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中介绍了船用海水自动采样系统的控制系统.以PLC为控制核心,搭配合适的硬件模块,根据系统功能要求编写软件,利用PLC与PC的无协议通信和触摸屏的远程界面功能,最终实现海水多层取样的全自动化和远程控制,缩短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时间.实验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香港海水利用技术,重点阐述了海水冲厕技术,系统综述了海水冲厕规模、供水系统、用后水处理系统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其他海水利用技术在消防、空调冷却水以及海水淡化等方面做简要介绍.最后,从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参与、建设示范工程等方面阐述了香港海水利用技术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研究海底沉积物一海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技术获取该界面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得出污染通量.文中介绍了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通过测量通量舱在海底沉积物上隔离海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能实现痕量重金属等污染通量的实时、现场、自动采样和监测.  相似文献   

4.
海水营养盐测定中水样的保存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样的保存和前处理技术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精确度。针对海水氮、磷营养元素测定中影响水样保存期的容器和保存剂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其行之有效又方便实用的保存方法以提高实验数据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南海近海水中U,90Sr,137Cs,3H和总β放射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进兴 《海洋科学》1993,17(1):69-70
1 水样的采集和分析 1.1 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 在1988~1990年间,我们对南海近海(包括大亚湾核电站周围海区)进行了放射性本底监测。共布设11个采水站位(见表1),每年3~4月份采水样一次,每站均采其表层海水100L,将所采海水装入塑料桶,并按每升海水加1ml浓HCL的比例进行酸化处理。 1.2 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生活用海水技术主要是利用海水直接替代淡水作为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是海水冲厕)。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对大生活用海水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其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各种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概述海水制盐、提溴等海水综合利用工艺,以及海水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8.
船载风控大容量气溶胶采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我国近海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的海洋气溶胶调查研究中,开发研制了新型船载风控大容量气溶胶采集系统。该系统由风向风速控制器、大容量采样器、自动控制器和抗风防雨防腐蚀箱体等组成。经过海上2 a 4个季度的海洋环境作业,表明该系统具有的大容量采集海洋空气体积,满足海洋气溶胶的微量组分的检出要求;具有的风速风向控制系统,能有效避免所采集的大气气溶胶样品受到船上发动机排出烟尘污染的影响。该系统还具防海水降雨、防腐蚀、结构牢固、流量稳定及抗风能力强等优点。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配有温度和压力补偿编程设定以及断电保护、自动修复等功能。海洋现场使用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数据可靠、灵敏度高,可满足海上大容量气溶胶采样要求。  相似文献   

9.
电解海水防污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扼要地论述了海水电解防污处理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国外该技术的发展水平及趋势,并与其它处理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海水黄色物质荧光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用荧光测量方法,对被认为可作本底水样的几种水体进行了荧光特性的测量研究。确认了即时处理的Milli-Q我荧光效应的高纯度水,可作为本研究的本底水样。同时,对海水黄色illi-Q水溶液,市售草炭腐殖质Milli-Q水溶液,青岛近岸海水和褐藻培养液样品进行了光谱特性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海水黄色物质和培养液的黄色物质的激发光谱峰值波长在340nm附近,荧光光谱峰值波长在435nm附近,而草炭腐殖质的激发  相似文献   

