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粤东后江湾岸线演变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粤东后江湾出海航道两侧拟建防波堤为工程背景,应用海岸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海岸演变的一线模型。模型考虑波浪的绕射,考虑了沿岸波高不等所引起的沿岸输沙。通过实际岸线与模拟岸线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该模型是成功的。应用该模型对粤东后江湾修筑拦沙堤后的岸线演变进行预报,其结果表明,在海湾两岬角处海滩侵蚀,湾顶堤头处海滩淤积。东北岸段拦沙堤处海滩的淤积速率为5~6m/a,西南岸段为4~5m/a。  相似文献   

2.
陈海洲  谢琳 《海洋科学》2020,44(4):44-51
以乐东莺歌海三莺村岸段人工沙滩工程为例,其完工1年后的岸线监测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对人工沙滩后的海滩岸线演变进行研究分析。通过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模拟人工沙滩后的岸线变化,并尝试采用3种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经过验证后,对人工沙滩工程后1年、3年、5年岸线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对于包围型(拦沙堤和离岸堤结合方式)人工沙滩工程是适用的。工程完工1年后,补沙岸线形成了侵淤变化的凹凸弯曲岸线,侵淤幅度不大,5年后侵淤幅度变缓,开始逐渐趋于平衡。据此,也为人工沙滩后期的养护、补沙防护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堆积海岸平衡岸线轮廓的三个表达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其中平衡岸线轮廓表达式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潮流作用对岸线塑造的影响,适用于对凹岸和沙质海岸岸线轮廓的分析,同时也适用于对凸岸和淤泥质海岸岸线轮廓的分析,因而较基本平衡岸线形态方程和B.A.保保夫堆积岸弧方程适用范围更广。利用平衡岸线轮廓表达式,对舟山群岛金塘山和册子山附近水道的两段岸线轮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岸段均为堆积岸弧,且理论弧长与实测弧长、理论半径与实测半径的值接近,说明理论岸线与实际岸线形态吻合得较好,同时,金塘山西部岸段较册子山西部岸段岸线形态更趋稳定,但两岸线均未达到稳定状态,目前仍处于演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以乐东莺歌海三莺村岸段人工沙滩工程为例,其完工1年后的岸线监测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对人工沙滩后的海滩岸线演变进行研究分析。通过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模拟人工沙滩后的岸线变化,并尝试采用3种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经过验证后,对人工沙滩工程后1年、3年、5年岸线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对于包围型(拦沙堤和离岸堤结合方式)人工沙滩工程是适用的。工程完工1年后,补沙岸线形成了侵淤变化的凹凸弯曲岸线,侵淤幅度不大,5年后侵淤幅度变缓,开始逐渐趋于平衡。据此,也为人工沙滩后期的养护、补沙防护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辽东湾东部砂岸的近期变化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东湾东部砂岸侵蚀自60年代初日渐明显,70年代中期开始加剧.目前近80km海岸中约有2/3的岸段受侵后退.研究中,笔者统计了鲅鱼圈观测站近30年(1963~1991年)的波浪资料,采用波能流法计算了多年来不同时距沿岸输沙的背景资料,结合水准测量以及若干简易标志桩跟踪监视,并借助地方志及不同时期地形图对比等资料,讨论了区域沿岸泥沙演变特点.同时,根据IPCC的最佳估计,采用沿岸输沙模式、一线蚀淤理论及动水型理论(海平面上升)对区域岸线的今后动态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近岸波、流作用下结构物附近海岸演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海文  陶建华 《海洋学报》2000,22(1):117-124
针对与砂质海岸在波浪作用下的演变有关的波浪、近岸流及输沙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结构物附近海岸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波浪折射-绕射及波浪破碎的综合作用,在近岸流场的模拟中用沿水深积分形成的K方程模型确定涡粘系数。计算岸滩地形变化时,综合波浪、近岸流作用的底沙和悬沙输沙率,并考虑波浪对泥沙作用的影响。模型对防波堤和近岸沉船附近地形变化进行了模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现代冲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东湾北部浅海区现代动力分析,本文对该区岸线变化、潮滩冲淤以及水下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用细粒级沉积物堆积的沉积延迟效应理论论来解释该区西部岸线向海推移和潮滩淤积。水下部分-1—-3m处为波浪破碎区和潮流强烈作用区,受到侵蚀和冲刷,并且悬浮的泥沙几岸和深水区运移,形成两个稳定堆积区。  相似文献   

