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莱州湾海水中营养盐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根据2001年5月和9月2个航次莱州湾海区海水营养盐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海水中5项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的平均浓度为9.80μmol/dm3,2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浓度为最高,平均为7.61μmol/dm3,占总无机氮的77.65%,是莱州湾海水中的无机氮主要形式;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为0.48μmol/dm3,活性硅酸盐的平均浓度为11.31μmol/dm3。研究发现,莱州湾海水中溶解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别是12 a前的2.03倍和3.2倍。DIN∶P,Si∶P,Si∶DIN比值分别为69.5,34.2,1.4;因此,磷酸盐为限制因素。按照营养状态指数值,莱州湾海区湾顶近岸海域划分为富营养化区,秋季一旦水文气象等条件适宜有发生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桑沟湾海水中营养盐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8月—2004年7月桑沟湾海区12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的潜在性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的年平均浓度为10.15μmol/dm3。4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式,占年平均含量的78.69%,其中以秋季的含量为最高。NH3-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15.11%,NO2-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6.20%。活性磷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0.23μmol/dm3,浓度呈现春季较低和秋季较高的分布特征。活性硅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2.86μmol/dm3,浓度呈现冬季较低和夏季较高的分布特征。DIN∶P,Si∶DIN和Si∶P的比值年平均分别为43.2,0.31和13.4,磷酸盐和硅酸盐为限制因素。与1983年在该海域所获数据比较发现,溶解无机氮的浓度是20年前的10.7倍,活性磷酸盐的浓度较20年前降低了43.9%,活性硅酸盐的浓度较20年前降低了34.1%。桑沟湾海区营养水平仍很低,总体上处于贫营养或中度营养化阶段,海水水质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胶州湾海水营养盐的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5、8、10月胶州湾海区3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利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以及活性硅酸盐的年均含量分别为0.335、0.028和0.725 mg/L,NO3-N是DIN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溶解无机氮含量的71.6%;8月营养盐含量高于5月和10月,营养盐的空间分布从东部河口区和北部养殖区两个高含量区向湾中心和湾口呈逐步递减之势;DIN∶P,Si∶DIN和Si∶P的比值年平均分别为53.9,2.03和57.7,活性磷酸盐为限制因素,胶州湾海域处于磷中等限制-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楼山河口和李村河口为中度营养-富营养,一旦有外界磷大量输入可能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海水中无机氮的分布与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根据2003年112月胶州湾海区12个航次海水无机氮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环境中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测区全年溶解无机氮的平均含量为17.70μmol/dm^3。在4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的含量为最大,占58.2%,是氮主要存在形态,其中秋季含量最高,占溶解无机氮的64.74%。无机氮分布从东北部高含量区域向湾内及湾口方向呈逐步递减趋势。溶解无机磷的年平均含量为0.49μmol/dm^3,表层海水4个季节中N/P比平均为39.41,胶州湾海水中的磷相对于氮是匮乏的。据营养状态指数划分,胶州湾的东、北岸海域属富营养化区,夏、秋两季可能受到赤潮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1997年10月-1998年7月南流江下游氮的含量变化及其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南流江下游水域的无机氮含量较高,具有丰水期高、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低的分布特征,与出海口北海湾的季节变化相一致。三氮之间的迁移与转化,从上游至下游变幅不大。丰水期NO3-N占溶解无机氮(DIN)的89.15%,流域面积氮的流失为主要影响因素;平水期NO3-N占DIN的69.30%,是以化学氧化作用为主,并辅以生物和物理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枯水期则以NH3-N占DIN比例较高(81.25%),是以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为主的生物和化学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福建福宁湾无机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2002-2003年福宁湾海域的监测资料对NO2-N、NO3+N、NH4-N三态DIN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NO3-N、DIN含量均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NO2-N含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福宁湾海域赤潮高发期水体DIN中三氮所占比例与年平均相比变化最大的是NO3-N,其次是NH4-N,NO2-N最小;NO3-N、DIN与盐度均呈明显负相关;NO3-N与DIN呈明显正相关;NO3-N是福宁湾海域DIN的主要存在形式;三态氮中仅NO3-N为福宁湾海域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浮游植物对DIN的吸收主要以NO3-N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7.
