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简要回顾牙形石动物分类位置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近十年来这一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英国古生物学家们通过牙形石动物的软体解剖学研究,发现眼睛、脊索、神经索、肌肉组织、尾鳍等软组织;牙形石分子硬体组织学研究揭示了细胞状骨骼、球状钙化软骨、类珐琅质及牙质等硬组织。新的证据表明牙形石动物是脊椎动物,从而将脊椎动物的历史向前推移了40~50Ma。  相似文献   

2.
贵州志留纪牙形石的分布与沉积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形动物”像其它门类生物一样受地理环境控制,主要表现在牙形石化石群在不同的古地理环境里有明显的差异。贵州早志留世早—中期的牙形石只分布于黔东北地区,缺乏分区性。但是到了早志留世晚期,牙形石的分布广阔,显示出较明显的分区性。根据牙形石的属种组成可以分出黔北-凯里和黔南两个不同的分布区,界线大致在凯里和都匀之间(见图1,表1)。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国外牙形石研究动态作一概略介绍。如牙形石动物的生物分类位置,这是多年来尚未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这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牙形石器官属的研究,国际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应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关于牙形石古生态的研究开展得也很普遍。这些都是我国牙形石工作者值得注意的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宜昌黄花场(扬子地台中部)大湾组剖面和重庆城口(扬子地台北部)的湄潭组剖面笔石动物群特征的分析,结合江西崇义地区(盆地相)、江南过渡带笔石动物群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相分异的现象,并探讨了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和牙形石的相互关系。认为宜昌黄花场剖面完全具备建立全球下/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的条件,牙形石B.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FAD)是良好的界线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苏浙皖长兴期各沉积相带牙形石产出频率、分异度和种类,认为正常浅海的碳酸盐岩台地和较深水台沟区最适合牙形石动物群生息,并认为由于有两种生态类型的牙形石动物,即洋面浮游型和底栖型,导致了不同相区地层中牙形石属种组合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牙形石是一类分类位置尚未查明的海生动物的某种器官,组成器官的微小成分呈分散状态保存成为化石。这种分散个体其大小通常在0.1毫米—0.5毫米之间,颜色呈琥珀褐色、灰黑色或黑色,透明或不透明,化学成分为磷酸钙,质地坚硬,溶于稀盐酸,不溶于弱酸,所以可采用7%—15%浓度的冰醋酸溶液浸泡灰岩样品,获得分散的牙形石个体。牙形石最早是由俄国潘德尔(Pander)发现并作了详细的描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群集的概念,最早欣德(Hinde,1879)确信一种动物可以具有几种不同的牙形  相似文献   

7.
河北完县中、晚寒武世牙形石和三叶虫生物地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梅仕龙 《地层学杂志》1993,17(1):11-24,T002
<正> 华北寒武系三叶虫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历史悠久,目前已趋完善。但凤山期前的牙形石研究是牙形石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国外学者对长山阶及以下地层中的牙形石研究甚少,仅Mller(1956)对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美国以及Mller et Hintz(1991)对瑞典中南部的寒武系牙形石的研究成果。Miller(1980,1984)在美国西部相当于凤山阶的地层中建立了详细的牙形石带,迄今为止,尚无人在长山阶及之下的地层中建立牙形石带。在国内,安太庠(1982)研究了山东莱芜、河北涞水、辽宁复县和本溪等地的牙形石,并综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生物地理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地理分布、属种的分异度和特征属种的丰度,将中国三叠纪牙形石归属Kozur(1973)的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在早-中三叠世,进一步二分为喜马拉雅生物亚省和华夏特提斯生物亚省,后者三分为西华夏特提斯生态区、东华夏特提斯生态区和右江生态区。在晚三叠世时,右江生态区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要介绍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平顶山西坡剖面112.8 m厚的下三叠统地层所采集的286件牙形石样品, 经处理后获得2 870余枚牙形石样本, 经鉴定共有11属51种.这些属分别是Hindeodus, Isarcicella(?), Neogondolella, Neospathodus, Platyvillosus, Cratognathodus, Parachirognathus, Pachycladina, Ellisonia, Aduncodina和Cornudina.牙形石生物地层从老到新可划分为9个牙形石带: (1)Hindeodus typicalis- Neogondolella planata带; (2)Neogondolella krystyni带; (3)Neospathodus kummeli带; (4)Neospathodus dieneri带; (5)Neospathodus n. sp. C- Neospathodus n.sp. D带; (6) Neospathodus waageni带; (7)Neospathodus n.sp. M带; (8)Neospathodus eotriangularis带; (9) Neospathodus abruptus- Neospathodus homeri带.牙形石的组合面貌基本可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牙形石带相对比.但其中牙形石(2), (3), (5), (7), (8)带为巢湖地区首次建立.在下三叠统菊石带控制下所建立的连续的牙形石分带对全球的三叠系阶的对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牙形石; 牙形石生物地层; 下三叠统; 安徽巢湖.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成因磷灰石的氧同位素信息能够重建古海水温度,尤其是牙形石,结合其在生物地层学上的研究,它的数据解释具有明确的古环境意义。牙形石微小的个体一直是其精确地球化学分析的限制因素。作为对牙形石微区原位氧同位素测试方法的探索研究,本文利用Cameca IMS--1280 型二次离子质谱仪对牙形石进行了微区原位氧同位素组成测试,通过分析得到可靠的古表层海水温度 ( SST) 记录,表明从晚二叠世到早三叠世SST 存在明显的上升过程。相比常规Ag3PO4 实验方法,牙形石微区原位氧同位素分析方法更加快速,而且能够有效避免牙形石易受到污染的部位,获得更为可靠的牙形石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本区浅海碳酸盐深水相的石炭系牙形石序列、内部界线及其对比,笔者在《云南地质》1986年第3期发表了文章,本文继续对本区石炭系内部界线层的碳酸盐沉积环境和牙形右生物相作一番论述,并对地层有划分意义的牙形石(包括新属、新种)作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三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牙形石的U-Th-Pb同位素年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层中牙形石的208Pb/232Th放射年龄为269±44,Ma,207Pb/235U放射年龄为256±39,Ma,接近二叠系茅口组的生物地层年龄。206Pb/238U的年龄为196±6,Ma,虽然准确度较高,但与前人推测的地层年龄相比偏低。此外,作者对牙形石的稀土元素(REE)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牙形石的REE组成和Ce异常与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指示古海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潘得尔学会(The Pander Society)即地层古生物一牙形石学会.它是由首次发现牙形石的苏联地质学家C.H.潘得尔名字命名的一个国际性的学科组织.该会成立于1967年,其宗旨是加强全世界牙形石专家相互联系,交流信息、科研成果、研究动态和推广新方法、新技术,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华北太原组灰岩层牙形石古生态研究的初次探索。认为当生物碎屑含量适中时(30—50%),牙形石的丰度最大。海进初期和海水扩大时丰度也大,而海退时(泥滩相)丰度小。文章对牙形石与(?)类的互抑性提出质疑,并指出灰岩中微量元素的聚集主要靠生物骨骼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五届国际牙形石会议(ECOS)于1988年7月25日至28日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森根堡自然博物馆举行.会议由著名牙形石专家,国际地层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森根堡博物馆馆长齐格勒(W.Zieg-ler)教授主持.这次会议共有28个国家106位代表参加,是牙形石研究者的一次国际盛会.我国共有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学者出席ECOS会议人数最  相似文献   

