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入海河口闸下河道泥沙淤积危害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海河口闸下河道淤积会带来防洪排涝安全问题、影响上游的排灌环境、恶化下游的通航条件、威胁水闸的正常运行等,本文主要针对其增大防洪排涝灾害风险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海河流域主要入海河口和苏北里下四港闸下河道的淤积情况和排水能力的变化,然后根据闸下淤积影响因子、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抗灾能力等指数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以海河流域和江苏里下四河为例,划分闸下淤积危害为五级,分别为极轻危害、轻危害、中危害、较重危害和重危害。计算分析表明:海河流域的海河闸和永定河闸闸下河道淤积为较重危害,泥沙淤积为严重淤积;独流减河闸下淤积为中危害,泥沙淤积为相对严重淤积。江苏里下四河的射阳河闸和黄沙港闸闸下淤积为较重危害,泥沙淤积为严重淤积;新洋港闸和斗龙港闸闸下淤积为中危害,泥沙淤积为相对严重淤积。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射阳县海滩,北起扁担港,南至中路港。射阳河口以北为侵蚀海岸,以南为淤长海岸,滩面广阔,东西宽达10—12公里。全县在平均高潮位线以上海滩面积达42.5万亩,有运粮河、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中路港等河流东流人海;在河流入口处,地势低洼平坦,淡水资源丰富,在港口两岸分  相似文献   

3.
江苏中部淤泥质海岸岸线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玮彤  张东  施顺杰  周静  康敏 《海洋学报》2017,39(5):138-148
海岸线监测是了解海岸冲淤变化的基础。针对淤泥质海岸潮间带坡度平缓的特点,考虑到潮汐对遥感海岸线监测的影响,基于多潮位站插值校正的水边线离散点潮位赋值及坡度计算对水边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潮间带实测坡度资料校正,推算遥感海岸线。选择江苏中部冲淤变化频繁、自然岸线保有率较高的扁担河口至川东港岸段开展海岸线变迁遥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度主要在0.001~0.002之间,潮间带宽度由北向南越来越宽。北部扁担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处于冲刷环境中,大量以养殖塘围堤为主的人工岸线不断被侵蚀后退;射阳河口至四卯酉河口岸段以海岸线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变化为主,2010-2015年平均冲淤速率小于10 m/a,变化幅度较小;南部四卯酉河口至川东港岸段,自然岸线淤长明显,同时人工围垦导致岸线不断向海推进。根据监测结果,认为新洋港至斗龙港岸段应为研究区由北部侵蚀转向南部淤长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20 a实测水文地形资料的深入分析,得到了灌河干流河道及出口水道的冲淤演变规律:干流河道在盐东控制闸建闸前,以响水为界上段冲刷下段淤积,建闸后,从多年平均来看上段明显淤积下段冲刷;近10 a来,陈家港以下的干流河道弯道凹岸处均为深槽逼岸的冲刷区,且处在持续稳定冲刷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灌河口外岸滩冲刷强度减弱,近10 a来,河口外冲淤近于平衡状态。这些研究为灌河口码头、航道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河1964—1976年刁口流路泥沙冲淤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刁口流路行水期间,河道演变全过程的泥沙冲淤变化,叠合沙体的发展演变,计算了各阶段不同深度范围的淤积量,从而总结了泥沙淤积分布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资料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徒骇河感潮河段冲淤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天然河流,特别是感潮河口段河流的泥沙冲淤问题时,由于其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数学模型成为一种重要研究手段。本文采用天然冲积河道中缓变非恒定一维水流泥沙方程组建立了研究徒骇河感潮河段泥沙冲淤变化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时对河道进行了梯形断面概化。通过过河道子测站的实测资料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二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徒骇河上游坝上处建闸后该河段在各级径流量影响下的冲淤变化趋势作出了模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珠海市海域地形演变,基于2005~2014年海图资料提取了两期水深点和等深线,对比选取最优插值方法,构建珠海市海域水下地形变化图,分析研究区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4年珠海市海域的0m和2m等深线比10m等深线变化剧烈,变化集中在近岸区域,说明人类改造活动占主导地位;(2)经不同区域冲淤统计和代表性断面分析可得,9年间海底淤积量大于冲刷量,淤积区域集中在澳门港至淇澳岛附近,港珠澳大桥建设为主导因素;冲刷区域集中在崖门水道、进海航道和高栏港附近,港口清淤及航道疏浚为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文气象,水深地形等实测资料,运用水动力和泥沙输运数学模型,分析了潍坊港3.5万吨级航道工程对周边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预测了淤积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建成后研究区流场变化较小,变化主要集中在口门附近。航道骤淤的淤积厚度最大为0.81m。口门内、外平均淤积厚度分别约为0.26m和0.27m。大风淤积量约为290万m3。口门内、外淤积量分别约为41万m3和249m3。  相似文献   

