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产出在四川美姑峨眉山玄武岩中的水晶有两种类型,即产出在玄武岩气孔中第一成矿阶段紫色水晶和“三色”层水晶与玄武岩层间滑(错)动裂隙或晶洞中第二成矿阶段的浅色水晶。晶体中铁氧化物包裹体为镜铁矿、赤铁矿、纤铁矿。包裹体的形貌结构有两种类型:其一具三圈层构造球粒(0.15~0.5㎜),它由球核、球壳与表层三部分组成,球核与表层为红棕色,球壳为铁黑色,称“红夹黑”。扫描电镜(SEM)与能谱分析(EDS)表明,球壳由绕球核呈放射状排列的片状镜铁矿组成,表层为红色半透明鳞片状纤铁矿,球核由微晶赤铁矿定向聚合呈圆球形或向外伸出的圆柱形,球粒产出在“三色”层水晶的红棕色间歇层的夹层(0.4~0.7㎜)中;其二具两圈层构造的中空管,管的长轴方向垂直水晶的菱面体单形晶面方向。SEM及EDS测试表明,管中心为空管,内圈为铁黑色片状镜铁矿,外圈为厚度不一的红棕色赤铁矿,管的形貌有滴管状、钟乳状、倒葫芦状,晶出在第二成矿阶段第一世代条带状水晶的条带中。“三色”层及条带状水晶中的包裹体是强酸性氧逸度高、且热动力生长环境条件极不稳定的产物。水晶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水晶矿属低温热液(150~190℃)成矿,成矿流体的盐度较低, 5.7%~13.2%NaCleq,其中紫晶盐度最高(13.2% NaCleq),条带状水晶盐度较低(6% NaCleq)。流体包裹体主要由H2O和SO2及微量CH4组成。这项研究对了解铁氧化物生长机理、生长速率、生长环境热动力条件变化及成矿阶段划分都具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究现今表生氧化环境所形成铁氧化物种类、机理也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川南普格杏仁状玄武岩中普遍产出沥青和铜矿物。沥青主要产于玄武岩气孔、晶洞和裂隙中,少量产于水晶晶体的锥状体部位。铜矿物主要有自然铜、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和孔雀石等。自然铜可形成完整晶体,分布于水晶菱面体的锥体顶部,也可呈它形粒状或片状,分布于杏仁体、脉状体沥青的裂隙中和铜球粒核部;赤铜矿主要与板状自然铜一起分布于石英或玉髓脉的裂隙中;黑铜矿常与自然铜一起产出于裂隙或铜球粒中;硅孔雀石呈脉状、浸染状、网状分布在沥青中及其裂隙中,部分硅孔雀石呈皮壳状赋存在自然铜、水晶晶体表面和铜球粒表面;而孔雀石主要分布于铜球粒的最外圈。沥青与铜矿物形成次序为:沥青→自然铜→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孔雀石。沥青和自然铜形成于水晶结晶作用晚期,自然铜形成于沥青之后。碳同位素研究显示沥青为生物成因,可能来源于下二叠统(P13)的碳酸盐岩中的生油层;沥青的红外光谱及螺旋生长纹与气孔构造也证实沥青是由成矿热液中的原油受热裂解为固相;成矿溶液中的有机质成熟度越髙,成矿溶液析出的自然铜越多;铜矿物的演化(Cu→Cu2+)与含有机质的成矿溶液的氧化还原条件及成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1水晶矿的地质产出与成矿阶段在四川美姑县瓦西乡达拉阿莫水晶矿的水晶晶体中产出罕见的球粒状、中空管状铁的氧化物包裹体。水晶矿的成矿围岩经历了基性熔岩与火山碎屑岩2次成岩作用。水晶成矿先后经历了3  相似文献   

4.
川南普格杏仁状玄武岩晶洞中产出大量石英、水晶、沥青、葡萄石以及铜矿物,根据其产状和矿物组合分为石英沥青、水晶-沥青及水晶-葡萄石球粒三种类型晶洞。水晶-葡萄石晶洞中矿物组合具明显球粒形貌特点,球粒由中心柱状 水晶及垂直水晶柱面生长的葡萄石球粒内圈与铜矿物球粒外圈组成。铜矿物球粒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由自然铜核、黑铜矿 幔、硅孔雀石与孔雀石壳组成。野外及镜下观察显示,铜矿物集合体形态受自然铜形状和产出控制,铜矿物球粒主要分布 于多个葡萄石球粒边缘的汇聚处,核部自然铜为球粒状;脉状铜矿物由一向伸长自然铜与黑铜矿、硅孔雀石等矿物组成, 分布于晶洞裂隙中。碳同位素与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晶洞中的沥青为生物成因,属石油沥青,有机质可能来自下二叠统 (P13)碳酸盐。晶洞中矿物为含有机质成矿溶液依次结晶而成,其顺序为:玉髓或石英→水晶、沥青与自然铜→自然铜与 葡萄石→黑铜矿→硅孔雀石→孔雀石→方解石。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特征、水晶中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以及水晶中沥青与自 然铜之间的关系显示,沥青是有机质(原油)受热裂解转变而成,其形成温度约为290~230℃,自然铜的结晶温度为230~ 160℃。  相似文献   

