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地结构与土地演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往对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等地区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土地结构是土地空间组合格局与土地演替及土地时间变化规律的观点;分析了土地质与量群聚的对比关系和
土地由一种属性转变为另一种属性的过程;用信息论中的熵函数给出了土地出现的频率和复杂度;用耗散结构理论“涨落”给出了土地自然演替(不可逆)和人为演替(可逆)两种演
替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次研究涉及到地球和其它行星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和有关的外部地球物理学,诸如大气物理学和磁学,并制定出我国的具有经济、社会和科学价值的固体地球科学的强有力的研究计划。未来10年的大多数时间全球环境问题将处于科学研究的前沿。自然环境变化的研究必须是国际性的和跨学科性的,已经确立了具有不同科学广度和要求不同成效的7个项目。
    1)古气候学:过去的150万年,世界气候曾经极不稳定。英国所在的中纬度曾有17个变动周期,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冷(大约低9摄氏度)。人类活动又把附加的因素加进到控制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已经很复杂的平衡中去。古气候学是对过去变化过程的研究,在获得认识与预测未来可能发生气候变化方面都是很必要的。
    2)生物分子古生物学:惊人地发现许多化石,甚至是几亿年前的,含有适合于生物分子研究的有机物质,这就给地球科学家、生物学家和有机化学家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一个大的新领域。这种研究复盖了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尺度,大大扩展了我们对进化过程的理解,对过去的环境得到了新见解,并加深了我们对碳氮化物成因的理解。
    3)新大地构造学:近代或现代变形过程的性质与速率的研究,应使更精确地解释地质历史和预报未来的事件,如地震和火山活动。
    4)地质流体作用:此题目包括流体运动和地壳内固体—流体反应的研究。这些对于认识地下水、液体和气体碳氮化合物、矿化流体作用以及我们从地球内提取这些流体及其产物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样,这种过程的认识对于在地壳内处理废物也是必要的。
    5)沉积盆地演化和动力学:沉积盆地产生于地壳顶部5km,因此就资源开发而言是容易接近的。这个题目对于涉及资源的工业以及时上文提到的流体作用的认识都特别重要。
    6)地球深部研究:象地震与火山活动这类现象表明地球没有停息,随着时间动荡和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地壳深部、地幔和地核中的作用所产生的。因此地球深部的研究,在试图认识地球活动方式上是必要的,在其它方面的研究中也是基本的。
    7)空间地球化学及行星演化:我们对太阳系早期历史和地球过程的认识,是通过比较行星学以及对落在地球上的或带回地球的行星物质的化学研究得以加深。在英国新的分析技术使她有可能去分析大多数微小的标本,并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而且正在揭示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奇妙的线索。
    除此之外,地球上还有两个领域即洋壳和南极洲值得特别加强研究,上述各项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在南极进行有优势的研究。
    上述的工作要求:
    1、培训人才。英国使正在成长的一代地球科学家在基础科学、数学特别是计算机和计算机模拟方面具有必不可少的经验。
    2、需要充足的资金向最好的地球科学家提供足够的支持,并保持高质量的研究。
    3、重点研究计划应由权威科学家来确定,由强有力的杰出的带头人来领导。
    4、综合性的国际研究计划(如大洋钻探计划)方面,在国际保护伞下的离散的国家计划(例如面对英国的大洋中脊的研究工作)方面,以及在数据库的编辑方面,英国的参与应继续维持增加。
    5、增加更精良的设备与设施。
    6、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必须提供英国地球科学信息的基本数据库,应该从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观点出发,监测诸如地震、地磁、放射性和地下水质等方面的长期变化。
    7、因为地球科学涉及到整个地球,很显然不能单独局限于英国进行。海外工作(特别在第三世界)应当给予鼓励。
    8、发展与加强科学院、公众机构、研究所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以保证思想与资料的自由交流。  相似文献   

