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同步辐射对天然金刚石晶体进行了形貌学研究,在的完整晶体内观察到晶体以平行{100}生长为主的正常生长,而不是前人所常见的平行{111}生长。生长带方向平行于(100)、(100)和(010)、(010)。生长带分布在偏离晶体中心的曲面内。由生长带的分布与形态可以观察到晶体不同晶面生长速度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人造金刚石合成片中再结晶物质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金刚石合成片断面的再结晶物质具有分带现象,金刚石晶体出现了再结晶片-板状石墨亚带和枝状石墨亚带中,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探讨金刚石的生长条件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人造卡邦金刚石生长受成压力、温度等条件的直接影响,从触媒金属向石墨中浸渍,石墨向金刚石结构转化、金刚石子晶生长三个方面讨论了人造卡邦金刚石的生长特性,根据人造卡邦金刚石生长规律,研究用不同的工艺方法,设计生长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的人造卡邦金刚石聚晶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金刚石合成片断面的再结晶物质具有分带现象,金刚石晶体出现于再结晶片-板状石墨亚带和枝状石墨亚带中,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探讨金刚石的生长条件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形貌学研究,首次发现湖南褐色天然金刚石中存在籽晶金刚石.该金刚石晶体呈菱形十二面体,其同步辐射X射线劳埃图上大部分斑点分别分布在5条主晶带上.经分析发现,该金刚石晶体首先由晶核发育成菱形十二面体金刚石籽晶,再由此籽晶生长成菱形十二面体金刚石晶体.该金刚石晶体中晶体缺陷很少,仅存在部分由塑性形变产生的应力场以及由籽晶生长界面产生的面缺陷,表明该金刚石晶体所处的生长环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技术,对人工合成金刚石以及产自山东、辽宁、湖南的天然金刚石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合成金刚石中,检测到了第四周期的元素(除As、Ge、Kr和Br外)和Pb;其中Fe、Co、Ni相对含量高,可能是合成时触媒的混入引起的。天然金刚石中检测到的微量元素有Ca、Ti、Cr、Mn、Fe、Co、Ni、Cu、Zn、W、Au和Pb,但相对含量比合成金刚石中相应的微量元素相对含量低。不同产地的天然金刚石中的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反映了金刚石地幔生长环境的不同及岩浆对金刚石生长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了单晶金刚石膜,探索了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单晶金刚石膜的生长机理。实验仪器采用石英管式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种晶为3颗IaAB型天然金刚石原石,生长面近平行于(111)和(110)方向,生长温度为800℃,压力约为6kPa,时间约为8h。使用宝石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CVD单晶金刚石膜的生长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生长面上可见明显的生长层,生长晶体无色透明,CVD单晶金刚石膜在生长面上横向外延生长,并形成定向的台阶状表面——“阶梯流”。在相同的条件下,(111)方向上生长的CVD单晶金刚石膜比(110)方向上的更有序。H2浓度的大小对CVD单晶金刚石膜的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造卡邦金刚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造卡邦金刚石是用特种石墨在触媒在77kb(7700MPa)以上压力和1500°K左右温度下合成的。经微观和宏观检测,它具有结构致密、晶粒间以金刚石键相结合的微观特征,与天然卡邦结构相近,它在宏观上表现出显微硬度高(相当于天然单晶)、抗压强度高、耐磨性好、颗粒大、可指定成形等优点及耐热性差的不足。人造卡邦金刚石的研究成功并将它应用于工业、国防和科技各个方面,使当今人造金刚石发展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阴极发光和红外光谱技术在金刚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总结了阴极发光(CL)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金刚石研究中的应用。CL图像可以揭示金刚石的内部结构、生长机制、生长阶段及过程,提供塑性变形及是否含有CO2的信息,验证和解释微区FTIR分析、稳定同位素及地质年代研究的结果,为天然金刚石和合成金刚石的区分提供关键证据。合成金刚石的实验研究表明,氮的不同聚集态丰度值是聚集温度TNA、金刚石存留时间tMR及氮丰度值的函数,利用地质信息和FT  相似文献   

10.
金刚石中的氢及其在金刚石高温高压合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在金刚石中往往以一定的化学态形式存在,不同类型的金刚石中氢会以不同的电荷状态进行迁移与扩散,也可以与其他杂质元素N、B、P等作用,形成(N,H)、(B,H)、(P,H)对;为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物质体系中引入氢,有利于提高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产量、粒度及品级,也将为模拟天然金刚石的形成与探讨地球深部的动力学过程提供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11.
Fe-C(H)系高温高压金刚石多晶在合成片上呈成堆聚集状、不均匀分布.多晶中的金刚石晶粒多为八面体晶形、随机定向、大小无规律,表面发育"锯齿状"生长台阶,普遍发育塑性形变等缺陷.多晶中的金刚石晶粒间接触界线清晰、呈突变状.无论是利用品体成核、还是晶体长大理论都只能解释多晶中存在的部分现象.利用碳原子配位四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分析多晶的形成机制值得探索.深入分析Fe-C(H)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形成机制不但有利于改善金刚石合成的工艺、提高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品级.而且有利于为人们探讨天然金刚石多晶的形成机制及其深部意义提供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12.
辽宁复县金刚石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阴极发光图像揭示了辽宁复县金刚石的内部结构具有3种类型;(1)简单的生长环带结构;(2)多期生长的复杂环带结构;(3)稀少的似玛瑙状结构,这些内部结构特征反映金刚石的不均一性及生长具多期、多阶段特点、该特点与金刚石所处的流体-熔体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玛瑙状结构除多生长中心聚集形成复杂种晶形态所致外,局部不均匀熔蚀、混合的生长机制的变化的结晶条件三者综合作用亦是原因之一,阴有发光图像还反映了金刚石晶体  相似文献   

