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224Ra的分布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体中224Ra的分布,发现同世界其他河口一样,224Ra在九龙江河口区呈非保守行为;同时发现224Ra-Ss关系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显着;与世界其他河口相比,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中224Ra含量偏高;用九龙江河口区海端溶解态224Ra估算九龙江河口水流向外海的流速在夏季为2.5cm/s,冬季为0.91cm/s.  相似文献   

2.
大洋表层水中^226Ra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54-59
采用碳酸盐富集-EDTA纯化-Ba(Ra)SO4制源-α计数法,测定了我国第13,14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从西太平洋、南大西洋和东印度洋采集的16个表层水样中的226Ra比活度.测定结果表明,表层水中溶解态226Ra的比活度范围西太平洋为0.46-0.95Bq@m-3,平均值为0.66Bq@m-3;东印度洋为0.56-1.27Bq@m-3,平均值为0.81Bq@m-3;南大西洋为1.17-1.63Bq@m-3,平均值为1.45Bq@m-3.还测定了上述海域5个表层水样中颗粒态226Ra比活度为0.006-0.030Bq@m-3,颗粒态226Ra很低,只占溶解态的1.0%-2.6%,说明226Ra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于上述洋区.测定结果还表明,52°S以南离南极较近的测站226Ra比活度较高,特别是60°S以南的南大洋海域,226Ra比活度更高,与其他作者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钦州湾河流沉积物中镭的解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镭同位素在海底地下水排放(SGD)等海洋物质变化过程的研究中具有优良的示踪作用,估算SGD通量时需要计算河流悬浮颗粒物的解吸通量。因此,对河流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中镭同位素解吸行为的研究不可或缺,而目前对于粒度较小范围内镭同位素的解吸特征及其机理的研究依然不足。本文选用钦州湾河流沉积物,通过室内实验探究粒度和盐度对沉积物中镭同位素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平均粒径0.9~136.0 μm范围内,随着粒径增大,沉积物中镭同位素在海水(盐度为33.9)中解吸活度逐渐减小,且变化趋势也逐渐变缓,平均粒径大于43.7 μm后,解吸量几乎不变;在海水盐度4.9~33.9范围内,随着盐度增大,沉积物中镭同位素解吸活度逐渐增大,盐度大于24.9后,解吸量趋于不变。本文创新性地建立了沉积物表面分形结构的镭解吸理论模型,拟合得到钦州湾河流沉积物表面最大可交换态224Ra、226Ra和228Ra活度分别为1.13 dpm/g、0.17 dpm/g和0.85 dpm/g,以干重计;沉积物中224Ra、226Ra和228Ra最大解吸比分别为30%、7%和18%。钦州湾河流沉积物颗粒表面最大可交换态224Ra和226Ra活度分别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和较低水平,而其最大解吸比分别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和较低水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镭同位素的解吸行为,以帮助更准确地估算SGD通量。  相似文献   

4.
