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库车坳陷新近系-第四系砾岩层引起的速度变化和工程决策问题,利用砾岩层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屑等资料,对砾岩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对野外砾岩层和钻井岩屑的厚度、岩性、结构构造及砾石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在区域上对各层系的砾岩层进行划分和对比。认为库车坳陷新近系-第四系砾岩层可以划分为四期,具有冲积扇、扇三角洲及冲积平原三种沉积成因,它们的规模、水动力条件及沉积构造等具有较大差异。以冲积扇砾岩层规模大,发育四大物源体系,各物源体系的砾石成分分区明显,砾石粒径随相带分异。库车坳陷砾岩层整体具有纵向上多期次连续发育、相带差异明显,横向上相变快、集中分布的特点,新生代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及南北向断裂是控制砾岩层发育、沉积特点及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利用反复比较圆度组合与恢复物源区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砾石形状和圆度,判定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鸡西盆地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充分利用研究区的野外露头,特别是露头所显示的砾石排列方向和各种层理构造、地震资料、岩芯重矿物资料,系统分析了能够指示物源方向的4种参数-古水流方向,地震反射特征、重矿物稳定系数及组合分异特征、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参数的匹配情况良好,总体显示城子河组时期盆地大致存在西部和东南部两个方向的物源,其中西部物源为主要物源区,分别从西北、西部以及西南3个方向供给盆地沉积物,东南部物源区为次要物源区,影响范围较小;穆棱组时期基本继承了城子河组时期的物源体系,只是源区相对后退,反映出从城子河组到穆棱组为水进和湖盆范围变大的过程,东南部物源的影响范围较城子河组时期变大。利用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源区对比,认为盆地西部物源区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造山带,盆地东南部物源来自延吉褶皱带。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八年四月间我队到河南鲁山新集旺河调查磷块岩矿床时,曾在震旦系顶部发现了一层厚30余米的赤红色泥砾层,其中砾石大小混杂,无层理可寻。砾石成份不一,以石英岩为主,石灰岩及片岩亦偶有所见,为砂泥质胶结,基质占80%以上。砾石形态多为半稜角或半圆滑状,常一端圆滑度较大,而另一端则圆滑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野外地质露头的观察、研究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获取地下地层信息,为地质科学研究提供最直观、最真实的一手地质资料。然而传统的露头研究,尤其针对大坡度、人员无法到达区域的露头研究,主要依赖坡底部考察、测量和拍照等方式记录露头信息,难以精细、准确地表征整个地质体。消费级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好、适应性强和成本低等优势,且能够近距离、多视角、变高度地获取露头影像。本研究对无控制点情况下的大坡度地质露头影像采集方法与模型构建精度进行探讨,利用消费级无人机垂向航线采集影像,然后构建模型。结果证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合消费级无人机能够有效地构建具有毫米分辨率精度的大坡度地质露头模型。构建的模型具有分辨率高、分辨率均一、量测精度可达毫米等特点,可有效降低野外考察的工作难度,降低人员安全风险,真实准确地复现野外大坡度露头情况,为大坡度露头剖面解译、分析和量测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阳逻砾石层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剖面,通过剖面沉积学、岩相划分和粒度分析研究,对长江中游“阳逻砾石层”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阳逻砾石层的岩性主要砾石层夹砂层,由Gm,Sh和Sp沉积相类型组成;   大多数频率曲线图形态为双峰,且以不对称曲线为主;   概率累积曲线大都为上三段式,以滚动总体为主,约占50%~60%,斜率较大,在35°~45°;   悬浮总体约占20%~30%,斜率在 40°以上;   跳跃总体约占20%~30%,斜率较小,多在 10°~20°。跳跃总体和滚动总体之间均存在有混合带,分选性较差。综合分析认为,阳逻砾石层沉积环境为具有辫状河特点的河流沉积。根据电子自旋共振测年(ESR)得到阳逻砾石层的形成年龄为1.12~1.56MaB.P.,表明阳逻砾石层形成于第四纪早更新世。
  相似文献   

7.
