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讲,受精是新生命开始的关键。这一课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注目。远在一个世纪前,O.Hertwig就发现了海胆(Paracentrotus lividus)的精、卵原核在卵中融合,并认为这是受精的主要现象。百年来,许多学者在海胆卵上先后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系统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动物受精是指两性配子细胞相结合生成合子的过程,亲代通过受精将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它是衔接亲代与子代的桥梁,保持了物种的延续.精卵识别是受精的起始步骤,是指配子细胞通过各自表面的受精蛋白--糖蛋白类物质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识别并结合,完成受精过程.本文着重介绍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小鼠、猪、海胆和鲍等的精卵识别机制,比较了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别,进一步说明不同动物通过各自性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完成精卵识别过程,并由相应糖蛋白的不同组成和结构决定了该识别过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黑鲷精子入卵早期发育迅速。精、卵相遇的3-5sec左右,卵孔管出现一种能引诱精子入卵的物质;精卵相触约10-15sec左右,即精子进入卵孔管后,管内又涌出另一种能阻止多余精子继续入卵的物质;同时,受精锥形成。约15-54sec左右,受精膜发生;约90sec左右受精膜举起,围卵腔雏成;约180sec左右受精锥开始退缩,精子头部和颈部被俘入卵内;约300sec左右出现第二极体。文中对卵孔管出现的这两种物质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4.
在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与卵子的识别与结合是全部受精过程能够发生的前提条件。在本综述里,作者将集中探讨有关这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因为海胆和非洲爪蟾研究得较为彻底,作者将对这两种动物的研究结果做较详细的介绍。1海胆卵细胞表面的精子受体本世纪初,Lillie于1914年发现,不同种属的海胆纲动物,其卵细胞表面的胶质层能够凝聚同一种类的精子并诱导顶体反应。于是,他最先提出了“精子凝集素抗精子凝集素”的理论。虽然早期的学者认为胶质膜是精子的受体,Tyler于1948年明确论证,精子凝集素与抗精子凝集素反应的特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杂交过程中精卵的结合以及相关生物学特征,作者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卵子形态结构以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时的精子入卵过程。结果发现,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云纹石斑鱼卵表面布满纵横交错、走向不确定的网纹,在受精孔区可观察到前庭、受精孔和微小孔。成熟的精卵相遇时相互激活,产生一系列胞间反应。受精后0~25 s,可观察到精子附着在卵子受精孔周围;受精30~45 s,已有精子进入卵子,并且明显可见精子尾部留在受精孔外;精子入卵后,受精孔内有受精锥形成,周围可观察到絮状的受精塞,将受精孔封闭;授精90 s~3 min,卵表面处于修复状态。整个过程未发现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渔业养殖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衰落的情况下,海胆养殖显得愈加重要。在日本、法国、爱尔兰、智利、北美、加拿大沿海各省以及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到哥伦比亚等地,为了满足需求,海胆已经捕捞过度。海胆养殖的关键与海胆精卵有关,海胆性腺作为人类的消费品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主要在亚洲、地中海一些国家以及智利。无疑,供应量的下降和需求量的持续上涨使海胆养殖成为焦点,尤其在那些海胆面临濒危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几种经济类海胆生殖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虾夷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马粪海胆、紫海胆等几种经济海胆有关生殖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国外学者对绿球海胆和Psammechinus miliaris等的研究,提出了这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人工育苗时,目前多采用亲参自然产卵、排精而获取受精卵。在高温季节,如亲参排出的精卵过多,会引起水质的败坏,致使受精卵不能正常孵化。因此,研究精子浓度对卵受精与孵化的影响:研究卵排出后其持续时间对受精、孵化的影响等将对完善刺参育苗工艺、搞好受精、孵化提供重要依据。 菊地等在研究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采卵技术时,研究了精子浓度及卵持续时间与温度的关系。二岛研究了  相似文献   

9.
硬骨鱼类受精细胞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硬骨鱼类精子入卵的要素、单精受精的机制及雌、雄原核形成和结合等受精细胞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精卵识别的化学因素及精子入卵的机械动力因素的研究是目前精子入卵要素的主要研究内容。硬骨鱼类卵膜孔的特殊结构以及精子入卵后随即发生的皮层反应为其实现单精受精提供了保障。硬骨鱼类成熟卵处于初级卵母细胞中期 ,卵子产生后才逸出第二极体 ,雌、雄原核的结合方式应为嵌合 (或联合 )式 ,但其所经历的时间较短 ,与理论上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受精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于1988-1991年在青岛对中国对虾进行受精能力和受精生物学的研究。对虾采用加温和不加温培育,然后用人工授精法--水域法和滴管法授精研究精卵受精能力;应用扫描和透射电以及石蜡切片技术,精卵的形态结构和受精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域法授精,精子入水后3h仍具有受精能力;卵子入水后1min之内受精率最高只达62.7%。而滴客法授精,受精率最高可达到98%。平均值也在60-80%之间。保持在低温的亲虾  相似文献   

