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浙江晚泥盆世五通组中的楔叶类(Sphenophyllales)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其Bi 《浙江地质》2001,17(1):19-26
本描述了产自浙江长兴泗安五通组中的几种楔叶类化石:Eviostachya hoegii(Stockmans)、Arch-aeocalamites sp.、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 Gu et Zhi、Sphenophyllum pseudotenerrimum(Sze)和Sphenophyllostachys sp.等。特别是Eviostachya hoegii的发现,为浙江晚泥盆世地层进行国际性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宜昌官庄一带晚泥盆世黄家磴组的植物化石,共计6属6种(其中包括1个相似种和1个未定种),即纤原始鳞木(相似种)Prorolepidodendron cf.scharyanum Krejci,大拟鳞木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Sze)Sze,平圆印木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亚鳞木(未定种)Sublepidodendron sp.,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和脐根座Stigmaria ficoide(Sternberg)Brongn。这些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黄家磴组植物组合的内容,为确定该组的时代提供了充分的古生物证据而且表明以往归入中泥盆世的纤原始鳞木Prorolepidodendron scharyanum Krejci的地质时限可上延至晚泥盆世黄家磴期早、中期。  相似文献   

3.
辉木属(Psaronius Cotta 1832)是莲座蕨目星囊蕨科(Asterotheceae)的一种树蕨茎干化石,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在我国则较少发现,过去仅报道过贵州威宁的中国辉木(P. sinensis Sze 1942)、水城汪家寨煤矿的辉木属未定种(Psaronius sp.)和四川的六角辉木(P. hexagonus Gu et Zhi 1974)。 1980年6月6日,笔者与云南省地矿局测试中心以及云南省轻工厅的同志一道在昆明东郊进行地质调查时,李志德同志采到一块硅化植物茎干化石。同年7月20日,笔者同本馆肖永福同志再次到化石标本产地进行调查,在化石产地附近的玄武岩中找到含植物化石的硅质  相似文献   

4.
辉木属(Psaronius Cotta 1832)是一种世界上分布较广的树蕨茎干化石,在我国过去发现较少,仅报道过贵州威宁的中国辉木(P.sinensis Sze 1942)、贵州水城汪家寨的辉木属未定种和四川的六角辉木(P.hexagonus Gu et Zhi 1974).最近,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实验室李志德在昆明东郊采到一件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中下部硅质岩中的硅化木,经笔者鉴定为辉木一新种:云南辉木Psaronius ynnnanensissp.nov.  相似文献   

5.
中国似查米亚属Sinozamites Sze是中国北方中、晚三叠世苏铁植物门Cycadophyta代表成分之一.自该属发现以来,该属在分类上属于苏铁目还是本内苏铁目一直不清楚.本文对产于辽宁本溪中三叠世林家组的密脉中国似查米亚S.myrioneurus表皮构造进行了研究.由于标本未保留角质层,故选择超景深显技术,发现该属气孔器属于单唇型,从而确立了该属植物属于苏铁目.研究过程中,既用盐酸又用硝酸来清除化石表面杂质.另根据已有的标本所显示的裂片和羽轴上下过渡关系,对该种羽片进行了部分重建.在此基础上,系统比较了类似的苏铁植物.  相似文献   

6.
沈光隆 《地质科学》1990,(3):302-303
研究表明,斯行健(1956)建立的我国晚三叠世植物化石新种Neocalamites rugosus Sze和德国哈茨山脉考依波期的Equisetites asperrimus Franke是同物异名。Franke提定的种名有优先权,但属名鉴定有误。斯行健鉴定的属名正确,但其种名却是Franke名称的晚出异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两者应合并为一种,特定名为Neocalamites asperrimus(Franke),comb.nov.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报道长阳地区陡山沱组底部硅质结核中发现的疑源类微体化石,并在陡山沱组二段中首次发现 Hocosphaeridium scaberfacium.研究发现,长阳古城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底界之上13.9-22.6 m处产丰富的疑源类化石,目前己发现大型具刺疑源类化石9属11种(含1个未定种),包括:Distosphaera speciosa、Eotylotopalla dactylos、Ericiasphaera magna、Hocosphaeridium scaberfacium、Hocosphaeridium sp.、Mengeosphaera lunula、Appendisphaera grandis、Tanarium paucispiwosuw、Tianzhushania spinosa、Weissiella grandistella、Yinitianzhushania tuberifera.这一疑源类化石组合可与三峡地区建立的 Appendisphaera grandis-Weissiella grandistella-Tianzhushaniaspinosa组合带进行对比.此外,在陡山沱组底部发现此前原认为属于陡山沱组上部的Hocosphaeridium scaberfacium,暗示陡山沱组大型具刺疑源类一些属种具有较长的地质延限.  相似文献   

