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本文在深入分析东北地区古生代地层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基础之上,以过松科二井地区综合地球物理资料解译为基础,开展基底的属性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松科二井南北剖面发现:布格重力异常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磁异常呈现出与重力异常负相关的趋势;电性表现为浅部分层、高—低阻交叉重叠和深部分区的特征。东西剖面发现:布格重力异常具有西高东低的趋势;磁异常形态呈"碗状";电性结构与南北剖面相比深部出现了高阻异常。结合地球物理特征与岩相古地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上古生界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期间,具有浅海相、陆相、河湖相多种沉积环境,相应岩性组合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2)重磁电地球物理特征揭示了研究区基底主要由泥砂岩、大理岩和侵入岩组成,基底顶面埋深位于7 km左右,上古生界和侵入岩共同组成了研究区基底;(3)识别出了滨州断裂带、孙吴—双辽断裂带、海伦—任民断裂带以及深层次断裂体系的位置和走向,断裂构造主要以SN和EW向为主,它们作为构成古生代构造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深部油气运移和贮藏。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地质与勘探》2023,59(2):328-336
豫西地区济源凹陷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地形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盆地内断裂形态结构、深部古生界展布特征等不清楚,制约着济源凹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本文利用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进行方法应用研究,采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反演,获得了地下真实的电性特征,建立了目标层与视电阻率的电性关系,刻画了研究区目标层的构造特征。本研究查明了济源凹陷西部斜坡的断裂结构特征,新识别出12条断裂;揭示石炭-二叠系厚度分布范围在200~1800 m,最大埋深2200 m;奥陶系顶界面埋深分布在300~2450 m,呈“条带状”展布,得到了地质调查井岩心编录的证实。  相似文献   

3.
以鲁西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以往地质、地震勘探等资料,对研究区引起磁异常的成因、断裂构造发育情况、岩浆岩的分布规律以及对煤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磁异常大都由隆起的高磁性基底以及岩浆岩、铁矿所引起,异常形态特征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其既控制了研究区内岩浆岩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煤的赋存范围;岩浆岩对煤质影响极大。依据鲁西航磁异常推断深大断裂11条,圈定岩浆岩带12处,并推测高磁性的基底隆起有利于铁矿发育,凹陷区内有利于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宣城矿集区重磁场特征与找矿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城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段的安徽省南陵-宣城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一轮找矿工作的重点勘查区。为查明成矿深部背景,发掘成矿潜力,亟待了解深部结构特征。本文使用地面测量1:25 000重力和1:10 000磁力数据,通过重磁场分离和密度、磁化强度三维反演,结合岩矿石的密度、磁化率等物性测量结果,以及区域地质和矿床资料,以期揭示深部构造及与成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河庄背斜、陈家湾向斜、马山埠背斜和昆山向斜等褶皱构造横向上剩余密度正负差异显著呈相间分布的深部特征,垂向上褶皱构造的最大深度约为2 km;在褶皱构造下方分布北西浅、往南东逐渐加深的低密度、低磁性层,推测可能为研究区内茅山-九连山推覆构造的滑脱面。马山埠背斜轴部花岗闪长斑岩附近的重高磁高组合异常是铜山-荞麦山矽卡岩型矿床的找矿线索,然而成矿岩体规模较小,深部磁化强度弱,马山埠背斜附近深部找矿潜力有限。茶亭矿区呈重高磁高组合异常特征,同时成矿的石英闪长玢岩岩体与围岩灰岩、上覆火山岩磁性差异明显,这些特征是重要的找矿线索。文章研究结果证实,茶亭下方-400~-1900 m磁化强度正异常区域对应茶亭铜金矿床,这为在研究区其他地点深部进一步寻找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铜金矿床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黔湘渝毗邻区的"大塘坡式"锰矿床,是南华裂谷盆地形成过程中的次级拉张、断陷小盆地中的沉积产物,查明成锰槽盆的深部结构与主要控盆断裂的空间形态,能够为锰矿资源的远景评价及勘探开发提供深部构造证据。以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床毗邻区的楠木庄预测成锰槽盆为勘探对象,垂直构造走向布置完成一条宽频带大地电磁勘探剖面,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解释结果显示:①茶园锰矿床发育于鸡公岭背斜构造,该背斜构造深部电性结构横向与纵向不均匀性特征明显,该背斜构造的边界断裂为楠木庄断裂和漆园坝断裂,断裂带表现为明显的电性梯级带;②楠木庄预测成锰槽盆位于次级獠牙盖地堑盆地中,槽盆深部总体表现为高阻-低阻-高阻的三层电性结构特征,中间低阻层最深处可达地下6 km;③综合分析楠木庄预测成锰槽盆深部电性结构与中间低阻层的埋深,认为该槽盆内发育锰矿床的前景较大,但由于埋深过大,开采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孙晖  刘万崧  王洪昌 《世界地质》2012,31(1):171-178
