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石斑鱼属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鱼类,低龄鱼卵巢先成熟,表现为雌性,高龄鱼才性转变为雄性。本实验通过持续跟踪取样,分析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在36月龄内的性腺发育过程,发现其性分化完成后,雌性卵巢在9月龄后开始发育。因此,采取投喂含有雄激素甲基睾酮(MT)饲料的方法,可以在石斑鱼卵巢发育之前,成功诱导8月龄的斜带石斑鱼幼鱼向雄性方向发育。结果表明,以MT 10mg/kg饲料的剂量投喂3个月能够有效诱导卵巢未发育的幼鱼往雄性方向发育;但停止投喂MT后,幼鱼精巢又开始出现退化,不会继续往雄性方向发展,而转变为雌性。以上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性别决定和分化除了受遗传因子和内分泌调控外,还受到年龄、体型和群体、环境等因子的影响,人工投喂MT激素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石斑鱼幼鱼的性腺发育的方向,只有在持续剂量的MT激素诱导下,石斑鱼幼鱼才能发育为成熟的雄鱼。  相似文献   

2.
半胱胺盐酸盐和LHRH-A对黄鳍鲷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生长抑素抑制剂半胱胺盐酸盐(CSH)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对黄鳍鲷生长激素(GH)分泌的影响.黄鳍鲷垂体GH含量在单独注射不同剂量CSH(25,50,100μg/gb.w)后2h均显著提高,注射后24h恢复正常.黄鳍鲷血清中GH水平在注射CSH(100μg/gb.w)后2h和CSH(25,50μg/gb.w)后6h均明显提高.单独注射LHRH-A(0.1μg/gb.w)后2h黄鳍鲷垂体GH含量和血清中GH水平均明显提高.注射CSH和LHRH-A后6h垂体GH含量明显高于单独注射CSH或LHRH-A,而血清GH水平在注射后12h明显高于单独注射CSH或LHRH-A.结果表明CSH和LHRH-A都能明显刺激黄鳍鲷垂体合成和释放GH,并且与CSH作用存在剂量依存关系,CSH和LHRH-A联合注射比单独注射作用更明显,作用的时间更持久.  相似文献   

3.
根据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s)神经坏死病毒(orang-spotted nervous necrosis virus,0GNNV)的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感染0GNNV的斜带石斑鱼组织匀浆液提取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426bp的cDNA片断。用得到的RT-PCR产物加上地高辛(DIG)标记作为核酸探针。通过注射病毒提取液人工感染一组斜带石斑鱼,解剖感染病毒的斜带石斑鱼,从中分离出脑和眼睛,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组织中的OGNNV。实验表明,原位杂交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用原位杂交的办法来检测养殖的石斑鱼是否有携带该病毒,达到监控和预防神经坏死病爆发的目的。本实验还采用了H&E染色方法检测了感染NNV的石斑鱼脑部和眼部组织,观察细胞内的坏死部分。与原位杂交做对比,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实验建立的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ISH检测方法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易于操作,有助于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组织定位、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铜适量(4.47mg/kg)和铜过量(1127.51mg/kg)的两种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2.9±0.2)g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8周,研究饲料中过量铜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形态学指标、体组成和鱼体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铜含量由4.47mg/kg升高到1127.51mg/kg时,斜带石斑鱼增重率由228%下降到63%,饲料效率由1.12下降到0.51,肠脂比由2.90%下降到1.69%。全鱼和肝脏中的铜含量均随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斜带石斑鱼全鱼铜含量由2.98mg/kg上升到34.98mg/kg,肝脏铜含量由36.6mg/kg上升到1364.0mg/kg。但饲料中过量铜对斜带石斑鱼的存活率、鱼体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全鱼体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摄食高铜饲料的斜带石斑鱼肝脏锌含量显著升高,锌可能在铜的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重为(13.0±0.3)g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实验对象,用铜添加量为0、1、3、5、10和20mg/kg的实验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8周,研究斜带石斑鱼的铜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0mg/kg铜对石斑鱼生长、饲料效率、存活率、形态学指标和红细胞比容没有显著性影响。随饲料铜水平的上升,斜带石斑鱼全鱼和肝脏的铜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当饲料铜添加量达到或超过3mg/kg时,石斑鱼全鱼和肝脏的铜含量趋于平稳。折线模型表明,饲料中铜总含量为5—5.5mg/kg时,石斑鱼全鱼和肝脏的铜含量能够达到饱和。当饲料中铜总含量≥6.00mg/kg时,全鱼的铁、锰、锌含量显著下降。因此,根据全鱼和肝脏铜含量的折线模型分析,考虑到饲料铜对全鱼铁、锰、锌含量的影响,作者认为当基础饲料铜含量为1.50mg/kg时,饲料中的最适铜添加量为3mg/kg,饲料中铜总量为5—5.5mg/kg左右。  相似文献   

