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文章讨论了白水河群中糜棱岩带的宏观与微观变形特征。研究表明,糜棱岩带内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糜棱岩带外以压缩变形为主。糜棱岩形成时的差异应力条件为27.8-175.7MPa。这些糜棱岩是在晚元古代末期所发生的逆冲推覆过程中形成的,其动力可能来源于古岛弧与扬子古祟的相互碰撞。糜棱岩化过程中的变质作用为一绿片岩相退化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2.
定结地区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与糜棱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结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 ,发育有多方向、多尺度、多层次、多期次的韧性剪切带。在剪切带中 ,各种韧性变形组构极为丰富 ,表明剪切带岩石的变形主要为韧性变形机制所致。变形岩石类型为花岗质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和硅质糜棱岩 ;由于岩石受糜棱岩化作用程度的不同 ,在韧性剪切带中发育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及超糜棱岩 ;剪切带岩石的变形温度为 2 0 8~ 5 5 9℃。  相似文献   

3.
应变软化在甘肃红柳河辉长质糜棱岩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的辉长质糜棱岩发现于甘肃北山红柳河蛇绿岩套中。在简单说明了糜棱岩的地质背景及特征、描述了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特征之后,重点对糜棱岩形成过程中的应变软化机制作了论述。探讨了软化岩的存在、组构调整、粒度缩小,长石的动态重结晶,水以及主导变形机制的不断调整与转化等应变软化机制,在应力作用下使岩石逐步软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得出这种糜棱岩是在拆离剪切作用下,应力在蛇绿岩中的软化岩石辉长岩中集中,从而形  相似文献   

4.
对沙沟糜棱岩带的78个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与组构分析。石英以动态重结晶Ⅱ型条带为主,其C-轴组构型式为极密Ⅰ型,同时可见Ⅲ型石英条带残存。长石均显脆性碎裂变形,仅钾长石略具韧性变形。糜棱岩面理普遍绕过石榴石斑晶分布。存在多次后期脆性变形构造。这些显微构造与组构特征表明,该带糜棱岩化阶段处于中─高绿片岩相条件、并大致发生在晚白垩世以后。糜棱岩化阶段之前该带可能存在一个角闪岩相左行韧性剪切变形阶段。糜棱岩化阶段之后,该带直接进入脆性变形阶段。据此,笔者对前人有关沙沟糜棱岩带(p)-T-t演化路径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5.
李建红  梁良  卫三元 《地球学报》2005,26(Z1):244-247
下庄铀矿田的糜棱岩按产状可以分为两种,即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和硅质碎裂岩带中的糜棱岩,两种糜棱岩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糜棱岩的不同成因和环境。两个测年样确定糜棱岩年龄为140-140Ma,它与晚期花岗岩活动高峰期相近,与早期铀矿化年龄耦合。认为韧性剪切带是早期花岗岩体再度处于假塑性状态下的变形产物,岩石的韧性变形与铀的成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密切相关,控矿因素与成矿机制与韧性剪切变形机制息息相连,这些信息有助于早期铀矿的勘查。  相似文献   

6.
江西九岭南缘逆冲推覆体根带糜棱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九岭南缘逆冲推覆体根带是由数十米至两公里宽的糜棱岩组成的韧性剪切带。内部可划分出糜棱岩化片麻岩、超糜棱岩、糜棱岩、初糜棱岩和糜棱岩化千枚岩等五个亚带。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应变测量研究了糜棱岩的变形特征。由透射电镜下糜棱岩的微型构造求得糜棱岩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33.6MPa。包裹体测温获得糜棱岩的形成温度为365℃。由此得到糜棱岩的应变速率为1.8×10~(-10)/s。这表明该推覆体根带的糜棱岩是地壳深部构造层次由位错机制控制的韧性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糜棱岩形成于深部,以柔性变形为主或多或少保留脆性变形残迹,这是由于物性的不同,也是由于变形的塑性阶段的应变硬化造成的,一些高应变率的产物也可以生成于蠕变造成的糜棱岩中,因为积累于强烈变形带中的能量都有缓慢释放和突然释放过程的交替。在所提出的糜棱岩定义中,作者将变形行为作为糜棱岩的主要标志。按照这个定义,可以从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中分出一些新的糜棱岩类型。文中提出了一个便于野外应用的包括糜棱岩在内的断层岩分类表。在此分类中,形成于深部和浅部的断层岩有完全对应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桂北三防地区韧性变形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三防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和韧性断裂层。其组成岩石是糜棱岩花岗岩,花岗质初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千糜岩,花岗质糜棱岩构造标志指示运动学方向为由西向东向上递冲推覆性质。剪切带主要变形时代可能是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9.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的构造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增球  索书田 《地质学报》1996,70(4):315-323,T001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经受长期的应变软化、应变局部化和变形分解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包括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半塑性糜棱岩和面理化碎裂岩等。糜棱岩普遍具二相糜棱结构或由相连的弱相基质或层分离强相残斑或布丁所形成的IWL结构。构造岩中显微构造各式各样,并具一定的组合形式和演化规律,反映了不同环境下主导变形机制的多样性及变形机制间转换的规律性。代表性剪切带岩化学成分变异的研究表明,除流体流动外,  相似文献   

