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第8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05年2月17~2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旅行可以看出: 遗迹化石正确的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和生态环境再造仍然是遗迹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常见和复杂遗迹化石的精细研究和重新解释将导致遗迹化石指示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的重大变革,遗迹化石特征的实验模拟和实证观测是定量解释造迹生物行为习性和生态环境意义的有效手段,许多鲜为人知或被忽略的问题和现象走进遗迹学家的视野, 陆相遗迹化石群落与遗迹组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遗迹组构的岩心成像技术和三维模拟在油气勘探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术测试方法的引进是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第13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5年5月14日—21日在日本高知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1)遗迹化石的演化古生态学和复杂遗迹化石的古生态学、埋藏学精细分析将是未来遗迹学的研究热点;(2)遗迹化石的正确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和古环境分析依然是遗迹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3)新遗迹学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将今论古的重要钥匙;(4)三维动画模拟未来将推动遗迹学、生态学的科学普及;(5)遗迹组构在油气勘探应用中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学科交叉和高新技术测试方法、跨越多学科的思维路线将是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海相遗迹学经历了博物学者时代、藻类时代、大辩论时代、黎明时代,目前正处于现代遗迹学时代。海相遗迹学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包括:博物学者对遗迹化石的初步研究、遗迹化石真实属性的确立、德国森根堡海洋研究所的建立、遗迹化石的行为习性分类,以及遗迹相、遗迹组构等重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在系统回顾总结海相遗迹学成就和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展示了海相遗迹学发展的3个方向:遗迹化石三维形态重建与形态发生模拟,综合遗迹分类学以及微观手段的运用。海相遗迹学在诠释遗迹化石所反映的生物行为习性以及不同尺度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西藏阿里地区中侏罗—早白垩世遗迹化石的产地地层;复理石相遗迹化石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并描述遗迹化石16个遗迹属17个遗迹种,其中3个新遗迹属和6个新遗迹种。文中所研究的遗迹化石是1980年高原地质研究所地质调查大队四分队采集的。在研究过程中曾得到杨遵仪教授热心指导。照片由王树元、孙特和胡昌铭摄。在此一并致谢。一、西藏日土地区遗迹化石产地地层简介  相似文献   

5.
遗迹化石的鉴定与分类是遗迹学研究的基础,而形态特征则是鉴定遗迹化石的关键。表生遗迹和底生遗迹在岩层面上就可以清楚了解其形态;但内生遗迹往往很难直接观察到其三维空间展布形态,从而给鉴定及后续研究带来了困难。因此,内生遗迹化石的三维形态研究历来是遗迹学研究的难点。以往的研究一般通过样品的连续切片获取内生遗迹的形态信息,完成对内生遗迹的三维重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新方法陆续被应用到遗迹化石的研究中,使内生遗迹化石三维形态的高精度重建成为可能。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识别内生遗迹与围岩岩性的差异,其与连续切片相结合,可以更精确的重建内生遗迹的三维形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遗迹化石研究中的应用,首次实现了内生遗迹化石三维空间形态的无损成像。笔者首次尝试利用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对内生遗迹化石进行了三维重建,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断层成像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实体化石无损三维显微成像研究的最佳方法,但还未应用于研究遗迹化石,该技术可望成为内生遗迹化石三维可视化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遗迹化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一鸣 《矿物岩石》2001,21(3):205-207
中国的遗迹化石在20世纪后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前寒武纪遗迹化石与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将后生动物遗迹化石记录追索到1500Ma甚至1800Ma左右的元古宙早期;遗迹化石和遗迹组构与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的关系研究,描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建立了多种地方性的遗迹相,遗迹组构研究开始渗透到遗迹学研究的众多方面;拓扑遗迹分析,将拓扑学与遗迹学紧密联系,创立了遗迹学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新疆北部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中6个习性类、9种遗迹群落中28个遗迹属的野外和室内观测,首次从遗迹化石个体或群体间排列状态和空间分布角度提出了遗迹化石共生组合关系的概念,并将其区分为3类15型.遗迹化石共生组合关系的研究对详细的古环境、古生态分析和对蕴含在遗迹化石中尚未揭示的奥秘的探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生物化石的分类和鉴定,历来是古生物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分类是将生物按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划分并归纳成类.古生物化石的鉴定是以分类工作为基础,它的分类系统和概念与现代生物相同,其中属和种是古今生物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种的概念在现代生物学上早已明确:种是能够(或可能的)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但由于古生物化石是地史上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相似文献   

