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俄罗斯乌拉尔区古河谷型砂岩铀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岩相古地理条件和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刘波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37-1047
二连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油、煤、铀能源盆地,盆地内沉积型铀矿床主要分布于中东部赛汉组古河谷内,典型的矿床有巴彦乌拉大型铀矿床、巴润小型铀矿床、赛汉高毕中型铀矿床和哈达图矿床。古河谷内矿床表现为"同河谷多矿床、同河谷多类型"的特点。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体)受古河谷内河流沉积体系和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本文在赛汉组古河谷铀源、沉积体系、控矿结构面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控矿成因相特征,建立了古河谷内矿床的控矿成因相模式。将赛汉组古河谷内典型矿床的控矿成因相模式划分为辫状河-潜水/辫状河潜水-层间氧化型和曲流河-潜水氧化型。  相似文献   

3.
侯明才 《铀矿地质》2000,16(4):199-203,232
本文通过对河道和河谷两个不同地貌单元特征的界定 ,澄清铀矿地质领域中对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床与古河谷型砂岩铀矿床概念上的混淆。同时就河道与河谷对基准面变化的响应及充填序列特征作了探讨 ,为确定古河道在平面上的展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林诺夫斯基古河谷型铀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  ПС 狄永强 《铀矿地质》1996,12(3):135-138
马林诺夫斯基铀矿床产于西伯利亚地台南西部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该盆地为地台型的大型沉积盆地,铀矿床产于盆地东南缘,铀矿化受切割古生代基底的古河谷控制。文中概述了该矿床的地质与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维季姆和南维季姆铀矿区位于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东北部,探蛸的铀储量大于6万吨,维季姆矿区含矿的古河谷总体上与现代的水系相一致,这些古河谷切割进入花岗岩基底,并经常继承古老的断裂发育,矿化产于II-III级古河谷的潜水氧化带或层间氧化带尖灭处,矿化年龄11Ma,该矿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古河谷内第三纪的冲积层含金,砂金矿体长几百米到8.5km,宽220m,厚0.2-5m,平均1m,南维季姆铀矿区工业铀矿化不仅见于被玄武岩覆盖的古河谷,也见于无玄开岩覆盖的古河谷的沉积岩中,该区的霍洛伊铀矿结铀的资源量1.0万吨,谢格格洛夫铀矿床探明的C2级铀储量为5150t.  相似文献   

6.
师志龙 《新疆地质》2003,21(3):317-320
通过对现代和古代干旱条件下灰色还原砂体形成的对比,分析了干旱环境中灰色还原砂体形成及其保存的条件,初步论证了在新生代陆相红色沉积中寻找层间氧化带或古河谷型可浸砂岩铀矿床的可能性,为今后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聚煤沉积盆地,同时也发育赛汉组古河谷,古河谷在盆地内呈北东向带状展布,河谷内发育巴彦乌拉、赛汉高毕及哈达图等多个铀矿床。铀矿床具有"同河谷多矿床、同河谷多类型"的特点。作者通过对含铀古河谷构造-建造的研究,将赛汉组古河谷与铀成矿有关的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沉积前断陷期构造形成了古河谷建造沉积的带状谷地;断坳转换期湖相沉积的灰色泥岩,为铀成矿间接提供了还原物质;坳陷期沼泽化沉积,为铀成矿提供了直接还原介质;赛汉组上段热-重力沉降期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形成主要的铀储层。挤压隆升剥蚀期,受构造掀斜抬升,影响了成矿作用的类型及规模;成矿后期的热沉降期,导致新一轮的沉积充填,起到保矿的作用。通过对赛汉组沉积体系、砂分散体系等特征的研究,发现下白垩统赛汉组下段沿短轴方向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沼沉积体系,长轴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沼沉积体系。赛汉组上段主要发育河流沉积体系,砂体较发育,沿古河谷呈朵状、带状分布,矿床主要产于赛汉组上段古河谷砂体内。建立了赛汉组古河谷内典型矿床的矿床成矿模式,将赛汉组古河谷的矿床成矿模式划分为巴彦乌拉潜水-层间氧化式、赛汉高毕潜水氧化式及哈达图层间氧化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产在乌克兰显生宙建造中的两个主要铀矿床类型。它们是由上石炭统到下三叠统的红层中的含铀地沥青和充填下第三系古河谷沉积物中的渗入(卷锋)型铀矿床。第一种太床类型包括分别以氧碳沥青和氧硫沥青出现的浸染状到块状地沥青的黑色至深褐色层,这些层含铀和其他金属。这种铀矿化的年龄为195~200Ma。第二种类型是下第三系含煤沉积物中的渗入矿床,铀矿化古河谷延深至70~90m。含煤沉积物被更新的沉积物所覆  相似文献   

