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2020,(4)
地区洪水灾害不仅严重威胁到区域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将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县2000-2016年期间的洪水灾害数据,分析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洪水发生特征,并针对洪水发生频率及危害、发生时间、洪水类型等特征,提出有效的洪水预防对策措施,以期降低洪水灾害引发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徐玲玲  张巍 《水文》2017,37(1):64-67
洪水灾害常常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小流域洪水汇流速度快,易对下游造成瞬时毁灭性灾害,采取有效的小流域治理措施是必须的。根据山丘平圩区小流域特点分析比较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推荐采用瞬时单位线法,同时对小流域分片设计洪水组合进行了研究分析。以团结河流域上段治理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计算出该流域20年一遇防洪设计流量为472.60m3/s,为类似该地区的山丘、平原、圩区混合区设计洪水分析总结经验,提供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3)
洪水是危害程度较高的一类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洪灾,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引起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对防洪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为背景,通过对该流域径流及洪水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流域防洪工作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玛纳斯河流域洪水灾害防御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6)
和政县近100 a来发生多次大洪水,给沿途人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对和政县历史洪水和山洪灾害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洪水灾害预警和防护对策措施,对于提高和政县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洪水风险管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3)
卓尤勒干河位于新疆乌恰县境内,是克孜勒苏河的一条支流。本文基于流域内水文测站的基础资料,对径流特征及洪水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结果可知:卓尤勒干河水量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和暴雨及地下水补给,该河年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大,年内分配相对比较均匀,水量主要集中在4-9月,占年水量的70. 65%,其余月份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本流域洪水成因类型主要为消融型、暴雨型和消融与暴雨混合型三种类型洪水,流域暴雨洪水发生的频次较高,每次暴雨洪水都会给沿途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研究掌握该河径流特征及洪水成因类型可为区域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此为当地干旱区自然环境状况的特点。作者经过实地考察中天山地区与喀喇昆仑山地区,认为这是由于冰川阻塞湖引起的突发性洪水灾害,并且获得关于洪水的第一手资料。认为该洪水类型具有暴发突然、变化快、历时短暂、发生地受冰川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初步判定关于冰川阻塞湖突发性洪水的排水机制可能。通过对叶尔羌河、昆马力克河及四棵树河的详细研究,利用混沌及分形等数理方法,计算出相关特性定量指标。发现可预报洪水序列与阻塞湖库容量有正相关关系。结合整个西部地区的冰川分布进行整合分析.发现冰川阻塞湖引起突发性洪水的发生规律。结合分析阿尔泰山、祁连山及西藏地区地理环境特点,认为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是冰湖洪水的突发区。加强对冰川阻塞湖洪水的研究,希望对未来的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起到辅助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藏嘉黎断裂带沿线高位链式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多次在易贡藏布、帕隆藏布及雅鲁藏布江下游造成流域性灾害链破坏,如易贡高位滑坡灾害链、古乡高位泥石流灾害链、尖母普曲高位崩塌灾害链、米堆冰湖溃决灾害链等。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并结合前人资料,总结了嘉黎断裂带沿线高位链式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认为其可划分为“高位崩滑-碎屑流-堵江-洪水灾害链”、“高位崩滑-堵江-洪水灾害链”、“高位泥石流-堵江-洪水灾害链”、“冰湖溃决灾害链”等4种类型。本文还从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貌与水系、冰川、气象等4个方面分析了高位链式地质灾害的孕灾条件,并对其成因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当前条件下,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和人类工程活动增强,嘉黎断裂带沿线高位链式地质灾害的发生将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8.
