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地热流对滇池环境的影响与滇池污染治理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池经过长达7年、投资40多亿元的治理,在污染源头控制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滇池水体水质至今没有好转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滇池蓝藻爆发机理的认识没有考虑其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之后,是由于较高的大地热流背景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使蓝藻得以不停息地繁殖,致使滇池的水生生态系统完全瘫痪,水体完全失去自净能力。“抑制蓝藻的繁殖”和“清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两大问题形成了滇池治理中一个难解的死结。解开死结的有效措施是从抚仙湖调清水给滇池换水,恢复草海,提高湖水自净能力,发展水生生态系统,抑制藻类繁殖。  相似文献   

2.
滇池湖滨带叶绿素a与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祯 《水文》2020,40(1):76-80
为探讨滇池湖滨带叶绿素a与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在滇池湖滨带设置21个采样点进行水质调查,采集滇池水样,分析测定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叶绿素a(Chla)和悬浮固体(SS)。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水体TN、TP、CODCr、Chla、SS浓度均值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叶绿素a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滇池湖滨带的北部和东部水体Chla与TN极显著相关,TN具有强变异性。南部和西部TN与CODCr、TP显著相关,南部Chla与营养盐空间变异性较小,污染风险相对较小。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滇池北部和东部湖滨带富营养化以控制TN的水平为主,南部、西部的富营养化防控则需要控制整体营养盐元素浓度。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滇池防洪与兴利的矛盾,根据滇池流域1953~2007年的水文资料,对滇池流域径流和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径流和洪水调节计算,采用下包线法,分析了滇池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4.
滇池湖泊磷负荷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磷是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滇池湖泊磷负荷来源一般可分为外环境发生源输入的磷负荷和内环境发生源输出的磷负荷两大类。累积在滇池湖泊内的磷,主要分布在水体与底部沉积物中,滇池湖泊水体中总磷浓度由北向南含量降低,底部沉积物中P2O5含量分布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底部0-3m的沉积物P2O5含量由上至下呈明显递减趋势,表明滇池湖泊磷负荷逐年加重。近几年资料显示滇池湖泊单位面积磷负荷达1.52g/m2·a,超过总磷公认允许负荷量中危险值的11.7倍,滇池已成为富营养型湖泊。控制滇池富营养化,在解决入湖磷外负荷的同时,对湖泊底部沉积物中磷内负荷也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昆明滇池及盘龙江磷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昆明地区松华坝水库-盘龙江-滇池水系表层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正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等磷的几种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了磷形态分布曲线,从而为滇池水系磷污染的研究和治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然矿物材料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底泥掩蔽技术,选取天然红土,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及石灰粉作为掩蔽覆盖物,对滇池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现场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用天然矿物材料减小底泥内源营养盐负荷的释放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良好;红土是有效的底泥覆盖材料,添加粉煤灰和石灰粉有助于消减底泥中TP、TN的释放量,还可提高对藻类等浮游植物繁殖的营养基础和对藻、藻细胞及其胚胎上浮生长的控制效率,最终达到除藻的目的,为滇池及类似湖库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滇池湖泊沉积物中游离类脂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对滇池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总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质的组成进行了定量测定,并揭示了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正构烷烃组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反映出滇池沉积有机质以菌藻类来源为主,沉积柱上、下两段存在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相对增加的特征,且从下往上存在草本植物相对贡献增加的特征;(2)脂肪醇组分,以具有强烈偶碳优势的高碳数脂肪醇为主,反映了沉积有机质中陆源输入的部分;(3)脂肪酸组分揭示出可溶有机质中以浮游植物贡献为主,局部层段存在相对较强的细菌改造作用.因此,湖泊沉积物记录了滇池从一个贫营养的湖泊演变成富营养化湖泊的过程,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滇池内源有机物和陆源有机物的输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滇池进入了重富营养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滇池不仅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浅水湖泊,对于维系昆明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储有超过15亿m3高度富营养化的劣五类水质的巨型水体。滇池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治理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其高度富营养化的劣质水体灾害性扩散将产生重大的生态环境影响。历史记录、水下地形、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沉积年代学研究均证明滇池至少于1764年曾发生过非气候因素的构造漏水事件,可能与滇池中部2个漏斗或其中之一相关。从漏斗底部地形形态和沉积物变形特征分析,其中一个处于於堵至崩塌阶段,另一个却处在休眠至缓慢发育阶段,一旦由于水位上升水体压力增大、或地震诱发地下断裂通道(包括喀斯特溶洞)贯通,则可发生灾害性构造漏水事件,滇池高度富营养化污水就必然扩散或有可能通过地下通道注入抚仙湖,引起联动生态环境效应,直接造成占国家9"以上战略淡水资源的深度长期污染、威胁国家水安全。开展滇池漏斗水流变化检测预警、通过地球物理探测确定地下破碎带或通道、采取工程措施堵塞漏水通道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在滇池磷现代沉积的实验资料研究,特别是磷块岩生物成矿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污染防治的优化对策,即在滇池培养聚磷菌,使其种类及繁衍量大于解磷菌的种类与繁衍量,水体中的磷便可向底泥迁移沉积,底泥中的磷向水体释放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富营养化自然改观,环境污染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0.
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流失是构成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产业结构特征、施肥方式、土壤物化性质分析,利用现场模拟试验,探讨水土生复合系统中氮素输移、分布和损失机制,量化不同情景下氮素损失量。研究表明,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素损失主要途径是通过气态(NH3、N2O、NO/NO2、N2等)、作物吸收、生物作用和淋失。气态氮损失受温度、土壤特性、施肥类型、方式与施肥量、地下水埋藏条件等因素综合制约,NO-3 N是氮淋失的主要形式。根据试验与计算结果,Ⅰ区和Ⅱ区的合理施肥的氮利用率分别为30 8%和20 8%,高于习惯施肥的11 5%和8 5%,气态损失和淋失率均低于习惯施肥。显然,施肥的合理性是控制集约化农业区氮素损失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立城水库藻类污染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立城水库发生蓝藻水华事件进行了水质应急监测和污染成因分析.从新立城水库气象条件分析,发现水库水温是历史同期最高值,为藻类在库区内大量迅速繁殖提供了温度条件;从新立城水库坝前、库中和库末氮磷浓度分析,发现水库氮磷浓度均超过富营养化临界值,为藻类在库区内大量迅速繁殖提供了营养条件.本文在分析水库藻类污染成因基础上,提出了从水库管理和现有水处理系统的改进入手,加强新立城水库外源污染控制对策措施和内源污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湖泊沉积物中,磷是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湖泊中磷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的复杂矿物学特征,使人们对磷的研究极为重视.滇池湖中总磷超标10.3倍,底泥沉积物中P2O5平均含量0.52%,最高可达1.92%.滇池地处磷矿区,是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统计表明,磷含量每年在不断增长.滇池沉积物中磷主要以吸附态、有机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铝结合态等几种形式存在.这些形态磷在底泥中是不稳定的,它们在环境改变条件下,又将磷释放到水体中.微生物在磷的循环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乳酸菌对不溶性磷酸盐的分解,使湖泊中可溶磷含量增高.聚磷菌对磷元素的富集以及聚磷菌死亡后发生有机磷的矿化作用,是湖泊中水合磷酸盐矿物沉积的重要途径.当湖泊中这种不稳定的水合磷酸盐矿物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经沉积物覆盖成岩作用后,最终形成磷灰石。  相似文献   