9.
流水地貌与铀矿床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盛富 《铀矿地质》2003,19(4):232-236,219
渗入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现代河流附近,并与深大河谷关系密切。本文从追溯铀矿床的主要含矿砂体的物源、探讨河流对铀矿床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论证流水地貌的控矿作用,即流水地貌不仅为铀矿床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且控制层间氧化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哈达图铀矿床矿体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为赛汉组上段建造间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其矿床成因属于"渗入与渗出叠加型",铀矿化具有"预富集—富集—迁移—再富集"的滚动富集特征,矿体的形成主要受铀源、构造反转、岩性-岩相、氧化带发育程度和还原残留体等关键要素控制,在分析这些关键控矿要素的基础之上,初步总结了哈达图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闵茂中 《中国岩溶》1997,16(2):155-160
对比华南古岩溶角砾岩中铀矿床与著名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矿化角砾岩成因、与火成岩关系、矿物组合、围岩蚀变、成矿热源、矿化流体性质和成矿年龄等方面存在的异同,进而得出该两类矿床大多属与(古)岩溶有关矿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河口段河道演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光杰  王建  屈贵贤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39-1045
末次盛冰期以来,由于海面发生大幅度的变化,长江河口段经历了深切古河谷形成—古河谷充填—三角洲发育的河床演变过程。海陆相互作用是河口段河道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了对河口段河道研究的成果,着重对长江河口段古河谷的形成与充填、最大海侵以来的河床演变、古河谷的沉积层序与沉积相及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综述。过去对古河谷宏观的趋势研究及单个钻孔的研究较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够,专门研究古河谷河形的成果很少。今后应注重宏观与微观研究的结合;根据系列钻孔剖面,分析、恢复古河谷河型;根据河型、沉积物特征等,估算古长江流速、流量;加强高分辨率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探讨环境变化与河道演变的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砂岩型铀矿的新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地质学家А.Б.哈列佐夫博士于2002年1月14-25日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讲学和交流,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在铀矿地质领域,特别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普查、钻探、预测工作和地浸矿床开采工艺上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并以达尔马托夫矿床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古河谷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和赋存特征,地浸方法开采的地质工艺特性;最后,前瞻性地预测了俄罗斯渗入型铀矿成矿前景。我国北方与俄罗斯相邻,有些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地质特征与俄罗斯相似,介绍这些内容可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找矿勘探工作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发育的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分为地层超覆埋藏亚型、构造抬升破坏亚型、构造褶断保存亚型等3种亚型,文中主要讨论了这3种亚型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点、成矿模式及找矿前景。作者认为,除近代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以外,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在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也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因此,需要从成矿理论上认真总结和不断充实,以推动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测评价古河谷的含铀性,必须不断完善找矿准则,在这方面有希望的途径之一是在分析预先古河谷展布的地史成因的基础上,查明和总结矿古河谷形成的主要因素,由于中代或最新的构造活化,由酸性岩浆岩组成的巨型隆起和缩隆构造的抬升是含矿古河谷形成的主要前提,古河谷成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发生在穹形断块活化之前的构造宁静,地形准平原经和形成化壳的时期,古河谷成矿与主岩沉积在时间上十分接近,控矿的后生氧化作用是层间-潜水性质的,成矿结束后要有必要的保矿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特殊性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具有诸多与国内外砂岩型铀矿床不同的地质现象,文章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等与国内外砂岩型铀矿床的对比分析,认为东胜砂岩型铀矿床经历了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阶段和油气后生还原作用阶段而形成的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油气活动在铀成矿作用过程中具有提供铀源和还原剂的双重作用,在矿床形成后的后生还原作用对岩石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彻底改造,断裂构造对矿床的空间定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属砂岩型铀矿床新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二连盆地巴赛齐赛汉组含铀古河谷的钻孔、地震、测井等资料,对其进行了沉积特征及地层划分。结果显示,古河谷内赛汉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沼沉积,可划分为两层。赛汉组上段主要为冲积扇-河流沉积,可划分为4层,不同地段顶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古河谷内铀矿化主要位于赛汉组上段第一、第二层辫状河砂体中。古河谷铀成矿流体动力学研究表明,古河谷内铀成矿作用方式主要为:(1)砂体本身还原介质及深部油气还原的氧化还原成矿;(2)不同盐度含铀含氧流体混合卸载成矿。通过地层划分对比及铀成矿流体动力学研究,合理解释了古河谷内砂岩型铀矿床分布的原因及关系。  相似文献   

18.
闵茂中  沈保培 《沉积学报》1997,15(1):118-122
据对某大型古岩溶型铀矿床中铀-铅同位素体系及硫、碳、氧、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源自矿区众多地层,成矿流体的变质水和古岩溶水(古大气降水)的混合水;成矿经历了古岩溶铀淋积富集,燕山早、晚期构造运动促使两次含铀热水溶液改造、叠加成矿(135~119。65Ma),成矿作用与古岩溶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属古岩溶型热造铀矿床。  相似文献   

19.
某大型铀矿床的典型古岩溶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茂中 《中国岩溶》1995,14(4):289-294
近年被露采剥露的373铀矿床已确凿地显示出大型古岩溶成因地质特征:铀矿体沿古岩溶系统永久循环带的地下廊道排列,壮观的古溶洞沉积铀矿化,典型的成年期古岩溶地质剖面,矿石中铀基本呈淋积吸附状态存在等。笔者拟将该矿床划为古岩溶型矿床中的古岩溶矿床亚类,是我国迄今已发现铀矿床中唯一大型古岩溶铀矿床。   相似文献   

20.
孙占学 《矿产与地质》1996,10(5):330-335
充足的热源是形成热液矿床必备条件之一,古地热条件的恢复是热液矿床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归纳常见的古地温方法的基础上,以热液铀矿床古地温场的有限单元模拟为例,说明古地温方法在热液金属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