6.
神经肽B(Neuropeptide B,NPB)在生命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调节摄食行为、能量平衡、睡眠、神经内分泌功能和调节炎症性疼痛等。为了研究在石斑鱼中NPB与摄食调控的关系,本文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转录组数据比对分析后,在斜带石斑鱼中克隆得到了两种NPB(NPB1和NPB2)基因的c DNA序列,首次发现鱼类存在两种NPB基因。作者对NPB编码蛋白的信号肽及其成熟肽的结构进行了预测,发现与其它脊椎动物相一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斜带石斑鱼不同组织中的m RNA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NPB1和NPB2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下丘脑中表达最为丰富;在其它的外周组织器官中也有相应的表达。饥饿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禁食3d和7d后,NPB1和NPB2的m RNA表达量都发生了显著的下调;复投喂后表达量恢复。由此可见NPB1和NPB2参与了斜带石斑鱼摄食行为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不同饵料对斜带髭鲷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5种饵产分别投喂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33日龄稚鱼,27d后测定其全长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斜带髭鲷稚鱼生长最快,成活率最高。全长增长达2.22-2.82倍,平均成活率达21.8%-22.5%;投喂枝角类,斜带髭鲷稚鱼生长也较快,全长增长1.99-2.07倍,平均成活率18.2%。投喂轮虫和人 工配合饲料,斜带髭鲷稚鱼的生长和成活率均很低,全长增长分别仅为1.63-1.72倍和1.47-1.56倍,平均成活率分别仅为1.3%-2.0%。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的试验组,分别有41.2%-100%个体发育至幼鱼阶段,而投喂轮虫和配合饲料的试验组,全部个体仍停留在稚鱼阶段。可以认为,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是斜带髭鲷稚鱼较适宜的饵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半胱胺盐酸盐(CSH)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调节的作用,设计了长期和短期2个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剂量100μg/g体重)方法,分析CSH对尼罗罗非鱼绝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和肥满度的影响,并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在注射CSH后不同时段(6h,12h,24h,2周)尼罗罗非鱼垂体GH、肝脏GHR和肝脏IGF-I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CSH组尼罗罗非鱼的绝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CSH后12h、24h垂体GH和肝脏GHR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周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注射CSH后6h肝脏IGF-I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12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4h和2周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以上结果提示,CSH可显著上调尼罗罗非鱼生长轴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鱼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稚鱼在摄食和饥饿2种营养条件下胃肠道中5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定位和分布密度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in,Som)、胃泌素(gastrin,Gas)、P物质(substance P,SP)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NPY)的特异性抗血清进行胃肠道免疫活性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5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在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各部位均有开放型和封闭型2种,饥饿对细胞的形态有所影响但不明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种内分泌细胞在摄食组和饥饿组的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各部位的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在贲门胃,饥饿组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免疫活性细胞数量上升,为正常摄食组的2.2倍和12.4倍,而在胃体和幽门胃则下降了1/3~5/6;饥饿组的胃泌素和P物质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在幽门胃下降为1/2,在肠道则有升有降;唯有神经肽Y免疫活性细胞在摄食组和饥饿组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胃肠激素参与调控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一旦发生饥饿,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激素细胞的分泌活性发生相应改变,最终可能会导致细胞功能失调,成为幼体死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ZnSO4·7H2O为锌源,用锌添加量为0、20、40、60、80和100mg/kg的实验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12周,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生长、饲料效率、矿物质含量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存活率和全鱼、脊椎骨、鳞片的锌含量无显著差异.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锰含量均随着饲料中锌的添加而降低,锰和锌存在明显的拮抗关系.全鱼的铁含量随着饲料中锌的添加而降低.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钙、磷、镁含量均不受饲料中锌含量的影响.饲料中添加锌对全鱼水分、灰分,肌肉水分、脂肪,形态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不添加锌时,全鱼的蛋白、脂肪和肌肉的蛋白、灰分含量较低.实验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33mg/kg的锌已经满足斜带石斑鱼生长的需求,能使鱼体锌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11.
在对照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铜、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使硫酸铜组铜离子含量为32mg/kg,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组铜离子含量分别为16mg/kg、32mg/kg和48mg/kg,共组成8种饲料(饲料编号为对照、Sul-32、Fum-16、Fum-32、Fum48、Met-16、Met-32和Met-48),饲喂凡纳滨对虾(初重0.74±0.01g)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三种铜源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urvival)和蛋白质效率(PER),降低饲料系数(FCE)。其中,Met-16和Fum-32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t-16、Met-32和Fum-32组的PER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不同铜源对凡纳滨对虾的体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Met-32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血清铜蓝蛋白(CER)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t-16和Fum-32组的生长激素(GH)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三种铜源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但相同浓度有机铜离子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无机铜,其顺序为:蛋氨酸铜富马酸铜硫酸铜。饲料铜对凡纳滨对虾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鳜脑垂体总RNA中扩增生长激素(GH)成熟肽基因,将成熟生长激素的cDNA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结果表明,鳜生长激素(GH)基因含开放阅读框(ORF)615个核苷酸,编码20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3kDa,等电点为7.07,其中酸性氨基酸占10.78%,碱性氨基酸占12.74%,疏水氨基酸为占44.12%,极性氨基酸占32.35%。在IPTG终浓度1.0mmol/L、温度37℃和培养时间4h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鳜生长激素基因(GH)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可检测到分子量约为43kDa的鳜生长激素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ni,Trx)融合蛋白,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58%。Western印迹分析也证实含6×His标签的重组融合蛋白能够很好地与抗6×His单抗发生反应。本研究为下一步鳜生长激素基因(GH)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运用同源克隆方法,从军曹鱼脑垂体中分离了生长激素基因(GH)的全长cDNA。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862bp,含615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04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2个氨基酸的成熟肽。采用T-A克隆构建pMD18-T-CoGH重组质粒,测序正确后经Nde I和Xho I双酶切获...  相似文献   

