~ 167.6 ng/g,平均值为138.62 ng/g,总多环芳烃的最大值是椒江码头.表层沉积物中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和六环多环芳烃占总多环芳烃的百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 %,42.1 %, 33.3 %, 9.6 %和 7.2 %,三环多环芳烃的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为532.7 ~ 1068.9,平均值为807.5,单组分菲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22.7,最小的是苯并(a)芘为2.7;台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煤污染,部分来源于石油烃类物质的直接污染.  相似文献   

5.
2013年5月采集吕泗渔场海域1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该海域PAH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并对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吕泗渔场表层沉积物中优控的16种PAHs均有检出,PAHs的含量范围为31.5~109.6ng/g,平均值为54.5ng/g。PAHs的浓度整体上呈现由近岸到远海递减的趋势。与国内其他海区相比较,本研究区域的污染处于较低水平;通过特征组分比例确定吕泗渔场大部分站位表现为煤燃烧源、石油燃烧源的混合来源,LS13、LS14、LS15表现为以煤燃烧源为主的单一来源;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吕泗渔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的概率极小。  相似文献   

6.
江锦花 《海洋通报》2007,26(4):85-90
研究了台州湾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15种多环芳烃(PAHs) 的浓度水平,评价了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规律,探讨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 PAHs 的浓度范围为85.4~167.6 ng / g,平均值为138.62 ng/g,总多环芳烃的最大值是椒江码头.表层沉积物中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和六环多环芳烃占总多环芳烃的百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 %,42.1 %,33.3 %,9.6 % 和 7.2 %,三环多环芳烃的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为 532.7~1 068.9,平均值为 807.5,单组分菲的富集系数最高为 122.7,最小的是苯并(a) 芘为 2.7;台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煤污染,部分来源于石油烃类物质的直接污染.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1999年8月首次采集大亚湾海域14个站位的次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并进行典型有机污染物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PAHs平均含量为10984±8461ng·L-1,变化范围为4228—29325ng·L-1;表层沉积物中PAHs平均含量为481±316ng·g-1,变化范围为115—1134ng·g-1;大亚湾海域PAHs含量比其它近岸海区相对较高。PAHs的组成在水体中以3环为主,在沉积物中以4环为主。菲/蒽和荧蒽/芘比值显示沉积物中PAHs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成岩作用的输入。PAHs在沉积物/水中的富集系数平均值为72,变化范围为9—756。大亚湾海域水体PAHs污染严重而表层沉积物污染较轻,显示尚有较大量的PAHs输入。为保持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PAHs的监测,特别是生物体中PAHs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月采集长江口及废黄河口51个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长江口及废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组成、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总PAHs的含量范围为4.23~292.39 ng/g,平均值含量为67.40 ng/g。研究区样品的PAHs含量呈现"北部低南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舟山群岛东部区域PAHs含量普遍偏高,长江口次之,废黄河口最低。与国内其他海区相比,研究区域PAHs总体处于中低等污染水平。运用统计分析和特征比值法对来源进行分析,研究区域沉积物中PAHs主要是以4环、5环为主,来源分析显示PAHs的主要来源为各类燃烧源及石油源的混合来源。根据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废黄河口海域的潜在生态风险很小,但对生态有一定的潜在威胁,也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渤海湾中部海域1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出的13种优控多环芳烃(EPAs)进行同分异构体、甲基菲、GC—MS定量等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输入来源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为2.1~374.8ng/g,平均值为33.1ng/g,多环芳烃总含量呈现出由近岸区向深海区递减的趋势,除最高值BG-60站位外,研究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污染水平为中—低;化合物组成上以3~4环为主,5~6环次之,从多环芳烃组成以及异构体和甲基菲比值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PAHs以燃烧来源为主,石油类产品和石油化工燃料燃烧贡献最大,煤、木材燃烧贡献次之;高含量的菲和4个高成熟度异常点证实石油烃PAHs污染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12月采集福建和粤东近岸海域的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PAHs含量、组成进行研究,分析了研究海域沉积环境中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并利用Long等人建立的评价模式对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海域沉积环境中PAHs的地球化学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海域PAHs的含量范围为52.93-398.50 ng/g,平均值为170.30 ng/g,研究发现闽江径流是影响海区沉积物中PAHs含量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不同环数PAHs的相对丰度和异构体比值分析,对研究海区沉积物中PAHs进行了溯源分析,发现厦门以北海域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而厦门以南海域则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PAHs对生物体极少产生负面生态效应,潜在生态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11.
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硅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生物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生物硅保存与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整个海域调查范围内,表层沉积物中BSi含量范围为0.14%~0.70%,平均值为0.41%,与世界其他近海沉积物中BSi含量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黏土矿物和粉砂较多的沉积物中富集着更多的BSi,而砂含量较高的沉积物中BSi的含量较低。表层沉积物颗粒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BSi的赋存和累积。BSi的分布特征和TOC、TN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说明2011年8月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之一可能为硅藻;相对于TOC,BSi有更高保存率。表层沉积物表面富集着丰富的底栖硅藻,这是表层沉积物中BSi比同时期悬浮颗粒物中BSi的平均百分含量高一个数量级的重要原因。调查区域内BSi的沉积通量显著高于沉积物-海水界面SiO2-3-Si的释放通量,说明沉积物-海水界面以BSi的沉积为主,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是BSi的汇。  相似文献   

