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滇菱形地块白垩纪古地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位于川滇菱形地块的西昌西南大德里向斜两翼的白恶系红和岩内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96个,进行了古地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昌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5.9°,古地磁倾角为45.8°,地磁极位置为北纬84.7°,东径193.3°,将该数据与作前期研究结果对比,则可见自楚雄至无谋,进而至西昌,其古地磁偏角逐渐靠近正北,而古地磁极纬度渐次升高,这反映了川滇菱形地块内的断块呈自西南至东北逐渐减弱的顺时针  相似文献   

2.
浙江丽水Ⅰ盆地白垩纪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丽水Ⅰ盆地白垩系采集古地磁样品01个,经测试得出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24.75°,古地磁倾角为48.14°,古纬度为29.16°N,为中国东部晚白垩世末期边南移、边顺时针旋转的区域性构造运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托云、奥依塔格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获得了托云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5°,Is=50.8°;古地磁极:λ=81.0°,ψ=247.0°,古纬度31.5°N。奥依塔格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18.4°,Is=55.9°;古地磁极:λ=4.9°,ψ=120.6°,古纬度=36.4°N。从古地磁结果认为:①托云和奥依塔格相对托云地区产生顺时针旋转;②这两个地区古纬度为31°~36°左右,与塔里木平均古纬度30°N是基本一致的,但与现在纬度差达8°~10°左右,造成纬度差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造成的;③塔里木晚侏罗世古地磁亦与华北、华南基本一致,说明晚侏罗世塔里木、华北、华南三板块已联合成一个整体,拼合成统一的中国大陆,其位于热带—亚热带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15个采点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采样剖面获得的早白垩统卧荣沟组的古地磁结果全部为正极性,显示与早白垩纪正极性超静带的极性特征相似.对岩石的显微镜观察表明岩石未受后期热液化学交代作用和风化作用,这表明所获得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其特征剩磁方向为:偏角D=18.4°,倾角I=26.5°,α95=8.6°;相应的极位置为:经度ψp=220.3°E,纬度λp=66.4°N,dp=9.3°,dm=6.9°,古纬度plat=14.0°.通过对比拉萨地块以北诸地块早白垩纪古地磁结果,认为拉萨地块在早白垩纪已与芜塘地块碰撞拼合在一起,而自早白垩纪以来相对欧亚大陆发生了1500±600km的构造缩短.结合拉萨地块已有的晚白垩纪和古新纪古地磁数据,认为欧亚大陆的最南缘(拉萨地块)在印度/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前自早白垩纪一始新纪一直处于北纬12.8°~14°N低纬度位置,并未发生明显的纬向运动.  相似文献   

5.
张大文  颜茂都 《地质论评》2019,65(5):1251-1268
古地磁学在限定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时限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磁倾角浅化、地球磁场长期变以及重磁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时期获得的古地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其限定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时限从65到20多百万年不等。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拉萨陆块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已有的晚白垩世—古近纪古地磁数据开展严格的可靠性评判,共筛选出10条有效数据(其中拉萨陆块9条、特提斯喜马拉雅1条),获得以下认识:① 拉萨陆块晚白垩世期间基本稳定在10°~16°N,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位于21.8+2.5/-2.3°N;② 特提斯喜马拉雅在晚白垩世中期位于约34.2+4.4/-5.0°S,并与印度板块有基本一致的古纬度;③ 对于用来限定碰撞时限的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早期的古地磁结果,经评判分析,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明确磁倾角浅化及浅化程度、地球磁场长期变是否被平均掉和剩磁的原生性及重磁化程度等问题之前,还缺乏真正有效的古地磁数据。因此,总体来说,现有的古地磁数据在限定拉萨陆块与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时限的精确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亟待针对存在争议的岩石地层单元开展更详细的磁学和非磁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进行验证,并在更多地区获得高质量的古地磁数据(尤其是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此外,考虑到两个陆块呈近东西向的巨型狭长条带,其地质时期的展布方向会显著影响东、西部的古纬度,今后的相关古地磁研究应尽量分东、西部不同区域开展。  相似文献   

