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刚石工具富铁胎体掺杂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的加入量、加入形态和在混料中的均匀弥散性直接影响热压富铁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性能。改进的稀土掺杂工艺,保证了稀土在胎体中的均匀弥散性;通过试验研究了稀土的加入量与富铁胎体的抗弯强度、抗冲击韧性和孔隙率的关系,从而确定了稀土的最优加入量。通过差热分析试验,认为稀土可以改变富铁胎体的热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TiO2是既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又具有化学稳定性和无毒等特性的n型半导体(Bergamini等,2009)。常温下,TiO2有板钛矿、金红石和锐钛矿三种晶型。其中板钛矿不稳定,因此金红石和锐钛矿应用较为广泛。以金红石相TiO2为例,  相似文献   

3.
按硅粉的1%,5%,6%,10%将铌粉加入硅粉中,用“液硅渗透法”制备出四种掺铌硅化石墨样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6%铌掺杂增强效果最好,可使硅化石墨抗折、抗拉强度达178.5MPa,94.2%MPa,XRD、SEM、EPMA测试分析表明铌掺杂增强硅化石墨的机理是:碳化铌相的生成使原材料平直表面界面锯齿化,并平衡晶界附近不饱和价键,降低了晶界能;同时掺杂行为使晶粒细化,晶粒尺寸减小、气孔均匀分布,从而减弱应力集中,抑制裂纹扩展,提高材料强度。铌掺杂硅化石墨是改善材料性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磁铁矿中出现的杂质元素及其赋存形式具有很好的环境指示意义。Si是磁铁矿中常见的杂质之一,尽管Si与Fe在离子半径、化合价、置换能量效应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但无论磁铁矿的原位成分数据还是湿法化学分析数据均表明,磁铁矿中含有一定数量(热液环境中生成的磁铁矿晶体的SiO2的质量分数可达6.19%)的Si。为探究Si在磁铁矿中是否能稳定存在及其具体存在位置,在VASP中建立Si在磁铁矿中不同位置的模型,然后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Si在磁铁矿晶体中不同位置的形成能,以此判断Si在磁铁矿晶体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Si替代磁铁矿八面体中心的Fe的掺杂形成能为-4.13 eV,替代四面体中心的Fe的掺杂形成能为-3.85 eV。值得注意的是,1个磁铁矿原胞内2个Fe3+(四面体中心)全部被Si替代的形成能为-8.87 eV。从掺杂形成能的角度来看,Si在磁铁矿四面体及八面体的中心位置均可存在,但Si代替四面体中心位置的全部Fe3+得到的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柠檬酸盐为前驱体制备了多晶样品LaMn1-XMgXO3(x=0.0,0.1,0.2,0.3,0.4,0.5),通过XRD分析确定样品是钙钛矿ABO3结构,当镁的掺杂量≤0.3时,样品属于正交晶系结构,pbnm空间群;镁的掺杂量≥0.4时,样品Mn、Mg原子在B位有序排列,形成了ABB'O3双钙钛矿结构。样品的磁性也因掺杂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Er3+掺杂的nEr2O3:K2La2Ti3O10系列光催化剂,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比表面积分析,并以染料降解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Er3+的适量掺杂抑制了K2La2Ti3O10粒径生长,增加了K2La2Ti3O10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了K2La2Ti3O10的光催化活性.当n=0.003时,K2La2Ti3O10的光催化活性最大,在可见光和紫外光辎照下,可将多种染料水溶液降解.在可见光辐照下,其光催化活性优于市售的光催化剂TiO2(P25).  相似文献   

7.
氮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前驱体,分别在氮气和空气中,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焙烧,制备纳米TiO2.研究了气氛、温度、时问对TiO2品相、平均粒径、吸收波长、表面元素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中焙烧制备的TiO2比同样条件下在空气中焙烧制备的样品具有更高的相转变温度、更小的晶体平均粒径、更高的表面吸附氧和间隙态N含量、更长的吸收波长.氮气中550℃焙烧4h制备的TiO2吸收波长达435nm.  相似文献   

