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连云港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建设前后的水动力环境变化,利用DHI MIKE水动力模块模拟2002年和2016年人工渔礁区建设前后的水动力环境,并分析人工鱼礁区潮流为SE方向时顺流方向纵断面流速和流向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工程前后鱼礁区内水质和水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建成后,工程海域垂向流速和流向变化较大,水平流速和流向变化较小;由于附着在人工鱼礁上大型藻类的生长,水质逐年变好,且水生物量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
人工鱼礁建设具有生态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为科学指导人工鱼礁的建设方向,进一步促进海洋牧场建设以及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从人工鱼礁与社会的适应性、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其他行业发展的影响4个方面,选取政策符合性等10个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麂列岛海域人工鱼礁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效果判定值,南麂列岛海域人工鱼礁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海洋生态环境、项目长远性、改善渔民生活质量和海洋捕捞业等指标发挥作用较大;未来将开展长期和连续的调查研究,提高评价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关于青岛建设人工鱼礁改善近海生态和渔业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人工鱼礁的建设对整治海洋国土、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探讨分析了青岛建设人工鱼礁的必要性、可行性,介绍了国内外人工鱼礁的建设状况,提出了人工鱼礁建设规划、设计与设置要求,以及青岛人工鱼礁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或海洋农牧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鱼礁的建设对整治海洋国土、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介绍了人工鱼礁的功能,提出了人工鱼礁建设规划、设计与设置要求,以及发展前景与战略。  相似文献   

5.
李冠成 《海洋学研究》2007,25(3):93-102
介绍了国内外在不同水深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工程的现状。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水深海域人工鱼礁工程的建筑和投放技术,分析并研究了与人工鱼礁工程相关的一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分析并研究了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值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机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工鱼礁工程在增值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海州湾人工鱼礁建设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海州湾资源环境和渔业生产的现状着手,提出加强海州湾渔业资源恢复、环境保护以及探索渔业生产新路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借鉴国内外建设人工鱼礁的经验,分析了海州湾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和条件,对建设海州湾人工鱼礁提出了基本思路、设想及有关可行性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9月—2013年8月对海州湾前三岛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和环境因子的调查,结合3个等级评价标准,构建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的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海州湾前三岛人工鱼礁区的生态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鱼礁区的综合生态效果优于对照区,且二者都高于Ⅰ级水平。其中,鱼礁区水质与底质状况高于对照区,且二者都远好于Ⅰ级水平;鱼礁区饵料生物水平稍好于对照区,均处于Ⅲ级水平;鱼礁区鱼类与大型无脊椎动物远超过对照区,高于Ⅰ级水平,对照区处于Ⅱ级水平。结果表明,海州湾前三岛海域人工鱼礁的生态效果良好,用本文评价方法得到的数据可以作为评价鱼礁生态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鱼礁区的流场效应为切入点,引入水体交换时间的概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水动力学过程、水体交换变动情况、保守物质浓度扩散情况,为弄清人工鱼礁建设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工鱼礁作为渔业资源增殖的有效手段,在海洋牧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工鱼礁区的科学选址是海洋牧场建设需首先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关于人工鱼礁选址还没有通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设定社会、物理、工程、化学和生物环境等5个主要准则因素,设定海洋功能区划、水深、水流、底质类型、底质荷载、淤泥层厚度、海底坡度、水质、沉积物质量、赤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13个次级准则因素并作为评价指标,其中将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设定为多参数指标。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采用多种归一化处理方法建立所有指标的定量评价标准。结合对人工鱼礁建设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主要准则因素权重。考虑人工鱼礁渔业资源增殖效应,增加对两类特殊情况的评价判定过程。其中两类特殊情况分别为单一指标参数值超限情况和多参数指标中多个参数值接近超限的情况。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创建软件系统实现评价结果的高效计算并输出对应适宜性等级。根据日照市海洋牧场示范区中适宜人工鱼礁建设海域调查数据模拟8个针对性的海区案例对方法进行验证,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实用性,能有效分析并获取目标海区建礁适宜性评价结果,可为...  相似文献   

10.
人工鱼礁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侯西勇  唐诚  张华 《海洋科学》2019,43(4):81-87
人工鱼礁是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技术手段,鱼礁投放后有助于改善沿海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近几十年,随着人工鱼礁建设事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各国专家学者对人工鱼礁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鱼礁材料、结构设计、流场效应和数值模拟、鱼礁监测技术、管理体制、生态效益调查评估、经济价值评价等多个角度,对人工鱼礁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论述,最后从物理稳定性、监测管理、价值评估等3个方面提出人工鱼礁未来研究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中国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