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同位素定年技术,提出冲断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与矿床成矿时代一致,其主体时代为印支晚期(2.0~2.3亿年)。研究认为,该期发生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是川-滇-黔接壤区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为印支晚期特提斯洋闭合与造山作用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前陆盆地诱发强烈的斜冲走滑,形成一系列冲断褶皱构造带,并发生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该认识对深化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铅锌矿床成矿模型、优选找矿标志、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和实现找矿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交界地带的扬子陆块西南缘,并广泛分布了全球罕见的碳酸盐岩容矿的后成热液型富锗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铅锌品位特高、储量大、富含稀散元素锗和贵金属银,经济价值巨大,备受广泛关注。针对制约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的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响应机制、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铅锌锗元素超常富集—巨量聚集成矿机制、矿床类型归属与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等重大理论问题,历经20余年,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矿田构造解析、典型矿床精细解剖及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① 提出了富锗铅锌矿形成于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走滑构造系统,解析并厘定了断褶构造组合样式及成矿构造体系,建立了构造分级成矿- 控矿、矿体空间定位模式;② 系统概括了矿化空间组合结构及矿床成矿规律,查明了“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揭示了铅锌共生分异机制及铅锌锗超常富集成矿机制;③ 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会泽型铅锌矿床新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系统及流体“贯入”—交代成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陆内走滑构造系统控矿—流体“贯入”- 交代成矿论(构造控矿—流体“贯入”成矿论)。应用该理论研发出适用于该类矿床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系列,取得了近些年来川滇黔地区一系列找矿突破和新进展。该研究进展不仅为川滇黔成矿区矿床勘查技术研发及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将在扬子陆块西南缘乃至特提斯成矿域的类似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部署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乐开铅锌矿床是近些年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矿床之一,与该矿集区内铅锌矿床主要受NW向断裂控制有所不同,乐开铅锌矿床严格受NE向断褶构造控制,与滇东北矿集区铅锌矿床具有一致的成矿地质条件。该研究对黔西北乐开地区乃至川滇黔接壤区铅锌矿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构造精细解析和构造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结果】该区控矿构造型式为典型的“多字型”和“入字型”,并划分出3种构造组合,分别代表4种不同的构造体系:海西期—印支中期(早SN构造带)、印支晚期—燕山早期(NE构造带)、燕山中晚期(NW构造带)及喜马拉雅期(晚SN构造带)。断裂构造岩主要表现为低温成矿阶段的前缘晕元素组合(Sb-As-Hg)、中温成矿阶段的近矿晕元素组合(Zn-Pb-Cd)与中高温成矿阶段的尾晕元素组合(In-Sn-Ni-Cu)。【结论】NE构造带为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推断成矿流体在平面上自SW向NE向运移,提出矿区深部6个定位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黔西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控矿-成矿机制一直是该区深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长期困扰该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提升和制约深部找矿突破的构造研究瓶颈,基于10个主要铅锌矿床的矿体赋存规律研究,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了成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力学等特征,识别和厘定了该区存在五种控矿构造组合样式:正断层-背斜式、双向断层-背斜组合式、同向斜落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反倾断层-背斜式、同向斜冲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结合典型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等信息,研究认为,自印支期以来,该区构造体系呈现从NE构造带→NW构造带→SN构造带(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过程。其中,NE构造带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成矿构造体系,进而论证了构造控矿作用机制,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式,为区域勘查部署和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地区已发现中-小型矿床(点)100余处,它们的分布严格受到区域性构造的控制,是研究大规模成矿流体运移途径的理想场所。本文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起源与运移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天桥硫化物的(87Sr/86Sr)200 Ma为0.7118~0.7130(均值0.7123,n=7),筲箕湾闪锌矿的(87Sr/86Sr)200 Ma为0.7113~0.7129(均值0.7120,n=5),青山闪锌矿及其包裹体的(87Sr/86Sr)200 Ma为0.7099~0.7126(均值0.7111,n=8),杉树林闪锌矿的(87Sr/86Sr)200 Ma为0.7107~0.7115(均值0.7113,n=7),银厂坡热液方解石和矿石全岩的(87Sr/86Sr)200 Ma为0.7108~0.7255(均值0.7152,n=8)。可见,受NE向构造控制的银厂坡矿床最富放射性成因Sr,而受NW向构造控制的矿床其Sr同位素组成从NW的天桥向SE的杉树林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经与地幔、峨眉山玄武岩、赋矿地层沉积岩和基底岩石的Sr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比,发现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或流经了富放射性成因Sr的基底岩石。综合以往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本文认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至少可分为3组,即起源或流经基底岩石的富金属成矿流体沿NE或近EW向构造运移,起源或流经赋矿地层沉积岩的富金属成矿流体沿NW向构造向SE向运移,而起源于赋矿地层沉积岩的富硫成矿流体则沿NW向构造向NW方向运移。多组流体大规模运移过程中在有利的构造空间发生流体混合,形成矿(化)体,应加强构造流体复(耦)合部位的成矿和找矿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艳  韩润生  魏平堂 《地质学报》2015,89(Z1):242-244
<正>滇东北富锗铅锌矿集区是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大铅锌基地的主体,会泽铅锌矿床具有"富、大、多、深、强"等特点(韩润生等,2012),在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具典型性。成矿流体的来源是矿床成因机制研究的关键,对建立合理的矿床成因模式、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8.