晋陕峡谷是研究黄河演化的关键河段之一,许多学者对晋陕峡谷以及黄河的演化进行了研究,但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特别是晋陕峡谷区唐县面上是否存在古黄河沉积物以及唐县面是否属于黄河阶地,学术界尚存在不同见解.本文以晋陕峡谷北段保德-府谷地区唐县期基岩侵蚀面上18个沉积剖面的野外观察为基础,在各露头剖面砾石层及现代黄河中采集21个样品进行砾石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德-府谷地区存在与现代黄河峡谷延伸方向一致的唐县期基岩宽谷,其形成时代至少在8.0Ma之前.唐县期宽谷底部各剖面砾石成分复杂性指数大多高于1.5,平均磨圆度接近2或在2以上,以次圆和圆为主,但磨圆度方差在0.5以上,砾石中远源组分比例大,具有长距离搬运和来源丰富的特征,由此推断该地区在中新世中期已经存在一条规模较大的河流,是现代黄河贯穿之前的一部分,即古黄河.晋陕峡谷的下切使唐县期宽谷高出现代河面约170m,成为该地段黄河的最高一级阶地.该地区红土层中下部的砾石透镜体,砾石成分简单,复杂性指数在1左右,磨圆普遍较差,除个别剖面,平均磨圆度都在1.5以下,以次棱角状为主,且不同砾石磨圆程度相差不大,磨圆度方差在0.32以下,具有近源堆积的特点,应该是来自河谷两侧支流的洪积物.  相似文献   

8.
白云鄂博群中的蛇纹岩质滑塌堆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白云鄂博区北面的比鲁特附近,出露一条超基性岩。超基性岩露头长度约1200米。宽度沿走向有明显的变化,从几米到30米。过去,这个超基性岩露头被认为是侵入的岩体,并定为加里东期侵入体1)。近几年,还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金伯利岩岩体。 我们在研究白云鄂博群的岩石学工作中,发现该超基性岩,至少露头部分是经受了沉积作用改造的滑塌堆积。本文对这一滑塌堆积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9.
露头是地质考察的重点,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数字露头实景三维模型并实现露头可视化研究能够为解决传统地质研究中存在的效率低、危险性高和数据复用性差等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论文研究了倾斜影像三维建模、数字露头三维可视化和全景影像可视化等三维技术,并基于Cesium开源三维地球引擎研发了数字露头实景三维Web平台。平台实现了高精度露头实景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并将露头相关的描述、图片、视频、全景、文献、观察点、地质标绘等信息与露头三维模型有效结合,实现了露头三维模型上传与实景漫游、露头相关地质信息自主提供、分享、互动与可视化展示。论文通过实例证明了平台云端地质考察应用的有效性和新颖性。该平台作为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虚拟野外地质路线考察的首选,已成功应用于15条路线中的12条。相比传统地质研究手段,露头云端三维可视化研究能够帮助地质学者更加全面、直观地理解露头地质现象的时空展布和地质特征,并且支持数字环境下露头资源的共建、共享,节省了地质考察的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以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奥陶系古岩溶露头为研究对象,根据高精度GPS野外定点和Google Earth影像数据的结合,明确了岩溶地质现象在影像图上的响应特征,进而提取定量化的古岩溶信息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建立了古岩溶地质模型。本项研究证实了基于野外资料和Google Earth影像的地质信息识别与提取方法的可行性,也表明了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未开展露头考察的影像图直接提取相应地质信息和采集定量化数据。通过利用这些数据建立岩溶储层地质模型,结合野外资料,综合分析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而客观地理解地下岩溶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能够为勘探开发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成  夏露  李英杰  于青春 《地学前缘》2016,23(5):184-192
