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宁市是广西岩溶地面塌陷危害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6月2日突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坛洛镇南西方向,形成塌陷坑19个,地裂缝17条,威胁62户共23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870万元。坛洛塌陷多形成于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 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 m,地下岩溶强发育的区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复杂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尤以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坛洛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确定地下水强径流带,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为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危险性勘察、评价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山黄庄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查明唐山黄庄岩溶塌陷形成地质条件与机理,文章从该区岩溶塌陷的地质、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对岩溶塌陷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诱发条件,利用综合物探方法、钻探及地下水长期观测等技术手段,采用二维高密度测网数据,进行三维高密度数据处理和三维结果多角度分析,研究岩溶塌陷区地下三维空间分布形态、水流运移通道和基岩分布等。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应属于渗透潜蚀作用,塌陷坑分布于地下水的降落漏斗范围内和流水通道区域,特别集中于地下水主要径流方向和水交替强烈的地下水联系密切地段,雨季水气压力变化极为频繁、剧烈,加剧了土洞形成。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建平 《矿产与地质》2007,21(2):200-204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分布主要受地貌因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成因类型可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人为塌陷主要是由抽取地下水、工业废水排放、加载或振动因素引起。在论述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岩溶矿区地表塌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溶地区的地表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特别发育的地段,或岩溶化断裂带切割构成的地下水集中径流带上。岩溶大泉实际上是地下水集中径流带在排泄区的天然露头。为预测这类塌陷,本文对径流带产生的基础与识别标志,塌陷形成的作用力及水动力条件、产生地表塌陷的必要条件,以及塌陷与重塌陷的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与地面稳定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是安徽省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从该区基岩岩性、覆盖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影响等方面入手,利用钻探和地下水长期观测等技术手段,通过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分析,查明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评价了地面稳定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区内岩溶塌陷的分布受断裂控制,90%以上的塌坑位于距断裂20 m区域内;区内岩溶塌陷的发生与基岩岩性密切相关,CaO含量高有利于塌陷的发生;区内塌陷多发生于多元或二元结构地层区域;矿山排水是区内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在查明区内岩溶塌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经验指标法对朝山地区地面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确定研究区为易塌陷区,须重点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昆明市是岩溶塌陷危害较重的城市之一.岩溶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翠湖一圆通山、金马寺等8个地段,已形成塌陷坑405个,发生时间主要在6-9月,该时段形成的塌陷占全年发生数的73%.岩溶塌陷多发育于地下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m的地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昆明市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其中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至关重要.昆明市岩溶塌陷机理主要有地下水位升降致塌、地表水下渗致塌和动荷载致塌3种类型.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避让、合理开采地下水的预防措施和防渗封闭、结构物跨越及地下加固处理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湖南某矿区露天开采石灰岩矿形成了2个采石坑。2006—2017年期间,采石坑周边发生了67处岩溶塌陷,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阐述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岩溶塌陷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本区溶岩洞隙发育强烈,采石坑长期抽排地下水,尤其采坑溶洞突水是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主要是暴雨或长期干旱。同时,提出了尽快关闭本区2处采石坑,并对塌陷坑采用清除填堵法等防治对策,对该地区的岩溶塌陷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质环境调查,分析湖南郴州地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0-1983年为岩溶塌陷盛发期,平均8.5个年-1;2012-2020年塌陷发生频率增加,平均5.88个/年;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3-7月份雨季;(2)低丘冲沟中发生塌陷54个,占塌陷总数的55.67%;岩溶平原中发生塌陷40个,占41.24%。97个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石炭系壶天群及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下段地层;塌陷区域多为断裂构造带及褶皱轴部;(3)冲洪积成因土层共发生岩溶塌陷58个,占塌陷总数的59.79%,而残坡积成因土层发生塌陷39个,占40.21%。粉质黏土层发生塌陷数量多于黏土层,而粉质黏土与卵石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和砂土等组合土层分布面积较小,发生数量偏少。单层结构土体发生岩溶塌陷63个,占总数的64.94%;双层结构与多层结构土体发生塌陷数量占比35.06%。土层厚度小于10 m的区域发生岩溶塌陷48个,占总数的49.48%;土层厚度为10~15 m的区域发生塌陷49个,占总数的50.52%;(4)本地区浅部岩溶强发育,覆盖层薄且力学性能较弱,满足发生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城市供水和采矿开采地下水是岩溶塌陷的主要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凤城市某矿业公司岩溶地面塌陷勘查工程为例,从矿区岩溶塌陷的地质背景入手,总结岩溶地面塌陷的致灾机理。通过地质调查、资料整理及钻探验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勘查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塌陷区具有分布空间形态复杂、不均一化的特点;该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是各种不良要素的共同作用;塌陷坑T1和塌陷坑T2形成原因主要为覆盖型岩溶区;塌陷坑T3和塌陷坑T4浅部10~25 m地层破碎,推测塌陷坑T3及塌陷坑T4为贯通塌陷坑。  相似文献   

10.
