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闽南—台湾浅滩大陆架海绿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闽南—台湾浅滩大陆架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界处,是台湾海峡向开阔的南海的过渡区。调查范围界于116°00′—118°30′E,21°20′—24°00′N之间。本文对表层沉积物中的海绿石进行了研究,共分析样品76个。  相似文献   

2.
INTRODUCTIO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planktonic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transection survey of the East China Sea (28°—34°N, west to 127°E) from December, 1977 to November, 1978, and the survey of the South China Sea(12°—19°30'N, 111°—118°E) from September, 1983 to December, 1984, we found some female specimens belonging to Spinoecia, but different from all the known species in the genus. Based on comparisons, we have iden-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九龙江口位于24°24′—24°29′N、117°49′—118°5′E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关于油泥硅藻的研究,在国外,Aleem(1949,1950)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在国内,除了生产实习记录以外,尚未见正式报告。本文叙述了油泥硅藻的平面分布、季节分布和潮区分布。  相似文献   

4.
INTRODUCTION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Estuary (22°00′-22°45′N, 113°30′-114°00′E), created by the inflow of fresh water from various tributaries of the Zhujiang, is the largest estuarine system in the southern China with an area of about 2 300 km2 . Average depth of the water body is about  相似文献   

5.
我所科学调查船《实验号》于1979年11月—12月对南海中部海域(北纬12°00'—15°05',东经110°51'—118°00')进行海洋综合调查中,采用大型Ⅱ号浮游生物网(网目7.5目/厘米,网口直径113厘米),在水深1050—0米,垂直拖网采得大洋性深海鱼类标本200余尾,经鉴定其中有6种为我国鱼类新记录,隶属于3目5科,种的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九龙江河口西起石码镇,东至大担岛(24°20′—24°30 N,117°49′—118。10′E),全长约35公里,是个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区域,水体盐度随淡水和海水混合程度不同而成梯度变化。该区西部的石码镇,水体盐度小于2‰,东部大担岛一带水域盐度约为25—32‰。雨季,盐度普遍降低;旱季时,盐度随之相应升高,本区气候属亚热带,  相似文献   

7.
南海东北部大陆斜坡铁锰结核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79年我们在南海东北部33站(117°58'50″E,21°30'00″N),水深1450米处发现似铁锰结核后,我们又于1982年在23站(118°00'4″E,21°31'07″N),水深1656米的大陆坡发现铁锰结核(含铁29.06%,锰22.27%——电子探针分析)。 关于南海锰结核的报道,在深海盆不断有所发现。六十年代,美国海军海洋局H.W.Dubach提出“…南海整个深水地区所有沉积物中都发现了锰结核或小的结核体,但不  相似文献   

8.
汞、镉在珠江口海域水体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汞、镉在珠江口海域的迁移转化、最后归宿及评价海区对汞、镉的自净能力,从1980年1月—1984年10月,我们对汞、镉在本海域(113°31′—114°30′E,21°30′—23°02′N的范围)的含量分布、迁移的主要形式、吸附交换情况以及它们在沉积物中的化学形态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依据2006年8月对渤海的大面调查和2005年7月对莱州湾的现场实测得到的渤海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夏季渤海表层海水pCO2的分布特征,并讨论了CO2的源/汇影响机制.调查结果表明:夏季渤海水-气界面pCO2在313~1 118 μatm之间,平均值为537 μatm,在渤海中西部沿岸区域(119°E~120.5°E,38.5°N~40°N)和辽东湾外东部沿岸(120.7°E~121.2°E,39.9°N~40.1°N)存在大气CO2的汇区,其面积大约占渤海面积的1/5,而渤海整体表现为大气CO2的源.河流等陆源输入支持了源区pCO2高值,而部分海域内水质较好,透明度高,浮游植物的生物活动是形成汇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seasonal change, quantitative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planktonic Ostracoda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movement, intensification and decay and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water systems.Except for some study of Ostracqda in the Straits[14], ours is based on the samples of planktonic Ostracoda and field hydrological and chemical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two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 (Oct. 1961-Sept. 1962 (no data for July, 1962) 23°16′-24°15′ N, 117°16′-118°13′E and March, 1963-Feb. 1964, 24°34′-25°43′ N, 118°46′-119°52′ E).The total amounts of planktonic Ostracoda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Taiwan Straits show evident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greater amounts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yearly maximum appeared in October and subpeaks in May and August. The quantity of the animal was lowest from January to April.There are all together 17 species  相似文献   

11.
为搞清楚黄河三角洲的发育以及黄河三角洲进积和贝壳堤形成的关系 , 在黄河三角洲两个站位上打了钻 . 因为岩心采取率的原因 , H9601站位打了两个紧相邻的钻孔 (Ⅰ , Ⅲ ), 该站位位于 37° 40.5′ N、 118° 28.7′ E, 山东省境内现代黄河三角洲之上 , 1855年海岸线和第二道贝壳堤 (原文中称作贝壳堤 H2)东北 , 孔口高程 + 5.5 m. H9602站位只有一个钻孔Ⅱ , 位于山东省境内 37° 4.8′ N、 118° 54.3′ E,1855年海岸线和第二道贝壳堤之西南 , 第三道贝壳堤 (原文中称作贝壳堤 H1)之东北 , H9601站位之西偏南 , 孔口高程 + 4.8 m. 两个站位共测得 30个 14C年龄数据 .  相似文献   