8.
港湾淤泥质海岸的岸线变化数值模拟和平衡岸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邱建立 《海洋与湖沼》1991,22(4):369-376
本文对岸线变化模拟和岸弧分析的现有方法,作了沿岸输沙方程和海岸剖面厚度等特征要素取值方面的修正,使其适用于港湾淤泥质海岸的岸线形态与动态研究;并以舟山岛野鸭山岸段和北仑地区岸段的研究为例,证明了用修正方法预测岸线变化和对比岸弧轮廓的有效性;解释了淤泥质海岸平衡岸弧的成因;还为当地海岸规划与工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岸线动态数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河流入海泥沙减少等原因,我国海岸遭侵蚀的现象愈趋突出.研究岸滩演变规律、建立合理可行的预测方法有着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运用宇多的等深线变化模型的原理,建立适用于潮汐海岸岸滩演变的预测模型.合理解决沿岸泥沙量沿水深分布的计算问题是建立模型的一个关键,为此引入潮间带破波历时分布的概念,提出了半潮时内的潮间带波浪输沙量及其沿岸滩断面的分布.运用该模型对鲁南侵蚀岸段进行了验证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合理,基本反映了该岸段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当波浪传播至近岸浅水区时易发生破碎,波浪破碎后水体直接拍击单桩结构,其波浪作用力显著增大,可能导致结构失稳破坏。首先建立包括斜坡海床的数值波浪水槽,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验证。进而开展考虑斜坡海床可渗透性的孤立波数值模拟,分析孤立波传播与浅水化破碎特征,着重研究竖直单桩上破碎波浪力的特性,及其与单桩位置、海床渗透率的关联性。数值研究发现:对于低渗透率海床,随着单桩位置由深水向岸线位置变动,其所受波浪力先增后减,所受波浪力最大的桩体位置随海床渗透率增加而从波浪破碎点前方移动至破碎点后1D处,而在高渗透率海床上不同位置处桩体所受波浪力均较小;随海床渗透率等梯度增加,海床消波作用逐渐增强,波浪破碎进程延缓,波浪破碎点向岸线方向加速移动,单桩上破碎波浪力呈整体下降趋势,但可能因波浪破碎点的位置变动导致部分位置桩体所受波浪力异常增大。  相似文献   

11.
波浪作用对水库岸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为了解波浪在岸坡地形中的传播演变机制和孔隙水压力响应特性,在波浪水槽末端铺设长6 m、坡度1∶16的斜坡沙床进行试验。通过改变入射波浪参数,测量斜坡段各处波面形态,采集斜坡段不同位置处孔隙水压力,分析了波浪在沙质岸坡上浅水变形区域内波面变化特征、波能演变规律以及岸坡土体孔压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入射波浪厄塞尔数的增大,波浪浅水变形更加明显,波形不对称性加剧,各阶谐波之间互相作用更加强烈;水深较大区域,岸坡渗透作用大于浅水变形作用,波高呈现减小趋势;浅水变形剧烈区,浅水变形作用大于岸坡渗透作用,波高呈现增大趋势,最终破碎;孔压随入射波高与波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岸坡不同位置处孔压沿深度衰减速率和随波高增长速率均不同;岸坡孔压沿深度衰减速率与入射波周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与波高并无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4-2015年对大连李官华铜海岸、营口白沙湾海岸、营口仙人岛海岸以及营口鲅鱼圈月亮湾海岸的岸滩地形监测数据,依据海岸侵蚀灾害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对辽东湾东岸的4个连续砂质海岸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滩岸线发生侵蚀的岸段主要分布在营口仙人岛海岸和大连李官华铜海岸南部,其中仙人岛岸段岸线后退距离最为严重,达到了7.8 m/a;从断面地形监测结果来看,大连李官华铜海岸发育较强侵蚀,岸滩下蚀速率为9.35 cm/a.辽东湾东岸的华铜海岸和仙人岛岸段,侵蚀现象仍然明显;而开展了防护修复工程的月亮湾、白沙湾等原侵蚀岸段,都基本趋于稳定,没有再发生海岸侵蚀现象.  相似文献   