3.
沙漠化与人口、水资源并列为当今人类世界的三大问题。在研究未来世界性人类增温效应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时,也要研究其对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的可能影响,研究沙漠地区气候干湿变化与全球气候、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沙漠化地区对气候的反馈作用,以便进一步为沙漠化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陆地水水质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陆地水水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陆地淡水水质的全球参比值问题;水质监测的发展及全球淡水水质监测计划;全球淡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人地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环境质量下降,自然资源供需关来紧张。进行人地系统研究是本区当
前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地壳均衡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要:在全球海面变化的近期研究中,无论是均衡模式、还是重力模式,写考虑到冰川均衡作用和水力均衡作用。本文认为,绝对均衡表示地壳均街的最终结果,相对均衡表示地壳均衡中一系列中间过程。这两种均衡之间的差别,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定量计算的结果表明,冰盖的吸引不仅使周围的海面升高,而且使内核在外核中产生定向运动。由于参加相对均衡的大陆壳数量不同、宕石圈的强度不同,陆壳与陆充、陆克与洋壳之间将产生不同幅度的垂直运动。这为解释全球海面变化不一致性提供了另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用最先进的Lacoste-D型重力仅可以进行微伽级的重力浏量和在此墓础上的微重力研究,使微重力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与验证,也为重力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分
支领域。
     相似文献   

8.
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重国际合作与全球性资源问题研究,资源战略性问题研究日趋活跃,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和模式研究,资源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及资源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是
现代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向。
   相似文献   

9.
地质学中的非线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某些典型地质现象及有关研究进展的引述,可以看到在地质过程中广泛蕴涵着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因此,将非线性思维与分析工具引入地质学,建立来统的非线性地质
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有可能由此逐步逼近真实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南海海流和涡旋概况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提要:本文综述了南海海流、涡旋和上升流研究等三个方面迄今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和在某些问题(例如关于台湾海峡中的黑潮分支)上的不同观点。指出南海海流中、上层的基本流型、广东沿岸流的变化等方面都不同于东海、黄海;南海中珠江冲淡水和上升流都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在南海北部,中、上层海流主要有三支流系:广东沿岸流、南海暖流和南海黑潮分支。沿
岸流基本上呈sw向流动,南海暖流终年自sw流向NE,而南海黑潮分支则终年偏sw向流动,它们构成sw-irE--sw向相间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1.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elds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since the 1990s. Karst areas are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on the Earth’s surface and are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a fragile eco-environment. In southwest China, karst landforms are fully developed and their eco-environment is highly fragile. Over the past decades, irrational land use practice has caused a series of alarming eco-environmental issues including forest clearing, soil erosion, and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this area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order to re-build the damaged eco-environment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conduct a case study on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its natural and human driving forces since the early 1970s in southwest China’s Maotiaohe watersh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nd use/cover pattern in the study area has undergone a very complex change, which is a result of combined action of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logical factor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climate change and fast population increase played dominating roles in the change of arable land, shrub land, grassland, 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Since the early 1990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taken the place of population change to become the overwhelming human factor to go along with climate change in driving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 particularly the change in arable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相似文献   

12.
试论全球气候变化与沙漠化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本文通过全球气候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和沙漠化对沙区气候的反馈作用两方面,论述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全球气候变化与沙漠化的关系,例如我国东部沙区降水增多,沙漠化逆转,西部沙区降水减少,沙漠化发展等原因。  相似文献   

13.
沙漠化:从圈层耦合到全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沙漠化概念提出伊始 ,沙漠化成因机理的研究就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沙漠化过程究竟有多少是由自然因素所致 ,多少是由人类活动所为 ,诸因素与沙漠化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诱因等 ,当属地球系统科学应解决的难题。文章从全球变化的角度 ,将沙漠系统视作一种类生命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指出沙漠化源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之间复杂的相关与耦合作用 :气候变化是控制沙漠进退的首要因素 ;陆表水持续亏损则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直接原因 ;岩石圈构造运动塑造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 ,奠定了沙漠分布的地理格局 ;人类的不当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生物生产力的衰退及土地覆盖的破坏 ,造成了现代沙漠化的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14.
基于EOS-MODIS的广西全境石漠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斯特石漠化是发生在亚热带岩溶地貌中的土地退化过程,其显著特征为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植被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石漠化既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可能引起小环境气候的恶化,同时也破坏生物多样性,危及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因此,研究石漠化,分析其成因和分布特征对喀斯特地区的防灾减灾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EOS-MODIS数据所固有的优点(获取便捷、覆盖范围广、成像周期短),使其成为理想的大范围石漠化研究的潜在遥感数据源。  相似文献   

