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测定方法非均质矿物在反射光下具有使偏光振动面发生非均性旋转的性质.即垂直入射的直线偏光经非均质矿物光片垂直反射后,反射偏光的振动面向非均质矿物较大主反射率轴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1950年美国学者E·N·卡梅伦和L·H·格林把非均质吸收性矿物的某些结晶学要素(晶体延长习性、解理、双晶等)和这种非均性旋转联系起来,规定结晶学要素方向的反射力大于其垂直方向反射力者为正旋性(图1),反之为负旋性(图2).为了更加实用.可以考虑规定离结晶学要素最近之消光位方向,的反射力大于其垂  相似文献   

2.
一如所周知,科马提岩(Komatiite)是1969年M.J.维尔金(M.J.Viljacn)和R.P.维尔金(R.P.Viljaen)在南非阿扎尼亚科马提河巴伯顿(Barberten)绿岩带中发现的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超镁铁质熔岩,这种熔岩的结构酷似澳大利亚的鬣刺草。后来,1970年R.W.纳斯比特(R.W.Nersbitt)等人在描述西澳大利亚的科马提岩时,先后采用了鬣刺结构(Spinifextexture)这一术语,从此流传世界,广为引用。  相似文献   

3.
K_2O-Al_2O_3-SiO_2-H_2O体系形成一些主要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和云母等,因此受到有关学者的广泛重视。为了探讨岩石的形成机制,国外许多学者曾研究过该体系矿物的稳定范围。近年来,伊万诺夫、J.W.谢德(Shade)、R.P.温特施(Wintsch)、D.M.伯特(Burt)、H.W.戴(Day)和J.J赫姆利(Hemley)等也先后用热力学方法研究过该体系的相平衡关系。但至今,该体系中某些矿物的相平衡关系仍然有争议,例如,  相似文献   

4.
强祖基 《地质论评》1965,23(5):394-400
大地规模的断裂体系很早以前就引起了构造地质学家们的注意。本世纪初W.H.霍布斯(Hobbs)指出地壳具有块断性质。继而,1938年R.A.臧德尔(Sonder),1948年H.克鲁斯(Cloos)和B.B.布罗克(Brock)等阐明了地壳具有区域性构造断裂体系。特别是R.A.臧德尔发现许多地震震中局限在某些区域性断裂中。H.施蒂勒(Stille)详细地论述了欧  相似文献   

5.
现有生物学史论著大多把纠正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施旺(Th.Schwainn,1810—1882)关于细胞游离形成的错误,归于莫尔(H.von Mohl,1805—1872)、耐格里(C.W.von Nageli,1817—1891)和雷马克(R.Remak,1815—1865)、微耳和(R.C.Virchow,1821—1902)的有关植物和动物细胞分裂具有普遍性的论述。本文鉴于他们既未完全排除关于细胞游离形成的存在的说法,又把细胞分裂描述为直接分裂,提出应把这一贡献归于否定以上两种错误并证实动植物细胞间接分裂一致性的斯特拉斯伯格(E.Strasburger,1844—1912)和弗莱明(W.Flemming,1843—1905)。  相似文献   

6.
由电子探针分析值计算Fe~(3 )和Fe~(2 )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某些矿物结构式和端员组份的计算,需要依赖Fe~(3 )和Fe~(2 )含量,但电子探针分析不能区分Fe~(3 )和Fe~(2 )。因此,解决如何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值计算Fe~(3 )和Fe~(2 )含量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由电子探针分析值计算硅酸盐中的Fe~(3 )和Fe~(2 )含量,最早是E.J.埃森和W.S.法伊夫(1967)针对辉石的计算提出的。随后,B.米森(Mysen)和W.L.格里芬(Griffin)、F.R.纽曼(Neumann)、M.A.卡彭特(Carpenter)等都先后对计算的辉石中的Fe~(3 )和Fe~(3 )进行了检验和修正。J.H.斯托特(Stout)等又提出了对角闪石中Fe~(3 )和Fe~(2 )计算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对地壳上的断裂系统及全球性剪切网络问题曾有过不少的讨论。自W.H.Hobbs在1911年提出了地表的线性构造以后,R.A.Sonder等人又不断对此问题作了更广泛的讨论。Al.Veronnet(1912),F.A.Vening Meinesz(1947),(1963),(1963)等对全球性的剪切网络问题进行过研究。J.D.Moody(1966)认为全球的地壳表面存在有两套规则的剪切断裂系统,他与等人都把这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学分委会推荐的火山岩分类简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邱家骧 《现代地质》1991,5(4):457-468
<正>在1989年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科联(IUGS)火成岩分类学分委会推荐了一个火成岩分类方案。本文所介绍的火山岩分类方案是《火成岩分类及术语辞典》的组成部分。该书第一部分为火成岩的分类,第二部分是术语汇编及书目,它们既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的火成岩分类方案,又是火成岩术语最完全的一个汇编。该书由Le Maitre R.W.主编,由Streckeisen A.,S(?)ensen H.,Le Bas M.J. ,Lemeyre J. ,Schimid R. ,Woolley A. R.等11位知名的火成岩分类专家编写,由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Ltd于1989年出版。  相似文献   

