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南岛沿岸全新世地层与海面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希涛  彭贵  张景文 《地质科学》1979,14(4):350-358
研究沿海地区全新世沉积特征与形成年代,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恢复沉积环境及演变历史,对探讨海岸线变迁、海平面变化与地壳运动等理论问题,有重要意义。以往,海南岛沿岸全新世沉积与地层的研究比较薄弱,主要涉及珊瑚礁、沿岸砂堤等。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安宁河、金箐等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并且成为安宁河地震带的发震构造。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迫切需要论证地壳稳定性和研究地震活动性。断裂活动年代是分析这两个问题的基础。我们对含淤泥的冲积层做了C14年龄测试,对典型第四纪断层进行了野外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文。  相似文献   

3.
魏明秀 《地质科学》1981,(3):232-234
由于前人在自然界没有找到过金的硫化物,因此硫金银矿(Liujiyinite)[1]以及沃登堡矿(据Uytenbogaardtite译音)[2]的相继发现,引起了矿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4.
矿物中水的分子折射度和分子体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82,(3):290-298
矿物中的水分为结晶水,结构水(氢氧根)、层间水、沸石水和吸附水等几种结构状态。不同结构状态的水对矿物的性质应有不同的影响。但是著名矿物学家拉尔森[1](E.S.Larsen)给定矿物中水的比折射度k值(又称格拉斯顿-代尔常数),不论是对何种结构状态的水都适用。曾经有许多人对这一点产生过疑义,最近曼达利诺[2](J.A.Mandarino)修正k值时,对各种结构状态的水仍是同用一值。矿物中各种水的折射度是否变化呢?本文作者将列举大量数据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平  张流 《地质科学》1982,(3):299-308
近几年来,Y.塔达等人[3-7]建立了一种预测化合物吉布斯生成自由能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秀兰 《地质科学》1983,(2):188-194
氟是磷灰石的重要化学组成之一[1]。磷块岩和磷灰石中氟的测定,对磷灰石类型的鉴定和磷块岩的成因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氟的测定方法广泛地采用酸、碱溶(融)样,用蒸馏法进行元素分离[2,3,4]。近十几年来,由于离子选择电极法操作方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物质中氟的测定[5]。离子交换剂可以用来分解某些难溶性的天然和合成材料,但是至今这个方法还未得到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深海沉积物中的宇宙球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1979年,我国海洋调查船“向阳红09号”从太平洋西部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很多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细小球粒(直径<1mm),作者曾作过初步报道[1,2]。本文将报道对这些球粒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类型以及它们和形成环境间的对应关系,国外已有初步总结[1,2,3]。对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应用于历史环境分析,有着不同的意见[4-6]。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于松散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主要为第四纪的)中的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具有显著的环境分析意义,而对于地质年代久远、早已半固结或固结成岩的则看法不一,有的则予以否定。因为,地质年代愈老,成岩作用(包括浅变质作用)影响也就愈大。但也有些情况表明[7,8],虽已固结成岩,其物源区的搬运、沉积过程中产生的机械结构,仍然部分或大部分被保存下来,仍可以指示其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微体遗迹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并得到普遍承认的动物化石是澳大利亚南部的伊迪卡拉动物群[15,16]。伊迪卡拉山的晚先寒武纪砂岩中发现有大型的相当进化的水母和蠕虫化石,其中含有直径数十公分的狄更逊虫(Dickinsonin costata)、体长3公分的枝沙蚕(Spriggina floundersi)以及遗迹化石等。其所在地层为寒武纪灰岩之下160米的庞德砂岩[1]。  相似文献   

10.
蛇纹石族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蛇纹石族矿物的红外吸收光谱,早在50年代末期已有报道,70年代以来,特别是偏振光的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后,对蛇纹石族矿物的红外光谱与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对谱带的归属也作了阐述[2,3]。  相似文献   

11.
海南三亚鹿回头半岛珊瑚礁和连岛坝的发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南岛南端三亚市鹿回头半岛由鹿回头岭陆连岛、椰庄连岛坝和南边岭-火岭三部分组成。该地珊瑚岸礁发育良好。为揭示珊瑚礁发育历史,作者在椰庄连岛坝上打了一口深达26.5m穿透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钻孔,并对钻孔岩芯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和孢粉分析以及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从而区分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套海相地层,其间隔以晚更新世末期的陆相沉积。研究表明,本区的珊瑚礁主要建造于标高-13—-9m左右的松散沉积物基底上,开始出现于8500—8000aB.P,繁盛于6300—4800aB.P.的全新世最高海面时期,当时海面高于现今2—3m或更多。近五千年来,随海面波动和下降,珊瑚礁发育渐趋衰退,连岛坝随之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南部鹿回头现代珊瑚岸礁发育很好, 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岸礁研究区。礁区南北两侧是基岩组成的山岭, 中央为宽约2km的连岛砂洲, 砂洲由礁块和生物碎屑堆积而成。连岛砂洲两侧为海湾, 西北侧称三亚湾, 东南侧为小东海, 海湾中发育有现代珊瑚岸礁。  相似文献   

