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北京地区一万三千年来自然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泥炭的普查、勘探工作中,依据地层和泥炭产出特征,于1976年对北京山前平原和山间盆地内全新世古地理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古-中全新世,区内湖沼发育,分布广泛(图1)。这些湖沼的兴衰变化直接控制了地层的沉积和泥炭的形成。按这一认识,实践中找到了较大型的泥炭矿与新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青海扎陵湖和鄂陵湖盆地第四纪河湖相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扎陵湖和鄂陵湖沿岸的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第四纪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建立了青海东南部地区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单位-黄河源群(QH),黄河源群是由第四系下更新统野生沟组(Qp~1γ)、中更新统鄂陵湖组(Qp~2e)、上更新统大野马岭组(Qp~3d)和全新统黑河乡组(Qhh)等4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高抒 《沉积学报》2013,31(5):845-855
渤、黄、东海是典型的物源供给丰富的宽广陆架环境,形成的全新世沉积记录十分丰富。本区域潮汐作用、陆架环流作用和沉积物重力流导致的物质输运都很活跃;陆架沉积动力过程与全新世沉积体系的空间分布、物质组成、堆积速率、层序年代等特征相联系。全新世陆架与海岸沉积具有高分辨率、空间分布的不连续和沉积记录的片段性等特征。江苏海岸全新世中期海岸沉积、杭州湾全新世早-中期沉积、浙闽沿岸全新世沉积和其他陆架泥质沉积可从物质来源(海面上升中的沉积改造和河流入海通量)、输运-堆积过程、沉积层序形成的先后次序、陆架沉积记录的未来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数值模拟可用以深化本区的过程-产物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岩芯沉积特征及地层初步划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缺少较长尺度的第四纪海陆变迁及环境演变的深入探讨,深达423m的海安县基岩标J9孔为此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该孔松散层岩芯,总结其沉积特征,认为岩芯明显可划分为6个特征岩性段。同时,地层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   0~200m为布容正极性世,200~334m为松山负极性世,334m以下为高斯正极性世。综合分析岩芯沉积特征并参考古地磁测试结果对地层进行了初步划分,认为 0~39m为全新世地层,39~153m为晚更新世地层,153~200m为中更新世地层,200~334m为早更新世地层,之下为新近纪地层。从沉积地层特征推测,在第四纪地层中可能存在有5个海侵层,自上而下为第Ⅰ海侵层(镇江海侵)、第Ⅱ海侵层(滆湖海侵)、第Ⅲ海侵层(昆山海侵)、第Ⅳ海侵层(嘉定海侵)和第Ⅴ海侵层(如皋海侵),分别出现在孔深 5~39m段、59.2~85.1m段、121~153m段、171~200m段和 246.3~277.2m段。孔深39~41m存在的晚更新世晚期特征硬粘土标志层,指示本地不是冰后期古河谷的发育地。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南岸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南岸的珊瑚礁,是我国全新世珊瑚岸礁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仅次于台湾岛南端的恒春半岛沿岸。前人从生物学[1-5]、地貌学[6-8]和地质学[9-12]角度对海南岛南岸的珊瑚礁进行过较为广泛的研究。作者报道过崖县鹿回头水尾岭剖面珊瑚礁样品的C14年代测定结果[13,14]。1979年底至1980年初,作者在海南岛南岸东起小东海沿岸西至西瑁岛西岸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与采样。根据野外和室内分析资料,本文公布了一批新测试的C14年代数据,并进一步讨论了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历史及其与海岸变迁、海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54个浅层新钻孔和多个野外露头为研究对象,综合沉积物粒度、薄片、微体古生物、孢粉、14C测年及静力触探等资料,分析了鲁北平原晚第四纪的地层结构和沉积类型,总结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演化。研究表明,末次冰期盛冰期到冰后期,受地势、气候条件控制的黄河河道迁移和海水进退是影响地层结构和沉积特征的主要因素,南北地层结构差异明显,发育古河道、湖沼、黄土、三角洲、潮坪和滨浅海等沉积类型,其中古河道分布面积最广,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期。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早期,受干冷气候影响,发育第Ⅰ期古河道,小清河以南沉积黄土层;早全新世晚期至中全新世,气候转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形成海侵层和三角洲,内陆地区继承性发育第Ⅱ期古河道和湖沼沉积;中全新世末期或晚全新世以来,受黄河泛滥影响,沉积第Ⅲ期古河道和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层结构和沉积物分布的研究对于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选择合适的地震激发层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考古聚落遗址地层记录和全新世以来连续沉积的自然地层记录已得到国际学术界和各国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长江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全新世考古遗址资源,为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环境考古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条件。其中的中坝遗址具有厚度大、地层时代齐全完整、出土器物量多、并有大量种类繁多的脊椎动物骨骼(包括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测年材料和古洪水沉积地层现象丰富的特点;该区同时又有全新世以来自然连续沉积厚度达3m以上的大九湖泥炭沉积地层。对该区典型遗址和连续沉积的自然地层作比较研究,通过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的指标信息提取和时间序列的建立,可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人类活动史、古洪水史,弄清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并建立三峡地区全新世以来标志性考古遗址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8.