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暖导致全球高山地区的冰川环境变化剧烈,冰碛湖稳定性降低导致溃决频率增加,成为中国、尼泊尔、俄罗斯、秘鲁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频繁发生的冰川灾害类型之一。冰碛湖溃决诱发形成的洪水和泥石流,由于规模巨大、成灾速度快和波及范围广等特点,造成下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冰碛湖溃决事件、溃决诱因、溃决模式和溃决洪水特征4个方面研究现状和发展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总结经验和思路,从而为冰碛湖溃决研究和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阿热勒托海河流域暴雨洪水灾害频繁,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阿热勒托海河区域特征、洪水特性,对重点防洪河段的7处设计洪水计算断面及防洪工程设计节点断面进行洪水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流域的洪水类型、成因及历史洪水特征。结果可知:该流域主要发生雪型洪水,暴雨型洪水与混合型洪水,计算出阿热勒托海河历史洪水重现期57年。研究结果可达到加强流域防洪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极端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端洪水灾害具有频率低、影响范围大、损失高等特点,一般常遇洪水的灾害损失评估方法难以适用。分析了极端洪水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认为极端洪水灾害损失具有时空分布的特性,因此借鉴空间信息格网技术,分别形成了极端洪水水文特性格网与社会经济特性格网,并将其叠加得到具有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的基于GIS的极端洪水损失空间信息格网模型,从而有效地反映了极端洪水灾害的时空特性。结合极端洪水损失率数据库,可评估极端洪水灾害损失。利用该方法评估了1998年特大洪水造成哈尔滨市江南主城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实证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极端洪水灾害损失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2020年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先后发生特大洪水,其中干流编号洪水全部发生在上游,构成了长江流域洪水的主要部分。首先回顾2020年洪水及洪灾情况,然后根据历史上几次特大洪水过程和历年实测资料,分析长江上游洪水特征、洪灾类型及特点,最后提出新时代长江流域洪水整体防御战略及山洪灾害防治战术。研究表明:金沙江洪水是长江上游洪水基础部分,岷江、嘉陵江和干流区间是洪峰的主要来源,三者洪水遭遇是产生上游特大洪水的主因,上游洪水又是全流域特大洪水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造成洪灾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山洪以及山洪引起的地质灾害,财产损失最大的是中下游及湖泊地区。未来堤防仍然是防洪的基础,提高沿江城市防洪标准主要手段是控制性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而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最有效的途径是给洪水以空间的自然解决方案等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40a来新疆河流洪水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李燕 《冰川冻土》2003,25(3):342-346
随着全球变暖,水循环加快,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河流各类洪水频繁发生,且呈现出峰高量大的特征.近40a来洪水灾害的频次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1987年以来,洪灾发生的频次增高,灾害损失成10倍增加.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天山中西部为主的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所致.  相似文献   

13.
此次发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从地质构造、植被、地形和诱发条件4个方面分析灾害的形成。在研究该地区此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共同规律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楚雄市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区霜雪灾害等级、阶段、时空变化、周期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共发生霜雪灾害57次,其中轻度10次,中度43次,重度4次。灾害变化可分为1644-1733年、1734-1783年、1784-1833年、1834-1863年及1864-1912年等5个阶段。时间上,灾害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和初春;空间上,灾害主要分布在银川、中卫、平罗、永宁、盐池和定边,共6个地区。同时,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灾害存在着4个明显的发生周期,即3 a、6 a、27 a和58 a的周期。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霜雪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何隆邦  李光录 《水文》2012,32(2):88-90,94
