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利用夏眠的习性来应对夏季的高温胁迫,长期的代谢减退和基因转录抑制是刺参夏眠调控过程中的关键策略。本研究克隆分析了刺参体内关键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HDACs)的基因全长及结构特征,测定了该家族成员(HDAC1,HDAC3和HDAC4)在夏眠期间的基因表达模式。研究表明:刺参HDAC3和HDAC4与紫海胆(Strongylocehtrotus purpturatus)相关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分属HDACs家族的Ⅰ型和Ⅱ型。定量表达分析表明,刺参不同组织中同属Ⅰ型的HDAC1和HDAC3基因在刺参夏眠不同阶段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而属于Ⅱ型的HDAC4基因在深度夏眠阶段表达量显著上调。研究结果表明,II型HDACs在刺参夏眠基因转录抑制中具有潜在的特殊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非夏眠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对照组,在刺参夏眠不同程度选取3个时间点,将其分为夏眠初期、深度夏眠期、夏眠解除期3个阶段,采集前肠组织为研究材料,制作石蜡切片,统计不同时期刺参前肠壁厚度、前肠黏膜上皮、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的厚度及直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夏眠不同时期黏膜下层厚度均无差异(P>0.05),夏眠初期黏膜上皮和外膜显著薄于对照组(P<0.05),深度夏眠期黏膜上皮和肌肉层显著薄于对照组(P<0.01),刺参前肠直径在深度夏眠期显著变小(P<0.01).计算前肠各组织层占肠壁厚度的比例发现:夏眠初期黏膜上皮和外膜厚度占肠壁总厚度的比例要显著小于非夏眠期(P<0.05),黏膜下层的比例则显著变大(P<0.01),肌肉层所占比例在深度夏眠期显著小于其他几个时期(P<0.05).  相似文献   

3.
赵业  杨红生  李秉钧 《海洋科学》2018,42(4):120-126
夏眠是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as)应对夏季高温低氧等不良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而抑制高耗能的蛋白合成则是夏眠期机体有效降低能耗的重要环节。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2是启动蛋白翻译的关键因子,在蛋白合成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分析了刺参翻译起始因子eIF2α亚基(eif2s1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结构特征,并测定了其在夏眠期间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刺参eif2s1基因序列较保守,与紫海胆该基因同源性最高。同时,刺参eif2s1基因在深度夏眠期组织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表达抑制,可能参与了刺参夏眠蛋白抑制调控。  相似文献   

4.
夏眠是刺参的重要生理特征; 夏眠期间, 刺参体重明显减轻, 器官萎缩、退化, 其中消化道退化明显。PDRG(p53 and DNA damage-regulated gene)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细胞凋亡具有密切联系的基因,其表达可促进细胞凋亡。本研究利用SMART RACE 技术克隆获得刺参PDRG 基因的cDNA 全长序列,并以此为基础, 研究刺参夏眠期间PDRG 基因表达与消化道退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刺参PDRG 基因cDNA 全长为1122bp, 包含127bp 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 581bp 的3’UTR 和414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ORF 区编码137 个氨基酸, 推算的分子质量约为16.1kDu, 理论等电点为7.83。研究通过25℃温度诱导刺参进入夏眠, 利用实时定量PCR 方法, 定量检测刺参消化道PDRG 基因表达, 结果表明: 夏眠期间刺参消化道PDRG 基因mRNA 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上升, 实验5d 时显著上调至约2.49 倍, 10d 时显著上调至约1.51 倍, 而在0、20、40 d 时未检测出显著变化; 与刺参消化道相对质量变化数据结合分析表明, 刺参夏眠期间消化道的PDRG 基因高表达与其萎缩、退化密切相关。本研究阐明刺参夏眠期间消化道组织退化过程中PDRG 基因表达特征, 证明刺参PDRG 基因表达与消化道退化具有相关性, 为进一步探讨PDRG 基因在动物器官退化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我国刺参的健康生态养殖水平,文章分析韩国红刺参与中国刺参的杂交,通过优势性状的定向选择育种,获得具有集优性状的刺参新品系,兼具韩国红刺参和中国刺参的品质优势,充分发挥韩国红刺参耐高温、夏眠时间短、生长速度快和体壁厚实等优点。养殖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刺参杂交组比刺参对照组的生长速度提高超过25%,成活率提高超过24%;温度和盐度对杂交刺参稚参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稚参阶段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盐度为28~30;刺参杂交组的夏眠时间延迟,内脏未完全消退。根据基础研究结果,应进一步熟化技术,以企业为载体,开展控温室内育苗工作。