13.
海岸线是海岸开发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沿海开发活动日益活跃,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基于海岸属性特征,从底质类型、生态特征、海岸动态和人为干扰4个方面建立海岸线类型划分标准,并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对岸线属性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海岸线底质类型以泥质岸线为主,占比可达89.37%,基岩岸线和砂质岸线仅在北段部分区域分布;生物岸线分布广泛,覆盖34.16%的海岸线区域,集中分布中段和南段的淤长型泥质岸线;海岸动态方面61.00%岸线属于淤长型,主要分布在中段和南段,23.78%的岸线为稳定型,主要分布在北段,15.22%的岸线为侵蚀型,集中分布在废黄河口两侧岸段;海岸线人为干扰显著,原生岸线仅占总长度的3.85%,分布在北段基岩岸段和中部自然保护区内的淤长型泥质岸段;江苏省海岸线可划分为11种岸段类型、55个岸段,岸段类型集中在"泥质-非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和"泥质-生物-淤长型-次生岸线"两种,累计长度分别为233.03km、200.80km,合计占比达57.73%。研究成果可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非结构化网格下大范围波生流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张宁川 《海洋工程》2013,31(5):45-54
波浪破碎引起的沿岸流是近岸海域的关键水动力因素。利用基于缓坡方程得到的光程函数方程和波作用守恒方程建立了考虑绕射效应的大范围波浪传播模型,模型可以考虑流场的影响;将波浪模型计算得到的辐射应力、波浪紊动系数等参数添加到三维水动力模型中,得到大范围近岸波生流的计算模型。模型中流场和波浪可以共用计算网格,且可同步耦合计算;模型基于非结构化网格,可以拟合复杂岸线的变化。模型对波生沿岸流、环流和逆流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实际海域的波生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近岸波浪破碎引起的波生流具有很好的精度和适用性,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在沙质海岸上,当波浪以某一角度向岸行近时,使岛堤(或礁石、岛屿)后岸线发生演变。本文以对岛堤后淤积沙咀的成因和规律以及形成连岛坝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且为友谊港的平面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以2000年、2005年、2010年LandsatTM数据和2014年Landsat OLI数据共4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完成了对大连市海岸线变迁及围填海区域演变信息的提取,分析了大连市围填海区域的动态演化特征,并探讨了围填海区域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00—2014年,大连市海岸线长度以及围填海面积逐年增加,2005年以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但增速呈由快变慢的趋势;围填海活动主要集中在瓦房店和市辖区岸段;人工岸线增加,岸线年均长度变化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普兰店岸段、庄河岸段、瓦房店岸段、市辖区岸段;从驱动因素上看,围填海面积变化是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养殖业、工业以及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87—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ENVI与MapInfo软件提取岸线,分析红河三角洲近30年岸线演变规律,并结合历史岸线、红河多年径流量与输沙量,以及过境该海域多年热带气旋数量等数据,初步探讨红河三角洲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红河三角洲岸线在时间上呈前进与后退交替变化特征,其中巴拉特河口以南的岸段以后退为主,河口北部岸段总体以前进为主。巴拉特河口地区淤进与蚀退变化频繁,主要与上游建坝导致入海沙量变化以及台风造成的侵蚀有关。  相似文献   

18.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此从海湾岸线开发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3湾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深,岸线人工化指数最高的海湾由象山港(0. 16)转变为宁波市三门湾(0. 61),部分淤泥岸段(尤其是宁波市杭州湾岸段)滩涂围垦强度弱于泥沙淤积强度,削弱了岸线人工化程度.整个研究期间,宁波市三门湾和宁波市杭州湾的岸线开发利用结构始终为单一主体结构,象山港则呈现出由单一主体依次向二元、多元结构演变的趋势. 1990—2015年间,宁波3湾的岸线和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象山港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最大,达0. 42;宁波市杭州湾区域土地利用变动最为强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最大,达292. 300.区位和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水平及政策因素是造成宁波3湾区域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北起海州湾湾顶,南至废黄河口)同时存在的侵蚀和堆积两种淤泥质岸滩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近岸波浪和潮流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给出了近岸波浪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两种岸滩上波浪的衰减模式,得到了波浪和潮流底切力在不同岸滩上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此指出在侵蚀型岸段,波浪是岸滩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潮流主要起运移扩散泥沙的作用;在堆积型岸段,潮流则是岸滩塑造的主要动力,波浪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徐栋  杨敏  胡斌  王晓丹 《海岸工程》2016,35(3):43-51
研究区域黄骅岸段内油气资源丰富,其人类活动也日益频繁。人工开发改变了该岸段的水动力环境,进而对岸滩的冲淤演变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先后对该区域的断面测量、粒度测试以及放射性测年等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了黄骅岸段在进海路修建的影响下产生的岸滩冲淤演变的原因和规律,认为其岸滩整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或略冲刷状态,沿海围垦、筑堤造坝等岸边人工设施的修建是改变岸线的主要营力与原因。本文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泥沙冲淤与岸滩演变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分析参考,对研究渤海西海岸乃至整个中国海岸的岸滩演变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