我们测定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沉积物中~(226)Ra的含量,从所测结果表明:四大海区的所有近岸河口区,~(226)Ra的含量都小于0.017Bq/g,而南海中部的深海区,~(226)Ra的含量基本上都大于0.017Bq/g。另一方面,在近岸河口区,~(226)Ra的含量也有差别,其中珠江口最低,为0.006Bq/g;九龙江口最高,为0.014Bq/g;长江口、黄海和渤海三个海区,~(226)Ra的含量基本相等,即在0.012~0.013Bq/g之间。这些现象说明,在近岸河口区~(226)Ra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在深海区~(226)Ra主要来源于海底沉积物中~(230)Th的衰变产物,这种规律和世界其他海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我们测定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沉积物中^226Ra的含量,从所测结果表明:四在海区的所有近岸河口区,^226Ra的含量都小于0.017Bq/g,而南海中部的深海区,^226Ra的含量基本上都大于0.017Bq/g。另一方面,在近岸河口区,^226Ra的含量也有差别,其中珠江口最低,为0.06Bq/g;九龙江口最高,为0.014Bq/g;长江口、黄海和渤海三个海区,^226Ra的含量基本相等,即在0.012-0.013Bp/g之间。这些现象说明,在近岸河口区^226Ra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在深海区^226Ra主要来源于海底沉积物中^230Th的衰变产物,这种规律和世界其他海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碳酸盐富集-EDTA纯化-Ba(Ra)SO4制源-α计数法,测定了我国第13,14 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从西太平洋、南大西洋和东印度洋采集的 16个表层水样中的226 Ra比活度。测定结果表明,表层水中溶解态226Ra的比活度范围:西太平洋为 0.46──0.95Bq·m-3,平均值为 0.66Bq·m-3;东印度洋为0.5 6──1.2 7 Bq·m-3,平均值为0.81 Bq·m-3;南大西洋为1.17──1.63Bq·m-3,平均值为 1.45 Bq·m-3。还测定了上述海域 5个表层水样中颗粒态226Ra比活度为0.006──0.030Bq·m-3,颗粒态226Ra很低,只占溶解态的1.0%──2.6%,说明226Ra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于上述洋区。测定结果还表明,52°S以南离南极较近的测站226Ra比活度较高,特别是 60°S以南的南大洋海域,226Ra比活度更高,与其他作者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岸海域沉积物226R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中国7个近岸海域沉积物226R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226Ra含量较高,其余6个近岸海域(黄河口、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厦门湾、大亚湾)的226Ra含量相近。226Ra含量值显示了研究海域沉积物的“亲陆性”,但不同站位226Ra含量受物源区域、水动力作用及其他环境理化诸因素的影响。226Ra在况积物盐酸沥取相的放射性比度及总量均大于残渣相的相应数值,说明陆源物质在风化及向海迁移过程中绝大部分镭进入到水相中。元洪码头附近海域岩心中226Ra的垂直分布表明,镭发生了沉积后的再迁移。所有各相的活度比(238Ra/226U)a.r、(226Ra/230Th)a.r.均小于1.0,进一步证明中国近岸沉积物普遍存在226Ra-238U、226Ra-230Th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8月夏季海南省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含量、分布及季节差异。结果发现,万泉河冬、夏两季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6±127)和(157±97)nmol/L,季节差异不明显。文昌/文教河冬、夏两季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2±156)和(222±66)nmol/L,冬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略高于夏季。万泉河溶解态铝在河海混合初期表现为清除行为,而后表现为保守混合行为,而文昌/文教河则表现出明显的非保守混合行为,在中等盐度区域存在明显外源输入,原因可能是八门湾底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释放的影响。部分河流上游采样点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引起的污水排放的影响,溶解态铝含量明显增加。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明显低于我国其他及世界主要河流。  相似文献   

9.
对1999年9~10月采自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的19份表层海水样品的Ra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水中的^226Ra、^228Ra放射性比度分别介于0.67~0.92、0.08~0.30Bq/m^3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74、0.11Bq/m^3.^226Ra/^228Ra)A.R.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11~0.44,平均值为0.19.上述数值明显低于近岸海域水体的相应值,表现为典型的开阔大洋水的特征.从空间分布的特征看,研究海域Ra同位素含量与^226Ra/^228Ra)A.R.值均呈均匀分布态势.将本研究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本研究获得的^226Ra、^228Ra放射性比度比20世纪60~80年代得到的数据来得低,可能与水体层化作用加强导致的Ra补充量的减少以及生物生产力升高导致的Ra迁出量的增加有关.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中Ra同位素的时间变化与文献报道的该海域叶绿素a、硅酸盐、磷酸盐含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历史变化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九龙江河口区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九龙江河口区枯、丰水期水体中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表明,溶解态铀与盐度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证实枯、丰水期该河口区水体中的铀均是保守行为。在低盐度区域(S<10),~238U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颗粒态~238U所占份额随盐度增加而降低。~(238)U之条件分配系数介于 1. 2 × 10~3~1. 5 ×10~5dm~3/kg之间,它与盐度呈负相关关系,但与悬浮颗粒物浓度无相关关系存在。枯水期悬浮颗粒物上~234U/~238U_A.R.