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闽西南-粤东北地区为重要次生氧化锰成矿区,而优质氧化锰矿则主要分布于闽西南地区,其成矿在时空上、形成条件及产出规律等多方面具有明显 特征,据此总结出优质氧化锰6字("盆"、"层"、"断"、"溶"、"体"、"盖")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闽西南地区中石炭世早期曾发生过一次构造运动,笔者命名为“闽西南运动”,本文就闽西南运动的表现型式及控矿等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闽西南庙前氧化锰矿赋存的一个特殊的地体一古地滑.并通过地滑体的特征研究探讨其与锰矿的关系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含锰岩系出发,全面论述了广西氧化锰矿类型,在总体各类氧化锰矿成矿机理和主要特征基础上,综合归并三类七型氧化锰矿划分对比图,其中特别指出岩溶洼地锰矿是地方特色的新类型锰矿,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在分析广西氧化锰矿的原岩,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成矿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氧化锰矿成矿模式图,最后指出了广西氧化锰矿还有很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5.
锰矿体产于二叠系当冲组地层中,受走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剥离带)控制,在与高角度(或近于垂直)断裂交汇处矿体较优、较富。据此,该区寻找优质氧化锰矿的思路应顺层位找矿、沿层间构造带找优质矿。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介绍桂东北地区锰帽型氧化锰矿的成矿特征,对氧化锰矿床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该区锰矿床的产出受气候、层位、岩性、褶皱及地形等因素的控制,探采前景较好,以供资源开发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魏道芳 《湖南地质》1996,15(3):143-146
湘西南区氧化锰矿以锰帽型氧化锰矿为主,赋矿地层为震旦系下统湘锰组。其特点是含锰点多,分布面广,矿体在地壳贫化,往下3~7m开始富集,氧化深度40m左右。  相似文献   

8.
武金阳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14-116
锰矿体产于二叠系当冲组地层中,受走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剥离带)控制,在与高角度(或近于垂直)断裂交汇处矿体较优、较富.据此,该区寻找优质氧化锰矿的思路应顺层位找矿、沿层间构造带找优质矿.  相似文献   

9.
刘湘勤 《湖南地质》1997,16(1):24-30
湖南氧化锰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湘南,湘西南和湘中地区。矿床类型分淋滤型,锰帽型和堆积型三类,产出层位12个。成矿主要受锰源层,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控制。湘西南地区,最具氧化锰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氧化锰矿是我国仅次于沉积型碳酸锰矿的重要锰矿床类型,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和福建等南方省区,但由于定年手段的限制,迄今对我国氧化锰矿形成时代的了解还极其有限.作者近几年利用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华南地区典型氧化锰矿进行了系统和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了一大批可靠的成矿年龄,年龄值介于23.64 ± 0.29 Ma和0.48 ± 0.17 Ma (2σ),表明华南氧化锰矿的大规模成矿至少在渐新世末-中新世初就已开始并一直持续到更新世末期.基于多数氧化锰矿的上部矿石已被剥蚀或开采殆尽这一事实,可将华南氧化锰矿的成矿时间上溯到渐新世早期甚至始新世末期.研究发现,氧化锰矿的保存程度和年龄分布明显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如果剔除后期剥蚀程度和采样系统性的影响,可以认为华南氧化锰矿的形成在区域上具有同时性.本次研究还说明,次生氧化锰矿的成矿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形成一个具有工业意义的氧化锰矿可能需要上千万年的时间;这明显有别于多数内生热液矿床的成矿.本项研究为我国氧化锰矿以及其他类型的风化矿床(如红土型金矿和红土型镍矿)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闽西南地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西南部, 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 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 并对区内"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具有控制作用.通过对推覆构造特征、主要赋矿岩层和推覆界面的研究发现, 闽西南地区主要的赋矿岩层为C2+3-P1q, 主要沿AnD/C1l及C1l/C2+3+P1q这2个界面发生推覆, 以上2个区域性的推覆构造面可以作为成矿热液的地球化学屏蔽层位.通过地表地质对深部赋矿岩层及推覆界面的分布和构造格局进行解析, 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进行的深部探测剖面解译, 建立了闽西南推覆构造控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该地区深部矿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下雷氧化锰矿床矿石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下雷锰矿床由原生碳酸锰矿和次生氧化锰矿组成.其中氧化锰矿石的矿物主要有软锰矿、钡锰矿、隐钾锰矿、锂锰矿、钙锰矿、褐锰矿、黑镁铁锰矿等,与之伴生的其他表生矿物主要有赤铁矿、针铁矿、石英、高岭石和蒙脱石.矿石结构主要有交代、隐晶和细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葡萄状、块状、晶洞状、网脉状和条带状构造.与原生碳酸锰矿相比,次生氧化锰矿的矿石品位明显提高,平均在44%以上;Co、Ni、Cu、Zn等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化学分析和单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锰矿石和锰氧化物中的w(Mn)/w(TFe)值均较高(一般大于10),说明风化强度大,铁、锰分离显著.与铁的氧化物相比,锰氧化物中Si和P等有害杂质元素的含量要低得多,因此,铁、锰分离是形成优质锰矿的重要条件.氧化锰矿的次生富集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古气候、构造、含锰地层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安徽贵池地区二叠纪孤峰组含锰岩系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该矿床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含锰岩系的O、C稳定同位素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δ^13C为-4.1‰-5.0‰,δ^18O为-3.40‰-21.40‰。古温度普遍偏高,一般在50-65℃之间,说明其时沉积水体较深,古盐度分析结果(Z=124-133)显示均为正常海相沉积,氧化环境下氧同位素分馏作用表明形成氧化锰矿需要大量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4.