陕西凤太(凤县-太白)矿集区是南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发育7个大中型铅锌矿床以及许多小型矿床(点)。关于铅锌矿床成因前人提出了多种观点,这些成因认识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同生成矿还是后生成矿,是一期成矿还是两期成矿。多年来笔者在凤太矿集区开展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工作,文章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近十年来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等方面的新进展,系统论述了铅锌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厘定成岩成矿时代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建立成矿模型,并提出新的找矿方向。笔者认为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的后碰撞阶段,是区域大规模构造变形变质-岩浆作用-流体活动的产物,是同一期成矿事件中后生成矿流体在不同构造扩容空间充填交代形成不同矿化类型铅锌矿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多源流体成矿系统。根据成矿模型,提出了中泥盆世古道岭组灰岩的内部及灰岩与中酸性岩体接触带附近是今后深部找矿勘查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9.
右江前陆盆地形成于华南板块向印支板块俯冲拼合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印支期构造形迹。然而盆地中印支期岩浆及其相关成矿作用鲜有报道。选择右江盆地东南缘西大明山矿集区新发现的与有机质关系密切的德立矿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测年方法,获得德立矿床成矿时代为207.1±0.6 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为0.728379~0.739226,对比显示,闪锌矿Sr同位素组成与矿集区及周边晚白垩世长英质岩体、晚侏罗世高镁安山岩低Sr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而与区域内三叠纪长英质岩体具有相似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德立铅锌矿床成因可能与三叠纪岩浆关系密切,也暗示西大明山矿集区深部或周边存在隐伏三叠纪岩浆岩。此外,该矿床的矿体产出部位与富有机质地层关系密切,泥盆系和寒武系之间的硅钙界面破碎带是寻找铅锌矿床的有利位置。此次研究指示在西大明山矿集区不仅有晚白垩世铅锌成矿作用,矿集区西侧还存在印支期铅锌成矿作用,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发育两期成矿作用的叠加,为今后矿集区找矿勘查拓展了新的思...  相似文献   

10.
滇东北乐红铅锌矿床构造成生发展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红矿床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区断裂、褶皱构造的系统解析,将断裂构造岩分为碎粒岩、碎斑岩、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4类。通过不同方向断裂、褶皱构造筛分,反映矿区内存在4种构造组合,代表5期构造体系,分别对应于加里东期-前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期。在此基础上,通过矿区褶皱和断裂控矿特征分析,认为NE向巧家-莲峰斜冲走滑断裂、乐马厂斜冲走滑断裂控制乐红矿区所在的巧家-金阳-永善构造带,NW向乐红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是该矿床的导矿构造;乐红断裂和配套次级褶皱(包包上向斜和金家沟背斜)是矿床的配矿构造;构造活动引起的次级断裂破碎带、节理裂隙带及拖曳褶皱中层间断裂带是矿床的容矿构造。最终建立了乐红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为该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黔西北矿集区铅锌找矿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中南部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可能是一种新的铅锌矿床类型,该类铅锌矿床明显特征是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暗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以及峨眉山玄武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与西南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成矿时代相近,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存在均一化过程,区域大规模流体运移在该区铅锌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床可能为“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四川-云南-贵州(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大型矿床之一,其矿石储量4.5 Mt,Pb+Zn平均品位10%~12%,矿体主要以筒状、脉状赋存于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富有机质破碎带“黑色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NWW向断裂、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通过详细分析各组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动力学特征。成矿前,该矿区受近N-S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NWW向逆断层;成矿期,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作用,研究区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矿区的NWW向张扭性断层、NW向扭张性断层和NE向逆断层;成矿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近EW向,形成NWW向、NW向和NE向的破矿断裂。NWW向断裂是矿区的主控断裂,是流体运移的通道;NW向断裂是NWW向断层的主要配套断裂,是流体混合和矿体就位的空间,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是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最具特色的控矿构造样式。来自深部的富金属离子的流体与来自寒武系富有机质地层的还原型流体在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控制的张裂空间的混合,是该床的主要成矿机制。矿区南部和西部类似的构造样式区是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体,总结成矿结构面类型和矿化样式,概括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并进一步揭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三位一体”的成矿规律:矿床产于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不整合面上发育的溶塌角砾岩岩相组合、成矿正断层破碎带、区域性热卤水活动的“硅-钙面”成矿结构面中。在此基础上,综合构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研究确定勘查区找矿方向,通过成矿结构面研究判断矿体空间位置及其产状,硅-钙面等特征是判断矿床(体)存在的成矿流体作用标志。其勘查应用流程进一步概括为:看、查、识、厘、析、填、测、比、探、勘。该研究对同类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评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乔青 《地质与勘探》2013,49(1):99-112