北黄海西部全新统分布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黄海西部海区全新世沉积的研究是理解黄河泥沙向外海输运的过程、机制以及全新世期间黄河入海口在黄、渤海之间变迁的关键。然而,相对我国其他海区而言,北黄海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全新世沉积分布的全面认识。本文根据1998年和1999年在北黄海进行的两个航次的浅地层剖面记录(图1),对北黄海西部海区的全新世沉积有如下几点初步认识: 1)北黄海西部全新世沉积分布总体而言北薄南厚。沿辽东半岛一侧的海区,全新统极薄,厚度在1~2m以内,浅地层剖面上无明显表现。向南侧海域,全新世沉积逐渐增厚,在近山东半岛一侧海区,最厚可达30m左右。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沉积速率对河流供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渤海湾西岸由北向南获取了3个钻孔,以全新世海相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AMS14C(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14C,加速器质谱14C)测年方法建立年代框架并计算平均沉积速率,结合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沿岸古河流三角洲发育历史,探讨了沉积速率对沿岸河流供给变化的时空响应。结果表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初期(11~6ka),渤海湾西岸整体沉积速率偏低,仅0.03~0.07cm/a,沉积物粒度较粗;中全新世6.43~4.97ka cal BP期间,NP3孔平均沉积速率为0.60~0.93cm/a,高于同期沿岸南部的CH110孔和BT113孔。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含量低,向上逐渐变粗,具三角洲反粒序特征。该时段的高沉积速率系渤海湾西北岸对潮白河、永定河及滦河沉积物供给的响应;中全新世晚期3.68~2.67ka cal BP期间,BT113孔沉积速率为0.27~1.4cm/a,高于同期沿岸北部CH110孔和NP3孔,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含量较NP3孔高,向上逐渐变粗,具三角洲反粒序特征。该时段的高沉积速率系渤海湾西岸南部对黄河沉积物供给的响应;晚全新世2.29~0.24ka cal BP期间,沿岸中部CH110孔沉积速率为0.55~0.91cm/a,高于同期沿岸南部的BT113孔和北部的NP3孔,该高沉积速率为渤海湾西岸中部对黄河和海河供给沉积的先后响应。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全新世海滩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及邻近小岛沿岸,往往可以发现现代潮间带海滩上的砂砾石沉积物已被胶结成岩的现象。同样,全新世中、晚期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滨海相沉积物,也经常程度不同地胶结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长江河口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蓄民 《地质科学》1983,(4):402-408
本文所述长江河口地区,指河口附近的陆上部分,包括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东部的滨海平原及西南部的冲积一湖积平原。全区除局部见有一些基岩山体以外,绝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区。整个第四系岩相层序比较复杂,反映沉积环境有过多次更替。  相似文献   

12.
海南三亚鹿回头半岛珊瑚礁和连岛坝的发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南岛南端三亚市鹿回头半岛由鹿回头岭陆连岛、椰庄连岛坝和南边岭-火岭三部分组成。该地珊瑚岸礁发育良好。为揭示珊瑚礁发育历史,作者在椰庄连岛坝上打了一口深达26.5m穿透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钻孔,并对钻孔岩芯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和孢粉分析以及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从而区分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套海相地层,其间隔以晚更新世末期的陆相沉积。研究表明,本区的珊瑚礁主要建造于标高-13—-9m左右的松散沉积物基底上,开始出现于8500—8000aB.P,繁盛于6300—4800aB.P.的全新世最高海面时期,当时海面高于现今2—3m或更多。近五千年来,随海面波动和下降,珊瑚礁发育渐趋衰退,连岛坝随之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全新世历史气侯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国昌  姚辉 《水科学进展》1991,2(4):277-288
本文在收集冰川、地质、沙漠、湖泊、树木年轮及历史文献记载等历史气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西部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序列。主要结果如下:1.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按其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由中全新世向晚全新世的转变可能出现在3500年以前,比我国东部大约早500年,同时发现这种转变具有某种程度的突变性。2.全新世以来,千年尺度的气候振荡经历了6个寒冷期和5个温暖期。寒冷期分别在8700~7500a.B.P,5900~5400a.B.P,4200~3800a.B.P,3000~2700a.B.P,2000~1400a.B.P,1000a.B.P至今;温暖期分别为7500~5900a.B.P,5400~4200a.B.P,3800~3000a.B.P,2700~2000a.B.P,1400~1000a.B.P。千年尺度气候振荡的周期变化在1000~3000年之间。3.近千年来,百年尺度气候振荡的温度变化出现了6个低温期和5个高温期。低温谷值分别在公元1100's(1100~1109年),1310's,1480's,1680's,1830's,1950's;高温峰值分别在公元1220's,1390's,1570's,1780's,1900's,变化周期在120~210年之间。近千年中最冷的时期出现在17世纪中到18世纪初。近500年来,公元1480~1650年是我国西部降水最少、干旱频率最高的时期,出现了三次特大旱灾。18世纪前期是降水量较多的时期。近百年来,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及华北地区出现了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晚冰期以来的连续堆积主要是湖泊沼泽相粘土、淤泥和风积黄土,这两套堆积地层保存有丰富的环境变化历史的信息。沉积相的分析和年代学、孢粉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近一万年来曾出现过三度凉暖和干湿更替,从而可划分出早、中、晚三个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阶段,年龄界线大约是7,500aB.P.和2,500aB.P.。全新世早期湿润温凉,全新世中期湿润温暖,5,000aB.P.是植被最繁盛时期。北部地区的植被在全新世早、中期没有明显的变化界线。约5,000aB.P.后,气候有变干变凉趋势。约2,300aB.P.为全新世以来气候最干凉时期。此后,温度和湿度都有逐渐回升的趋势。在中国北方地层中尚未找到小冰期气候的充分的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5.