与盐度的负相关关系为河口区悬浮颗粒物中~234U的优先沥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海底地下水排放(SGD)是近海海域的一个重要的营养盐来源。本研究借助多种天然镭同位素对春季苏北浅滩海域的SGD及其携带入海的营养盐通量进行量化评估。研究发现:苏北浅滩海域的~(224)Ra、~(223)Ra和~(226)Ra等镭同位素的浓度水平较高,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根据~(224)Ra/~(226)Ra的"表观年龄模型"估算的水龄的分布情况推断,春季该海域表层水体主体流向为东北向,流速约为0.1m/s,这与前人物理海洋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最终利用226Ra质量平衡模型发现海域的SGD通量为(46±29)cm/d,由其携带入海的溶解态无机氮、磷、硅营养盐(DIN、 DIP、 DSi)等的通量分别为(2.6±3.1)×1~09、(3.0±2.5)×10~6和(5.5±4.2)×10~8mol/d。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滤和超滤技术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铀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粒级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溶解态(<0.4μm)中低分子量组分(<10 000 u)占主要份额,胶体态(10 000 u~0.4μm)238U所占比例不足1%,且随盐度的增加其所占份额逐渐降低.溶解态、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238U的比活度与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证实它们在九龙江河口区呈现保守行为.在颗粒态(>0.4μm)中,各粒级组分238U所占份额主要受控于相应颗粒物的浓度,在盐度小于20的区域,各粒级颗粒组分238U占颗粒态的份额有如下变化次序:10~53μm>2~10μm>0.4~2μm>大于53μm,而在盐度大于30的近外海站位,该次序发生一些变化:0.4~2μm>10~53μm>2~10μm>大于53μm,最小粒级颗粒组分238U的贡献有所增加,反映了自生铀贡献的加强.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溶解态(包括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4U/238U)A.R.均大于1,显示出234U过剩的特征,而各粒级颗粒组分中的234U/238U)A.R.则接近于平衡值(1.0).这一现象与陆地岩石风化过程中水体对铀的淋滤释出量及234U的优先浸出有关.对232Th/238U质量比的研究显示,溶解态及其所包括的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小于1,而颗粒态及其所包括的4个粒级组分中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大于1,反映了向外海输送过程中铀、钍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238U、234Th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采自九龙江河口区盐度介于0~21.97的10个表层水样,铀、钍同位素的测定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溶解态的238U含量与盐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可达0.972,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的238U呈现保守行为.当S=0时,溶解态234U/238U放射性比值为1.19和1.55(两份水样);而当S=0.90~21.97时,该比值=1.02~1.14,分别呈现河水及河口水铀同位素组成的特征.对于颗粒态铀,其238U含量则介于0.50~9.83×10-3Bq/dm3,且随盐度的增大而呈逐步降低的趋势.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234Th的地球化学行为属于非保守行为,不可逆稳态清除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当盐度介于9.76~17.07时,234Th相对于化学清除的停留时间为6~19d,远低于盐度为0和21.97所对应的停留时间(分别为203d及117d),反映了在该盐度范围内,胶体絮凝沉降对溶解态234Th的快速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镭同位素的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6日),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进行了226Ra和228Ra的分析,结果表明:226Ra和228Ra比活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7—2.43Bq/m3和0.17—0.45Bq/m3,平均值分别为2.13Bq/m3和0.29Bq/m3,228Ra/226Ra)A.R.(228Ra与226Ra的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08—0.20,平均值为0.14。根据盐度和226Ra的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出研究海域表层水中冰融水、南极夏季表层水和普里兹湾中深层水的份额。研究海域表层水中温度、盐度、226Ra、228Ra、228Ra/226Ra)A.R.和冰融水份额的空间分布显示,在埃默里冰架前沿海域,西侧海域较东侧海域具有低温、高盐、高226Ra、低228Ra、低228Ra/226Ra)A.R.、低冰融水份额的特征,证实埃默里冰架下水体东进西出的运动规律。根据埃默里冰架前沿东、西侧水体228Ra/226Ra)A.R.的差异,估算出埃默里冰架下表层水体东进西出所经历的时间为1.85a。此外,在普里兹湾湾口中部海域(66.5—67.5°S,72°—74°E),观察到次表层水的上升通风作用,该区域较高的228Ra含量和228Ra/226Ra)A.R.证明这些表层水体并非来自湾外绕极深层水的上涌,而可能来自湾内埃默里冰架输出水体。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口地区是陆海相互作用最具特色的典型区域,这里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迅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对河流迁移的化学信号起着过滤器的作用[1].利用稀土元素(REEs)化学性质相似而又有系统差别的特点可以进行河口区河海相互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2].准确测定河口区溶解态、胶体态、悬浮颗粒态、沉积物态以及生物体中REEs是研究河海相互作用的关键.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准确测定河海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同相态尤其是水体溶解态超痕量稀土元素含量成为可能[3~7],从而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尤其是河口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得以深入[8~16].  相似文献   

16.