福建连城锰矿有三种类型:原生矿、坡积矿及淋滤矿,以前二种为主.原生矿包括原生改造矿和原生风化矿,它们是由原生的碳酸锰、后期改造的硫锰矿、蔷薇辉石和风化的氧化锰所组成.由于风化改造程度的差异性,有些成为较单一的碳酸锰矿体,更多的是混合型矿体,伴生有砂质泥岩、硅质角砾岩和层凝灰岩.丰富的(竹蜓)类动物群说明是晚石炭世船山期的沉积产物.坡积矿全是氧化锰,由原生矿经风化、剥蚀,于第四系堆积而成.淋滤矿也是氧化锰,由原生矿经淋滤以矿脉形式产于早石炭世林地组的层间及裂隙中.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东平表生富集型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广西东平表生富集型氧化锰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含锰岩系地质特征,锰矿层结构,矿石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矿石化学组分等特征;认为表生富集型氧化锰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原生含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顶盖层厚度、岩性、气候及水文地质等条件所制约。文章最后讨论了锰矿化富集特征,氧化锰矿成矿模式等并指出探采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灿辉 《地质与勘探》1992,28(5):13-16,22
本文介绍了东湘桥堆积氧化锰矿矿床地质特征,同时综合了湖南其他堆积氧化锰矿(特别是富矿)的控矿条件,祈能有助于寻找更多的氧化锰富矿,为冶金部门提供更多的精料。实践证明,运用这些富集规律寻找新的堆积氧化锰富矿是可行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闽西清流—明溪地区萤石矿集中分布在闽西北隆起带与闽西南拗陷带接合部位,为福建省近年来新发现的萤石矿集区。萤石矿体受北东—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带控制,主要分布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围岩蚀变为硅化、叶腊石化、绿泥石化及高岭土化等。区内萤石矿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18.
钦州-防城锰矿带是中国次生氧化锰矿的重要产地之一,其含锰岩系为上泥盆统榴江组含锰硅质岩。锰矿床主要赋存在以腐岩带为主的风化壳中,矿石的主要矿物为软锰矿、锰钡矿、隐钾锰矿、锂硬锰矿、钙锰矿等,与之伴生的其他表生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石英、高岭石和其他粘土矿物。矿石多呈葡萄状、块状、网脉状构造。与原生含锰硅质岩相比,次生氧化锰矿矿石的品位明显提高,Mn含量平均达到42.6%。矿石化学分析和单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氧化锰矿石中还普遍出现Co、Ni、Cu、Zn等元素的富集,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05%(最高0.40%)、0.09%(最高0.53%)、0.08%(最高0.53%)和1%(最高2.2%);它们主要以类质同象和吸附的形式赋存在锂硬锰矿及隐钾锰矿中。氧化锰矿石和锰氧化物的Mn/Fe比值均较高,一般大于6~10,说明该区化学风化强烈,铁、锰分离显著,有利于形成高品位的优质锰矿。有害杂质元素P主要存在于针铁矿等铁的氧化物中。氧化锰矿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受气候、构造、含锰岩系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三高”复合晕圈找铀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训才  张彦春 《铀矿地质》1999,15(3):172-176,190
本文概述了“三高”复合晕圈找铀模式的建立,以及在粤北诸广山岩体南部塘洞地区应用“三高”复合晕圈找铀模式预测找矿靶区的经验。闽西南红山岩体东部有良好的地质环境和极佳的“三高”复合晕圈,推断该地区是找大型超大型铀矿床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何明华 《贵州地质》2001,18(3):168-173
黔东北地区的氧化锰矿床系风化矿床,按其成因可进一步分为残积矿床和淋积矿床两种。前者在区域上分布相对较广,是由原生菱锰矿床经次生风化而成,呈带状延伸;后者是由锰质对原矿层附近围岩淋滤加积而成。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矿床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该区氧化锰矿的成矿机理、控矿因素和区域找矿方向作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