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县-太白(简称凤太)矿集区西北部.本次工作详细研究了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依据矿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以及矿脉的相互穿插关系等特征,将成矿阶段划分为早期富闪锌矿硫化物阶段、中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碳酸盐阶段.结合前人在成矿时代、构造样式和演化、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是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后生的流体充填交代矿床.这一认识对理解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中发育的成矿地质特征与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相似的其它铅锌矿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矿集区找矿预测有着不同于典型矿床和区域性成矿预测的规律和特点,是在厘定区内主要类型矿床的成因类型基础上,以"三位一体"(即成矿地质作用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成矿系统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文章以辽宁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为例,系统总结了矿集区的矿床类型、岩浆-成矿系统、"三位一体"找矿预测要素等关键科学问题。青城子矿集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金-银矿集区,由于多年的开采,青城子等矿山濒临危机,如何取得该地区找矿突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表明,该矿集区内铅锌矿床和金、银矿床的成因类型可能均属于岩浆热液型,而非元古代喷流沉积型,矿床的"层控"现象实为特定岩性界面控制的有利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期花岗斑岩有关,铅锌矿和金、银矿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演化的产物。在未来的找矿预测中,应重点开展以下5方面工作:(1)查明矿床的具体成矿地质体;(2)进一步提炼成矿期构造控矿规律和成矿结构面样式;(3)凝练有效的成矿作用特征标志,重点是与成矿有关的远程蚀变标志;(4)构建和完善矿集区中生代岩浆-成矿系统,并注意新矿种、新矿床类型的寻找;(5)探索研究矿集区的自然边界,扩大找矿范围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控矿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总结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几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研究区内构造展布与矿床(点)分布之间的关系,提出构造是区域铅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构造对成矿具分级控制特点,强调研究区内构造体系是找矿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贵州普定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黔西北五指山铅锌矿集区是川滇黔接壤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已探明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储量超250万t,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文章对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邻区及MVT矿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矿体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陡倾斜脉状产出,断控和层控特征明显。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硫化矿型,主要金属矿物由闪锌矿和方铅矿组成。矿床形成受构造、层位及岩性、沉积岩相等因素的约束,构造是必要条件和主要控矿因素,灯影组和清虚洞组鲕状白云岩是有利赋矿层位和容矿岩性,局限-半局限的台地-泻湖相沉积为有利沉积岩相条件。成矿物质具有混合特征,其中成矿金属Pb、Zn等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而矿化剂C和S则分别来自赋矿海相碳酸盐岩及其内的蒸发膏岩。成矿流体属于与右江盆地演化有关的低温中低盐度盆地卤水,矿体是富金属流体在早燕山期区域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卸载,与富硫流体混合的产物,成矿过程与MVT矿床相似。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有望推动区内找矿新突破,并为邻区铅锌成矿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川滇黔交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地,云南省鲁甸县乐红铅锌矿床是区内近年来探获的又一大型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乐红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00.9±8.3 Ma,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印支晚期。闪锌矿初始锶同位素比值特征指示了成矿金属物质为壳源,主要来自于基底地层和沉积盖层。矿床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特征表明乐红铅锌矿床硫源为海水硫酸盐,还原硫可能是海水硫酸盐经过热化学还原作用(TSR)而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内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乐红铅锌矿床可能是在印支晚期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拼合造山作用下,引起成矿流体运移,进而在容矿构造内沉淀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昭通毛坪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的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成矿作用过程等方面均与控矿构造休戚相关。本文以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不同级别控矿构造的精细解析,揭示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控矿构造体系及控矿构造型式,总结提出了构造控矿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床自印支期以来主要历经了北东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等四期构造体系演化过程。其中,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为区域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滇东“多”字型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区域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NE向毛坪左行压扭性断裂、SN向洛泽河左行扭性断裂为矿床一级构造;其派生的NE向猫猫山复式倒转背斜、NNW向左行扭张性断裂及NE向切层左行压扭性断裂,为矿床的二级构造; NE向左行压扭性层间断裂为矿床三级构造;低序次的节理裂隙为矿床的四级构造;斜冲走滑断裂-复式背斜组合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毛坪富锗铅锌矿床斜冲走滑-断褶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提出矿区深部勘查部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五指山背斜矿集区铅锌矿成矿远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林  赵征  刘金海  林权华 《贵州地质》2006,23(3):203-205,210
五指山背斜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为一侏罗山式褶皱,是黔西北铅锌成矿带的一个组成部份,该背斜与区域化探异常套合较好。笔者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结合近几年工作成果及认识,以及该地区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矿集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相信通过进一步工作,该矿集区有望发现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