9.
缴健  高祥宇  丁磊  张新周 《海洋工程》2019,37(3):143-150
以概化分汊河口为研究对象,针对两汊中长期地貌演变对整治工程响应的问题,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整治工程前后分别进行20年地貌演变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对落潮含沙量影响较大,工程汊道落潮分沙比有显著下降;整治工程主要导致工程汊道坝田区淤积和航道冲刷,同时也增加了非工程汊道的冲刷及淤积厚度;工程后工程汊道淤积量增加,冲刷量减小,冲淤总量减小,非工程汊道淤积量不变,冲刷量增加,冲淤总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M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冲淤演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8年(实测时间为1963-1968年)和1979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三丫子港至川腰港1∶200 000海图以及2006年大丰港及其附近1∶50 000海图资料,用Mapinfo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水深点和等深线数据,在Surfer8.0中进行Kriging插值,分别建立水下数字高程模型 (DEM) ,并定量计算1968年至1979年三丫子港至川腰港的冲淤变化,以及西洋潮流通道1968年、1979年和2006年之间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①辐射沙脊群三丫子港至川腰港1968年至1979年全区处于冲淤动态平衡,冲刷量为8.98×109 m3,淤积量为11.38×109 m3.全区平均淤高13 cm/a,年均淤积速率为1 cm,其中以沿岸和东北部淤积为主,沙脊群中心枢纽部位冲淤变化较为频繁,外海大部分区域较为稳定.②西洋潮流通道1968年至1979年以冲刷为主,全区平均冲刷1.05 m,年均冲刷速率为8.0 cm/a;1979年至2006年仍以冲刷为主,全区平均冲刷1.59 m,但年均冲刷速率小于1968年至1979年,为5.9 cm/a.  相似文献   

11.
The Suzhou Creek Sluice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underwater plain gate in the world, with a single span of 100 m. It is located in a tidal estuary at the junction of the Huangpu River and Suzhou Creek in Shanghai, China. In this study, physical and 2D vertical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distinguish the mechanism of siltation downstream of an underwater plain gate from that of other gates types. According to quantitative data obtained by sit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cal hydrodynamic mode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dal estuary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the sluice span is equal to the creek width are the major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siltation. A possible desiltation treatment system is proposed for the underwater plain gate. The system includes selection of a suitable location that allows the determination of a reasonable top elevation of the sluice floor, reserving sufficient space under the gate to accommodate siltation, setting up a mechanical desiltation system, and flushing silt along with overflow over the top of the gate. Furthermore, on-site hydraulic silt flushing experiments and a topography survey were conducted.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surement system is effective, and by maintaining this scheduled operation once a month, the downstream riverbed has been maintained in a goo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2.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Zhujiang River mouth tidal flat is about 570,000 mu in total, and the tidal flat of the subtidal zone (shallower than -2 m of the Huanghai Sea base level) is 560,000 mu. The two types, silty mud and argillaceous silt, are predominant in the tidal flat area,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in terms of origin: 1) river mouth sand spit-subaqueous natural levee type; 2) river mouth bar type; 3) bay head type; 4) around the island type; and 5) marginal flat type. The tidal flat of the Zhujiang River mouth belongs to the depositional type and is constantly accumulating silt while extending, with an average land formation of 8,940 mu/yr in 97 years (1883-1980).  相似文献   

13.
邹春蕾  王志力  甄峰  徐欢 《海岸工程》2020,39(4):246-255
为研究连云港埒子口海域潮流动力特征及其对周边海岸工程的响应,以及为治理埒子口闸下淤积问题提供参考,建立了基于有限体积法离散二维浅水方程的数值模型。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率定和验证,应用模型分析埒子口潮流动力特征和建设徐圩港防波堤和灌河口导堤后埒子口海域潮流动力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建设工程后潮流动力变化较大,埒子口海域涨急流和落急流方向改变,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距离工程区域越近,流速变化越大。埒子口海域潮流动力减弱将会加重上游挡潮闸的闸下淤积问题,致使埒子口排水不畅,进而增加沂北地区的洪涝风险,所以,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埒子口排涝畅通。  相似文献   