8.
石膏是矿山开采及冶炼等工业过程产生的大宗固体废弃物。工业活动产生的废液普遍有高含量的砷等有毒元素,这导致所产生的石膏也含有较高浓度的砷等有毒元素。研究砷在石膏中地球化学行为和归趋对含砷石膏的砷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然而目前对含砷石膏中不同形态的砷的定量测定和分析尚存在问题。本文在不同pH值的条件下共沉淀砷和石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光谱(XANE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对石膏中掺杂态和表面吸附沉淀态的砷进行定量分析。ICP-MS的结果表明随着pH从2升高到12 和14,石膏中砷的含量由57×10-6 增加到 67 470×10-6和63 980×10-6。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光谱分析表明石膏样品中主要含有五价砷。在2≤pH≤7.5时,固体样品中同步辐射吸收边后的峰形状和掺杂态砷的形状类似,而在pH≥8时,其边后峰的形状发生明显的变化;粉末电子顺磁共振(EPR)定量分析表明在2≤pH≤7.5时砷在石膏中的含量和ICP-MS的分析结果一致,而在pH≥8时其含量明显小于ICP-MS的分析结果。这些结果揭示了在2≤pH≤7.5时,砷在石膏中主要以掺杂态的形式存在,而在pH≥8时大部分砷是以吸附态或表面沉淀的形式存在。五价砷在石膏中的含量和固定机制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其研究对了解尾矿中石膏对砷污染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研究石膏中由辐射导致的g约为2.33的[AsO3]2-自由基电子顺磁共振特征峰,有助于补充和完善石膏的电子顺磁共振特征谱在地质测年及辐射剂量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钨酸铅晶体是一种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缺陷丰富,蕴含着利用掺杂产生新效应和开发新功能的广泛可能性。探讨了不同浓度La3 掺杂对于钨酸铅晶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如热释光、X射线激发发光、光致发光等。La3 掺杂有效地抑制了陷阱中心,使发光受到强烈的抑制,在高浓度掺杂的钨酸铅中,激发机制有所改变,通过XPS测试的结果分析了不同浓度La3 掺杂机制。低浓度掺杂中,La3 取代Pb2 ,形成缺陷复合体[2(La3Pb ).-(VPb)″];高浓度掺杂晶体中,La3 离子不但占据Pb2 位置,而且也会占据W6 位置(La3W ),产生La3 的自补偿机制,形成La3 的自补偿对[(La3W )-(La3Pb ).]-(VO)..或缺陷聚集体[3(LaP3b ).-(La3W )]。  相似文献   

10.
为使T iO2光催化剂能有效地利用可见光,采用前驱物薄膜分解法制备了掺杂锑的二氧化钛光降解触媒丝。玻璃纤维丝具有导光性,尤其适用于水体中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初步研究制备条件、掺杂物浓度等对T iO2触媒丝性能的影响及所制备的玻璃基T iO2触媒丝对甲胺磷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情况。所制掺杂T iO2光降解触媒丝在可见光下对甲胺磷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掺杂0.2%的触媒丝的光催化活性最好,6 h后对浓度为1.0×1-0 4m o l/L甲胺磷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7.2%。  相似文献   

11.
干盐湖阶段的沉积特征兼论钾盐矿层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盐盆地演化到析钾阶段时,广袤的干盐滩与若干卤水湖并存。这种特殊的地质地埋背景称为“干盐湖”。察尔汉盆地是现代干盐湖的一个典型实例。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使钾富集在水位最低的卤水湖内,并在干盐滩与卤水湖之间的平坦湖滨地带形成钾盐层。成钾机理与现代海滨萨布哈类似,但钾-镁盐类来源于干盐滩内的孔隙(晶间)卤水。  相似文献   

12.
滇西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西缘发育众多的铜多金属矿床,主要以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或产于火山岩中。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区域3个代表性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矿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铜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不高,显示成矿为中低温度;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为a^+(K^+)+Ca^2+Cl^-+SO^2-4型,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以大气降水补给的热卤水;成矿流体气相组成主要为H2O和CO2,还原性烃类气体的存在并与氧化性气体的反相关关系显示其与盆地有机质的密切关系及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及矿物氢氧同位素的分析,认为该带中的矿床地幔物质参与成矿是次要的,成因上应为受深断裂控制的、大气降水补给的热卤水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部是中国主要的盐类矿床聚集区,在东天山南缘形成了巨大的富钾硝酸盐盐湖成矿带。文章在系统总结东天山南缘富钾硝酸盐成矿带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特征和晶间卤水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富钾硝酸盐矿床成矿的地质条件、物质来源和气候因素,以及已有矿床的资源状况和资源潜力,指出富钾硝酸盐矿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盐类矿床,特殊的构造条件是该类矿床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因素,晶间卤水和层间、裂隙卤水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加强该区富钾硝酸盐矿床的研究和勘查评价工作,不仅可以丰富中国陆相盐类矿床成盐理论,而且可以为罗布泊钾盐基地提供后续资源保障,同时也有利于新疆新型钾、氮肥工业基地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15.
Origin of Salts and Brine Evolution of Bolivian and Chilean Sal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ntral Andes in Bolivia and northern Chile contain numerous internal drainage basins occupied by saline lakes and salt crusts (salars). Salts in inflow waters stem from two origins: alteration of volcanic rocks, which produces dilute waters, and brine recycling, which leads to brackish waters. Chilean alteration waters are three times more concentrated in average than Bolivian waters, which is related to a higher sulfur content in Chilean volcanoes. Brackish inflows stem from brines which leak out from present salars and mix with dilute groundwater. Most of the incoming salts are recycled salts. The cycling process is likely to have begun when ancient salars were buried by volcanic eruptions. Three major brine groups are found in Andean salars: alkaline, sulfate-rich, and calcium-rich brines. Evaporation modeling of inflows show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predicted and observed brines in Chile. Alkaline salars are completely lacking in Chile, which is accounted for by higher sulfate and lower alkalinity of inflow waters, in turn related to the suspected higher sulfur content in Chilean volcanic rocks. Six Bolivian salars are alkaline, a lower number than that predicted by evaporative modeling. Deposition on the drainage basin of eolian sulfur eroded from native deposits shifts the initial alkaline evolution to sulfate brines. The occurrence of calcium-rich brines in Andean salars is not compatible with volcanic drainage basins, which can only produce alkaline or sulfate-rich weathering waters. The discrepancy is likely due to recycled calcic brines from ancient salars in sedimentary basins, now buried below volcanic formations. Calcic salars are not in equilibrium with their volcanic environment and may slowly change with time to sulfate-rich salars.  相似文献   