12.
为开展南海西沙海域海水重金属质量浓度水平测定及来源分析, 2021年12月采集了西沙海域6个站位的0~200m深度分层海水样品共24个。6个站位的温度、盐度、浊度、溶解氧、有色可溶性有机质和叶绿素的垂直剖面数据由盐温深测量系统现场测定。海水样品中的重金属质量浓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测定,各站位Cu、Pb、Zn、Cd、Ni、Cr、As、Fe、Mn的质量浓度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22~20.79μg·L-1、未检出~0.25μg·L-1、1.90~15.90μg·L-1、0.13~0.17μg·L-1、0.54~1.31μg·L-1、0.29~0.33μg·L-1、2.93~3.17μg·L-1、0.39~1.23μg·L-1、0.35~1.14μg·L-1; Hg在各站位均未检出。仅有D2~D4站位的5m层海水中Cu或Zn浓度超过国家海水水质一类标准(GB 3097-1997),重金...  相似文献   

13.
在北部湾4个毗邻的油气开采平台周边海域布设26个站点,取得表层沉积物,通过分析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分数,揭示油气开采活动对其周边海域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26个站点总PAHs为19.67~6 877.68ng/g,最高值出现在40站位,最低值在80站位,PAHs的组成以五环芳香物为主;其次是四环;再次是三、六环.菲的相对浓度最高.源解析显示,大部分站位多环芳烃来源于石化产品高温不完全燃烧.风险评价显示:在靠近1、2号油气平台的40、45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五环PAHs质量分数超过ERL值,且二苯并(ah)蒽的质量分数超过ERM值,表明40、45站位沉积物具有潜在或严重的生态风险.部分站位沉积物中茚并(1,2,3-cd)芘对生物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油气开采活动已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但随着距离增大迅速变小.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007年2、5、8、11月4个航次野外调查资料,系统地探讨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细砂和粉砂为主,细颗粒泥沙主要分布在调查水域南部,北部海域以砂组分为主,沉积物组成和分布具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长江口及其邻近海...  相似文献   