5.
黔西织金矿区乐平世煤系中的菱铁矿以多种微观形态产出,基于镜下薄片观测、泥岩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菱铁矿 成因及演化。研究表明菱铁矿可划分为第一世代的胶状集合体、第二世代圈层结构发育不良的球粒及第三世代圈层结构发 育完好的鲕粒与菱面体三个成岩世代产物。菱铁矿胶状集合体是在成矿组分(Fe2+ 与CO32-) 浓度达到超饱和状态时快速结 晶形成的;圈层结构发育不良的菱铁矿球粒是成矿物质围绕第一世代形成的菱铁矿胶粒聚集而成;圈层结构发育完好的菱 铁矿鲕粒是大量放射状菱铁矿线晶以第二世代的球粒为核心连续共轴生长而成,晚二叠世脉动式的海侵可能是菱铁矿在结 晶非平衡态与平衡态与之间往复循环驱动因素,最终形成了同心圈层结构,而同心圈层发育完好的菱面体状菱铁矿可能是 成矿条件的变化促使鲕粒从放射状生长向自形菱面体生长而成。  相似文献   

6.
四川龙门山石炭纪鲕状赤铁矿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龙门山地区石炭系总长沟组底部发育一层鲕状赤铁矿,其内的铁质鲕粒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核心和同心纹层构成.鲕粒核心主要有3种:由纯赤铁矿颗粒构成的鲕粒核心、由破碎鲕构成的鲕粒核心、由夹有石英颗粒的赤铁矿构成的鲕粒核心.鲕粒同心纹层由赤铁矿及高岭石组成,存在着明显的颜色、成分差别.纹层颜色有暗黑色、铁红色及亮白色,与之相对应,Fe2O3含量分别为39.472%~58.200%、12.988%~24.275% 及3.617%~9.230%.三者交替出现,构成鲕粒圈层.通过对鲕状赤铁矿的成分、结构及其他相关特征分析,推测其形成于后砂坝环境.汤靶沟阶晚期存在一次规模较大的古暴露及古岩溶事件,其间风化剥蚀形成的铁铝质风化壳为鲕状赤铁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球粒状铁绿纤石(?)产出于云南昭通玄武岩晶洞中,与其共生的矿物有绿帘石、硅铁灰石、水晶、葡萄石及方解石等矿物.扫描电镜(SEM)下,该矿物呈扁平长柱状,沿柱体方向呈不同程度的弯曲,并绕球粒中的包裹体聚合生长成不同形状的球粒,聚合生长的方式取决于包裹体在球体中的位置与距离,越近球粒表面,越趋于平行排列.水晶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铁绿纤石(?)属低温(148~169℃)热液产物,热液的盐度为 11%~12%,富含H2O及微量CH4,铁绿纤石(?)的形成可能与有机质(CH4)有关.  相似文献   

8.
观赏石,具有奇、巧、怪、美、独、异的特点,又称欣赏石、雅石、奇石、怪石、玩石等,具有欣赏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商品价值,如绚丽多姿的单矿物晶体与晶簇、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化石,令人赏心悦目。湖南最主要的观赏石在国内国外享有盛名,如辰砂晶簇、雄黄雌黄晶簇、辉锑矿晶簇,三叶虫化石等。它们显得高雅华贵、引人遐思,给人启迪,而又十分俏销、售价可观。 1 红色茅头状辰砂鲜红色、暗红色、砖红色、黑色,以鲜红色最佳,金刚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2—2.5,性脆,比重大,晶体呈菱面体或拉长的菱面体厚板状或柱状,常见的菱面体茅头状穿扦  相似文献   