16.
青海察尔汗盐湖现代沉积中的变质变形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础资料从温度、压力、物性及物源诸方面阐明了盐湖成岩作用,从湖水演化及析盐过程讨论了矿物沉积序列。以卤水、盐类矿物、原生矿物、细菌活动以及岩石分带为特征阐明了盐湖沉积中的变质和变形现象。以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及变形规律、应力矿物及矿物变质规律表征了应力条件下盐湖沉积中不同物质组分的变质变形状态及演变规律。从盐湖沉积物的“生长型组构”阐明其受力变化以及与新构造运动相连系的变质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叠纪钾盐沉积——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三叠系蒸发岩分布于华南,面积超过100×104km2,发现硫酸钾盐及富钾卤水,钾盐矿物有杂卤石、无水钾镁矾、硫锶钾石及多钙钾石膏等,富钾卤水矿化度255~382g/l,含钾量4~49g/l。蒸发盆地的发展受控于古构造及古地理,经历了开放台地一局限台地一堰塞湖一盐湖的发展阶段。钾盐沉积后,经历多阶段的复杂演变。富钾卤水中的钾主要来自硫酸钾盐的深滤,其次来自蒸发浓缩卤水及火山灰吸附钾的释放。杂卤石与富钾卤水的钾同位素测年值分别为210~150Ma及264~150Ma,说明固液相钾盐同源。从地质背景及成矿环境预测,三叠系的钾盐类型只能是硫酸钾盐,主要目的层为T1j5~2及T2l4~2,主要成矿带为构造分异及钾异常明显的四川盆地东、西部,富钾卤水的储集取决于蒸发岩地层的含钾性、碳酸盐夹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及构造控矿条件。找矿模型应是油气钾卤兼探。  相似文献   

18.
锂矿主要类型、特征、时空分布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锂是重要的能源金属,分布高度集中。目前可开发利用的锂矿床主要有盐湖卤水型、伟晶岩型、黏土型、锂沸石型、其他卤水型(包括油气田卤水亚类和地热卤水亚类)和离子吸附型6种类型。除伟晶岩型锂矿的时代呈幕式分布,其他类型的锂矿主要集中形成于新生代。新生代锂矿占全球已查明资源量的75%,主要分布于显生宙造山带如安第斯锂三角地区、中国川藏地区、北美科迪勒拉等地区,其余锂矿则主要分布在前寒武纪克拉通如西澳克拉通、刚果克拉通、西非克拉通和加拿大地盾等区域。盐湖卤水型和伟晶岩型锂矿找矿潜力大,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9.
徐昶 《地质科学》1985,(1):87-96
青藏高原是我国盐湖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对该地区盐湖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前人未进行过系统研究。近年来,作者对柴达木盆地盐湖中的粘土矿物做过一些工作。本文报道了该区49个湖区约200个样品的粘土有关资料,其中包括藏北某些半咸水湖和盐湖周围的某些土壤和泥样的有关资料。文中对含粘土矿物的碎屑沉积物的岩性、粘土矿物类型、粘土化学组分以及粘土资料在盐湖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一些背斜构造单元的古近系-新近系中,赋存储量巨大的油田卤水,有望成为第四系盐湖卤水的后续利用资源。通过对小梁山、南翼山、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油墩子、油砂山等典型构造区石油钻孔自喷的油田卤水以及地表盐湖卤水、晶间卤水取样分析,讨论了其水化学特征及资源分布,重点通过与海水、青海湖水蒸发曲线对比,分析了油田卤水的化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油田卤水中K、B、Li资源远超工业开采品位,Br、Sr等也达到工业开采品位,有优越的高品位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油田卤水资源元素富集规律表现为平面上以中部南翼山背斜最为富集,向北、向南相对降低,垂向上深部油田卤水比浅层晶间卤水、湖表卤水资源元素相对更为富集;油田卤水的化学演化主要受控于水岩反应、深部水的混合以及蒸发浓缩和盐岩的溶解作用,这些作用为卤水分异演化、富集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球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