14.
潮汐河口支流建闸闸下淤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潮汐河口建闸的关键问题是闸下淤积。在潮汐河口支流口门上建闸,其闸下淤积面貌主要取决于干流主槽的位置,这与在潮汐河口干流上建闸的闸下淤积问题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以钱塘江河口支流曹娥江口门建闸为例,应用河床演变分析、动床实体模型和现场冲淤试验预测了曹娥江大闸闸下淤积面貌和淤积速率,为曹娥江大闸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河清水沟流路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平  王涛  高文永 《海洋与湖沼》1997,28(2):165-171
根据1989年5月和8月枯、洪水两个季节黄河拦门沙区及河口海区地质和水文调查资料,结合黄河利津水文站近几年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对黄河清水沟流路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来沙量渐少是清水沟流路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河口向南转向海动力作用较弱的莱州湾,海水沿河上溯力逐渐减弱,河流泥沙得以更顺利入海,并在口门外沉积;现流路河口海域的水动力作用虽然较弱,但涨,落潮流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 和GIS 的近代黄河三角洲滩涂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携带泥沙入海不断淤积而形成丰富的滩涂是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掌握滩涂的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对合理开发滩涂, 加强滩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选取近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89 年和2000 年landsat TM/ETM+影像, 利用基于专家知识的监督、目视判读分类方法, 提取了两个时期内不同行政区域和不同自然岸段的黄河三角洲滩涂信息。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分析了滩涂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得出1989~2000 年间, 黄河三角洲中潮位滩涂主要向林草地(15.9%)、海域(12%)、其他用地(7%, 含已围待用地)和养殖、盐田用地(6.3%)等土地利用类型转化; 同时又有36.5%的海域、6.5%的水域和2.5%的林草地转化为滩涂; 而总体上滩涂面积呈减少趋势, 减少面积为246.42 km2。海洋动力作用、黄河断流、人类活动是致使滩涂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顾正华  李荣 《海洋工程》2007,25(3):109-114
感潮水闸流量的准确计算对于河网地区水闸引排水效益的分析和水闸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感潮水闸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感潮水闸具有瞬时性和非线性等水力特点,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其过流量的计算模型。建立了三种计算模式,应用浦东新区东沟水闸资料对不同模式进行了训练、测试和比较,推荐以水闸内外河水位、闸门开启度和上一时刻流量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的计算模型为最终感潮水闸流量计算模型。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隐含识别感潮水闸的多种出流类型,并具有较强的泛化和容错能力,从而为感潮河网地区水闸流量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河口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核心部位,由于区域高强度的城市化,对水运工程及沿岸工程在长江口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长江口属典型的沙岛型中等潮汐多级分汉河口,入海汊道冲淤多变,洲滩迁移频繁,泥沙运动复杂,径流潮流相互作用及盐水洪水交汇引起流场、河势变化及河床冲淤部位极不稳定。从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及河口河床演变规律阐明长江口治理开发的迫切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9.
A study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buoyant plume of the Fraser River, Canada, showed that unstratified flow conditions at the river mouth caused resuspension of sandy bed material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oarse sediment. When flow at the mouth was stratified, sediment was fine-grained and concentrations were low. Application of a multivariate model revealed tha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long the plume axis was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distance seaward of the river mouth, secondly by tidal height, and least by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river.  相似文献   

20.
瓯江口是一个径流量变化剧烈的强潮河口。本文基于非结构网格FVCOM模型,建立瓯江口海域大范围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潮周期、大-小潮)的盐度变化,并利用势能异常动力方程对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瓯江口层化过程的动力机制。同时,利用河口Ri数和层化参数△s/<s>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化稳定性及其空间变化,得出决定层化状态的潮差和径流量的阈值。结果显示:瓯江北口上段、中段和口门在潮差分别超过3.8m、4.0m和4.6m时呈完全混合状态。当径流量小于280 m3/s或大于510 m3/s,北口上段持续完全混合;而在口门附近,完全混合和层化的临界径流量约为280 m3/s。研究认为瓯江河口北口存在周期性的层化,北口下段在落潮和涨潮初期呈部分混合状态,而其它时段为完全混合。上段只在落潮初期存在层化。层化增强主要是纵向对流与横向速度剪切导致,而湍混合和纵向潮应力是层化减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