裂缝既是页岩气的聚集空间,同时也是页岩气的运移通道, 对页岩气成藏起着重要控制作用。裂缝的产状、密度、组合特征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页岩气是否具有开发价值。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的13个露头的岩石裂缝进行了野外观测统计,实测裂缝1 000多条,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页岩露头进行统计分析建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统计分析发现,工作区页岩裂缝发育有三组(某些地段一组不发育),各组裂缝的方向满足Fisher分布,迹线长度满足对数正态分布。确定了各组裂缝方向、长度的均值和方差,以及各组裂缝的密度,建立了三维裂缝网络模型,绘出了模拟的三维裂缝网络图。裂缝三维模型为圆盘模型,即假设单个裂缝三维空间上具有圆盘形状。建模过程采用了逆建模方法,其基本原则是通过拟合实测的二维露头观测数据,优化裂缝三维大小和密度参数,使模型能够准确再现野外所观测到的实际现象,包括露头面上不同裂缝的数量、密度和长度。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裂缝描述达到了定量化,为研究页岩中油气运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乌恰县萨热克铜矿是砾岩型铜矿,赋矿层位为库孜贡苏组(J3k)砾岩,库孜贡苏组砾岩属于冲积扇相沉积,砾石的分析能查清萨热克铜矿含矿砾岩的物源区,确定含矿冲积扇的流向,从而为该区隐伏矿产的查找提供必要的参考。砾石分析包括:每块砾石的长轴长度、圆度和砾石成分。然后对砾石类型进行十进制划分,从小到大分别为细砾、中砾、粗砾(朱筱敏,2008)。圆度分别为近圆状、长条状、极长条状。然后以8个点砾石的测量数据为基础,用长轴长度数据进行粒径Φ值概率分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北京人”遗址洞穴堆积物的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先后报道。近年来,作者分层测制了周口店第一地点西壁、南壁、探井以及上砾石层和下砾石层等几个剖面。还在周河口、羊耳峪东岭、三福村采集样品55个。所有样品均进行筛分,分级进行镜下鉴定,单矿物系统折光率测定,个别矿物辅以X-射线分析,分别对轻、重组份物质成分、百分含量做了系统计量,并着重研究重组份特征。本文是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划分、沉积物来源和古气候变迁等进行讨论。 一、物质来源和蚀源母岩 野外观察和沉积矿物成份分析表明,第一地点洞穴堆积有洞壁崩塌和外部携入两个来源。碳酸岩角砾和碳酸岩岩块大量出现,在特定层位尤其发育,它们是洞壁崩塌的产物。外来物质尽管矿物含量时有变化,但矿物种类大体相近,构成不同矿物组合。轻组份有石英、酸性斜长石、微斜长石、白云母组合,千枚岩、角岩、板岩岩屑组合以及滚圆状石英、石英岩、硅质岩岩屑组僵。  相似文献   

14.
刘稳航  李玮  董云鹏  屈梦梦  杨源祯 《地质通报》2015,34(10):1897-1909
韧性剪切带中赋存的椭球状应变标志体(砾石、碎斑等)是研究剪切带运动学、动力学的重要应变标志体。传统研究中椭球状标志体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观测或与实验岩石学结合,判断剪切带运动方向、探讨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随着数值模拟技术在韧性剪切带中的引入和推广,国内外许多学者试图恢复椭球状标志体的运动轨迹和变形特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国内文献对于模拟韧性剪切带椭球状标志体的定量及模拟研究甚少,研究方法也鲜为介绍。基于此,针对韧性剪切带中椭球状标志体变形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建立在Jeffery理论和Eshelby理论之上的数值模拟思路和方法,并利用Mathcad软件模拟了给定条件下的椭球状标志体的运动轨迹、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韧性剪切带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研究韧性剪切带主要是野外露头解析和室内显微构造研究来综合判断剪切带的属性。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于剪切带中刚体(砾石、颗粒等)的研究,特别是使用模拟软件(如:Ansys、Matlab、Mathcad)试图恢复刚体的运动学轨迹,拓宽了学者们对于韧性剪切带中赋存刚体的研究思路。目前,对于刚体的模拟研究介绍甚少。基于此,本文对韧性剪切带中如何定量研究刚体的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利用Mathcad编写程序恢复了刚体在给定条件下的运动学轨迹。  相似文献   

16.