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体重对刺参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于 2 0 0 0年 2月 2 8日— 4月 1 1日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 ,研究了温度对刺参呼吸和排泄的影响。按海参个体大小分别设立大 [(1 49 9± 2 8 0 )g]、中 [(5 2 1± 1 2 9)g]、小 [(1 7 3± 5 5 )g]3个组别 ,以及 1 0℃、1 5℃、2 0℃、2 5℃、3 0℃ 5个梯度。主要实验结果为 :(1 )大、中规格刺参夏眠前后其耗氧率 (OCR)和排泄率 (AER)变化明显 ,而小规格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泄率受夏眠的影响较小 ;(2 )在 1 5— 3 0℃条件下 ,刺参的体重 (W)与耗氧量 (R)之间的回归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 R =aWb ,其 a值范围为 0 0 1 1 6— 0 0 4 3 6 ,b值为 0 9475— 1 3 1 2 3。在一定范围内 ,三组刺参的耗氧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出现一个峰值 ,但温度变化对小规格刺参的耗氧率影响较小 ,对大、中规格刺参则影响较大 ;(3 )实验温度下 ,刺参的体重 (W )与排泄量 (A )也可用回归方程A =aWb 表示 ,a、b平均值分别为 4 941 0和 0 772 4。在一定范围内 ,随温度的升高刺参的排泄率也呈上升趋势 ,在 2 0℃时大、中规格刺参排泄率出现最高值 ,而小规格刺参排泄率在 2 5℃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刺参对温度适应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刺参对温度适应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概述了温度对刺参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以及刺参对极端温度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重点分析了温度波动对刺参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夏眠过程中刺参行为和生理变化;温度历史对刺参温度耐受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等,并对今后刺参温度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刺参体腔液几种免疫指标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调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免疫机能的周年变化,初步探索刺参免疫的规律,于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刺参体腔液几种免疫指标进行了周年测定.结果显示,周年内刺参体腔液内几种酶类显著变化的转折点为9月、10月,1月,2月、4月和5月.刺参体腔液几种酶类活性变化与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素并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推测这些显著变化并不是单一的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其变化原因可能与刺参的夏眠、生理及繁殖等因素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扇贝的筏式养殖,目前国内外皆采用单一的养成形式。这不仅不能充分利用养殖器材和海域资源,而且要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也是困难的。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筏式网笼贝、参混养进行了实验,并获得了成功。 本实验是利用扇贝的筏式养殖笼进行栉孔扇贝与刺参混养。刺参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主要靠网笼中塑料盘阴阳面来调节;刺参夏眠是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HE染色、米利根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其组织学结构及神经定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仿刺参肠道的神经分布。HE染色结果表明,仿刺参肠壁由外向内分别为: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内部结缔组织层和肠腔上皮层;和后肠相比,其中肠内壁常形成高而窄,且方向单一的褶皱,在结构上扩大了吸收面积,与其主要起消化吸收作用这一功能一致。米利根染色表明肠壁的纵向肌肉、肠腔上皮层和体腔上皮层均有神经成分存在,棘皮动物神经特异性抗体1E11的定位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其免疫活性广泛而强烈,阳性位点集中于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和内部结缔组织层,且在肌肉层中表达最强,推测其可能参与肠道的再生过程及长期夏眠萎缩后的肠道快速修复过程。本研究为仿刺参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仿刺参特殊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神经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