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奕  白磊  李倩  殷刚  赵鑫  李兰海 《冰川冻土》2016,38(1):77-88
气温和降水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中国西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剧烈变化.由于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分布稀疏,站点观测结果难于完全代表西北地区复杂地貌的气象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可以弥补现有观测资料的不足,但模式模拟存在的误差,往往制约着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工作.本文在CN05格点数据和站点数据基础上,从空间格局、极值模拟等方面对高分辨率WRF模式数据气温和降水模拟精度进行评估,假定偏差恒定基础上,使用分类回归树模型建立偏差预测模型.结果表明:CN05数据和WRF模式多年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年降水数据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WRF模式结果空间格局更加细致.WRF模式结果在山区和湖泊地区降水偏高估,气温和降水距平在新疆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变化较为一致;95%分位数的降水在甘肃和新疆地区模拟结果好于宁夏、青海和陕西;5%和95%分位数气温,WRF模式大部分站点表现为暖偏差,而CN05数据表现为冷偏差;不同的地貌单元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偏差时间序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西北五省区气温和降水的分类树模型中,由于高程和地形复杂度对偏差预测模型影响较大,无法在整个西北地区建立统一的误差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的干旱变化,并与历史时期的变化做了比较。同时还对该地区干旱变化与气温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受全球增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气候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选取了西北干旱区1951-2000年的21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法对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各分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22℃/10a),1986年后气温明显升高;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北部升温较大;各季都有增温趋势,贡献最大的是秋冬两季。降水变化有增加的趋势(3.2mm/10a),年降水量贡献最大的是夏季;各区降水都有增加,其中新疆北部降水增加最多。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升高趋势是南北高,中间低;降水量增加趋势从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利用NOAACHAIN监测近10 a来中国西北土地覆盖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近10 a来, 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覆盖发生显著的变化. 利用基于遥感的中国西北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系统NOAAAVHRR Processing Chain (NOAACHAIN), 预处理1 990年7~8月和1999年7~8月NOAAAVHRR影像资料, 对预处理过程的大气纠正和几何纠正方法及有关参数的计算进行详细的介绍. 对计算的参数NDVI进行统计, 获取两个时期土地覆盖变化的数据. 从NDVI差值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西北植被指数普遍减小, 植被退化严重, 严重退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农牧交错区、新疆的天山地区和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地带等;中度退化地区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南部、甘肃的民勤地区、陕西北部和甘肃庆阳地区北部等. 植被增加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伊利河流域、新疆北部、青海南部、甘肃兰州附近和陕西的秦岭等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北五省区137个测站的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统计了逐月、春末夏初、初夏、夏季及秋季的干旱、重旱、特旱的频率及面积率, 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新疆北部、青海的中部及甘肃河西是西北地区干旱频率较高的区域, 干旱频率在15个月以上, 新疆南部除个别月份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外, 总体干旱发生频率较低;干旱发生区域随月份有由南到北、由西向东变化的趋势;除新疆、青海、及甘肃个别区域重旱频率超过5月外, 其他区域基本上都在5月以下;新疆南部重旱频率仍然较低;夏季发生范围高于其他季节;新疆北部、甘肃河西是特旱的高发区. 不同等级的月及季节干旱面积率其逐年变化具有相似的特征, 西北干旱面积率的变化总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 1961-1980年干旱面积率比较高, 平均在35%左右;1981-1990年为转折期, 干旱面积率下降到15%左右;而1991-2009年为稳定期, 干旱面积率变化不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西北地区降水量、冰川融水量、河川径流量增加和湖泊水位上升、面积扩大, 是1987年以来干旱面积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1年8月13-20日“新疆东天山地区铜矿找矿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委托新疆地质调查院承办。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工程技术部、基层工作部、计划财务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东北、华北、华中、中南、西南、西北项目办公室,以及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6家地质调查院和重庆地质勘探总公司的负责人,新疆国土资源厅、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周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小波分析和奇异谱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对西北地区26个站1951—1999共49年的降水周期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降水周期随时间变化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宁夏陕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近50年的降水变化趋势呈反位相关系;根据近30年西北地区降水变化形式,西北地区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的降水变化:①不稳定变化型(新疆地区);②过渡型(河西走廊地区);③稳定型(宁夏陕北地区)。近50年西北地区降水普遍存在的准3年左右的周期在20世纪70~80年代显著性下降,5~7年左右的周期和9~14年左右的长周期也随时间有着不同的变化;即各地区所有周期成分的稳定性都显著性地随时间发生变化,各地降水普遍存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但不太显著的10年左右的平衡态。表明西北地区的降水随时间变化具有多平衡态和非周期性振荡的特点。但西北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某一特定的周期成分,在该固定周期成分出现前后,其振幅变化与该地区降水趋势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借助遥感、GIS技术,利用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1975-2007年气候因素扰动下中国沙质荒漠化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质荒漠化虽然在2000-2007年面积减少、程度减轻,但在1975-2007年面积依然呈小幅增加趋势(增加面积为6 179.8 km2,其中重度沙质荒漠化增加面积最大),程度加重。通过对内蒙古、新疆2个典型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而研究全国范围可知,气温对沙质荒漠化变化的作用(沙质荒漠化减轻/加重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76)大于降水(沙质荒漠化减轻/加重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882)。气候因素扰动下,沙质荒漠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沙质荒漠化与气温变化呈正比,与降水呈反比。该趋势以甘肃、陕西为界,界线以西较为明显,而最显著区集中在新疆北部、东部,西藏北部。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质》创刊于1964年,原名为《西北地质科技情报》,1980年更名为《西北地质》。1964~1999年共出版刊物32卷,总131期。创刊初期,《西北地质》为原地矿部信息研究院情报网西北分网网刊,由原地质矿产部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在原陕西地矿局、甘肃地矿局、新疆地矿局、青海地矿局、宁夏地矿局及西安地质学院(现与西安工程学院)等六家合办,主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地质矿产工作成果和经验,推广新技术与新方法、报道国内外地质科技动态及情报信息等。《西北地质》在西北地区设有广泛的通讯…  相似文献   