2010年7月6日青海湟源地区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山根地区发生了200年一遇特大暴雨,湟源县董家庄水文站出现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了重大的洪涝灾害。本文通过这次暴雨洪水调查情况,对"2010·07"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便为研究该地区暴雨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6,(5)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标准为10 a一遇,相应的上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10 a一遇设计标准,在施工期挡水运行。子午河为季节性河流,夏季易发生暴雨,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如发生超标洪水,存在溃决的风险,溃决洪水具有历时段、洪峰流量大的特点,对上游围堰以下河段分布的部分城镇带来一定影响。根据围堰的坝体的材料和特点,拟定溃决方式为逐渐溃决进行溃坝洪水计算,根据河道特性进行沿程洪水演进分析,结合演进分析对下游村镇洪泛区进行普查,根据溃坝洪水对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否造成灾害确定溃坝洪水范围。通过对该工程溃坝洪水风险分析,如发生溃坝,会对下游的城镇和群众造成一定的损失和影响,并提出加强水情测报、保证工程质量以及下游群众撤离方案等防止和减小溃坝影响的措施,同时建议应将围堰工程溃坝影响分析纳入施工专业导截流方案比选的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依据2013年卢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阐述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发育特征以及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为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叙述了北京市门头沟地区洪水、泥石流等灾害遥感技术调查的概况。对该区主要灾害的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了评价,同时按受害程度,将村镇分为4类,并对每类村镇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具体意见。对日后可能发生严重灾害的潜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灾害的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4年7月受第九号超强台风"威马逊"残余云系影响,德宏州各县市普遍遭到暴雨袭击,伊洛瓦底江和怒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特别严重的是21日6:00,芒市芒海镇发生特大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分析本次暴雨洪水的雨量、暴雨特性及灾害特征,有助于掌握和了解该地区暴雨洪水的特性,为防洪减灾、防御自然灾害[1]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特约主编致读者 崔鹏刘维明王昊 21世纪以来,在气候变化、构造活动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自然灾害强度和风险明显增大,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发展,防灾减灾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巨型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甚至对区域或全国性社会经济系统造成严重冲击。巨灾突发性强,发生频率低,观测数据和历史记录稀缺,形成机理与风险演化规律研究难度大,目前科学认识难以满足巨灾的防灾需求。从地质历史记录中捕捉与重建巨型古灾害事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认识其发育机制和风险演化规律,可以有效弥补现有观测数据缺乏的不足,为巨灾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目前,古灾害研究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现了众多超出已有认知的极端事件,比如洪峰达到107 m3/s造成全球气候突变的北美大洪水。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现极大促进了对地球表层动力过程灾害效应的认识。中国地学界非常关注古灾害研究,形成了古灾害研究的科学群体,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在防灾减灾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了集中体现我国古灾害的研究成果,《地学前缘》编辑部委托我们邀请从事古灾害研究的专家撰文,汇编成《古灾害:沉积、地貌与年代》专辑,主要介绍我国不同灾种古灾害的沉积和地貌特征、测年方法、区域分布和发育规律等。本专辑共收录18篇文章,分为测年方法、古灾害链、古滑坡、古洪水、古地震和古海洋灾害6个栏目。 确定古灾害事件的年代是重建灾害演化过程的关键。测年方法栏目共收录2篇文章:赖忠平等综述了灾变过程的年代学研究,围绕不同灾害过程的沉积体系介绍野外采样策略和对应的测年方法;灾变沉积测年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古灾害事件重建的重要因素,白世彪等提出了提高古滑坡定年精度的途径。巨型灾害具有典型的链生效应。古灾害链栏目共5篇文章,王萍、殷志强和刘维明等分析了雅鲁藏布江中下游、黄河上游以及雅砻江古堰塞事件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地貌效应等,范宣梅和陈剑等分别介绍了岷江上游叠溪和金沙江上游特米巨型古堰塞湖。滑坡是山区最为频发的灾害。古滑坡栏目共收录3篇文章,张永双等以青藏高原东缘为例介绍了深切河谷区古滑坡的判识、特征和定年,王玉峰和黄小龙等分别介绍了高速远程滑坡沉积动力学特征和程海断裂的古滑坡分布规律。洪水是对人类影响最广泛的灾害。古洪水栏目共收录4篇文章,王昊和郭永强等的综述文章分别介绍了高能(溃决)洪水的沉积特征和高山峡谷区古洪水的重建方法,朱诚等系统研究了成都平原一处典型文化遗址古洪水沉积的时代和成因,苏怀等以金沙江2018年白格洪水为例总结了现代溃决洪水的沉积特征。地震破坏力极大,往往造成毁灭性灾害。古地震栏目共收录2篇文章,刘静等介绍了古地震学的研究历史、前沿和发展趋势,李德文等总结了湖泊沉积古地震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我国海洋开发对古海洋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古海洋灾害栏目共收录2篇文章:杨文卿等重建了南海1076年的古海啸事件,分析了其对沿海岛屿的社会经济影响;孙启良等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的特征,进行了灾害评估,指出了海底滑坡的成因机制和潜在海底滑坡的识别方法。 最后,希望更多的科学家能够关注古灾害研究,并把古灾害研究与现代灾害研究紧密结合,不断深化灾害形成与风险演化机理探索,服务巨灾风险防范。 值此古灾害专辑付梓之际,谨向各位作者和评审专家为本专辑做出的科学贡献,以及《地学前缘》编辑部的精心把关表示衷心感谢! 文中全球尺度的海底地形数据由GEBCO(www.gebco.net)提供,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