依据重力、磁力异常数据及其处理结果( 水平梯度模和斜导数) ,对敦化盆地边界、基底起伏、断裂位置及以火成岩为代表的磁性体分布进行了研究。盆地重力异常的分析和水平梯度模及斜导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盆地基底具南部凹陷、中央凸起和北部凹陷的“两凹一凸”的起伏形态特征,盆地内断裂以SW--NE 向为主,盆地为单断半地堑式盆地。依据航磁异常,将盆地划分为4 个异常区: 东北部磁异常区、中部低磁异常区、西南高磁异常区和西南边部相对低磁异常区。结合磁异常水平梯度模和斜导数的计算结果显示,以火成岩为代表的磁性体受SW--NE 向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7.
丽水—椒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是在中生代残留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具有典型东断西超特点的断陷,是油气勘探的新区域。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叠加、沉积厚度大,地震勘探无法获得较好的反射数据,因此采用面积广、深度大的重磁数据结合地震数据来描述基底构造和火成岩岩性特征,通过重磁数据的阶跃边界识别技术划分区域断裂。丽水—椒江凹陷内断裂呈北东向分布,控制凹陷的形状,且断裂作用使凹陷形成多个小型次凹,断陷特征明显。中—新生代火成岩具有较高的重磁异常,结合质量较好的地震剖面来获得地层、火成岩及岩性分布特征,并建立了多联通域地层的计算公式。区域内中—古生界较为发育,但凹陷内中—新生代火成岩侵入较少,不会对于油气构造造成大的破坏,因此该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汶盆地及边缘已发现多个多金属矿床,工作程度较低,加强对火山机构、断裂构造与多金属成矿关系的研究,有望在水汶盆地取得找矿方面的新突破。盆地重磁物理场显示重力低呈长轴状,走向近SN向,推断认为水汶盆地西北角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磁法异常主要走向以NE为主,与工作区内主要构造方向一致,由北而南形成3个高航磁异常带主要由火山岩引起。本次采集的大地电磁测量结果显示电阻率基本的异常形态由浅到深体现为低阻→中阻→高阻,推断盆地起伏基本为中间下凹,两边隆起,并呈北厚南薄,在盆地凸起部位发育侵入岩,具有成矿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五龙金矿床位于五龙矿集区中部,是矿集区内规模大的石英脉型金矿。为查明矿集区深部构造及指导深部找矿预测,需结合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本文基于五龙矿集区航空探测任务,并结合其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了五龙金矿在平面、剖面、空间等维度的航磁、航空TEM、航空大地电磁特征及其找矿意义。研究表明:平面上矿体位于鸡心沟断裂东侧负磁背景场中NE与近SN、NW向弱磁异常带交汇处,中等 强剩余磁异常带的转折端、梯度带,视电阻率低阻区及中低阻梯度带,深部存在团块状视磁化率高值区;剖面上矿体位于“左低右高,上高下低”的视电阻率梯度带上,呈中低阻、低阻特征及强磁场区至弱磁场区的视磁化率梯度带上,呈浅部“上高下低”、深部“下高上低”的中等 弱磁特征;空间上矿体位于鸡心沟断裂东侧的断裂构造低阻带与岩体高阻异常带的梯度带。五龙金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的建立和深部高视磁化率异常区的存在,表明矿区深部1000~2000m空间与五龙金矿体视电阻率、视磁化率特征相似的地段,仍具有较好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铀富集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主要富集于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地层,天然气主要为下古生界气藏,煤主要赋存于石炭系至侏罗系诸多地层。收集到的地质、测井资料和岩芯分析资料表明铀赋存于盆地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地层,铀在盆地深部和浅部地层赋存特征不同,深部地层的高自然伽马异常与铀丰度相关性显著。断裂构造存在证据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断裂构造发育,且对铀元素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盆地历经的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变迁决定了多种矿产的赋存特征,盆地中油、气、煤对铀富集分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盆地内有机质丰度与铀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东南部油气资源勘查区重磁异常初步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重磁异常的初步解释表明,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松辽盆地外围地区存在诸多中、新生代盆地,发育3条NW向深大断裂和近NEE向的弧形构造.1∶20万重力异常显示,本区中、新生代盆地边界具有较明显的梯度异常特征,1∶5万航磁异常可较为清晰地勾画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分布.重、磁、电剖面联合反演揭示,中生代地层厚度1~4km,古生界规模宏大,厚度可达4~6km,是本区寻找油气的重要层位;古生界含油气盆地基底为志留系及更老地层;大兴安岭NE向展布的花岗岩具有蘑菇状侵入特征.通过重、磁异常联合反演,消除火成岩影响,得出突泉和扎鲁特地区的中生代基底深度1.5~4km,古生代的基底深度为2~6km.  相似文献   

12.