13.
五千年来南海海平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型块状滨珊瑚的生长上限充其量只能达到大潮低潮面,礁坪面成为古高海面的极好标志。多数学者认为,5000aB.P.以来南海周边曾有3—6m的高海面。但南海曾否有古高海面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作者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恒春半岛珊瑚礁的考察,实测礁顶面的高程,钻取岩芯样品做(14)C测年,并收集大量古高海面礁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南海同它的周边情况一样,确实出现过至少比现今高2—3m的高海面。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沙群岛石岛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岛是西沙群岛宣德环礁上的一个小岛,地处北纬16°21’、东经120°21’,与永兴岛共处于一个珊瑚礁坪上(图1)。  相似文献   

15.
Holocene reef development was investigated by coring on Britomart Reef, a mid-shelf reef, 23 km long and 8 km wide situated 120 km north of Townsville in the central Great Barrier Reef (GBR). Two holes were drilled, Britomart 1 on a lagoon patch reef, and Britomart 2 on the windward reef crest. The Holocene reef (25·5 m) is the thickest yet recorded in the GBR and overlies an uneven substrate of weathered Pleistocene limestone.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show that magnesian calcite and aragonite were converted to low Mg-calcite below the Holocene-Pleistocene disconformity. Corals above the interface have 7500–8500 ppm Sr, but 1650–1500 ppm just below it, decreasing to 400–800 ppm downwards. The intermediate Sr values could be due to partial replacement of aragonite by calcite or higher original Sr content in the corals. Three units are recognized in the Holocene: (1) coral boundstone unit, (2) coral framestone unit, and (3) coral rudstone unit. The coral boundstone unit forms the top 5 m of both cores and is algal-bound coral rubble similar to the present reef top. The coral framestone unit is composed of massive head corals Diploastrea heliopora and Porites sp., and is currently forming in patch reefs situated in the lagoon and along the reef front. The coral rudstone unit comprises coral rudstone and floatstone with unabraded, and unbound, coral clasts in muddy matrix. This matrix may be up to 30% sponge chips. Radiocarbon dating indicates the reef grew more rapidly under the lagoon than under the reef front from 7000 to 5000 yr BP. The rate of reef growth matched existing estimates of sea-level rise, but lagged approximately 1000 years (5–10 m) behind it. Most of the reef mass accumulated between 8500 and 5000 yr BP as a mound of debris, perhaps stabilized by seagrasses or algae. Accretion of the reef top in a windward direction between 5000 and 3000 yr BP created the present, steep reef-front profile.  相似文献   

16.
南海珊瑚礁铀系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礁是铀系方法测定年龄相当理想的对象,在国外已获得十分有价值的成果。主要用于讨论更新世以来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上升速率,研究反映环境的珊瑚生长速度。本文珊瑚礁样品选取于海南岛鹿回头、雷州半岛、西沙和中沙群岛等地。成功地测试了铀系年龄,揭示出与14C 数据的不一致,初步讨论了构造上升速率和南海海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晚更新世以来中国海平面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旭东 《地质科学》1979,14(4):330-341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和陆架海的岛围至今保存着许多形态完好的海蚀地形、海相沉积及各种海洋生物的遗迹、遗体。近年来在大陆架海底调查中,声学探测和海底取样结果也证实广阔的大陆架海底保留不少代表古海岸带的残余沉积、地形。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河口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蓄民 《地质科学》1983,(4):402-408
本文所述长江河口地区,指河口附近的陆上部分,包括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东部的滨海平原及西南部的冲积一湖积平原。全区除局部见有一些基岩山体以外,绝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区。整个第四系岩相层序比较复杂,反映沉积环境有过多次更替。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排浦礁区由珊瑚岸礁和堤礁及其间水域组成。因堤礁的障壁作用和丰富的陆源物质供应,研究区内形成清水和浑水两类沉积环境,产出清水碳酸盐和浑水碳酸盐两列沉积体系,并形成礁源沉积、陆源沉积和混合沉积三类沉积物。文中详细论述了各类沉积的特征,讨论了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全新世早期是单一的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全新世中期海侵,气温转暖,形成早期排浦岸礁与大铲堤礁的雏型,全新世晚期堤礁进入成熟阶段,其障壁作用加强,最终形成清水与浑水两种沉积环境和两列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