The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diatem- and pollen analyses of a main profile from the ancient lagoon Barsebäcksmossen. The chronology is bared on C14--dating.
Seven transgressions are indicated, viz. 5200–4800 B.C., 4600–4400 R.C., 4150–3900 B.C., 3800–3700 B.C., 3600–3500 B.C., 3100–2950 H.C. and 2050–1850 B.C. Thc trangressions 4150–3900 B.C., 3800–3700 B.C. and 3600–3500 B.C. may only represent fluctuations during a 'complex' transgresssion. The transgresssion in Barsebäcksmtrssen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transgresssion established by Berglund in the Baltic Sea and by Mörner in the Kattegatt sea.
A change in the date of the pollen-zone boundary AT 1/AT 2 from 4500–4600 B.C. to 5200 B.C.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古土壤与全新世环境变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东北平原西部全新世以来广泛地发育了2—3层古土壤,主要有四次发育时期,即11000—7000、5500—4500、3500—2800和1400—1000aB.P.。古土壤与风成沙形成互层。它们的孢粉组合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反映古环境的变迁。作者认为,该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出现四个由干旱到半干旱、半湿润的旋回。半干旱、半湿润时期的自然景观为蒿类草原或稀树(榆树)蔼类草原,发育了沙质淡黑钙土。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西山永定河支流清水河流域构成马兰台、燕家台、梁家台和青龙涧小台等台地的砾石堆积物可称之为马兰砾石.其岩性、岩相、地形和地貌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山洪泥石流沉积的特征.释光和14C测年结果表明,马兰砾石形成于约30kaB.P.至约13kaB.P.,覆盖在马兰砾石之上的全新世复合古土壤发育于约8kaB.P.至约2.5kaB.P..马兰砾石上部及上覆古土壤的植物硅酸体组合反映,马兰砾石堆积时期研究区可能发育着以藜科、蒿属等草本植物为主的干旱-半干旱草原植被;而全新世古土壤发育时期出现了森林或草原-森林植被.马兰台、燕家台、梁家台和青龙涧小台等台地应是末次冰期盛冰阶冰缘气候环境中暴雨山洪事件的稀性泥石流产物.  相似文献   

18.
Sediment, pollen, and plant macrofossil stratigraphies from two small oligotrophic Chamaedaphne-Sphagnum peatlands provide data about local hydrologic changes in northern Michigan during the Holocene. Gleason Bog started about 8000 yr B.P. as a shallow pond that supported rich fen vegetation. After it was partly filled with peat and sand (about 4000 yr B.P.), the vegetation changed to oligotrophic bog. At Gates Bog paludification starting about 3800 yr B.P. caused peat accumulation over sand without an initial pond phase. The onset of peat accumulation at both sites is attributed to a rise in the water table resulting from the onset of cool and moist late Holocene climates. The water table of Gleason Bog is linked to the water level of adjacent Douglas Lake, which may have undergone a simultaneous rise. The results emphasize the individuality of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hydroseral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Michigan peatlands.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南极宇航员海ANT36-C4-05岩心的放射性核素210Pb、AMS14C测年、XRF岩心扫描、多参数物性扫描和主、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重建了该海区中全新世(6 500 Cal a BP)以来的古生产力演变及其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全新世以来宇航员海古生产力波动较强,其演变趋势与南极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受海冰范围变化制约较大。在6 500~5 200 Cal a BP期间宇航员海古生产力随着温度升高和海冰范围减小而快速上升;在5 200~3 350 Cal a BP期间宇航员海的古生产力处于高值期,波动较小;在3 350~2 000 Cal a BP期间随着温度降低和海冰范围的扩大,硅质、钙质生产力下降;在2 000~0 Cal a BP期间古生产力水平变化复杂,变化程度相较于之前小。同时,中全新世以来宇航员海区沉积记录较好地反映了5 500 Cal a BP冷事件、DACP冷事件、MWP暖期和LIA冷事件的气候变化,受冷、暖事件影响导致的古生产力的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