6.
华北基性岩墙群的古地磁极及其哥伦比亚超大陆重建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从华北克拉通的中西部和东部发育的基性岩墙群获得三个精确定年的实际古地磁极位置(VGPs)。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恒山GU岩墙的斜锆石U-Pb年龄为1769±3Ma,该岩墙的古地磁给出古地磁极位置在北纬36°,东经247° (dp=2, dm=4); 华北克拉通东部DY岩墙的斜锆石U-Pb年龄为1620.8±6.9Ma, 获得的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6.9°东经81.9°(dp=4.31, dm=6.09); 东部另一条岩墙LW4的SHRIMP U-Pb 年龄为1157±18Ma, 获得的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27.1°东经162°(dp=15.8, dm=18.7)。通过将这三个从基性岩墙获得的华北克拉通古地磁极位置与加拿大地盾的中元古代视极移曲线对比,在中元古代早期(1800~1600Ma),华北克拉通与加拿大地盾一起同属哥伦比亚超大陆,而在中元古代晚期(1600~1200Ma),华北克拉通与加拿大地盾分离,响应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最终裂解事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内古董山地区早二叠世玄武岩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1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其特征剩磁方向为:Dg=213.7°, Ig=26.9°,κg=19.7, N=9,α95=13.7°; Ds=217.7°, Is=-37.5°, κs=15.4,α95=13.6°,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53.2°N、 187.5°E,A95=12.3°,古纬度为21.0°N。由于采样剖面所获得的早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全部为反极性特征,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早二叠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对比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早二叠世的古地磁结果,认为研究地区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之间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并未发生明显的相对构造运动。依据塔里木早二叠世古地磁极与哈萨克斯坦地块同时期古地磁极的一致性,结合二者的古生物资料,提出早二叠世时期塔里木地块可能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地块碰撞相连,至晚二叠世,二者之间的海水完全退出,碰撞造山使得天山雏形基本形成。结合前人古地磁研究成果,对塔里木地块及周边主要块体早二叠世的古地理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8.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磁性地层学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可划分为5个正向极性亚带和4个反向极性亚带,其中,长兴阶下部为正向极性,上部为正反相间的混合极性;二叠-三叠系古生物界线处为反向极性;哥里斯介底部为正向极性,(2)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所在下扬子陆块二叠-三叠纪之交的古地磁偏角为28.1°,古纬度为20.1°N,这说明自二叠-三叠纪至今,该陆块曾经过自南而北的纬向漂移  相似文献   

9.
利用塔里木地块新的古地磁资料,研究了塔里木地块漂移和构造演化历史,对北方大陆形成提出了新的认识。从古纬度资料反映出塔里木地块泥盆纪位于北纬13°,到二叠纪晚期达到了北纬25°,向北漂移了12°左右,同时顺时针旋转了40°,自二叠纪以来塔里木地块又向北漂移了10°左右,并顺时针旋转了20°。  相似文献   

10.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古地磁学研究工作中,在北祁连地体上获得了8个古生代、中生代古地磁新数据。研究结果在明北祁连地体在古生代一直处于北纬低纬度(10°~17°N)地区,并且表现出于古生代明显的南向位移过程。南移幅度为5.5°左右。这与北祁连地区原始陆壳在中奥陶世的强烈拉张及其后期洋壳闭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程乾盛 《福建地质》1998,17(4):214-220
据近年来福建沿海大陆架和相邻的浙江宁波发现的晚更新世海相、海-陆过渡相地层和新构造期活动断裂的研究成果,对前人提出的福建台湾晚更新世存在陆桥之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辽南与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Sr和C同位素对比及年龄界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Sr,C同位素地层学方法,对苏皖北部和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测试,并将其测试结果与新元古代海水Sr,C同位素组成演变曲线相比较,试图从中获得研究区有关地层自然层序、形成时限范围及其有关同位素年龄数据取舍等方面新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新元古代淮南群、徐淮群、宿县群和细河群、五行山群、金县群等,均形成于南沱冰期或Sturtian冰期之前,为900~700Ma。并且进一步印证了淮南生物群应该属于前伊迪卡拉期的一次重要的生物大爆发。  相似文献   