15.
利用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及快速溶剂萃取法对2007年9月南黄海中部海洋环境调查采集的31个调查站位的表层、30 m层、底层海水及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前处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结果显示:站位表层、30 m层和底层海水中总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7.77~233.39 ng·L-1,39.45~213.27 ng·L-1,15.76~202.55 ng·L-1;表层沉积物(干重)总PAHs的质量比为16.33~229.58 ng·g-1,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总PAHs的质量浓度为11.98~386.66 ng·L-1.间隙水的总PAHs普遍高于上覆水的,而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大于表层、30 m层及底层海水中的.经特征PAHs组分分析判定南黄海中部海水中PAHs的来源主要为石油及其产品,而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可能为高温燃烧后的矿物燃料残余物.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湛江湾海域2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酸可挥发性硫(AVS)、同步浸提重金属(SEM)、TOC含量和Eh值,对AVS、SEM含量的平面分布及AVS与SEM、TOC含量、Eh值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范围为0.004~0.547μmol/g,平均值为0.155μmol/g,SEM含量范围为2.10~4.27μmol/g,平均值为3.32μmol/g,相对其他海域湛江湾海域沉积物表现出AVS含量较低,SEM含量较高的特征.AVS与SEM含量平面分布较一致,湾顶的含量都较高,含量均值分别为0.361和3.52μmol/g,特呈岛以南到湾口呈逐渐减小的明显趋势.调查海域沉积物AVS与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Eh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高有机质含量、低氧化还原电位沉积环境有利于AVS的生成.20个站位CSEM5-CAVS的差值均为0〈(CSEM5-CAVS)〈5,说明该海域可能存在重金属的中等毒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沉淀法分析测定了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2012—2013年海水样品总α、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2013年生物样品中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结果表明:2012—2013年两年间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中总α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0. 083~0. 205 Bq/L,平均值为0. 134 Bq/L;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0. 029~0. 059 Bq/L,平均值为0. 043 Bq/L。与渤海、黄海、东海、珠江口等其他海域相比,阳江核电邻近海域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水平相对较低。2012—2013年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620~1 125 Bq/kg (干重),平均值为814 Bq/kg (干重)。与渤海、黄海、东海、珠江口等各海域沉积物相比,研究海域沉积物中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位于中等水平。2013年阳江核电站邻近海域生物样品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16. 1~74. 7 Bq/kg,平均值为39. 4 Bq/kg,其中鱼类的总β平均值为64. 6 Bq/kg,虾类的总β平均值为36. 8 Bq/kg,贝类的总β平均值为16. 7 Bq/kg,呈现鱼类虾类贝类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于2007年秋季对我国北黄海海域进行调查,采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北黄海表层沉积物Cu,Pb,Zn,Cd,Hg,As平均含量分别为(11.6±1.9),(25.2±2.4),(52.7±5.4),(0.22±0.02),(0.07±0.01),(13.3±1.3)μg/g;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未受Cu,Pb,Zn,Cd,Hg污染,但部分站位As已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重金属元素的潜在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PbCuZn,采样区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  相似文献   

19.
黄宏  董巧香  黄长江 《海洋学报》2006,28(6):164-168
近岸海域是绝大数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1~3].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河口湾、港湾、近岸海域等海洋环境中PAHs的含量、组成、分布、归趋及来源等做了大量的调查[4~15].比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对珠三角水域和厦门大学对厦门港一带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发现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总量在珠江口达到156~9220 ng/g,闽江口为175~817ng/g,厦门西港则在196~675 ng/g之间,证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河口及港湾沉积物中的PAHs污染已经达到中等水平[13~15].  相似文献   

20.
自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深圳湾布设了3个站位,对该海域进行了每季至少1次共7个航次的浮游细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1)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季节均值的变化范围为(4.90~86.90)×10-2μg·mL-1,总均值为3.14×10-1μg·mL-1;(2)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冬季(5.98×10-1μg·mL-1)>秋季(3.02×10-1μg·mL-1)>夏季(2.79×10-1μg·mL-1)>春季(7.52×10-2μg·mL-1);(3)从空间分布来看,浮游细菌生物量湾中含量最高,湾口其次,湾顶最低;(4)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与亚硝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5)深圳湾水体中浮游细菌丰度季节均值变化范围为(2.45~43.50)×106个·mL-1,年均值达1.57×107个·mL-1;(6)从整体的细菌丰度及生物量来看,深圳湾海域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湾中最严重,湾口次之,湾顶最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