郭水伙 《台湾海峡》2009,28(1):71-76
据南海环境调查资料,研究了南海水体NO3-N、NO2-N、NH4-N、DIN含量及无机氮组成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3-N、NO2-N、NH4-N、DIN含量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00~43.9,12.32;0.00~1.69,0.07;0.17-14.87,1.32;0.35~45.92,13.73μmol/dm^3.其含量分布与垂直变化特征与深海、大洋的相似,表明南海水是太平洋的变性水体.NO3-N、DIN含量的垂直分布跃层出现于75~500m间,夏季的跃层强度分别为6.61X10-’、6.68×1012Ixmol/(dm’·m),冬季的均为5.65×10^-2μmol/(dm^3·m);NO2-N含量的最大值多出现于75~100m之间,NH4-N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0m层.在浮游植物活动较旺盛的真光层中,NH4-N为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平均占比为64.4%).真光层以下NO3-N为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平均占比≥90.8%).对三项无机氮含量与其他生源要素、水文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O3-N含量与PO4-P、TDP、TP、SiO3-Si、S均呈显著正相关,与pH、DO、O2%、t则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依据2013 年夏季和秋季对黄海海域两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溶解无机氮的季节变化,垂直变化,平面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该海域溶解无机氮的分布及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秋季NO3-N的平均浓度为(7.09±4.15)μmol/dm3,远高于夏季(3.21±3.31) μmol/dm3;夏季NH4-N 含量(0.99±0.95)μmol/dm3 较秋季(0.79±0.82)μmol/dm3 高;夏、秋两个季节溶解无机氮的主要组成部分均为NO3-N,其比例约为70 %和90 %。受浮游植物生长、海水层化以及黄海冷水团存留的影响,调查海域夏季表层溶解无机氮的浓度较低,底层浓度较高;此外,研究海域表层溶解无机氮的分布明显受陆源输入控制,表层溶解无机氮的整体呈现出近岸高外海低的现象,NH4-N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靠近城市的近岸海区。该论文可以为该海域氮盐的海洋化学循环研究及赤潮等有害藻华的预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钦州湾夏季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8月对钦州湾海域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钦州湾表层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湾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铵盐(NH3-N),无机磷(PO4-P)和活性硅(SiO3-S)i平均含量分别为0.05 mg/L,0.46 mg/L,0.09 mg/L,0.007 mg/L和1.54 mg/L。在空间分布上,各营养盐含量均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的变化趋势,体现出夏季陆地径流的主导控制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陆源水的物理混合过程是影响诸营养盐含量的主要因素,生物、化学作用次之。通过污染指数A及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的分析,整个海湾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态,以无机氮为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0.
氮、磷是海洋生物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其变化对海水增养殖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根据2016年3月、5月、8月及10月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15个海水增养殖区氮、磷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IN浓度范围0.007 30~2.20 mg/L,平均值0.192 mg/L,68.0%的站次浓度介于0.05~0.2 mg/L之间,渤海湾、莱州湾养殖区浓度普遍高于黄海养殖区;PO4-P浓度范围0~0.089 5 mg/L,平均0.005 98 mg/L,81.9%的站次浓度介于0.001~0.015 mg/L之间,约2/3水域为磷限制性贫营养状态。表层、底层海水DIN与PO4-P浓度无明显差异;NO3-N、NO2-N、NH4-N占比分别为68.91%、6.82%、27.27%,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夏季NH4-N形态比例最高,平均占比36.5%;N/P原子质量比范围1.6~2 532.3,主要范围在10~40,渤海养殖区N/P比明显高于黄海养殖区;DIN分布主要受陆源径流输入影响;PO4-P水平分布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分别于2012年9月、2013年1、6月,对九龙江两大支流北溪、西溪及河口区开展了3个航次的营养盐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河口区表层水体溶解无机氮(DIN)、总磷(TP)和活性磷酸盐(PO4-P)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13-17.35、0.14-1.00和0.00-0.38 mg/dm3,受上游输入和海水稀释作用,营养盐浓度由淡水端至海水端逐渐降低.北溪表层水体的DIN、TP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99-24.92、0.12-1.47和0.04-0.68 mg/dm3,受龙岩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城市进程影响,由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西溪表层水体的DIN、TP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74-20.61、0.14-0.92和0.02-0.37 mg/dm3,受上游农业生产和下游漳州地区人类活动影响,上下游的DIN质量浓度较高.