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海、东海上空春季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2003年春季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几家单位在黄海和东海海区进行了为期40 d的二类水体信息测量试验,试验中使用手持太阳辐射计对海区上空大气光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并获得了大量晴空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光学数据.利用本次试验获取的测量数据得到了黄海、东海海区春季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其中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气溶胶粒子谱分布.采用Langley方法对测量得到的太阳直射辐射量进行处理得到了海区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利用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来反演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无云情况下黄海、东海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2~0.4左右,且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变化趋势也很接近;海区上空霾层较厚时测量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明显增大,最大接近0.8;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变化趋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岸带浑浊水体,提出了一种基于GOCI的更精确的气溶胶光学性质反演算法。这种新算法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分离由于浮游植物、悬浮物质及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产生的干扰信号,同时采用辐射传输模型(RTM)模拟辐射传输过程。这种新反演算法能够同时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及气溶胶类别。研究中对2014-2015年夏季浑浊水体上空气溶胶进行反演。反演结果与同步的AERONET实测数据及GOCI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用于评估这种新方法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在黄海浑浊水体上空这种新的反演算法比GOCI的AOD业务产品有更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在卫星数据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的基础上,讨论了二次反演大气柱中气溶胶粒子密度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利用多波段气溶胶光学厚度提取大气柱中气溶胶粒子密度是可行的,并指出能否准确确定多波段气溶胶光学厚度会直接影响粒子密度的反演结果.定义并分析了气溶胶粒子消光体积权重系数随粒子半径的变化,表明从气溶胶光学厚度中反演大气柱中气溶胶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粒子密度的结果是可信的.利用SeaWiF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运用蒙特卡罗法反演了2002年我国海域上空大气柱中积聚模态和粗模态气溶胶粒子密度,结果表明,积聚模态粒子密度比粗模态的高2~3个量级,它们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我国近岸海域大气柱中气溶胶粒子密度高于离岸海域的;春季气溶胶粒子密度高于其他季节的,特别在黄海、东海海区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FY-1C/1D全球海上气溶胶业务反演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FY-1C/1D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全球海洋气溶胶反演的业务算法,主要论述了海上气溶胶反演的单通道算法基本原理.该算法的核心内容是建立气溶胶光学厚度查算表,该查算表基于6S辐射传输模式,在假定气溶胶模式条件下,卫星的表观反射率是卫星观测几何(太阳卫星角)和气溶胶光学厚度函数,最终由卫星观测表观反射率反演出气溶胶光学厚度.业务反演过程中还考虑到数据质量检验、云检测处理和太阳耀斑区去除等.利用该算法对FY-1C卫星自2001年起的部分资料进行反演试验,并在FY-1D卫星发射后投入业务应用,自2002年8月开始能实时得到每天和每月的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从两颗卫星两年多连续反演结果分析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全球气溶胶主要排放源地和全球海上气溶胶分布的季节变化,与国外卫星反演结果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5.
渤海及北黄海气溶胶分布特征和大气校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2005年三年夏季渤海及北黄海海上调查资料,使用浑浊度系数α和埃斯特朗指数β描述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对该海域上空气溶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浑浊度系数α的范围是0.03~2.76,大部分站点α集中分布在1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埃斯特朗指数β的范围是0.12~1.64,其分布较分散.在β=1.3处存在一个β最大值,在β<0.8的范围分布相对均匀.分析还发现,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与标准化气压有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特别是二者对应变化曲线的跨零点基本重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两尺度气溶胶的光学厚度模型以及对应的两尺度气溶胶散射的反射率模型,这样可将传统气溶胶模型中乘幂形式的两个变量结合改为两个变量线性组合,从而将气溶胶散射的反射率并入整体反演公式,使之有可能被用于水色遥感的线性系统算法,从而避免传统大气校正的过程,这为二类水体水色反演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与地基气溶胶观测数据的对比,确认了SeaWiF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用于研究中国海域气溶胶分布和变化特征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海域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存在以中纬度为中心的纬向分布;受沙尘、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存在季节变化,不同海区有不同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渤海、黄海及东海有类似的变化特征,春季都受到沙尘气溶胶的影响,使中国东部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普遍高于0.160,且对东海的影响最大;夏、秋季逐渐减小,冬季有所回升。