庐枞矿集区结构特征重磁研究及其成矿指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彦  吕庆田  严加永  吴明安  祁光  邓震 《岩石学报》2012,28(10):3125-3138
作为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庐枞矿集区的深部结构和成矿作用过程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利用已有的重磁数据,开展匹配滤波、解析延拓、求导等多种方法的目标处理,刻画庐枞矿集区的重磁异常特征,显现成矿带、成矿体、断裂构造、基底隆起和盆地凹陷等众多构造信息,再结合矿集区密度、磁性统计分析,以及区域地质和矿产分布,认为:庐枞矿集区整体走向为北东向,包括郯庐断裂、裴岗-朱桥断裂、罗河断裂以及长江断裂组成的四个成矿带,可划分为庐枞火山岩盆地、孔城凹陷、巢南-庐江褶皱隆起带、大别造山带东缘以及长江凹陷带五个部分;庐枞矿集区矿床类型多样化,矿床和矿化具有带状和环状分布特点,火山构造和火山岩浆活动制约着铁、硫、铜(金)矿床的分布,基底隆起和断裂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矿集区异常分离后的剩余重力异常和剩余磁异常是寻找铁矿的重要综合信息标志,高背景场的低缓磁异常和重力异常的叠加地段,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庐枞盆地位于怀宁-庐江“磁高重高”区域异常带的枞阳-庐江异常区,其区域重力场特征与区域磁场特征明显。本文利用上述特征异常,采用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对庐枞盆地重力和航磁数据进行了边缘检测,得到庐枞盆地不同深度的密度和磁性信息及重磁异常边界。结合重磁异常分布特点进行构造格架的推断、基底隆起区划分,建立了庐枞盆地构造格架。认为庐枞盆地基底断裂有四组方向,以北东走向断裂为主;盆地包含四块基底隆起区和一块基底残块隆起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庐枞盆地主要矿集区与构造格架的关系,提出了“S”形重力高异常带是寻找中深部隐伏矿床的有利部位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惠民凹陷东部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系统的发现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惠民凹陷东部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岩浆活动剧烈,深部地质构造复杂。为此,通过岩石物性特征的研究和引起重、磁异常的地质因素分析,将重、磁、震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应用于解决盆地深层地质构造问题,确定了重力和磁力异常在研究区的分布特征,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发现了近SN向延伸的滨县-高青-博山区域性右旋走滑断裂构造系统和NNW向延伸的白桥-文祖区域性左旋走滑断裂构造系统。这两条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系统对本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并控制了研究区内线性分布的火山活动和幔源CO2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突泉盆地航空物探基础地质资料,为油气调查评价提供参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该盆地开展了1:10万航空重磁综合调查工作。利用最新的航空重磁资料及实测岩石物性数据,对突泉盆地及其邻区重磁异常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航空重磁异常与地层展布、断裂活动、岩浆岩体的分布关系,重点探讨盆地的基底性质。结果表明,研究区航空重力异常与航磁异常在强度、范围、形态、梯度和走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该区断裂体系分布与重磁场特征明显相关,NNE-NE向、NW向及NE向3组断裂明显控制盆地沉积岩体及岩浆岩体的展布,盆地基底由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系和前古生界中等变质岩系构成。  相似文献   

16.