12.
Four comprehensive surveys with different depths and subjects were performed b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SOA), China in the cent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12°-19°30′N, 111°-118°E) from September 1983 to January 1985. According to the data,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total biomass and species of zooplankton down to a4000 m depth was for the first time reported and analysed, and the vertical composition ofpopulation was studied.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9~2004年纬向风的NCEP/NCAR候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9层大气环流模式(IAP9L-AGCM)数值试验,考察了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和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北太平洋ITCZ和台风的影响。研究发现:100°E~165°E向北越赤道气流与ITCZ的强度增强具有明显的关系;10~15 d前130°E~140°E与150°E~160°E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对145°E~170°E位置上ITCZ强度的增加具有指示意义。越赤道气流强度对同期110°E~140°E经度ITCZ位置的变化也有影响。数值试验表明:南半球澳大利亚冷空气的活动是造成越赤道气流加强的重要原因,澳大利亚地区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易造成100°E~160°E经度带越赤道气流的加强,特别是140°E~165°E的越赤道气流有利于ITCZ强度增加,导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发生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厦门港湾粘土矿物的含量变化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土矿物是海洋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粘土矿物的组合、含量变化和成因等,能为阐明海洋沉积作用、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和物质来源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1981—1982年间,在厦门港湾环境综合调查时,我们对24°20′—40′N,117°50′-118°15′E内厦门港湾的65个站表层沉积物样品和23个站位的悬浮体样品(图1),进行了X—衍射,差热、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千米潜标测流系统,于今年四月初至五月底在南中国海(N19°,E113°30′附近)成功地进行了三次布放回收试验。试验共分三个航次进行,第一航次是在向阳红14号调查船上对本所研制的释放器进行可靠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器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台湾海峡中、北部(24°20′—26°N,118°48′—121°E)表层沉积物中的Zr(锆)、Nb(铌)和稀土元素La(镧)、Ce(铈)及Y(钇)的区域含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等进行描述与探讨。研究结果发现,上述元素的含量随着水深的不同而变化,在40m水深以浅,zr、Nb、Ce、Y含量较高,La、Ce、Y含量于水深40—50m或50—60m处有一最低值。  相似文献   

17.
海雾是影响海上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海雾进行检测对于人们的海上运输、科研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同步匹配的CALIOP(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和CPR(Cloud Profiling Radar)资料以及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对25°N~42°N、118°E~128°E东中国海区域2007—2016年10年间60次海雾案例进行了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采用CPR数据进行了云分类分析,给出了CPR数据资料检测海雾的方法。对于存在高空多层云或厚云遮挡的海雾,以及低空厚云/雾的检测,分析了采用CPR和CALIOP数据的优缺点。研究表明,CPR海雾探测可作为CALIOP海雾探测的补充,二者结合有较强的互补性,对于海雾遥感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使用1982—2014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最优插值(1/4)°逐日海温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数据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ic Data Center,NODC)提供的海洋上层700 m热含量数据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路径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地区(0°~30°N,105°~155°E)TC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TC与海洋上层热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C频数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2—1992年和2003—2014年皆为低频期,而1993—2002年则为高频期,33年来TC发生频数表现为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减少的特征。最近15年(2000—2014年),TC数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在西北太平洋,TC有3个明显的源地,分别为源地1(10°~22°N、110°~120°E);源地2(8°~20°N、125°~145°E);和源地3(5°~20°N、145°~155°E)。源地1、源地2的频数呈上升趋势,而源地3呈下降趋势。海洋上层热状态的变化给TC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TC频数对上层热含量(heat content)的响应较明显,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不是影响TC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伴随着海洋上层的增暖,TC的年持续时间有减少趋势,TC强度正在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TC活动给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带来的潜在威胁极有可能加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日本气象局整编的195l~2006年共56a的台风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发生源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06年台风年生成总数呈下降趋势;影响南海海域的年台风个数呈下降趋势;140°~150°E之间生成台风个数呈明显减少趋势;5°~10°N之间生成台风个数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磷和铁都是生物不可缺少的元素。磷为海洋生物的基本营养元素之一,其含量的多寡对海洋生产力有重大影响;铁在海中形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对许多元素有吸附作用。因此,对沉积物中的磷和铁的研究具有生产价值与科学意义。厦门以南福建近岸海域位于117°08′—118°11′E,23°20′—24°20′N之间,大致呈NE—SW向条带状的分布,与海岸线方向基本一致,属南亚热带浅海区,平均水深大约20m。区内布设14条断面,共104个采样站。表层沉积物样品于1963年3—4月间用大洋50型采泥器获取。样品密封后运回室内分析。磷用钼蓝比色法测定,铁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