13.
滇池近代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滇池水域采集了10个近代沉积物芯柱,系统测定了2个芯柱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和8个芯柱的总磷(TP)及磁化率。研究表明,元素垂向分布上多存在分段富集的特征:自下而上,Al2O3、Fe2O3、K2O、TiO2、Cu、Co、Ni、Pb、Zn、Cd、Sr、U、Zr、TP含量逐渐增加;P2O5和CaO含量逐渐升高,在表层沉积物中(12~0cm)达最高;MgO、Na2O、MnO、Cr、V、Rb、Sc、Th、Cs、Ba含量总体较稳定,但在上部有降低趋势;稀土元素总量略微降低,各稀土元素含量也表现出差异变化趋势;磁化率也缓慢增加,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物源输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对滇池近代沉积物的137Cs定年结果,确定了滇池约150年以来的沉积速率,其污染历史主要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而70年代末期以来的30多年是Cu、Ni、Pb、Zn和Cr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时期,还发现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还存在一次沉积环境的改变事件。滇池近代沉积环境的演化与昆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历史相吻合,人为活动日趋加剧应是导致滇池近代沉积物污染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沉积物释放营养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世界水环境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简要介绍了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着重阐述了在截断外源污染后,水体沉积物对营养盐的释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谢永红  吴秀萍 《水文》2014,34(3):61-65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改善滇池水资源质量的重要工程,对于保障现代新昆明建设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牛栏江流域水资源质量有下降趋势。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提出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通过研究,发现牛栏江水污染物以总磷(TP)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七星桥断面以上;总磷(TP)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并据此提出水污染治理的水资源保护对策。水环境治理措施和水质监测结果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惠二青  黄钰铃  刘德富 《水文》2006,26(5):29-32
城镇地表径流污染是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城镇河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识别和控制是目前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沙河是长江的二级支流,流经宜昌市某区,水体水质较差。以该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不同下垫面,通过监测次降雨不同时段各种下垫面地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建立地表径流污染物负荷估算方法,估算地表径流中污染物负荷量,为城市非点源污染削减和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暴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和径流污染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在城市径流污染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初始冲刷定义进行分析和比较,建议采用初期30%的径流中携带了整个降雨事件污染物总量的80%这一初始冲刷定义,可以比较合理的对初期径流中污染物进行定量,从而为径流污染的治理提供方便;提出了处理初期径流污染物和保护受纳水体的管理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控制外源营养盐流入可以降低水体营养盐浓度,抑制蓝藻爆发。目前一些外源控制措施已经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仅仅控制外源污染并不能抑制蓝藻爆发,底泥中营养物质的释放(内源污染)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目前关于富营养化水体内源污染治理机制是抑制底泥中营养物质向上覆水迁移,如:底泥覆盖和底泥疏浚、生态修复等。但是这些措施成本高、时间长,难以大规模应用。本文基于磷是富营养化水体控制因子,研究铜绿微囊藻增值与底泥磷释放关系及其对底泥形态结构的改  相似文献   

19.
湖泊中磷的循环与沉积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壳存在大量微溶性磷酸盐矿物,是湖泊中无限的磷源。中国云南省的滇池周围分布着大量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磷块岩,其可溶性大于内生磷灰石,因此滇池湖水中磷的浓度提高,达0.04~0.38mg/L,是一般湖水中磷浓度的4~10倍。藻类与细菌在滇池大量繁殖,摄取磷等营养物质,死亡后又被分解生成可溶性颗粒有机磷,磷质又返回湖水中,而那些分解后的水溶部分、不易分解的顽性组分或者不能为后来的生物所利用的组分,形成泥状沉积物或有机泥浆沉入湖底加入湖相沉积物。  相似文献   

20.
曹丽红  刘丽敏  夏月姝 《地下水》2005,27(3):160-160,183
分析了劳动湖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水质评价,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总氮,污染负荷达80%,湖水已严重富营养化.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