11.
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受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对取水口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浅海取水方式,从基础地理条件、水体环境条件、灾害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四方面筛选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山东省荣成市近岸海域为研究区,基于GIS平台的多因素空间叠置分析实现初步的适宜性空间分区,然后叠加约束条件生成最终的海水淡水取水口选划适宜性空间分区结果,形成具有科学化、定量化和空间化特征的海水淡化取水口选划适宜性评价体系。本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技术层面上完善了现有的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位置选划方法,评价结果可为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地区由于海水入侵引起了区域环境的严重破坏。文章提出了建立基于G IS的海水入侵过程可视化系统,通过调用M ATLAB实现数学模型的数值解及其在G IS平台上的显示,实现了地下水位二维等值线、三维等势面以及标示性离子浓度场的动态显示,为海水入侵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海水淡化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浓海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淡化工程在能耗、排污、用地、取水和噪音等方面对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以及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亟须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随着我国海水淡化产能的增加,应完善海水淡化技术、优化浓海水排放和加快浓海水综合利用,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的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文章以大万山岛为例,在海水水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拟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对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万山岛周边海域水质较好,COD浓度在0.2 mg/L以下;当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COD排放浓度不超过50 mg/L时,周边海域的COD最高浓度为2.29 mg/L,满足海水水质要求,但当COD排放浓度超过100 mg/L时即存在超标风险;受水温和潮流的影响,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周边海域COD的浓度、扩散方向、聚集位置和影响面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排水口周边海域的COD最高浓度随排水量增大而提高,COD最高浓度海域与排水口的距离约为1.6 km。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COD排放对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的研究对于海水入侵的灾害防治及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国内外海水入侵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归纳了地质条件(包括海岸边界坡度、含水层介质分层、水力传导系数和弥散度)和水动力条件(包括海平面和地下水位的变化)这两类基础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了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机理,同时指出将相互作用、互有联系的影响因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研究,会更有利于理解海水入侵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水质环境变化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2013—2016年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水质实际调查情况,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近年来涠洲岛珊瑚礁海域水质环境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2013—2016年,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水质大部分符合国家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满足珊瑚礁的正常生长要求,但悬浮物含量持续偏高,对珊瑚礁造成一定影响。涠洲岛海域水体虽未出现显著的污染,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人为排污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珊瑚礁的生长,持续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水质环境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冻脱盐的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该系统利用蒸发结晶器对海水进行冷冻,并通过振动分离与洗涤实现冰晶与卤水的分离,以此实现海水的初步脱盐,可作为反渗透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同时,海水冷冻淡化过程中消耗的冷量可重新回收用于空调制冷,淡化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本文建立了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获得了试验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以此搭建了试验平台并完成了试验测试,并对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海水冷冻预淡化系统,预淡化海水产量可维持在21~27 L/h之间;预淡化海水盐度可从35降低到约11;预淡化过程可回收总冷量7.91 kW;反渗透淡化总成本可降低约33%。  相似文献   

18.
何岚轩  杨蕴  宋健  俞烜 《海洋科学》2024,48(1):85-9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风暴潮在沿海地区的频率和强度均可能增长,由此引发的海水垂向入侵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含水层淡水咸化。同时,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沿海虾塘咸水养殖规模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咸水垂向入侵可能会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虽然已有一部分学者在海水(咸水)垂向入侵的研究中取得了成果,但由于海水(咸水)垂向入侵过程复杂,其对地下水咸化及恢复规律依然有待深入研究。文章阐述了海水垂向入侵的危害及前人的研究办法,总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得出了海水垂向入侵的影响因子,指出了洪水和养殖活动对沿海地区含水层的威胁。得出的结果如下:研究海水垂向入侵常用的方法包括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海水垂向入侵主要与地形地貌、含水层性质和水文气象条件有关;虾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垂向咸水入侵的潜在来源。建议未来在海水垂向入侵研究中将多种现场观测实验方法结合起来。数值模拟应注重与现场观测实验数据相互验证,模型简化的方式有必要仔细考虑。虾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垂向咸水入侵问题应更多地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海水拌养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水拌养混凝土耐海水侵蚀试验和海水中化学成分对水泥胶砂与骨料的影响分析,以及海水拌养混凝土的工程应用与调查结合长龄期强度跟踪观测,研究了海水拌养素混凝土的耐久性.旨在为淡水资源匮乏的海岛工程建设应用海水拌养混凝土,减少从大陆船运施工用淡水,节省工程投资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9年9月首次获得的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实测数据,结合温度、盐度等参数,对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总体呈现出淡水端高,咸水端低的特点;在同等盐度条件下,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明显高于长江口南支;长江口北支南段海水pCO2与盐度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