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水坑矿田位于北武夷隆起北缘.在简要介绍该矿田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年,获得了矿田内赋存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银铅锌矿体的打鼓顶组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157.6±3.2) Ma,表明打鼓顶组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该年龄可以代表成矿作用的下限年龄,并说明矿田推覆构造的活动时间与晚侏罗世火山活动的时间基本一致.推覆构造的发育说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已经从近东西向的特提斯构造域转换为北北东向的滨太平洋构造域.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及推覆构造的发育是Izanagi板块沿北西方向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综合研究相山铀矿田北部矿床勘探资料,加深了对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认识。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总体呈EW向展布,推覆运动方向是从南往北。构造主滑脱面发生于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层(Z)与上侏罗世打鼓顶组下段(J3d1)岩层之间,将震旦系基底变质岩逆掩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下段砂岩、砂砾岩之上。推覆构造系统由前缘断层、反冲断层、主滑脱带(主干构造)、推覆体和构造窗组成。推覆移动距离达3~4.5 km。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晚侏罗纪,即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3.
江西冷水坑矿区构造-岩浆活动的年代学约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江西省冷水坑矿区火成岩-构造演化一直缺少系统的年代学制约.作者运用LA-ICP-MS锆石U-Pb和40Ar/39Ar测年技术,对冷水坑矿区两套火山岩地层(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含矿花岗斑岩和主推覆断层F2进行了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打鼓顶组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形成于160.8±1.9Ma,鹅湖岭组合角砾熔结凝灰岩则具有间歇性和多期喷发特点,其最初活动时间为159Ma,而主体形成于146.6±2.2Ma;矿区含矿花岗斑岩与打鼓顶组、鹅湖岭组几乎同期形成,年龄介于163.6 ±2.1Ma~154.3±3.0Ma之间;研究区构造活动起始时间不晚于加里东期,推覆断层F2中保留有40Ar/39Ar年龄为398.5±2.6Ma的构造活动痕迹,中生代重新复活,导致震旦系叠覆于鹅湖岭组之上,年龄晚于146.6Ma,可能对含矿斑岩体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大地电磁测深综合构造解释,在休宁—歙县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及邻区厘定出发育于晚侏罗世的较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其由逆冲断层、逆冲岩席、原地岩系、构造窗及伴生的牵引褶皱等组成。该逆冲推覆构造发育于"屯溪—休宁"红层盆地南缘,表现为晚元古代浅变质火山-碎屑岩系逆冲推覆于中侏罗统洪琴组碎屑岩之上。逆冲推覆构造由一系列分支逆断层组成,以前展式叠瓦状逆冲为特征,断层前缘陡立,向下变缓。逆冲推覆构造呈北东走向展布,勘查区内延伸可达40 km,推覆体面积大于600 km2。构造窗出露位置结合钻探、物探揭示,逆冲位移为2.0~8.0 km。根据逆冲断层时空配套以及岩浆活动与波及的沉积地层,判断晚侏罗世逆冲推覆构造活动时间为163.5~149.0 Ma。通过逆冲断层擦痕观察及古应力场分析,认为该期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华南板块向北强烈挤压的区域动力学环境。逆冲推覆构造为成矿前构造,其与之后发生的伸展构造对岩浆的侵入及含矿热液的流通起着重要的作用,控制了整装勘查区内金、银、铅锌等中低温元素的分布与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一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江西冷水坑矿田火山-岩浆活动时限:SHRIMP锆石U-Pb年龄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冷水坑铅锌银矿是武夷山北缘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独具特色的斑岩型矿床,含矿花岗斑岩侵位于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火山岩地层中.笔者采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冷水坑矿田含矿花岗斑岩与鹅湖岭组晶屑凝灰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3个晶屑凝灰岩的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157.8±1.6) Ma、(157.2±1.5)Ma和(158.2±1.8) Ma,花岗斑岩形成于(157.6±1.3) Ma.含矿斑岩与其赋存的火山岩活动时间高度一致,是同一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与区域上其他火山盆地不同,冷水坑矿田鹅湖岭组与打鼓顶组火山岩属于侏罗系.广泛发育于武夷山北坡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打鼓顶组与鹅湖岭组火山岩,其活动时间在不同火山盆地也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地统一划归为侏罗纪或白垩纪,这套地层的时代应予以重新厘定.区域上该套火山岩活动时间的差异,指示武夷山北缘火山岩浆活动具有阶段性或间隙性的演化过程,且构造背景也有很大不同.玲水坑矿田火山岩与含矿斑岩形成于中国东部陆内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马元铅锌矿床是中国近年来在扬子板块北缘南大巴山陆内造山带中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对矿田构造的研究发现,成矿作用受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地层层间破碎带的控制。