岩浆岩砾石磨圆度地质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地质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内外对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明显的进展。本次研究通过对永定河、碓臼峪、滦河和大石河四条河流进行系统的野外考察,从河流的出山口开始向下游设定考察点,详细描述各考察点砾石的磨圆度、粒度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岩浆岩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的定量关系以及磨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岩浆岩砾石的磨圆度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而变好,在搬运的初期变化最快,而后逐渐缓慢下来,最终磨圆度趋于稳定。岩浆岩砾石由棱角状变为次棱角状一般需要搬运3~6 km,由次棱角状变为次圆状一般要搬运12~21 km,圆状砾石大量出现至少要搬运22~31 km。砾石的磨圆度受搬运距离、母岩成分、粒度和破碎作用的影响。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容易被磨蚀,在搬运初期转化为次圆状、圆状,而圆状砾石不易磨蚀达到极圆状;岩浆岩砾石磨圆速度比石英快,比石灰岩慢;相同母岩成分的砾石,粗粒砾石比细粒砾石磨圆快;破碎作用则会降低砾石的磨圆度,使部分砾石呈现出与搬运距离不协调的磨圆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库车坳陷新近系一第四系砾岩层引起的速度变化和工程决策问题,利用砾岩层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屑等资料,对砾岩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对野外砾岩层和钻井岩屑的厚度、岩性、结构构造及砾石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在区域上对各层系的砾岩层进行划分和对比.认为库车坳陷新近系一第四系砾岩层可以划分为四期,具有冲积扇、扇三角洲及冲积平原三种沉积成因,它们的规模、水动力条件及沉积构造等具有较大差异.以冲积扇砾岩层规模大,发育四大物源体系,各物源体系的砾石成分分区明显,砾石粒径随相带分异.库车坳陷砾岩层整体具有纵向上多期次连续发育、相带差异明显,横向上相变快、集中分布的特点,新生代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及南北向断裂是控制砾岩层发育、沉积特点及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这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判断标志。对该套成景地层进行厘米级实测,另外选择2处砾岩露头进行砾石统计以获取碎屑颗粒粒径、岩性、磨圆度和风化程度等信息。在实测厚度为40余米的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即正粒序砾岩、逆粒序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平行层理砾岩、交错层理砾岩、聚集状砾岩、砂岩。砾石以中砾(2~5 cm)为主,磨圆度低,风化程度中等,成分以凝灰岩为主(58%~665%),其次为石英、花岗岩、砂岩。砾石成分和砾向分析结果说明,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凝灰岩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根据野外实测红层剖面和砾石统计分析,认为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河口组红层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断层活跃,间歇性强降雨事件导致冲积扇朵叶上洪泛河流搬运的沉积物供应充足,最终在剖面上形成砾岩和砂岩频繁互层及其厚度横向不稳定的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总体干燥的古气候背景下,河口组中河流作用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可能指示了古气候向湿润转变,降水增加,相对丰富的水系将粗碎屑搬运到盆地区发生沉积。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野外露头地质知识库数据获取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的敏捷、全局性视角及定量化程度高的特点,对山西吕梁市坪头乡剖面野外露头数据进行了采集、处理与地质解释,建立了野外露头区地质知识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典型区块野外露头内部三维地质模型。研究表明: (1)无人机倾斜摄影采集处理后数据模型具有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及对应的图像信息,可以准确定位并测量任意位置点坐标,为建立精准的地质知识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对露头区储集层骨架与地质统计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建立了典型露头区地质知识库,主要包括储集层成因、砂体连续性与规模、砂体数量与相对比例、砂体几何形态和变差函数等参数;(3)在虚拟井位设置、岩性标定和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的指导下,利用地质统计学变差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典型露头区三维地层-构造模型和2套岩性模型,模型与地质认识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0.
对于完全无露头的低-中级变质并多期变形的变质杂岩,由于变形复杂及地表全无露头,因而在进行构造分析时将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安徽霍丘群含铁岩系自进行普查勘探以来,迄今未作出肯定的构造解释。困难之处在于:(1)难于确定钻孔中各岩性层的产状及其变化;(2)难于找出连续、稳定的简单标志层。例如该群的不同组中都有类似的岩性层(碳酸岩、片岩、片麻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