15.
辽西中、新生代地质作用对区域土地资源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新生代地质作用对辽西地区土地资源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其一,地质作用决定了土地资源自然状况:构造岩浆活动、区域造山动力等地质作用决定了区域地貌特征及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层结构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土地资源的物质特征.其二,地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资源的演化趋势:风、流水、重力等地质作用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改变着土地资源状况——在人类活动的参与下这种改变正愈演愈烈,如荒漠化、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正确认识并科学分析这类地区地质作用与土地资源状况的关系,对于合理利用并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区域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96年7~9月和1988年8~10月两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信息,分别对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的典型区域吉林省乾安县的盐渍化、吉林省梨树县土地沙化变化和乌尔吉木伦河与新开河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西部这三个区域的生态环境1996年比1988年有所恶化,主要表征为盐渍化和沙化土地向东有较强发展和蔓延,撂荒地显著扩大,与沙化土地面积量级接近。由此东北西部应该成为我国荒漠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松嫩平原环境演变与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年丰  汤洁 《第四纪研究》2005,25(4):474-483
松嫩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之一,百年前还是一个水草丰盛的大草原,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盐碱化十分严重,盐碱荒漠化发展迅速,许多地区经20~30年就变成了不毛之地。以往的研究很少涉及地质历史背景,然而,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文章以地质历史的演变为基础,从气候因素、人文因素和全球变化等多种因素对松嫩平原苏打盐分的来源、分布与富集规律及盐碱化、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开展综合研究。应用TM卫星遥感数据、3S技术及环境模拟技术对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的分布、扩展进行量化研究,并首次进行了松嫩平原的盐碱荒漠化评价,揭示了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从而为振兴东北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信息,为松嫩平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3S"技术在沙质荒漠化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建立以单位面积内风蚀地或流沙面积所占百分比、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景观为指标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和以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幅度为指标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类型分类系统,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数据和1987年、2000年TM卫星图像数据为遥感信息源和野外验证相结合提取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方法,在MAPGIS系统支持下,对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接壤地带的1:25万《东胜市》、《榆林县》幅沙质荒漠化土地进行了1975年、1987年和2000年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了1975年至1987年沙质荒漠化土地呈发展状态、1987年至2000年和1975年至2000年呈逆转状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荒漠化目前已成为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我国北方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是土地沙质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以沙漠、沙地分布较广的北方6省(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2010—2018年研究区沙质荒漠化演化特征,并将气象、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沙质荒漠化变化原因。遥感解译结果表明: 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共35.08万km2,其中重度沙质荒漠化面积11.92万km2,中度沙质荒漠化13.54万km2,轻度沙质荒漠化9.62万km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0—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0.73万km2,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质荒漠化面积减少0.48万km2,内蒙古自治区减少0.19万km2,同时有2.78万km2沙质荒漠化土地程度减轻。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为典型研究区,对比两沙地生态地质条件差异,总结了沙质荒漠化好转、加重的原因。研究认为,毛乌素沙地应降低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以自然恢复为主; 科尔沁沙地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优化植被结构,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研究成果为我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on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LUCC)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tudy of global change or global warming.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a good place to study global change because of its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so we chose the source region of China’s Yellow River for a case study of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LUCC. We used Landsat images obtained in 1989, 2000, and 2005 to establish databases of land use and cover at these times. We then derived LUCC information by overlaying these layers using GIS software. By studying the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LUCC, we analyzed the driving forces, which included climatic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animal and insect damage, and the influence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During the 16-year study period, LUCC occurred slowly in response to two groups of processes: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included climate change (the region is becoming drier and warmer),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overgrazing), and animal and insect damage. Although political measures such as key national project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ld help to restore the region’s vegetation and slow desertification, the region’s fragile ecosystems and harsh natural conditions will make it extremely difficult to rehabilitate the ec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