11.
十足类甲壳动物受精细胞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工作,从精卵识别、顶体反应、皮层反应、雌雄原核的形成和结合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十足类甲壳动物受精细胞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紫海胆浮游幼虫人工诱导变态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胆人工苗个体生长差异很大[1]。浮游幼虫变态参差不齐是造成附着后个体生长差异的重要原因。所以,人工诱导浮游幼虫变态在海胆苗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于1999年在紫海胆 (Anthocidariscrassispina)人工育苗试验中,发现紫海胆浮游幼虫变态时间差异很大,早的11d(受精后 )即变态,而迟的25d仍未变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人工催产、授精,人工培育的紫海胆幼虫,采用受精后18d的八腕长腕幼虫进行实验。1.2方法1.2.1500ml玻璃烧杯,每个放紫海胆浮游幼虫约100只,用…  相似文献   

13.
正海胆的外表虽然黑黝黝,满身都是保护自己的尖刺,可是无人不知尖刺底下藏着海洋中最甘香的人间美味——海胆卵。几乎全世界的海域都有海胆的存在,这种浑身长满刺棘的海中刺猬本想低调生活,但是人类真是世界上最好奇的多事动物,对海胆也充满各种好奇。首先是科学界大咖对海胆如何成为海胆这个事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海胆君是这样成长的:海胆卵开始发育时,起初分裂为两个细胞,然后分裂为4个、8个、16个,最终分裂为许多细  相似文献   

14.
马粪海胆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是一种经济海产动物,它的生殖腺营养极为丰富,我国明代就有利用海胆生殖腺制酱的记载。由于马粪海胆的生殖腺色泽橙红,因此是加工高级“云丹”的优质原料。此外,海胆的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抗癌药物的材料。据报道,苏联有关学者最近对海胆生殖腺作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牡蛎受精过程中的精核扩散与成熟分裂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光镜下观察了太平洋牡蛎受精过程中的原核形成和成熟分裂。受精前,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即生发泡阶段)。精子入卵后开始进行成熟分裂,过程如下:(1)生发泡破裂前精核只进行轻微增大。(2)生发泡破裂,精核迅速去致密,体积迅速增大。(3)第一次成熟分裂结束,精核扩散速度减慢,核内染色体致密环状结构。(4)第二次成熟分裂结束,精核膨胀到最大程度。(5)两性原核形成,准备进行第一次卵裂。在整个受精过程中,核仁一直存在,其体积逐渐减小;有多精入卵并有多个精原核同时形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对虾受精过程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受精细胞学目前已成为对虾生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近十几年来科研人员对对虾的受精过程、特点及影响条件,受精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单肢虾、褐对虾、白对虾、鹰爪虾、中国对虾等虾类受精细胞学的研究表明,对虾的受精过程包括精子的顶体反应、卵子的激活(卵子发生皮层反应形成孵化膜、减数分裂的恢复等)、精卵的结合(包括精子的入卵、雌雄原核的形成及融合等)。这些过程同其他动物的受精过程有些相似,但也有明显的不同,而且不同的对虾也有各自的特性。目前对锐脊单肢虾已研究得比较深入,而对其他虾类…  相似文献   

17.
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方法,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青蛤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核内同源染色体排列整齐,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5~26℃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受精后5~10 min,精子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成球形;分别在10~15 min、20~25 min受精卵进行两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一、第二极体;30 min左右,精、卵核体积膨胀,形成弥散状的雌、雄原核;35 min,雌、雄原核在卵子中央发生原核联合,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40~45 min,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分裂球;55~60 min,第二次卵裂结束,形成1大3小4个卵裂球,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基本相同;70 min左右,胚胎开始第三次卵裂。另外,在青蛤受精过程中发现了约1%的多精入卵现象,且入卵精核均能形成雄原核,但多精受精对成熟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有很大影响,往往造成成熟分裂紊乱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分离异常。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证实杂交过程是否真正受精?胚胎发育是否由于异种精卵染色体结合的结果?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及其组型和它们的双亲比较有无差异?我们进行了细胞学和染色体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在藻类植物中,卵对精子的向化性吸引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早在1854年,有学者对墨角藻目(Fucales)一些海藻精子的向化性进行了报道[1]。目前普遍认为精子的向化性是由于卵释放出了一种化学信号,这种化学信号能够促进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使受精作用顺利完成,这里我们把这种化学信  相似文献   

20.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铁-苏木精染色、整体封片的方法对栉孔扇贝受精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受精前,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入卵后,成熟分裂重新启动,过程如下:⑴精核去致密,体积迅速增大,卵子染色体变粗。⑵第一次成熟分裂结束,放出第一极体,精核扩散速度减慢。⑶卵子发育到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精核膨胀至至最大体积,然后开台弥散。⑷第二次成熟分裂结束,雄原核出现。⑸雌原核出现。⑹雌、雄原核以质相互融合,然后凝缩形成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