南海气溶胶光学厚度均值为0.150,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但地理分布变化显著;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从春季到冬季,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中心从高纬海域向低纬海域转移,范围也逐渐扩大。冬季南海大部分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都达到0.160以上,是整个中国海域冬季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大的海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特征为研究中国海区域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与反射率比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气溶胶反射率比都是大气校正所需的重要大气参数,同时也是海洋水色卫星主要的数据产品,它们的测量精度将直接到卫星数据产品正演的精度和卫星数据产品的应用。文章在简述气溶胶光学厚度与气溶胶反射率比的基本测量原理和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次试验数据结果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是表征大气浑浊程度的关键的物理量,也是确定气溶胶气候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环渤海区域为例,首先利用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对MODIS数据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进行验证分析,暗像元法反演结果最好;然后基于2005年1月至2019年2月MODIS暗像元法反演结果分析环渤海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AOD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节气溶胶处于高值区(0.7-0.9),秋冬季节处于低值区(0.2-0.5),AOD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及河北和山东交界地区。气溶胶分布特征可能与沙尘天气、季风变化和工业生产生活的污染物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天津近岸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季节变化对提高海洋卫星的大气校正精度和了解天津与渤海海陆交界地区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E317太阳光度计定点观测了天津近岸2010年4月到2011年5月气溶胶光学数据,分析了渤海湾近岸地区气溶胶周年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AOT)光谱基本满足Angstrom关系;AOT日变化基本有三种变化趋势:上升型,平稳型,下降型;天津近岸秋季AOT最高,平均值0.686,春夏次之,冬季最低;Angstrom指数α春夏秋冬依次升高,春季由于沙尘的影响,其Angstrom指数α最小,平均值为0.854。该结果与黄海近岸的青岛地区作了比较分析,表明了气溶胶光学性质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POLDER多角度观测数据,对其大气校正算法进行了研究。该大气校正算法中,大气分子散射利用多次散射加偏振的精确瑞利散射来计算,同时,对太阳耀斑及白帽散射进行了校正。由本文大气校正算法可以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海水反射率,与POLDER二级产品相比表明,利用该算法反演所得产品效果较好,相对误差在10%左右,从而为未来中国多角度水色遥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气中气溶胶微粒是一种重要的大气微量成分。气溶胶光学厚度也是大气校正所需的重要大气参数,同时也是海洋水色卫星主要的数据产品。由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较大,所以如何准确获取大气校正和卫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所需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则是至关重要的。在简述气溶胶光学性质的基础上,并结合2002年6月HY—1南海实验数据来阐述现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准确获取。  相似文献   

12.
以渤海海域为试验区,对经过时间、空间和波段匹配的 MODIS/Aqua 550 nm 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与 CALIOP 532 nm 通道反演得到的气溶胶信息在五种不同空间采样窗口(10 km ×10 km,30 km ×30 km,50 km ×50 km,70 km ×70 km 和90 km ×90 km)、三种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季度)下进行了相关性拟合分析.研究发现,较小的空间采样窗口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气溶胶的局部变化特征,而以季度为时间统计单元能更好地体现气溶胶的季节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 km ×10 km 采样窗口中,春季的日数据之间相关性较高;春季和秋季的月均值之间高度相关(R 均大于0.950).从而证明,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下,上述两种数据之间确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为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渤海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传统大气辐射传输模型使用时难以确定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问题,提出一种仅依靠影像自身信息的大气校正算法,该算法针对南海水域清澈的特点,将暗像元法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相结合,通过暗像元匹配和迭代运算确定气溶胶。