9.
杨逢清  熊伟 《沉积学报》2000,18(1):73-79
四川壤塘金木达日基沟晚三叠世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 38个遗迹属、6 3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的相对丰度,建立了 5个遗迹组合 全部遗迹组合均属于Nereites遗迹相。同时应用遗迹化石的生态习性分类、特征遗迹化石和遗迹相来进行沉积环境的分析,认为金木达晚三叠世中晚期的沉积环境经历了大陆斜坡下部-深海盆地边缘-大陆斜坡中下部-深海盆地-大陆斜坡下部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遗迹化石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而对沉积环境的解释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在天山南侧的诸多新生界剖面上首次发现了大量遗迹化石,为地层界面的认识和进一步分析当时的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发现了3个遗迹化石相,即Scoyenia(斯柯茵迹)遗迹相、Skolithos(石针迹)遗迹相Glossifungites(舌菌迹)遗迹相,共计有10余个遗迹化石属,这在以陆相为主的地层中是不多见的。另外,在一些剖面上还发现了大量哺乳类足迹化石,对确定当时生物群的面貌和生态环境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碎屑岩地层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约 《贵州地质》1994,11(4):321-330
本文研究产自贵州独山中泥盆统碎屑岩地层(大河口组、独山组宋家桥段)中的遗迹化石,并分析了这些遗迹化石所代表的沉积环境,分属于Seilacher的Scoyenia遗迹相、Skolithos遗迹相和Cruziana遗迹相。其中,独山县巴年地区独山组宋家桥段下部发现的以Scoyenia为主的遗迹化石具陆相沉积环境特征。这一发现将促进我国Scoyenia遗迹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黔南泥盆系的风暴遗迹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沉积岩在黔南泥盆系地层中比较常见,其中的遗迹化石也较为丰富,为研究风暴遗迹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风暴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了沉积环境的水能量、含氧量等物化条件,遗迹化石群也随之有所变化。本文研究了发生在Glos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和Zoophycos等不同遗迹相环境中的风暴沉积遗迹化石组合,把它们划分为三种类型:(1)单调型风暴遗迹相,风暴作用较弱,风暴沉积过程中的遗迹化石属种和数量较少,但仍与风暴前后的遗迹化石组合属于Seilacher(1967)的相同遗迹相;(2)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风暴沉积形成新的遗迹相附加于较低能的遗迹相中;(3)多元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随着强烈风暴作用强度的变化,在风暴沉积期出现两种以上遗迹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复理石相中丰富的原生生物沉积构造-遗迹化石是该地层的良好示底构造。(1)典型的遗迹化石如Skolithos,Granularia本身是工的极好生物成因构造,(2)浊流事件前的Nereites相遗迹化石占复理相中遗迹化石总量的大多数,主要保存于浊积砂岩底面且主要为下凸良形成雕画迹,指示岩层底面,(3)泥岩层面遗迹化石以凹状、填平补状刘为主,内部纹饰较发育,指示岩层顶面,加强贵迹化石示底标志的研究应是今后值得重视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Phycodes等遗迹化石在吉林南部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4,13(1):24-30
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浑江北线公路的北侧五台山(水洞西山)的早寒武世水洞组中发现了Phycodespedum等遗迹化石。从国际上近年来研究上前寒武系(“新元古Ⅱ”)─寒武系界线的一些重要成果,均以全球的一些典型剖面的实际材料,讨论了遗迹化石组合和序列特征,都说明含此类遗迹化石的岩石地层,其地质时代应为早寒武世早期。而从遗迹化石组合表明应属Skolithos遗迹相,指示古沉积环境为潮间带。  相似文献   

15.
遗迹化石及其对区域地质调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遗迹化石及其分类遗迹化石是古代生物生活期间留印在沉积物表面或沉积物内部的各种生命活动的痕迹(如足迹,移迹、潜穴、钻孔,生物扰动和粪便等)。遗迹化石既不同于由生物体直接经过石化作用变成的遗体化石,也不同于无机成因的各种沉积构造(如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等)。遗迹化石属于生物成因的构造,它们的形成过程,至少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采自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库鲁克塔格山上寒武统和奥陶系.经鉴定计有16个遗迹属,21个遗迹种,其中有4个新遗迹种.这个地区丰富的深海Nereites遗迹相遗迹化石在我国首次发现,这些发现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沉积环境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内含有丰富的二叠系化石遗迹。然而近年来在地质公园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化石遗迹遭受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因而景区化石遗迹保护工作思路和模式值得研究。通过对兴文石海化石遗迹的种类、丰度和当前保存现状的分析,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导致兴文石海化石遗迹遭受破坏的两大原因,据此提出了保护兴文化石遗迹完整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式薄 《现代地质》1994,8(4):371-379,T003
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采自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库鲁克塔格山上寒武统和奥陶系.经鉴定计有16个遗迹属,21个遗迹种,其中有4个新遗迹种.这个地区丰富的深海Nereites遗迹相遗迹化石在我国首次发现,这些发现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沉积环境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广泛出露厚度巨大、岩性单一、实体化石稀少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其地层划分与对比因缺乏明显标志而相对困难。最近,在该地区的研究中采获大量遗迹化石,建立了8个遗迹化石组合。古遗迹学的研究表明,遗迹化石丰度、分异度及遗迹化石组合在研究区内的地层序列中存在明显差异。提出将古遗迹学特征作为一定区域内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之一,为解决巴颜喀拉山群中富含遗迹化石的上部板岩组和顶部砂岩夹板岩组的划分对比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五十多年来,由于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大量特殊的早期生命活动遗迹,从而扩大了建立于显生宙的化石概念,使那些与生物活动有关但并非石化生物遗体的生物遗迹也被认为是化石。实际上,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化石,绝大部分属于被扩大化石概念的范畴中的化石。它们不仅包括原始生物的印模、活动痕迹、沉积构造和改变了成分的构造上保存个体,而且还包括原始生物分解产物的化学分子遗物。作为与前寒武纪生物地层研究密切有关的,则是大家熟悉的迭石和疑源类化石。就疑源类化石来讲,具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