10.
西北与华北地区现代降水变化趋势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涛  罗艳  钟亦鸣  甄文芳 《水文》2017,37(1):56-63
利用研究区内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1951~2013年降水变化趋势。其结果表明:西北与华北地区年均降水呈"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西北地区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以青海及新疆西部较为显著,华北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两地区降水趋势增加与减少的变化在104°E附近地区过渡;西北地区降水增加趋势起始于1980年代中期,华北地区降水减少趋势起始于1980年代初期;两地区降水变化"反(错)位相"特征在降水量累计距平百分比指标上表现明显。采用REOF方法,结合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西北与华北地区可分为6个降水子区域,各子区域及其之间的降水变化更详细体现出"反(错)位相"特征的情况,这种特征可能受到近几十年亚洲季风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为切实加强地质科学研究,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项目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地质部决定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省(区)地质局的地质研究所合并,于1962年10月在西安成立了地质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1982年5月我所更名为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30年来,我所经历了组建、撤并、任务调整、文革动乱、机构下放、恢复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变革、逐渐形成了符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符合西北地区地质矿产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为切实加强地质科学研究,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项目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原地质部决定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地质局的地质研究所合并,于1962年10月在西安成立了地质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1982年5月更名为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据地质工作者目前已探明的储量表明,我国西北地区有28种矿产占全国等一。这些矿产当中,有甘肃的镍、铂、钴、钯、锇、铱、钌、铑、硒和铸型粘土;青海的锂、钾盐、镁盐、池盐、化工石灰岩、溴、硅石和石棉;新疆的铍、白云母、钠硝石、长石、陶士、蛇纹石和蛭石;陕西的铼、钾长石以及宁夏的石膏。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总结勘查示范成果,全面掌握几年来示范工程的利用及效益情况,进一步明确找水示范工程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模式,地调局水文方法所“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项目办组织人员于2004年9月下旬至12月上旬对1999—2003年以来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辽宁8个省(区)承担完成的地下水勘查示范专项计划和相关地下水勘查项目勘查成果进行了回访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中央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和“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要指示,为西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与对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程国栋院士主持召开的“西北地区21世纪初期发展战略与对策研讨会”于1999年10月30日在兰州召开,来自中科院系统有关研究所和甘肃、青海、新疆、宁夏4省区计委、政府经济研究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了会议。中科院院士程国栋研究员就以下方面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①西北地…  相似文献   

16.
潜在蒸散量(PET)是干旱监测评价的重要指标,分析影响潜在蒸散发的气候敏感因子对揭示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机理尤为重要。常采用的局部敏感性方法不适用于非线性模型且难以评估各气象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此,基于1964—2018年西北旱区内163个气象站的监测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采用Sobol全局敏感性方法分析了西北旱区潜在蒸散发的气候敏感因子,计算得到了自校准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进而分析了区域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4—2018年西北旱区年均潜在蒸散量为1157.8 mm,高值出现在新疆东部与内蒙古西部地区,低值出现在青海南部地区。1993年为转折点,西北旱区潜在蒸散发受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由显著下降的趋势转变为显著上升,且在夏季最为明显。在1964—1993年,净辐射、风速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对潜在蒸散发的影响较大;在1994—2018年,风速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对潜在蒸散发的影响较大。scPDSI的时空分布表明新疆北部、青海中部以及甘肃境内的干旱有缓解的趋势;而黄河流域西南部干旱呈现加重趋势,将加剧区域水资源紧张,威胁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地质》2010,(3):20-21
从3月2日至20日,国土资源部组成5个调研组赴20个省(区、市)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进展情况督导调研。这20个省(区、市)是:河北、内蒙古、江西、广东、辽宁、吉林、四川、贵州、河南、湖北、广西、陕西、福建、海南、青海、宁夏、湖南、重庆、甘肃、新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矿业领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出来,不同省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有一定的相似性.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通过提炼选取11类指标,对西部地区12省区环境污染程度的距离相似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甘肃、广西、云南、重庆和陕西等省区的距离相似归为第一类聚类;内蒙古和四川归为第二类聚类;西藏、宁夏和青海等省区的距离相似属于第三类聚类;新疆归为第四类聚类.要处理好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对二者进行协调,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组建于1957年,是一支以有色(冶金)金属矿产为主的综合找矿勘查队伍,下属7个地勘单位、2个专业队、1个科研所,分布于陕西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及宁夏等地。现有职工4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00余名,其中地质找矿技术人员600多人,教授级高工16人,高级工程师150人,工程师450人。全局有各类仪器设备1000余台,固定资产1.6亿元。四十多年来,西北有色地勘局立足陕西,兼顾宁夏,涉足山西、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先后对铜、铅、锌、铝、镍、钴、汞、锑、…  相似文献   

20.
西北五省(区)地质部门探矿工程情报交流会,于8月21日至25日在甘肃天水第七地质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五省(区)地质局系统负责探矿工程的领导、技术人员及地质部勘探所的同志等,共45人。会议进行了三天的情报资料交流和两天的现场参观。交流的主要情报资料27篇,其中有:新型泥浆推广使用;复杂岩层取心;超早强水泥堵漏;小口径金钢石机具配套;热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