14.
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黄鳍鲷两种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GHR1开放阅读框为1935bp,共编码645个氨基酸,GHR2开放阅读框为1749bp,共编码583个氨基酸,GHR1与GHR2的氨基酸同源性为36.7%。GHR1和GHR2在分子结...  相似文献   

15.
于2008年6月,以大连野生型蛤仔为材料,采用巢式设计即1个雄性亲本与3个雌性亲本交配的方式建立了菲律宾蛤仔15个半同胞家系(A,B,…,O)和45个全同胞家系(A1,A2,A3,…,O1,O2,O3)。对各家系的壳长、壳宽、壳高、鲜重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4、5月龄,菲律宾蛤仔45个全同胞家系的表型性状具有显著差异,且各月龄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5月龄时,从其生长性状上看,家系F2、G2、G3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壳长分别提高28.43%、24.72%、30.53%,壳宽分别提高21.14%、22.3%、25.58%,壳高分别提高30.88%、26.96%、25.25%,鲜重分别提高50.00%、68.42%、44.12%。从其存活上看,家系E3的四个表型性状在全同胞家系中最小,但存活数量最多为2269粒,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具有生长优势的家系F2存活个数最少仅为43粒,抗逆性相对最差。从其产量上看,家系N3、I1、E3、C1、N1、G2产量较高,分别比平均产量提高了77.8%、75.61%、75%、69.45%、53.96%、50.19%。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家系G2、G3、N3、E3、I1、C1、N1可作为优良的家系育种材料,在下一步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家系选择及家系杂交的方法对7个家系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6.
以大海马幼体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突变组(温度从23℃突变至15℃、28℃和33℃)的方法,对其生长、生化组分以及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束后,28℃温度组的大海马幼体生长指标、蛋白含量、能值显著高于23℃对照组(P<0.05),而15℃、33℃温度组的各项指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温度突变组的大海马幼体的酶活力均有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d后出现峰值,4—6d各个温度组趋于稳定,到实验第15天时,28℃温度组的SOD、ACP活力和MDA的含量已处于23℃对照组水平(P>0.05),CAT、AKP活力显著高于23℃对照组(P<0.05)。而15℃、33℃温度组的SOD、CAT活力降至低于23℃对照组水平(P<0.05),15℃温度组的ACP、AKP活力则低于23℃对照组水平(P<0.05),MDA的含量在15℃、33℃温度组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巢式设计和人工控制授精方法构建了19个半同胞和41个全同胞泥蚶家系,研究了泥蚶各发育阶段生长性状遗传力及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泥蚶家系间各个阶段生长性状均存在一定变异,总体表现生长早期家系间变异较大,发育至后期家系间变异明显降低。在遗传力参数上,表现为体尺性状遗传力大于体重性状,如11月龄壳长、壳高、壳宽遗传力分别为0.298、0.313和0.257,而湿重遗传力仅为0.138;在体尺性状中,则表现为壳长、壳高的遗传力高于壳宽,如4月龄壳长、壳高遗传力分别达到0.378和0.357,而壳宽为0.312。各性状之间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各性状表型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在遗传相关上,早期稚贝遗传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发育至后期遗传相关系数变小。  相似文献   

18.
徐永健  孙彬 《海洋与湖沼》2012,43(6):1279-1285
在盐度为25的条件下,以大海马幼体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盐度胁迫组(盐度从25胁迫至5、15和35)的方法,对其生长、生化组分以及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盐度组大海马幼体的体重、生化组分、能值与对照组(盐度25)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成活率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5、35盐度组的生长指标、成活率、生化组分等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盐度组的SOD、CAT酶活性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MDA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而5、35盐度组SOD、CAT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AKP酶活性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ACP酶活性则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9.
董婧  孙明  王彬 《海洋与湖沼》2012,43(3):556-561
白色霞水母是我国沿海主要致灾水母种类之一,利用野外调查和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存活、生长和横裂生殖的影响以及盐度对白色霞水母碟状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霞水母螅状体生存的盐度上限为35,下限为12.5,生长最适盐度范围为15—32.5。盐度30和32.5组螅状体横裂率最高,与其它各盐度组的螅状体横裂率差异极显著(P<0.01)。白色霞水母碟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上限为35,下限为15,生长最适盐度范围为20—35。  相似文献   

20.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生长模型分别对大菱鲆的5个优良家系E♂1×E♀2、F♂4×N♀3、F♂2×E♀4、E♂2×F♀1、F♂1×F♀4及对照组群体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家系E♂1×E♀2、F♂2×E♀4和E♂2×F♀1的最优拟合模型为Gompe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