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相空间理论对赤道单站日表层水温及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的相关维数和嵌入维数分别为5.83、8,当反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日SST的相关维和嵌入维数分别为3.93、11,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其相关维数和嵌入维数分别为4.37、9。揭示了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反厄尔诺发生赤道日SST都具有混沌特征,并且厄尔尼诺发生其内部结构复杂化使得支撑奇怪吸引子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Guillermo的单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点概率密度的功率谱分析方法,对赤道日表层水温和青岛月气温的九点滑动平均资料进行了隐含频率检测,结果表明,赤道日表层水温隐含周期为23.3,10.5,7.7d,其他物理参量的震荡及青岛气温隐含周期10.,5.7,4.5,2.9a,3个月其他物理参量的震荡.  相似文献   

3.
并矢相关谱分析方法在非线性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到率并矢相关谱估计方法,对青岛月平均气温(1896年1月—1992年12月)足赤道局部地区日表层水温(0°±0.5°S,165°±0.5°E;1986年12月6日—1991年11月16日)进行了谱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气温除具有1年周期的主频振荡和二倍峰频处0.5年周期二阶非线性耦合效应外,还隐含有2年周期的低频耦合振荡及0.4年周期的高频耦合振荡;赤道局部地区日表层水温含有90天,63天,50天,40天和29天等几个主要的低频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4.
相空间反演方法在表层水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相空间理论及方法对渤、黄、东海共4个站位近十几年的旬平均SS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温具有混饨特性,其吸引子关联维数平均约为1.23、嵌入相空间维数为6(渤、黄海)和7(东海178号站位)、二阶Renyi熵平均约为3.7×10-4(1/d)及平均可预报时间尺度平均为27个点;基于以上分析结果运用相空间反演方法建立了旬平均SST的反演模型,并且在试预报的前5旬的最大相对误差约为4.2%。  相似文献   

5.
相空间反演方法及其在海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时间序列重建相空间理论是研究实验数据所隐含着非线性复杂现象(如奇怪吸引子、分形、自相似结构及混沌)的有力工具.本文在时间序列重建相空间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在嵌入相空间中反演动力系统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TOGA COARE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中,给出了奇怪吸引子关联维数、嵌入相空间维数、Lyapunov特征指数、Kolmogorov熵及可预报时间尺度.利用相空间中反演动力系统,在可预报时间尺度上进行预报实验,其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将北太平洋月平均△SST场客观地分成10型,这10个型具有以赤道中、东太平洋距平变化为主体的整体变化特征,它能按ENSO现象归纳为厄尔尼诺类和拉尼娜类、两大类各包含了典型场、非典型场及其3个过渡场等5个型.典型场具有良好持续性,它们正确地拟合了1951~1996年之间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过程.两大典型场在半年之内不会相互转换,而非典型场则是典型场在加强或减弱过程中的一个补充阶段.过渡型的持续性较差,且同类之间过渡型相互转换的可能性较小.两大类型之间转换的主要过渡型分别为3型和9型.通过当前海温场所属的型并配合指标的变化,可望提前1~2个月预报出厄尔尼诺过程的开始和减弱.  相似文献   

7.
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5年4月24日~5月8日,在文登高岛盐场育苗场50m3水体育苗池,进行了用几株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S.P.)混合菌液作为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苗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取得了明显效果。育苗池水透明度提高约20cm,幼体挂脏率下降50%,变态提早1d左右,且多产仔虾百万尾  相似文献   

8.
单颗粒强度及形状是影响钙质砂强度、变形和破碎的重要因素。以0.5~1.0 mm和1.0~2.0 mm粒径范围的钙质砂颗粒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颗粒形状及尺寸分类统计和单颗粒破碎试验,研究了力—位移关系、单颗粒强度—平均粒径关系和单颗粒破碎能量。结果表明:块状颗粒是钙质砂的主要形状颗粒,粒径较大颗粒的形状不规则程度较高。块状颗粒的破碎过程根据力—位移关系曲线中第一次颗粒破碎力、颗粒破碎峰值力和颗粒完全破碎力出现位置的不同分成5种情况,以颗粒发生多次破碎为特征的情况Ⅰ和情况Ⅱ出现次数最多,其余情况仅在0.5~1.0 mm粒径范围的颗粒中出现。单颗粒强度随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小,1.0~2.0 mm和0.5~1.0 mm粒径范围的单颗粒强度分形维数分别为2.95和1.53,粒径较大的钙质砂颗粒更容易破碎。提出了钙质砂单颗粒破碎能量的简化计算公式,1.0~2.0 mm粒径范围的单颗粒破碎能量较0.5~1.0 mm的更大。  相似文献   

9.
使用风浪谱的零阶矩(M0w)和混合浪谱的零阶矩(M0)定义的混合浪能量成份因子,作为划分风浪与涌浪的一个新判据,给出了混合浪能量成份因子和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的计算公式。根据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的计算公式,使用GEOSAT卫星高度计50个重复周期的资料,计算了南海海域波高成份因子及其月变化规律,资料的样本长度是1个月。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海浪在11、12、1、2月份和5、6、7、8月份,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形状高而窄,而在3、4月份和9、10月份,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形状低而宽。在11、12、1和2月份,最可能出现的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等于1.2,有70%的波浪含有涌浪成份,在整个海域涌浪占主导地位。在5、6、7月份,最可能出现的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位于0.3~0.4之间,有60%的波浪只含有风浪成份,在整个海域风浪占主导地位。其它月份,最可能出现的混合浪波高成份因子介于冬夏两季之间,亦即风浪和涌浪出现的概率几乎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