此外,九龙江沿岸的人类活动可能影响了该地区水体中的溶解无机氮形态组成:北溪和西溪上游的NH4-N和NO3-N占比分别较高.水期分析表明,2013年1月的DI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期,而不同区域TP和活性磷酸盐的水期波动不尽相同.营养盐结构分析表明,九龙江总体处于磷限制状态,但在河口及北溪部分站位,CDIN/CPO4-P比值已达到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水平.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表明,九龙江河口多数站位均处于N或P限制的富营养化级别,但由于N、P营养盐的绝对浓度较高,具有水华暴发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白娅舒  蔡榕硕 《台湾海峡》2010,29(4):525-531
根据福建兴化湾海域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表层海水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该海域表层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冬、春两季,兴化湾表层海水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0~1.30、0.34~1.10mg/dm3,均值分别为0.50、0.54 mg/dm3;无机氮的单项污染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0~4.2、1.1~3.7,均值分别为1.7和1.8.冬、春两季,其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24~0.085、0.016~0.148 mg/dm3,均值分别为0.040、0.038 mg/dm3;其单项污染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8~2.8、0.5~4.9,均值则都为1.3.其次,该湾表层海水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侧近岸水域的较高,往湾口方向递减.冬、春两季兴化湾表层海水富营养化指数(E值)分别为3.53和4.26,基本呈现富营养状态;富营养化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兴化湾西南部,其E值最高达29.9.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黄小平  黄良民 《台湾海峡》2002,21(4):416-421
主要利用1998年在珠江口海域连续同步观测资料,研究该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和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主要来自四个口门的径流,但深圳湾附近的陆源亦有一定贡献;无机氮的形态主要以硝酸氮为主,而在深圳湾附近海域则以氨氮为主;无机氮含量普遍超过0.30mg/dm^3的我国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值,大部分海域已超过0.50mg/dm^3的四类水质标准值,径流对活性磷酸盐含量的贡献不显著,而深圳湾附近的陆源则有明显的贡献,从珠江口附近由沿岸流和涨潮流带来的活性磷酸盐亦有明显的影响;除深圳湾附近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0.030mg/dm^3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外,其他海域基本符合0.015mg/dm^3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值要求。该海域的N/P值普遍较高,而且北部海域的高于南部海域;最高值超过300,最小值也大小30;该水域的营养盐主要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2年8月和2013年1月对三沙湾海域开展的海域水质现场连续调查数据,阐述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沙湾海域夏冬季无机氮含量范围分别为0.059~1.669、0.569~0.940 mg/dm^3,均值为0.582、0.676 mg/dm^3,活性磷酸盐含量范围分别为0.036~0.071、0.050~0.070 mg/dm^3,均值为0.056、0.060 mg/dm^3.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陆源径流入海区及大量网箱养殖区,总体呈湾顶向湾口递减趋势,氮磷含量表层高于底层,冬季高于夏季,大部分海域都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根据CN/CP比值评价结果显示,三沙湾大部分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为氮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三沙湾海域无机氮与硝酸盐含量相关性极显著(r=0.989),表明硝酸盐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无机氮还与盐度(r=-0.923)和温度(r=0.939)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论证了沿岸径流对三沙湾营养盐的输入有重要影响.活性磷酸盐与铵盐、亚硝酸盐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本次调研结果为三沙湾海域富营养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长江无机氮的分布变化和迁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7年11—12月(枯水期)、1998年8月和10月(丰水期),对长江从金沙江至河口干流和主要支流、湖泊入江口各种形式的无机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枯、丰期,干、支流NO3—N平均浓度变化很小,NO2—N、NH4—N浓度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支流高于干流;长江NO3—N、NH4—N和DIN在枯、丰期具有基本相似的迁移过程;长江水中无机N的迁移变化主要取决于NO3—N,NO3—N始终是三态无机N的主要存在形式,三态无机N处于较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中;长江干流无机N与径流量呈正相关表明长江水中无机N主要来自于面源。  相似文献   

16.