华南大陆历经长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其浅部复杂而多样的构造形态与深部壳幔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有着密切联系,但当前的深部探测资料有限,深部构造并不明确。为了研究华南的深部岩石圈结构状态,布设了多条宽频长周期大地电磁联合探测剖面。通过对景德镇-温州剖面的数据处理,获得了该剖面的岩石圈电性结构模型。分析表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东部的江南造山带以江绍断裂为界;华夏地块整体呈现高阻特征,可能具有深部岩石圈背景的上虞-政和-大浦断裂将其分为华夏褶皱带与东南沿海岩浆岩带;扬子地块东部的江南造山带整体电阻率较低,结构更破碎,受到深部改造明显,岩石圈底界约为110 km;剖面发现3处低阻带通道,可能与软流圈上涌相关;江绍断裂呈喇叭状向深部张开,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裂解拼合可能与断裂深部的高导体活动有关。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接触状态呈现为双向汇聚,华夏地块在上地幔挤入扬子地块,深部接触边界可能越过江绍断裂带。  相似文献   

17.
<正>海拉尔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呼伦贝尔盟境内、大兴安岭西侧,盆地整体呈北北东向展布,面积约为44 210 km2,为晚中生代—古近纪的断陷-坳陷型叠合盆地[1]。由于其地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在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作用后,形成了现今具有两隆三坳的构造格局。自西向东为扎赉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海拉尔盆地以古生界和前古生界变质岩、岩浆岩和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岩作为基底,其中侏罗—白垩系为盆地内的沉积主体,白垩系下统自  相似文献   

18.
刘阵  何登发  李涤 《地质科学》2013,48(3):592-608
维马克背斜构造带位于孔雀河斜坡的东部,该背斜构造带西段发育北西走向断裂,东段发育北东东走向断裂,是孔雀河斜坡两大断裂系统的构造转换地带,解析该背斜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对于认识孔雀河斜坡成因演化和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早古生代以来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通过对过孔雀河斜坡维马克背斜构造带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分析了该背斜构造的构造特征并讨论了其形成演化。维马克背斜构造带西段受北西走向的断裂组Fw1 和Fw2 控制,维马克1号背斜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东段受北东东走向的断裂组Fw3 和Fw4 控制,维马克2号背斜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维马克背斜卷入变形的地层为中-上奥陶统、志留系、侏罗系和白垩系,控制背斜形态的断裂系统具有挤压扭动的动力学特征,维马克背斜构造带及其南北两侧盆山系统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维马克背斜构造带至库鲁克塔格山前带地壳缩短37.4 km,南段英吉苏凹陷南缘斜坡带缩短4.31 km,缩短率为25.32%。研究认为,维马克背斜断裂系统是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大断裂系统相互影响下的特定构造样式,来自南北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在维马克背斜构造带产生走滑效应,使得维马克背斜构造断裂系统具有挤压扭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利用最新实测的航空重磁综合测量数据, 结合野外踏勘与物性测量结果, 采用化极、向上延拓、垂向导数等场源分离或异常提取技术, 研究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及周边不同类型岩浆岩的重磁异常响应, 圈定了其空间分布范围, 揭示了区域岩浆岩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研究区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迥然不同的航磁异常特征; 本次采用的突出局部重磁异常的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有效识别酸性、中酸性、中基性等岩浆岩; 本次系统圈定了具有地质意义的岩浆岩百余处, 多数岩浆岩沿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及其两侧分布, 尤以断裂交汇部位最为发育, 说明断裂对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航空重磁揭示研究区发育较大规模的隐伏中基性火山岩, 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火山岩盆地油气藏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北部航空重力场特征及主要地质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北部重力场信息丰富、梯级带发育、异常特征明显,充分反映了该区隆坳构造格局、断裂展布等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 NE向断裂构成了南黄海北部主体构造格架,嘉山-响水断裂、南黄海北缘断裂共同构成了苏鲁造山带南部边界; 依据航空重磁资料新发现的NW向宫家岛深大断裂对南黄海北部基底构成、岩浆岩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通过重磁联合反演,发现在南黄海北部坳陷的东北凹陷存在着前寒武系稳定的结晶基底; 航空重力资料表明,胶莱盆地向东延伸进入南黄海,在海域内其最大沉积厚度可达3 km。上述地质认识和发现为南黄海北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油气资源调查及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