广西来宾市良江镇吉利村岩溶塌陷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年6月,一场极端暴雨事件过后,广西来宾市良江镇吉利村发生大规模岩溶塌陷,一个月内陆续产生了17处塌陷坑,其中3个塌陷坑逐渐扩大发展,最终形成一长约170 m,深约38 m的大塌陷坑,被称为“广西第一塌”。此次塌陷事件影响面积约1 500 m2,导致70户298人搬离家园。为了弄清吉利村岩溶塌陷的成因机制,在塌陷发生地区开展了地面调查、三维激光扫描、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岩溶塌陷动力条件监测、降雨量监测等多项工作。分析结果表明:吉利岩溶塌陷为自然塌陷,是多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特殊的“水-土-岩”组合和极端暴雨,其中极端暴雨引起的地下水气压力的急剧变化是其主要动力因素;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该区岩溶塌陷发生的特殊性,分析其形成过程,认为主要受气爆效应、水击效应和渗流潜蚀效应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地质环境与隧道建设活动为基础,总结出重庆市沙坪坝区龙泉村—庆丰山村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1)岩溶塌陷集中分布于槽谷与横向冲沟交汇地带、槽谷中地势低洼地带以及地表溪沟附近;(2)岩溶塌陷形成演化呈现从地势低洼处往高处扩展、从隧道疏干区核心部位往边缘外围逐渐扩展的特征。研究区岩溶塌陷受隧道施工疏干排水及降雨影响控制,为隧道施工疏干后期降雨型岩溶塌陷。研究区岩溶塌陷的形成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塌陷高峰期。不同阶段诱发岩溶塌陷的主控因素不同:第一、第三阶段主控因素为渗流潜蚀、增荷软化效应;第二阶段主控因素为渗流潜蚀及岩溶管道水气压力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王有智  杨宁  于林弘  吕凌峰 《中国岩溶》2022,41(6):1007-1015
中桥灰岩分布区是胶东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近些年岩溶塌陷较为严重,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文章以力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理论为依据,宏观微观相结合,对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和过程以及岩溶塌陷触发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塌陷诸多因素中,地层岩性是基本条件,地质构造为主导因素,而水动力条件是决定因素;从地貌角度看,距离河流300 m以内区域岩溶发育更强烈,岩溶塌陷均发生于河流与河流夹角V型区域内;从盖层及构造角度看,岩溶塌陷多发育于覆盖层厚度为10~15 m、断裂上盘1 km以内的岩溶区域,为岩溶塌陷脆弱区;在塌陷触发因素方面,在具备岩溶塌陷基本前提下,强降雨、过度采排地下水以及连续干旱,特别是水位在灰岩面上方0~2 m持续波动超过5 d以上更易触发塌陷。在岩溶塌陷防治方面首先要合理规划地下水采排方案,其次在区内建设地下水监测预警网络,在矿山周边建设止水帷幕工程。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怀化市为新兴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在近年来的大量工程活动影响下,城区发生多起岩溶塌陷灾害,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造成较大威胁。依托岩溶塌陷专项地质调查成果,选择岩溶发育程度、到断层的距离、土层结构、土层厚度、岩溶水位波动幅度、岩溶水位与基岩面关系、地下水开采强度、岩溶塌陷密度8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岩溶塌陷易发性多因素判别模型,并系统研究各因素对岩溶塌陷形成的影响作用,确定各因素权重赋值。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怀化地区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怀化地区岩溶塌陷高、中易发区面积分别为107.48 km2、157.13 km2,分别占易发区总面积的34.7%、50.7%;区内穿越岩溶塌陷高易发区、中易发区的各类交通线路长度分别为16.4 km、88.9 km,占穿越易发区总线路长度的12.9%和69.9%,受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4.