8.
地质新知     
一、关于黑松沟组的时代分布于浑江市临江镇以东黑松沟、金矿屯、大湖一带的呈东西向展布的一套中生代含煤正常碎屑沉积岩系,自一九六○年由煤田219地质队定为早侏罗世,取名黑松沟组以来,一直为之引用。并多以测制1:20万慢江幅在用湾子桥旁所采之植物化石为其时代依据。包括:Cladophlebis denticalata Brongriart,Cl·shansiensis Sze,Cl.haiburnensis L.et.H,Cl.whitbyensis Brongriart。  相似文献   

9.
鄂西南部棲霞灰岩煤系之几种鳞木植物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51,16(1):107-107
1950年冬田奇(王隽)先生寄来鳞木植物化石数块,系采自宜都县,松木坪之马鞍山煤系。采集者为周圣生黄钟二氏。煤系层位在栖霞灰岩之下,而不整合覆於黄龙灰岩之上。植物化石经鉴定为Sigillaria acutangula Halle,Lepidodendron oculus felis(Abbado)Zeiller及Lep.ituense Sze sp.nov三种。此三种或可视作一种即Lep.oculus felise 详细讨论见於西文中。此种化石,在山西中部属於上石盒子系。在甘肃南山属於下石盒子系。在朝鲜属於Koten Series(上石炭纪)及其上之寺洞统(山西系及下石盒子系之一部)。在遼东烟台属於上石炭纪。在阿北之开平煤田则发见於第14层煤及其上之赵各庄层。第14层煤相常於中石炭纪之最上部,赵各庄层则属於二叠石炭纪。故此种化石,殊无鉴定地层时代之价值。惟栖霞灰岩底部煤系在华中及华西南部分布甚广,在湘西名黔阳煤系,在川南名铜矿溪层,在陕南名梁山层,滇束及贵州,及到处有所发现。各处地层次序亦大致相同。贵州及川南则在煤系地层之下尚有薄层石灰岩含 Stylidophyllum及其他栖霞灰岩之化石。四川方面又发见下二叠纪  相似文献   

10.
在1:25万鸡西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阿尔布——赛诺曼期猴石沟组砂岩中发现大型脊椎动物化石。经野外初步鉴定,主要为恐龙(?)化石,此外还有龟化石和鱼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对重新厘定地层时代、进行区域地层划分及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首次在河南省汝阳县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从股骨近端的大小来判断,该股骨的实际长度可能超过2m,应属于巨型蜥脚类恐龙的股骨无疑.虽然化石破碎,种属的归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它的发现无论从晰脚类恐龙的分布、演化还是从地层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恐龙股骨化石的发现,将该地区原认为属于古近系蟒川组的时代向前推至早白垩世晚期或晚白垩世早期,同时其下伏地层陈宅沟组也应划归白垩纪时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2.
<正> 托盘沟地区上三迭统主要分布于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托盘沟一带,是一套受轻微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及陆相碎屑沉积岩组成,有人认为属古生代,也有人认为属中生代。1963年,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在天桥岭东南部马鹿沟黑色板岩中,曾采到Neocalami-tes、Pachypteris?等化石;后来又在复兴村南部一带采到Todites denticulata(Brongn.)Krasser、Taeniopteris cf.richthofeni(Schenk)Sze等化石,认为时代有属晚三迭世至早侏罗世的可能。1966年,第四地质队将该套地层命名托盘沟组,分上、下两段(下段为中性  相似文献   

13.
四川苍溪县首次发现长鼻类哺乳动物化石近年来,在苍溪县城北西10km处的跃进桥至尸骨塘一带先后发现6具大型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为剑齿象化石。化石点位于沟谷中,其产出地层为河流相白色软泥及砂砾层。该化石点极具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价值。尸骨塘及其南东一带第四...  相似文献   

14.
黄陵穹隆东、西两翼上三叠统的精细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采自于鄂西巴东县上三叠统沙镇溪组新层型剖面3种楔羽叶植物化石,即Sphenozamites marioni Counillon,Sph.fenshuilingensis Meng和Sph.cf.changi Sze。在分析秭归盆地上/中三叠系接触界面特征和化石组合带的基础上,指出盆地西缘上三叠统与下伏中三叠统为连续沉积,而东缘则呈假整合接触。依据黄陵穹隆东、西翼上三叠统的岩性特征、动植物化石和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提出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王龙滩组和九里岗组可分别与秭归盆地沙镇溪组上部和中下部进行精细对比。  相似文献   