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Sen2cor算法相比大气校正后的地物剖面光谱曲线基本一致,校正后影像能够反映出水深与蓝绿波段对数比值较好的相关性,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atmospheric correction algorithm for OCTS visible band data used at NASDA/EOC. Sharing a basic structure with Gordon and Wang’s Sea WiFS algorithm, it uses 10 candidate aerosol models including the “Asian dust model” introduc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unique feature of aerosols over the east Asian water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at 670 and 865 nm bands, the algorithm selects a pair of aerosol models that account best for the observed spectral reflectances, and synthesizes the aerosol reflectance used for the atmospheric correction. Two different schemes for determining the value of the parameter for the aerosol model selection are presented and their anticipated estimation error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retrieved water reflectance at 443 nm. The results of our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estimation error of the “weighted average” scheme is mostly within the permissible level of ±0.002, reducing the error by 18% on average compared to the “simple average” scheme.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expected error under the old CZCS-type atmospheric correction, which assumes constant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throughout the given image. Although our algorithm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ZCS algorithm,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rror induced by the assumption taken in the algorithm that the water-leaving radiance at 670 nm band is negligibly small may be large in high pigment concentration waters, indicating the necessity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2—2015年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第4波段反射率产品对黄、东海边界的悬浮物输运情况进行了分析, 同时利用黄、东海2003年现场实测的悬浮物含量数据和这期间准实时的MODIS影像数据, 建立了基于MODIS第4波段遥感反射率的悬浮物含量遥感反演模型。基于该模型, 反演黄、东海表层悬浮物浓度, 并计算悬浮物扩散面积。利用反演得到的表层悬浮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垂向预测模型, 获取垂直方向上的悬浮物浓度, 同时结合水深、扩散面积数据, 计算特定时刻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利用插值方法获得整个输运过程中各时刻水体中的悬浮物的含量, 计算各个时刻悬浮物含量的总和作为悬浮物的输送量。对2002年10月至2003年4月黄海向东海的悬浮输送量进行估算, 估算结果为153Mt。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南黄海西部2007-04的温盐实测资料,采用海洋层结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得到逆温跃层的"五点三要素",形成强度要素平面分布图.分析表明,逆温跃层的存在与黄海暖流水有直接的关系:1)4月份,黄海暖流水受到的海面冷却仍是产生逆温跃层的普遍原因,在该海区黄海暖流向北延伸和向两侧拓展的区域都有该种类型的逆温跃层存在,位置相对较浅;2)但在偏南的黄海暖流主干区,海面冷却产生的效应被主流区的热量补充所抵消,逆温跃层很弱甚至消失,这是该月份逆温跃层分布区向北退缩并在南部中心附近呈现缺失区的主要原因;3)南下的鲁北沿岸流水的冷水叠加在黄海暖流水的暖水上方,使逆温跃层加强,使得冷暖水的作用区成为强逆温跃层区;4)黄海暖流左侧冷沿岸流水及右侧冷水的前端向黄海暖流楔入,其前端往往覆盖在底层高温高盐的黄海暖流水上方形成下逆温跃层,从而形成双逆温跃层.这些特点,较以前认知更加客观、全面、细致和准确.  相似文献   

17.
In summer and winter, 1987,and in spring and autumn, 1988, the concentration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marine aerosols were measured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South Japan Sea.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udy on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marine aerosols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arine and continental aeroso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ine aerosol concentration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have distinct season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East Asia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is discussed by using a three-parameter size distribu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8.
dimethylsulphide (DMS)的海空通量是海洋生物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特别是北冰洋的气候)具有重要的辐射影响。利用卫星数据得到的气溶胶光学深度(AOD)作为气溶胶负荷的代表,在夏季和秋季表现的尤其明显。春季海冰的融化是北极气溶胶前体的重要来源。然而,早春的高浓度气溶胶可能与南方大陆污染的平流有关(北极霾)。更高的AOD通常在研究区域的南部出现。海冰浓度(SIC)和AOD呈正相关,而云盖(CLD)和AOD则呈负相关。SIC和CLD的季节性峰值均在AOD峰值的前一个月。AOD与SIC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融冰与叶绿素(CHL)几乎在3月至9月呈正相关,但与春季和初夏的AOD呈负相关。春季和初夏较高的AOD有可能是由融冰和春季强风在该地区的结合影响。由于春季风的升高和冰的融化,在春季出现了DMS通量的峰值。从3月到五月,DMS浓度和AOD及融冰都呈正相关。早秋季升高的AOD可能与浮游植物合成的生物气溶胶的排放有关。到2100年,格陵兰海的DMS通量将增加3倍以上。生物气溶胶的显著增加可以部分抵消格陵兰海的增温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