9.
不同成因类型水晶晶体形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成因类型的水晶品体的形貌特征的研究,表明水晶的晶体形貌差异主要与围岩的组成性质有关,而晶体上的大菱面体单形晶面上的微形貌特征则与品体生长时的温度及热动力环境条件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红、黑双色火山玻璃作为天然玻璃中的少见品种,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拉曼光谱(LSR)及电子探针(EPMA)对该种火山玻璃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显微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红、黑双色火山玻璃点测折射率为1.47,相对密度约2.36,摩氏硬度6~7,具有明显的流动纹理结构并广泛分布有孔径1~2μm的微气孔及因岩浆冷凝收缩所致的纳米级龟裂纹状结构缝隙。样品主体为玻璃态,红色部分含有大量点状及直径约1μm,长度5~25μm的赤铁矿针状包体,黑色部分则含有大量同尺寸的点状及针状磁铁矿包体并使其具明显磁性。此外,样品中还含有约5%斜长石微晶,晶粒尺寸约50~300μm,An约为28.4,另含有极少量尺寸约100μm的锆石包裹体。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红色及黑色区域玻璃态基质w(SiO2)均在75%以上,为典型的黑曜岩类火山玻璃。其中红色区域玻璃基质的w(SiO2)平均值为75.517%,黑色区域为77.621%,此外红区在FeO、K2O及Na2...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梳理了红黏土研究成果并进行了评述,对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红黏土的性能改良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指出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差异性根源在于微观结构的个性差异存在,红黏土性能改良的困难在于红黏土的水敏性和热敏性,红黏土性能改良的关键在于控制其含水率。最后指出了研究不足在于普适性理论和知识体系没有构建,改良方法和技术探究应该加强,展望了红黏土性能改良的物理—化学—生物耦合作用的机理及复合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磁性地层学测量与对比研究表明:(1)静乐贺丰地点的静乐红土即为红色土A层,记录了Gauus正极性带,年龄为2.50~3.00Ma,时代为晚上新世。榆林剖面红土记录了Gauus正极性带与Gilbert负极性带,年龄为2.50~5.00Ma,时代为上新世。(2)静乐剖面红色土B层相当于黄土—古土壤序列WS—1,WS—2,WS—3或S15—S32地层段,记录了Olduvai与Reunion正极性带,年龄约1.20~2.30Ma,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3)榆林河沿岸红色土C带,主体为离石黄土,大致为S1—L15地层段,部分地段出露午城黄土。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渐新统下部的红层,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内陆湖盆中湖水间歇性涨缩及河湖两种营力交替作用形成的河湖交互相红层。勘探实践表明,这种红层具备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岩石矿物分析鉴定表明,该组红层并非碎屑成因,而是同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产物。红色染色素含量的多寡及其在岩石中的分布形式是决定岩石能否呈现红色及红色色调深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红土资源的某些地质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江西陆相红盆地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从构造界面、岩性岩相、古生物等7个方面阐述了陆相红盆地之间的岩石地层可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
我国红层岩溶与红层岩溶塌陷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岩溶地区面积广阔,岩溶地貌和现象类型多样。其中我国南方地区红层中出现的岩溶现象较为特殊:可溶岩类型复杂,成岩作用差,溶蚀机理多样,还易风化崩解。近年来红层岩溶塌陷多有发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对我国红层岩溶与红层岩溶塌陷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红层岩溶主要存在于以可溶物质胶结的或含碳酸盐岩砾石的红色沉积岩为主的地区。红层岩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可溶岩类型复杂,溶蚀机理多样;(2)成岩作用差,力学强度低,易风化崩解;(3)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红层岩溶地区不但会出现覆盖型岩溶区的土层塌陷,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岩溶作用还可能出现基岩塌陷。根据红层岩溶地区地质结构,其塌陷模式可概化为红层上覆松散层塌陷、红层溶洞顶板垮塌以及红层整体垮塌三类。今后有必要从红层溶蚀特点和红层岩溶塌陷模式出发,开展红层溶蚀对岩溶塌陷作用机理的专项研究,为红层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邵阳市区红粘土特征与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望生 《湖南地质》1995,14(2):106-112
红粘土系碳酸盐岩的红土化残坡积物,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和物理力学性质,并具裂隙发育较强的收缩性,与基岩接触处往往可见土洞存在。人类在红粘土区进行工程-经济活动时,往往引起国坡失稳,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水平红层开挖边坡变形破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程强  周永江  黄绍槟 《岩土力学》2004,25(8):1311-1314
通过对四川盆地近水平红层公路建设中路堑边坡开挖病害的调查分析,归纳出近水平红层边坡开挖引起的主要变形破坏型式是堆积层滑坡、顺层座滑型滑坡、边坡拉裂变形、边坡岩体倾倒破坏,总结了近水平红层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提出边坡变形破坏的过程一般经历开挖卸荷变形、陡倾节理发展扩大、变形破坏形成三个阶段,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江西省东乡县红色断陷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着重研究了红盆外缘含水系统中的地下水顺导水断裂向盆地径流对形成红壤裂隙的补给资源所起的作用,并概括出三种类型的剖面。指出每一种剖面应研究的重点,粗略估算了地下水资源。最后阐述了红层地区裂隙水的找水方向和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性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土斜坡的坡型、坡度、坡高、阶地等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提供了边界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触发条件。黄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为粘黄土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为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