15.
地层方面,进一步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新发现一批化石和化石组合;华南新元古年代裂谷盆地从820 Ma接受沉积;在高黎贡山地区的中二叠世地层中新发现了迷齿类两栖脊椎动物化石.构造方面,在鲜水河断裂带北东边界断裂首次发现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黔中古陆发育有区域性的滑脱构造带.岩石方面,获得若干岩体的同位素年龄;黔中地区新元古界下江群底部新发现基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16.
概要报道产于辽西北票市常河营乡长垅地沟村东山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中一种大型苏铁类叶部化石——金原篦羽叶Ctenis kaneharai Yokoyama.这种化石最早被报道于辽宁东部凤城县赛马集碾子沟中侏罗统大堡组,后来在日本和英国也被发现.但是,以往发表的该种所有材料都是些植物叶部断片标本,对它的全貌并不了解.在本文中报道的该种标本,不仅数量多而且保存得特别完整.可以说,这是迄今在我国辽西中侏罗世燕辽植物群中大型苏铁类保存最完整叶部化石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为正确了解我国燕辽植物群的性质,苏铁类的整体形态特征和古气候状况分析,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传明(2004)曾报道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含有与瓮安生物群类似的磷酸盐化微化石,包括多细胞藻类Wengania, Paramecia, Thallophyca; 大型具刺疑源类Meghystrichosphaeridium, Knollisphaeridium; 球状蓝菌类Archaeophycus; 丝状蓝菌类Siphonophycus, Obruchevella以及新发现的珍珠球藻Bacatisphaera。最近, 作者对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进行了重新考察和采样研究。结果除发现上述微化石外, 还发现大型具刺疑源类Papillomembrana compta, Appenendisphaera sp.; 球状化石Megasphaera inornata, Megaclonophycus onustus以及峡东地区常见的丝状蓝菌化石湖北萨洛米藻(Salome hubeiensis)等。研究表明,本文报道的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的含化石层位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及贵州瓮安上磷矿层下部的微化石层位相当, 组合面貌相似。新资料证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出现的疑源类下组合, 包括多细胞藻类、大型复杂疑源类、球状化石、球状和丝状蓝菌化石等, 区域分布广泛, 层位稳定, 具有重要生物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牙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昌  韩建新 《地质学报》2012,86(3):363-370
黑龙江嘉荫地区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产地,在我国晚白垩世恐龙的研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地区曾发掘出土大量鸭嘴龙类化石,是研究大型鸟脚类恐龙尤其是鸭嘴龙类系统分类和演化的理想地区。但相对应于鸭嘴龙类化石来说,兽脚类恐龙化石在该地区的发现却较为鲜见,主要以牙齿的形式出现。本文主要对最近在该地发现的一批兽脚类恐龙的牙齿化石进行详细描述对比,初步研究显示含有霸王龙类、驰龙类、白鲨齿龙、福井盗龙以及可能为新的兽脚类恐龙的牙齿。  相似文献   

19.
1902年沙俄上校马纳金(Manakin)从黑龙江省嘉阴县乌云地区渔民那里获得一批化石,偷运到伯力博物馆,当时认为是猛犸象化石。1915年、1916年沙俄政府派人再次来考察,发现一具大型鸭嘴龙骨架化石,偷运回国。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1925年经苏联古生物学家里亚宾宁(Riabinin)研究命名为黑龙江满洲龙。1978年、1979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地质局区测队与嘉阴县政府组织联合发掘队,在619航标附近大冲沟山腰采集化石标本1432件,修复架装成2具恐龙骨架化石。  相似文献   

20.
程业明  王曦  杨小男  谭锴  靳悦高 《地质通报》2016,35(8):1230-1233
内蒙古包头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发现了保存完整的白垩纪大型本内苏铁目拟苏铁科拟苏铁属(Cycadeoidea)茎干化石。茎干化石呈椭球形,保存完好,高56cm,最大直径48cm,化石表面密布的菱形叶柄基呈螺旋状排列,从基部至顶端叶柄基逐渐变小,球果不均匀散生于叶柄基之间。茎干化石从内到外包括中央的髓部、外围的木质部圆筒、叶柄基、球果等。这是国内首次发现保存比较完整的本内苏铁目拟苏铁科茎干化石。同时,在茎干化石产地附近还发现有裸子植物宽孔异木(Xenoxylon latiporosum(Cramer)Gothan)木化石。本内苏铁茎干及宽孔异木化石对于研究本内苏铁目的演化历史和当时的植物群组成特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