吴亚楠 《中国岩溶》2020,39(2):225-231
文章总结泰安市城区—旧县水源地内岩溶塌陷的发生发展历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最新的野外调查统计结果,对影响研究区岩溶塌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探明了岩溶塌陷的发育条件及诱发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发育较强、断裂带附近、土层厚度小于30 m的区域;发生塌陷区域的土层结构以二元结构为主,其次是多元结构;塌陷大多发生在汛期,尤其是在大型降雨之后;(2)强烈的地下水开采活动引发的岩溶水大幅度波动是塌陷发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且岩溶地下水位在基岩面附近波动时最易引发塌陷;外界对土体的扰动也对塌陷有一定的影响,泰安城区旧镇铁路交汇处的塌陷与列车行车震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综合分析以往岩溶塌陷的研究方向和程度,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为塌陷过程演化监测与模拟、塌陷预警预报方法探索及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佛山市高明区三洲盆地作为研究区,在系统收集区内区域地质、构造、工程、水文、环境、历史灾害等基础上,通过野外走访调查,查明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并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岩溶塌陷规模以小型为主,其平面形态以圆形、似圆形为主,其剖面形态以漏斗状居多,并且剖面形态随覆盖层厚度增大总体呈现由圆柱状—坛状—漏斗状—碟状的变化规律;(2)空间上岩溶塌陷的分布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覆盖层厚度及结构、地下水迳流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3)时间上人为塌陷的发生主要与采矿活动和钻探施工时间关系密切,而自然塌陷主要发生在每年旱涝交替期间(即3—4月份)。  相似文献   

16.
China, whose distribution area of karst region reaches about 3.63 million km2,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that have the widest karst collapse development. In modern-karst collapses, the karst collapse induced by water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type in karst collapses of North China. This paper completed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and karst collaps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rules in northern China and found out that the karst collapses in northern Chin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which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declining groundwater levels and increasing hydraulic gradient. Meanwhil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in all cases of collapse caused by underground-environmental change of northern China, pumping collapses in urban areas appeared to be the commonest and strongest among modern-karst collapses with 20 regions and 796 mining pits in total, which account for 30.7 and 58% of artificial collapses,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collapses that were induced by mining draining and inrushing water with 33 regions and 282 mining pits, accounting for 20.4%. In addition to the conditions listed above, there were also a few water caving collapse and leakage collapse.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详细调查重庆中梁山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情况,分析出该区地面塌陷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嘉陵江组中的地势低洼处、断层和溶槽处,多发生在降雨量大和地下水水位陡降时期,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数量较多,以土洞型为主;其致塌的力学机制以真空吸蚀作用和潜蚀作用为主,多种作用为辅;在具备岩溶塌陷发生的地质条件下,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强排水、降雨和村级公路修建与运营过程中会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根据岩溶地面塌陷的致塌力学机制和诱发因素,提出预防降雨形成的地表水过度聚集,隧道建设避免地下水陡降,村级公路和隧道选址避开岩溶发育区域等措施,以防止岩溶地面塌陷发生。   相似文献   

18.
祝华龙 《地下水》2020,(1):48-50,53
铜陵地区岩溶塌陷十分发育,先后有31处被列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点,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对岩溶塌陷控制作用明显。文章在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对岩溶塌陷在地质构造上的分布形态及发育规律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区内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影响,研究可知:铜陵地区地质构造发育,主要为断裂和褶皱构造,其中北东、北北东向S型褶皱群对岩溶塌陷有明显控制作用。背(向)褶皱轴部由于拉张裂隙和张性断裂影响,岩体破碎,有利于地下水的溶蚀,岩溶作用较两翼更强烈,另一方面区内地貌格局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向斜地势较背斜低洼且开阔,地下水活动强烈,其塌陷分布较背斜密集;而断裂对塌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岩溶各种形态和发展的控制,尤其以北西、北东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带两侧岩溶塌陷最为发育。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立刚  陈梁  刘建芳 《中国岩溶》2019,38(6):910-915
武汉地区在近东西向的多个褶皱构造中分布有6条石灰岩条带是岩溶地面塌陷多发区。其岩溶地面塌陷可分为砂漏型、土洞型、真空吸蚀型等三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有其特定的地质条件及对应的塌陷机理。文章重点对灾害后果最严重、防治难度最大的砂漏型塌陷的地质条件及塌陷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地下水(岩溶水和孔隙水)渗流是导致砂漏发生的关键因素,其中岩溶水渗流是原始动力。基于此,认为设置帷幕截断岩溶水渗流是防治砂漏型塌陷的根治措施,并提出地铁车站和区间盾构防治砂漏型塌陷的原则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广佛肇地区岩溶塌陷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龙  蒙彦  戴建玲 《中国岩溶》2017,36(6):819-829
广州、佛山和肇庆市(广佛肇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岩溶塌陷时有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威胁。依托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根据岩溶地质条件情况,选择岩溶塌陷分布特征、岩溶发育条件、覆盖层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6个因素,系统研究各个因素对岩溶塌陷形成的作用和各个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岩溶塌陷发育的多因素判别模型,进而对广佛肇地区划分出高、中等和低易发区域,并根据岩溶塌陷易发区划,编制广佛肇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岩溶塌陷易发区划应用图集,统计出重大基础设施所在易发区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