破碎带中见大量紧闭褶皱转折端角砾,下盘附近发育层间剪切滑移断层带,显示控矿构造为低角度逆冲推覆过程中形成的断层褶皱和与之相关的角砾岩。矿质充填在破碎带白云岩角砾间的空隙中,矿石的晶洞梳状构造发育,未见后期破坏,表明矿床形成于构造定型期。对成矿晚期热液沥青进行Re Os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126±8) Ma的等时线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控矿构造角砾岩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1∶5万双柳树幅、白雀园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阐述商城石门冲一带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大别山商城石门冲一带中生代逆冲推覆作用,使本区发育的中—新元古界龟山岩组、下古生界石门冲岩组、上古生界石炭系及中生界朱集组等,不同程度卷入NE向逆冲推覆系统中,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叠瓦状逆冲断层带。逆冲推覆距离最小约为6 km,形成时代约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之间,最晚不超过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燕山—阴山地区晚侏罗世强烈推覆—隆升事件及沉积响应   总被引:78,自引:6,他引:72  
和政军 《地质论评》1998,44(4):407-418
燕山—阴山地区于晚侏罗世发育了大于1200km的EW向狭长坳陷带,主要堆积了具有红层性质的巨厚粗碎屑沉积物,反映出该地区在晚侏罗世曾发生过强烈的推覆—隆升构造事件。这一事件是在自北向南的挤压构造背景下产生的,与北部的蒙古—鄂霍茨克海盆关闭和碰撞造山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燕山—阴山大型EW向推覆构造带的存在,揭示出特提斯动力学体系或古亚洲洋构造域对该地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1.
通过U-Pb、Ar-Ar同位素定年,对狼山中生代不同时期构造运动演化进行年代学厘定,可分为3期:1)中三叠世:随着古亚洲洋的闭合,西伯利亚板块向南与华北板块挤压碰撞,在狼山地区形成了挤压造山和相伴随的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同期或者后期,狼山地区发育了韧性剪切作用。2)中—晚侏罗世:狼山地区发育有NE向的走滑断层和韧性剪切带,与中国东部地区NE向构造格局形成具有同时性,这可能与鄂尔多斯地块中—晚侏罗世时的逆时针旋转和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远程效应有关。3)晚侏罗—早白垩世:狼山地区广泛发育了一套由NW向SE的逆冲推覆构造,将结晶基底推覆于白垩纪地层之上。这可能受到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后,西伯利亚板块向南与华北板块碰撞影响,从而导致了狼山地区NW—SE向的地壳挤压缩短。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北缘石合拉沟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最近在包头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黄河南部鄂尔多斯北缘隆起带中发现了由北向南逆冲的石合拉沟推覆构造。上盘逆冲推覆体由基底浅变质的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和大理岩构成,推覆在晚石炭统太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之上。野外地质关系表明逆冲推覆变形作用发生在晚侏罗世,与河套新生代断陷盆地北缘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晚期逆冲推覆变形作用是同时的,逆冲推覆方向相反,构成了以现代河套盆地为中心的晚侏罗世背冲型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对探讨华北地台北缘中生代地壳构造变形特点和新生代河套断陷盆地基底构造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燕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 ,自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蒙古板块的拼合后 ,燕山地区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以往燕山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侏罗世开始的燕山运动 ,而对已经发现的印支期构造的详细研究比较缺乏。通过对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进行详细的构造解剖分析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揭示出在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期间 ,该区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构造变形。即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早期 ,发育由东往西逆冲的后展式逆冲推覆 ,早侏罗世晚期由西往东逆冲的前展式逆冲推覆和早侏罗世晚期崩塌滑覆构造。三期构造变形显示了燕山造山带早期构造的非极性演化特征 ,也显示了燕山地区的快速抬升和剥露过程。短时期内三期逆冲构造推覆方向的反转 ,显示了板内变形的特征 ,结合已经确定的变形时代及构造指向 ,作者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对晚三叠世秦岭—大别碰撞带和侏罗—白垩纪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的远程构造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 kn,推覆方向180~230o,推覆距离大于4.5 km.推覆界面被中三叠世(U-Pb同位素年龄231 Ma)二长花岗岩侵入,又被中侏罗统大青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推覆构造的发现改变了前人认为本区不存在古生代末大型推覆构造的看法,对了解华北地台(板块)构造发展历史与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华北地台(板块)晚古生代末存在大型陆内造山事件,其动力来源推测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15.