9.
引言近十几年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地质科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Wenk, H. R.et al. 1976; 何永年,1980)。尤其是对矿物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的研究,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结合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技术,利用TEM对实验变形岩石中各种矿物的显微构造特征所进行的许多研究(Morrison-Smith, D. J. et al, 1976; Kekulawla, K. R. S. S. et  相似文献   

10.
国际岩石圈委员会于1990年4月23日至4月27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全体会议。会议宣布了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对下一任主席和秘书长的任命,他们分别是: Albert W. Bally (Rice University, P. O. Box 1892, Hauston, U. S. A. )M. J. Berry (Earth Physles Branch, Observatory Cres., Ottawa, Ontarlo, Canada, KIA, 043) 全会由即将卸任的主席K.Fuchs和秘书长H.J.Zwart主持,他们着重介绍了下一个五年ICL的新结构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1.
1907年J.E斯柏尔(spurr.J.E)首先提出关于金属矿床的带状分布问题,经W.H.艾孟斯(Emmons W.H),系统研究,并提出十六个分带,即自岩体向外,依次为:1.无矿带;2.锡带;3.钨带;4.铋和铝带;5.砷带;6.金带;7.铜带(黄铜矿脉);8.铜带(黝铜矿);9.锌及部分铅和铜带;10.铅带;11.银带;12.无矿带;13.金和银带(碲化物);14.锑带;15.汞带;16.无矿带。以后很多学者讨论了关于金属矿床的带状分布,并对其成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说,然而迄今对金属矿床带状分布的形成机理还不很清楚。  相似文献   

12.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出版的“地质研究”第十期《石油运移问题》,由W.H.Roberts和Robert、J.Cordell合编,于1989年5月出版。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来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研究及其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涉及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著作是1894年出版的盖克(J.Geikie)“大冰期”一书,距今已近九十年。1922年李四光报道了山西大同盆地和太行山东麓的冰川遗迹,林普瑞特(W.Limplicht)发表了秦岭太白山冰川地貌。此外,施米特赫纳(H.Schmitthenner)虽在1913年提及所见到淮阳和五台山地区的似冰斗地貌,但有关论著至1925年以后才正式刊出。这些都是与东部冰川遗迹有关的早期文献。  相似文献   

14.
初论压溶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压溶是一种应力作用下的化学平衡现象,早在上一世纪J.Thooso(1849),J.H.Poyting(1881)就作了系统研究,E.Rieke(1884)则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称为利克原理。系指“受应力作用部分的固体比起自由表面的固体显示更高的溶解性”。通常都是以矿物晶体作为研究的对象。本世纪初,P.W.Bridgman(1916)通过实验提出一个旨在说明压溶现象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15.
1982年10月,加拿大全国研究协会土工研究委员会多年冻土分会决定,在由已故的R.J.EBrown和W.O.Kupsch和编的1974年出版的“多年冻土名词术语”(Permafrost Terminology)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一本与多所冻土和地下冰有关的术语。翌年,该分会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组来从事这项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该书于1986年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6.
1982年10月,加拿大全国研究协会土工研究委员会多年冻土分会决定,在由已故的R.J.EBrown和W.O.Kupsch和编的1974年出版的“多年冻土名词术语”(Permafrost Terminology)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一本与多所冻土和地下冰有关的术语。翌年,该分会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组来从事这项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该书于1986年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7.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39,4(Z1):259-268
W. J. Kemnitzer: Oil Fields of the Caucasus Region, U SS. R. Oil and Gas Journal, Vol. 4, p. 103, 1938。 蘇聯產油之地,多在高加索山(Caucasus Mts.)兩旁,就其分佈可分四區: (一)阿斯彼彊(Azerbaidjan)區,位高加索山東端,近裹海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我国虫颚(Scolecodonts)迄今极少报导,是国内古生物学研究上的一个空白薄弱类别,有待补充。蠕虫的化石颚在古生物文献上最早报导的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学者C.H.Pander,其后W.Ehlers对德国,G.J.Hinde对加拿大等地发表了一些文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G.Croneis和H.W.Scott建议给这些化石颚以“Scolecodonts”的名称,立刻和普遍地为古生物学界所采用。随后发表的文章也逐渐多了起来,包括美国、  相似文献   

19.
洪文兴 《地质科学》1964,5(2):197-203
前言硅钛铈矿是一种富含铈族稀土元素和钛的硅酸盐矿物。1844年H.罗塞(Rose)在苏联烏拉尔首次发現以后,继之在印度(M.A.Damour,1861)、美国(R.C.Price,1888)、錫兰(G.Tschernik,1913)、馬尔加什(A.Lacroix.1915)、朝鮮(Hota,1940)和日本(J.Takubo和S.Nishimura,1953)等地先后发現,矿物的产状大都是分布在与碱性岩和碱性花崗岩有关的伟晶岩脉中。  相似文献   

20.
1989年9月,为祝贺瑞士华裔著名地质学家许靖华教授六十寿辰,在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理工大学地质研究所举行了学术讨论会。会后由英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于1991年出版了题名为《现代地质学的论战:沉积学、地史与大地构造的地质理论演化(Controversies in Modern Geology:Evolution of Geological Theories in Sedimentology,Earth History and Tectonics)》的论文集。由许靖华的助手D.W.Müller,J.A.Mckenzie,H.Weissert所编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