13.
苏皖地区石炭纪海相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素演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江苏南京孔山和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系碳酸盐岩C、O稳定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苏皖地区石炭系δ^13C,δ^18O记录是以4个同位素演化阶段为特征,前3个同位素演化阶段与同时代的北美石炭纪相似,仅仅是内部演化特征略有不同,这反映了区域性的沉积环境的不同变化。在金陵组下部、和州组下部、黄龙组中下部和船山组层段,δ^13C表现出明显的正漂移,这可能是受植物和生物量增长、有机碳储藏量增加所引起的。δ^18O记录总体上与δ^13C值呈相似的变化趋势。δ^18O增加记录了气候变冷和冰川作用的结果。δ^18O负漂移与气候变暖和冰川消融是一致的。在浅水潮坪环境,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使δ^13C和δ^18O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层发育程度和岩石组合特征,以萍乡-广丰深断裂和三南(全南、龙南、定南) -寻乌深断裂为界,可将江 西及广东北部侏罗系-白垩系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层分区。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以群级岩石地层单 位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为原则,北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林山群、火把山群和龟峰群;中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林山 群、武夷群、罗塘群和龟峰群;南部地层分区可划分出余田群、武夷群、兴宁群和南雄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以组级岩 石地层单位与沉积岩相或火山岩相组合相对应为原则,林山群可划分为水北组和罗坳组,余田群可划分为水头迳组、菖蒲 组和翰岗组,武夷群划分为双峰岭组、鹅湖岭组和石溪组,兴宁群划分为合水组和优胜组,罗塘群划分为白埠组、周田组 和邓家组,火把山群划分为丘家组、天台山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龟峰群划分为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南雄群划 分为大凤组、主田组和浈水组。根据火山岩锆石U-Pb年龄数据和化石资料,余田群和林山群属相变关系,地质时代属早侏 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武夷群属早白垩世早期,火把山群属早白垩世中期,罗塘群属早白垩世晚期,兴宁群属早白垩世晚 期-晚白垩世早期,龟峰群和南雄群属相变关系,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中晚期。通过岩性岩相对比,结合火山岩锆石U-Pb 年龄数据,鹰潭冷水坑矿区的火山岩系属早白垩世早期武夷群,广东始兴-江西全南原武夷群火山岩系属晚奥陶世-早志 留世早期龙头寨群。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层发育程度和沉积特征,以萍乡-广丰深断裂和三南-寻乌深断裂为界,江西及广东北部中生代晚期可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地层区。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以群级岩石地层单位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为原则,北区可划分出火把山群和圭峰群,中区可划分出武夷群、罗塘群或版石群和圭峰群,南区可划分出余田群、版石群或罗塘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以组级岩石地层单位与复合岩相或沉积岩相相对应为原则,余田群可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武夷群划分为双峰岭组、鹅湖岭组和石溪组,版石群划分为合水组和优胜组,罗塘群划分为白埠组、周田组和邓家组,火把山群划分为丘家组、天台山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圭峰群划分为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根据同位素年龄数据和化石资料,余田群的地质时代属中侏罗世;武夷群主体属晚侏罗世,顶部石溪组跨入早白垩世;罗塘群或版石群属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火把山群属早白垩世,圭峰群属晚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Brent McCusker 《GeoJournal》2002,56(2):113-12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s of Communal Property Associations on 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Northern Province, South Africa.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livelihoods and a short background to land reform in South Africa the paper details finding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land reform in the provinc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from July 1999 until May 2000 and in January 2001 to identify and explain any change in livelihoods resulting from land transfer. Change in livelihoods as a result of land reform was found to be minimal largely due to general disorganization, farm size problems, lack of capital, lack of skills and labor, gender bias, and skewed ag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7.
根据清代王文韶所著《王文韶日记》中湖北武汉和湖南长沙地区的夏季天气气候记录,重建了1867-1872年夏季武汉和长沙地区的降水序列,并确定其梅雨期的入梅和出梅时间。以此为依据,对上述年份梅雨进行分类,同时与地方志等历史文献进行对比,指出1867年与1872年是典型的梅雨年份,降水相对适中。1868年虽然划作空梅,但可能是非典型梅雨,降水适中或偏多。1869年则是丰梅,降水异常偏多。1870年为早梅雨,夏季降水相对适中。1871年梅雨期偏短,降水偏少,形成旱灾。由此发现,天气日记可以很好地用来复原历史时期梅雨等较长尺度的天气过程, 如对日记进行系统整理,则能更准确地分析梅雨带的年际-年代际的变化过程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羟-氟磷灰石是介于氟磷灰石与羟磷灰石之间的变种。这次在山东枣庄发现的羟氟-磷灰石产在沙沟杂岩体内的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岩石中。本文研究了它的产状、物理化学特征及稀土元素模式等,讨论了它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东沂沭地区白垩纪地层的新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晓思  庞其清 《地质论评》1998,44(3):302-308
1992年李庆年、赵风江在沂沭断裂带内建立了大盛群,其中包括同时命名的马朗沟组、田家楼组、寺前村组,时代定为早白垩世。在考察中笔者肯定了这项成果,同时根据笔者的认识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将马朗沟组易名,沿用莱阳-诸城地区的陡山组;新建小黑沟组;修订了原“田家楼组”的涵义;废除大盛群,将这3个组归入青山群;取消寺前村组,沿用莱阳-诸城地区的辛格庄组,归入王氏群。  相似文献   

20.
殷勇 《甘肃地质》2013,22(4):45-49
国内外著名的成矿区带和矿床深部引人注目的找矿发现表明了深部找矿的巨大潜力。深部找矿已成为全球勘查的一个主要方向。甘肃省矿产资源具禀赋优势,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矿产资源,息体开发程度较高,矿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通过分析当前甘肃省矿产资源形势、深部找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铜、铅、锌、金、钨、钼等矿种的深部找矿地区和项目。认为甘肃省近期要取得找矿的重大突破,必须实施深部找矿(包括矿山、矿集区及具远景的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