于2010年8月和10月对厦门海域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等开展了两个航次的调查,目的在于研究该海域营养盐含量和比率变化及其对水采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各化学和生物要素的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海洋调查规范》或《海洋监测规范》的相关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性因子与1998年的研究结果比较,依然为PO4-P,而SiO3-Si含量和DIN含量相对充足.各项营养盐含量与盐度都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其中保守性最明显的是DIN,而PO4-P与盐度的相关性相对最低.此外,8月份鉴定到的甲藻门种类和生物量明显高于10月份.本文认为,目前厦门海域营养盐比率变化的主要压力为N/P摩尔比率失衡.随着人为输入氮源的增加,在富氮的九龙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极易发生中肋骨条藻赤潮,该藻的生物量与NO3-N和SiO3-Si含量的相关性十分明显.研究发现,厦门甲藻/硅藻生物量的比值与NO3-N和N/P摩尔比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可能预示着该海域无机氮含量的增加及其引起的N/P摩尔比率增大会促进甲藻门种类的生长.并且浮游植物Shannon生物多样性指数可作为反映厦门海域富营养化较好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7.
闽江口海域氮磷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小宏 《台湾海峡》2010,29(1):42-46
根据2007—2008年眷、夏、秋、冬8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闽江口海域N、P营养盐分布状况与富营养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受闽江冲淡水影响,海水中的N、P营养盐含量的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而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在N、P营养盐中,PO4-P含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DIN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却不明显.在春、夏、秋、冬四季中NO3-N/DIN含量的比值分别高达79.60%、79.13%、90.54%、96.14%,主导该海域DIN含量的平面分布和污染程度.闽江口海域海水中DIN、PO4-P含量呈不同程度的超标状态,富营养化指数为0.17—41.73,N/P原子比均值为41.14,远远偏离Redfield值(16:1),具有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广西沿岸全新世海侵过程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涛  黎广钊 《海洋学报》2015,37(3):70-76
通过分析北部湾广西沿岸3个地质钻孔的岩性、地球化学和有孔虫含量特征,确定了其沉积相序,在统一的高程坐标内,对各钻地层中沉积相的高程和年代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区全新世以来海侵过程的区域差异;并以东亚全新世海平面波动曲线作为参照,估算了广西沿岸各主要海湾的构造沉降速度。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广西沿岸的海侵开始时间并不一致,这是由于各海湾构造沉降运动的区域差异造成的,东部的廉州湾构造基本稳定,而廉州湾以西则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构造沉降。构造沉降又导致了海平面波动过程的区域差异,进而影响到了地层形成,如海陆过度相沉积只发育于廉州湾以西遭受海侵时间较晚、相对海平面上升速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黄标  钱鲁闽  刘家富 《台湾海峡》2002,21(4):411-415
根据2001年1-12月对福建三都澳内青山和渔坛两个主要网箱养殖区海水营养盐(NH2-N、NO3-N、NO2-N和PO4-P)含量的监测结果,报道了其含量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该水体NO3-N、NO2-N、NH3-N、PO4-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06、0.017、0.024、0.034mg/dm^3。这两个养殖区水体的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春、夏季属于中度营养,秋、冬季属于富营养。  相似文献   

20.
根据泉州湾2010年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泉州湾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应用海湾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泉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得出秋季和冬季富营养化指数(17.85和18.32)相对较高,夏季和春季富营养化指数(3.02和5.89)相对较低,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根据近20 a泉州湾海域历史监测数据得出富营养化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呈现先缓慢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趋势,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年均含量变化特征基本相似,近几年来富营养化指数(14.57)急剧增大,表明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由湾口向晋江入海口、后渚附近海域逐渐递增的趋势,与无机氮含量平面分布特征一致,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平面分布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