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多期褶皱构造的变形特征及叠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板块北缘在中生代期间经历多期构造变形,早期形成的构造样式多被后期的构造变形改造破坏,仅在大巴山弧形断裂和大洪山弧形带之间的南漳一带较好地保存了早期的构造变形样式。笔者通过对当阳复向斜北段发育的褶皱构造的构造要素测量统计和褶皱叠加关系的解析,在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南漳一带识别出三期走向不同的褶皱叠加构造,按发育早晚顺序分别为NW-SE走向褶皱、NE-SW走向褶皱和近EW走向褶皱,分别对应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以及后期转入陆内变形、江南–雪峰褶皱逆冲带向NW逆冲推覆和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大巴山向SW推进等构造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黑河西北洪业家推覆剪切构造带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黑河西北洪业家推覆剪切构造带呈EW向展布于落马湖中间隆起带南侧与罕达气古生代褶皱带北结合部位,据变形强弱划分了北、中、南三个强变形带.宏微观构造观察表明,其剪切运动方向为自北向南的推覆剪切.强应变带内三件不同时代岩石的K-Ar同位素年龄为155~158Ma,表明推覆剪切时代为中侏罗世末.该构造带的发现支持了古亚洲构造域对东北微陆块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中侏罗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漠河盆地构造特征与成盆演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漠河盆地的地层层序、构造特征和构造单元、盆地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研究。漠河盆地盖层主要为侏罗纪陆相煤系地层及白垩系火山岩,属典型的二元结构。晚侏罗世中期由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额尔古纳微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使盆地西部产生逆冲推覆构造,地层缩短量在64km以上。晚侏罗世晚期到晚白垩世,盆地进入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处于拉张环境,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发生了三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火山断陷盆地。因此,漠河盆地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两种不同构造域的演化阶段,具有西部挤压推覆、中部和东部拉张断陷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8.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东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羌塘-唐古拉板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的缝合带。由韧性推覆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构造带和推覆构造带,以及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深海复理石,古生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等组合而成,是复杂的断裂系统,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洋盆的形成和扩张,晚侏我世洋壳俯冲和岛弧形成,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弧-陆碰撞汇聚和喜马拉期断陷盆地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的复杂演化历史过  相似文献   

19.
包头—呼和浩特北部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系统总结了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代、空间展布格局、构造形迹组合等特征,认为区内推覆构造至少有3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推覆构造切割的最新地质体为脑包沟组(P2n),推覆界面被231Ma的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五当沟组及大青山组不整合;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推覆构造使太古宙地质体推覆于五当沟组(J1-2w)以及大青山组(J2d)之上,推覆断层被李三沟组(K1l)不整合覆盖,且被早白垩世花岗岩(119Ma)侵入;早白垩世晚期推覆构造,太古宙及古元古代地质体推覆于李三沟组之上,推覆断层被上新世(N2)红层覆盖.第二期逆冲推覆事件在区内表现最为强烈,时间发育上西早东晚,强度、规模西弱东强,以东经111°为界,西部基本以营盘湾-庙沟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中心南北对冲;东部则表现为由南向北单向逆冲.  相似文献   

20.
开滦唐山矿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控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生代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对煤层影响很大。以位于唐山块陷之上开平煤田西北侧的开滦唐山矿区域背景分析为基础,从研究构造规律出发,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主要探讨了以FIII逆断层为主体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结果显示,唐山矿推覆构造的走向与煤田内褶皱轴大致平行,沿地层走向呈NE向;其以前展式扩展方式自NW向SE方向逆冲;燕山运动早-中期,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强烈挤压作用是该推覆构造的主要动力来源。另外,受褶皱和断层等构造控制,特别是受推覆构造的控制,唐山矿煤层厚度变化显著,局部出现煤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