报道1994航次南海东北部的226Ra。利用Mn-纤维富集海水中的Ra同位素,采用Mn-纤维直接射气法测量226Ra的比活度,228Ra的比活度采用228Ac的β计数法测量。研究海区226Ra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0.62-1.17Bq·m-3,228Ra/226Ra)A.R介于2.78-4.59。226Ra的表层比活度分布大致表现为该海区东北部较高,中南部也有一较大值,表明陆源物质对这两个区域水体中的226Ra的贡献很大,其它区域分布较均匀。表层228Ra/226Ra)AR分布为靠近珠江口和西南区较高。此外,还将本航次的结果与该海区1992年春季航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河口区沉积物中210Pb、226Ra和总β放射性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沉积物中210Pb、226Ra和总β放射性含量变化,研究河口区沉积物中这些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分布规律,并依此判断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和探索这些海区的沉积物和底层水的运移情况。在九龙江口和长江口的沉积物中,210Pb和总β的水平分布是随着离江口距离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而226Ra的分布则随离江口距离的增加而呈直线降低,二者形成明显的同步反向分布规律。从这些规律了解到上述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和各海区沉积物和底层水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5年10月(秋季)和2016年1月(冬季)对厦门海域开展的2次水质调查,研究了该海域中溶解有机氮(DON)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总溶解态氮(TDN)的组成,并探讨了DON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厦门海域DON浓度平均值冬季大于秋季,表层高于底层,整体呈内湾、河口区较高,湾口区低的分布格局.秋季DON浓度的空间分布为同安湾西海域九龙江口邻近海域东南海域大嶝海域,冬季为西海域同安湾九龙江口邻近海域东南海域大嶝海域.该海域秋、冬季DON浓度占比(CDON/CTDN)分别为56%和53%,DON浓度占比整体呈湾口区大、河口区及内湾小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海域秋、冬季表、底层DON浓度与盐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磷酸盐、硅酸盐含量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溶解氧、p H值存在一定相关性.厦门海域DON的来源主要有九龙江河流、城市生活污水、工农业废水等陆源输入和浮游植物活动等海源生成.  相似文献   

19.
九龙江口水体中各形态磷的行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陈淑美  卢美鸾 《台湾海峡》1997,16(3):299-305
199御3月至1996年2月,逐月从九龙江口的淡水端到入海端的全段河口区采取表层水样。测定并计算水体溶解态和颗粒态的磷:DIP,DOP,DTP,PIP,POP,PTP和TP。结果表明,河流为九龙江口带来大量的磷。其主要以无机态的PIP,DIP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水体中重金属(包括溶解态和颗粒态)的物理迁移过程为基础,建立重金属迁移扩散的数学模式。模式中考虑悬浮物沉降和再悬浮对水体中重金属浓度的影响,并考虑咸潮活动引起悬浮物的絮凝沉淀作用。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潮汐河口区重金属迁移扩散模式基本上是成功的。并以镉为例,说明重金属在西江河口区迁移扩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