13.
金刚石中氢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含氢对于天然与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体内而言是固有的,但是对CVD金刚石来说并非固有。氢可以稳定存在于晶格位、键心、反键心及四面体空隙等金刚石的结构属性中,也可以存在于显微流体包裹体中。即便是在 1473K下淬火,氢在金刚石中也并不发生迁移或扩散,表明氢在金刚石结构中是自陷的。金刚石中的氢的研究对于地幔矿物学及材料科学等均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宝石级合成金刚石中的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刚石的包裹体作为研究金刚石生成时的温度、压力、成矿流体的化学组分等性质的重要窗口,长久以来倍受人们的关注,在天然金刚石包裹体的研究上,前人已作了大量的工作[1],而合成金刚石的包裹体的研究的却少有报道。最近,我们对俄罗斯合成金刚石的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今年投入市场的俄罗斯合成无色宝石级金刚石一般为0-20~0-70ct。晶体常生成八面体{111}、立方体{100}或立方体{100}和八面体{111}的聚形和菱形十二面体{110}与八面体{111}的聚形。在双筒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  相似文献   

15.
鸣午 《探矿工程》1979,(4):41-42
高压合成金刚石尽管合成金刚石不断生产,但天然金刚石因其硬度和光学性能同珍贵的宝石一样,占有独特的地位。在高温和很高压力时,金刚石稳定的碳形态,材料科学家需要采取对策。高压物理学和技术的先驱—P·W·布瑞奇曼,据说每当他想从其早期的装置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压力时,他总想把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作为他的第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15粒山东郯城砂矿金刚石样品进行矿物学和光谱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郯城金刚石的粒径集中在1. 0~4. 0mm之间,晶体形态以菱形十二面体为主,其次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聚形,八面体较少;晶面形貌除倒三角凹坑、塑性变形滑移线、熔蚀沟、生长丘、生长阶梯、叠瓦状蚀象、滴状丘、晕线等原生形貌发育外,小部分发育有次生形貌 绿色色斑,且大多数金刚石的边棱清晰,磨圆程度不高。研究首次测得了郯城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的半高宽数据和金刚石包裹体拉曼谱图,显示郯城砂矿金刚石结晶程度差异较大,暗示其形成的金刚石地质生长条件和环境的复杂性;金刚石包裹体有橄榄石、黄铜矿、针铁矿、石墨矿物,其中橄榄石包裹体占比较高,表明郯城金刚石包裹体类型以橄榄岩型为主,测试结果与华北东部古老克拉通之下的岩石圈地幔大部分由橄榄岩组成的结论一致。对比郯城金刚石与蒙阴金刚石特征的异同,初步探讨了金刚石砂矿的物质来源,为揭示郯城砂矿金刚石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金刚石及其包裹体的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主要采用同步辐射貌相术和红外光谱研究了产于南非和我国辽宁天然金刚石的晶体缺陷特征,分析了这两个产地金刚石的同步辐射形貌像和红外光谱的异同,对同步辐射形貌像中星芒像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星芒像是晶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晶格弯曲畸变造成的,与晶体内部片状氮含量无关,辽宁和南非金刚石最大晶格弯曲畸变角分别为1.75°和0.98°。星芒的出现与晶体是否受到熔蚀有密切的关系。辽宁金刚石的星芒像强,晶体受到的熔蚀较弱;南非金刚石的星芒像弱,晶体受到的熔蚀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人造金刚石进行整形处理,采用适当的工艺,把连聚晶分离成单晶,对不规则的晶体进行浑圆化处理。整形后人造金刚石的连聚晶可控制在5%左右,经分选后可选出一定比例的高品级金刚石,既保证了金刚石质量的稳定性,又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已经发表的数十篇关于澳大利亚金刚石的英文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其金刚石的品质、颜色类型、形态及表面特征、生长结构及微量元素、包裹体、C同位素等方面探索了澳大利亚不同区域金刚石可能存在的产地来源特征.研究显示,澳大利亚金刚石可分为岩石圈地幔成因、超深地幔成因和俯冲环境来源等成因类型;大部分澳大利亚金刚石都因经历过强烈的晶格变形或熔蚀作用而晶体圆化,但不同产地来源的金刚石在颜色组合、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金刚石比例、C同位素组成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总体上,澳大利亚不同区域金刚石具有一定的产地来源个性,但无法简单确认澳大利亚金刚石“整体”的产地来源特征;只有结合成因来源进行分析,才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不同区域金刚石的特征组合及其意义,从而为理解其产地来源的特殊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大腔体人造金刚石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金刚石的合成工艺-φ23mm腔体工艺的基础上,利用变功率合成技术和瓶颈效应后改变组装方式,使腔体内的物量比合理化,以达到腔体内合成温度和压力均匀,控制金刚石的生长速度,在较低的合成压力和合成功率下,在φ28.5mm腔体和φ31mm腔体上,合成优质高产金刚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