16.
由丁梅华编著的《牙形石》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牙形石的参考教材。牙形石的分析研究在国内的地质工作中受到普遍重视,它对正确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是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尤其是井下对比,牙形石的分析研究更为重要。在石油勘探和开发,层控矿床的研究等方面,牙形石的分析研究日益重要。《牙形石》参考教材的出版,为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精确限定黔西南中三叠统坡段组的地质时代,论文选择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典型剖面开展了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识别出石珊瑚3属3种,它们包括Pentasmilia zaitingnaensis,Pinacophyllum spizzensis,Gillastraea delicate;识别出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该带除含有带分子外,还含有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e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acuta,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Cratognathodus kochi,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sp.,Lonchodinasp.等重要牙形石。通过对牙形石特征的分析和国内外同名带的对比,认为坡段组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大体可与贵州省盘县地区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贵州罗甸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和云南开远马者哨法郎组的同名化石带对比,进而确定贵州册亨地区坡段组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的地层时代为安尼期的Illyrian亚期。  相似文献   

18.
贵州北部中奥陶统碳酸盐地层发育良好,笔者在毕节、仁怀、桐梓、正安、德江、秀山等地试作了牙形石生物地层工作,获得了较多的牙形石资料,为牙形石带的建立和对比提供了依据(图1)。 一、剖面介绍 1.毕节燕子口剖面 上覆地层 涧草沟组 整合 宝塔组 35—39 浅灰至深灰色中原 至厚层泥晶龟裂纹灰岩,含少许 泥质,局部为粘土质灰岩.产角石:Sinoceras chinense,Michelinoceras sp.,Richardsonoceras sp. 等;牙形石:Dapsilodus similaris,D.procerus,Protopanderodus。liripipus,Panderodus gracilis,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LA-ICP-MS)对三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牙形石的U-Th-Pb同位 素年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层中牙形石的 208Pb/ 232Th年龄为 269 ±44Ma ,207Pb/235U为 256 ± 39Ma叠系茅口组的生物地层年龄。206b/238U年龄为196 ±Ma,虽然准确度较高,但与前人推测的 地层年龄相比偏低。此外,作者对牙形石的稀土元素(REE)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牙形石的 REE组成和Ce 异常与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指示古海水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邱洪荣 《地质论评》1985,31(2):125-130
一、前言本文牙形石系我室黄技高同志研究新疆霍城果子沟地区下奥陶统新二台组的笔石时发现的。牙形石与笔石Adelograptus simplex,Tetragraptus(E.)acclinatus和T.(E.)approximatus共生在该组上部(距顶约20余米)的一层厚约5厘米的黑色页岩中。牙形石散布在14块页岩层面上,共42个个体,大小约0.5—1毫米,肉眼所见为白色的小点,在显微镜下可十分清晰观察到其齿体和印痕,并能鉴定出它们的属种。五十年代以前,醋酸未大量应用到牙形石研究领域中,国外不少是在页岩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