10.
姜平 《福建地质》2004,23(3):139-143
通过1:25万厦门市、东山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在福建沿海动力变质带南段中同种原岩不同变形强度的动力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揭示了晚侏罗世侵入岩在动力变质过程中,从未变形岩石到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的变化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为动力变质岩的原岩恢复提供了依据,并为岩石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迁移这一理论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是软弱变质岩分布广泛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加大,软弱变质岩斜坡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也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对陕南316国道早阳-蜀河段的实地调查,归纳了该路段软弱变质岩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总结出顺层滑动、弯曲-倾倒、楔形体滑动、溃曲破坏以及滑移-拉裂5种典型的病害模式,并对每种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实例分析,从而为边坡成灾预警和选择经济有效的治理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湾水电站饮水沟大规模倾倒破坏现象的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倾倒破坏是陡倾层状岩体一类主要的变形破坏形式,一般发育于地表临空面附近的坡体浅部。根据文献资料,前人研究的倾倒破坏体能保持其完整形态者规模并不大。小湾水电站左岸坝前高边坡由于其特殊地形地貌及其岩体结构条件,使得如此大规模的倾倒变形体能保持其完整形态至今。由于倾倒变形体紧邻大坝且地势较高,一旦失稳,将给小湾水电站的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查明倾倒破坏堆积体规模及其岩体结构特征,为倾倒堆积体边坡支护方案选择及稳定性评价参数选取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揭示这类大规模的倾倒破坏表现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对认识复杂条件下岩石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细致的野外调查,揭示了一类发育深度较大的大规模倾倒变形破坏。通过对边坡的详细描述与记录,阐明了这类变形破坏发育的特征和空间展布,并对其形成机制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龙滩水电站左岸蠕变体B区边坡位移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地下水位监测与降雨量监测结果,对龙滩水电站左岸蠕变体B区边坡位移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边坡蠕变岩体位移主要发生在高程520m以上,且强风化线或蠕变岩体折断面控制着边坡岩体的变形,由于边坡排水、坡体压脚,岩体变形速率逐渐变小,目前已经基本稳定。应加强边坡强风化线或蠕变岩体折断面附近的位移监测,特别是蓄水期监测;同时要保证地表和地下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岩体结构特性及其对岩体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兵  黄鼎成 《地质科学》1976,11(4):367-37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新中国工程地质科学的前进。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岩体在工程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受其内在结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四川某水库大坝左坝肩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整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现场考察和变形监测资料为依据,探讨一个下部有软弱基底,上部为硬脆性坡体的“二元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问题,揭示这类边坡的变形总是以下部软弱岩体的不均匀压缩流变为先导,进而引起上部硬脆性坡体的拉裂与倾倒,最终通过渗入水的作用,使下部承载状况已进一步恶化了的软弱岩体,沿剪应力集中带发生剪切破坏而导致整个变形坡体的下滑。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的应力损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的效果取决于预应力的大小。为了保持岩体长期稳定,必须长期保持有足够的预应力。岩体随时间产生的变形、锚索松驰、腐蚀、结构的不同等因素都将造成锚索预应力损失。这对加固效果带来不良影响。本文着重研究岩体随时间的变形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相似文献   

17.
岩石失稳破裂的变形突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在非刚性加载条件下岩石失稳破裂过程中变形突跳的特性, 根据时间的不可逆性, 研究了岩石试样在普通试验机下的变形规律及突跳特性, 得到了与尖点突变模式相似的突变机构。再利用突变理论中尖点突变模型研究由试验机和岩石试样组成的力学系统的失稳机制, 结果表明:两者得到的岩石变形突变量非常相似, 且具有同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结构面性状对锦屏大奔流料场边坡岩体性质的影响,在对该边坡砂岩进行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含4组不同结构面性状岩体的力学模拟测试,最后对该边坡岩体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岩样破坏过程可以分为4个典型的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残余强度阶段及塑性流动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破坏所需偏应力逐渐增大,且岩石逐渐表现出延性特征。结构面性状模拟结果表明,含软弱充填结构面比不含者对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弱化)大,有倾角结构面比无倾角结构面对岩体性质影响较大,大倾角结构面总体上比小倾角的影响大,软弱充填厚度对岩体内摩擦角影响较大。实例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卸荷使得边坡后缘岩体产生卸荷回弹变形,产生X向拉伸位移,煌斑岩脉的存在使得塑性区域沿此软弱带发展,开挖第8步时,塑性区贯通,边坡发生失稳。研究结果对陡高边坡岩体开挖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软岩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对城市设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抚顺西露天矿大规模倾倒滑移变形体变形规律研究为例,受软弱夹层控制的软岩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变形破坏对城市工业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受“5.12”地震影响.茂县成为地震次生重灾区之一。茂县维城乡前山危岩体地震过程中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崩塌,震后崩塌不断,严重地威胁着维城乡政府所在地数百人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分析危岩体结构、变形与河谷演化耦合关系后认为:前山危岩体变形是在软硬相间的层状反倾坡在河谷下切过程炭质千枚岩发生塑性变形导致上覆变质砂岩发生倾倒变形,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松动,形成平行临空面的长大拉裂缝,加之岩体破碎,震后危岩体逐渐崩塌解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此外,论文对危岩体稳定性现状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处于欠稳定状态,应及时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