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北古老基底单元、东昆中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马尔争-布青山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5个次级构造单元,重新厘定了东昆仑不同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时代,恢复了古海盆的演化历史.通过成分分析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确定了测区巴颜喀拉山群物源来自北部,基底性质可与马尔争-布青山带相对比,恢复了巴颜喀拉山群经历的构造热历史.运用构造年代学分析方法限定了测区经历的几次重大地质历史转折事件.确定了测区浆混花岗岩的存在.通过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分析,揭示了测区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水系变迁过程和古环境古气候演变过程.新发现一中型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2.
阿拉克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北占老基底单元、东昆中早占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马尔争一布青山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5个次级构造单元,重新厘定了东昆仑不同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时代,恢复了,古海盆的演化历史:通过成分分析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确定了测区巴颜喀拉山群物源来自北部,基底性质可与马尔争-布青山带相对比,恢复了巴颜喀拉山群经历的构造热历史。运用构造年代学分析方法限定了测区经历的几次重大地质历史转折事件。确定了测区浆混花岗岩的存在。通过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分析,揭示了测区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水系变迁过程和占环境古气候演变过程。新发现一中型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3.
在1∶5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详细的野外剖面测制、岩石组合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研究手段,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划分为基质和构造混杂岩块。构造混杂岩块包括变质基底岩块、洋壳型岩块和岛弧型岩块。其中,洋壳型混杂岩块又细分为早古生代蛇绿岩(516.4Ma±6.3Ma)、晚古生代蛇绿岩(332.8Ma±3.1Ma)和海山/洋岛玄武岩;岛弧型混杂岩块细分为加里东期中酸性侵入岩岩块(441.1Ma±6.3Ma)和火山熔岩岩块。建立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2套典型的古洋盆扩张、俯冲消减的物质组合,分别代表东原特提斯洋和东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从而为研究东特提斯洋演化的进程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西部,北邻阿尔金造山带,南与巴颜喀拉褶断带接壤。笔者对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对其构造变形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通过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与晚三叠世喀勒拉组火山岩角度不整合接触,最后将形成时代厘定为石炭纪—二叠纪。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带历经了自华力西—印支旋迴的多期、多体制、多层次的构造变形,显示强烈的多期构造混杂特征。并探讨了鸭子泉-鸭子达坂构造混杂岩带的构造属性,认为鸭子泉火山岩岩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块汇聚俯冲的岛弧环境,岩浆可能来源于俯冲消减和地幔楔形区物质的局部熔融。  相似文献   

5.
阿尼玛卿山早古生代和早石炭-早二叠世蛇绿岩的发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千韬  李涤徽 《地质科学》1999,34(4):523-524
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岩带位于东昆仑东段南缘,处于秦祁昆缝合系和古特提斯缝合系(Bian,1996)的交接部位。蛇绿岩带呈NWW向延展,长约400km,宽10—50km;由一系列构造岩片构成。在其西段的布青山-牧羊山蛇绿混杂岩带见有晚二叠-三叠纪砂板岩角度不整合在此蛇绿混杂岩之上,不整合面之上有底砾岩。有加里东末期岛弧型花岗-英云闪长岩侵入此蛇绿混杂岩中。前人认为该蛇绿岩的时代属晚二叠-中三叠世(姜春发等,1992;许志琴等,1996;王国灿等,1998)。最近,作者于此蛇绿岩带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早石炭-早二叠世蛇绿岩,证明阿尼玛卿蛇绿岩带是一条包含有早古生代、早石炭-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中三叠世三个时代蛇绿岩的复合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6.
于田县幅、伯力克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发现其曼于特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和二叠纪普鲁-阿羌裂谷型火山岩带。确定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为石炭纪-中二叠世。查明阿尔金断裂延人西昆仑表现为转换断层的性质。认为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与库地蛇绿岩相当,代表震旦纪-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多岛洋内亲塔里木板块的小洋盆;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归属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沟-弧-盆体系,为弧后陆缘小洋盆消减的产物,该盆地于中二叠世末褶皱,代表晚古生代弧-陆碰撞后的大陆增生;晚二叠世-三叠纪沉积及巴颜喀拉山群奠基于特提斯洋盆之上,在接受大量陆缘碎屑沉积的同时向北侧的古生代增生造山带之下俯冲,形成了昆仑山最南侧、规模最大的晚三叠世-侏罗纪二长花岗岩带,并最终实现洋-陆转化。  相似文献   

7.
发现其曼于特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和二叠纪普鲁-阿羌裂谷型火山岩带.确定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为石炭纪-中二叠世.查明阿尔金断裂延入西昆仑表现为转换断层的性质.认为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与库地蛇绿岩相当,代表震旦纪-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多岛洋内亲塔里木板块的小洋盆;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归属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沟-弧-盆体系,为弧后陆缘小洋盆消减的产物,该盆地于中二叠世末褶皱,代表晚古生代弧-陆碰撞后的大陆增生;晚二叠世-三叠纪沉积及巴颜喀拉山群奠基于特提斯洋盆之上,在接受大量陆缘碎屑沉积的同时向北侧的古生代增生造山带之下俯冲,形成了昆仑山最南侧、规模最大的晚三叠世-侏罗纪二长花岗岩带,并最终实现洋-陆转化.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建平 《地质通报》2008,27(12):2057-2066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构造混杂岩带由古元古代基底岩片、震旦纪大陆板内裂谷玄武岩岩片、奥陶纪-志留纪复理石岩片、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弧岩片及高压变质岩片组成.根据高压变质、残余洋盆及岩浆孤的形成时闯进行综合判断,混杂岩带形成于早古生代.该混杂岩带的发现对于确立康西瓦断裂带的性质和认识西昆仑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表明西昆仑地区在早古生代曾发生过板块俯冲和碰撞,并暗示麻扎-康西瓦断裂可能代表了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并最终闭合的界线.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是阿尼玛卿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西延组成部分,由各种不同构造岩片混杂堆积而成.通过对布青山地区得J斯坦沟和哈尔郭勒两处蛇绿岩的详细野外调查、岩石组合研究,对两处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分别进行了I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16.4±6.3 Ma(MSWD=0.70...  相似文献   

10.
东昆仑东段发育了一条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以花岗质岩石为主的巨型弧岩浆岩。本文对东昆仑东段的中三叠世乌妥花岗岩体开展了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乌妥花岗岩体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三种岩石类型,对应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48Ma、247Ma和245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具有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的属性。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亏损和Eu弱负异常-强负异常特征。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Th、Ba、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Ta等)、而Zr和Hf无明显异常的特点。乌妥岩体总体具有负的Hf同位素组成特征,花岗闪长岩εHf(t)为-1. 5~+3. 4、斑状二长花岗岩εHf(t)为-4. 1~-0. 6、正长花岗岩εHf(t)为-6. 9~-0. 9。多种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其形成于类似安第斯型陆缘弧的构造环境。岩石成因研究表明洋壳俯冲带上部壳幔接触过渡部位多次岩浆MASH过程及分离结晶作用是形成乌妥花岗岩体的重要方式。综合前人东昆仑地区有关三叠纪沉积地层及岩浆岩资料,认为布青山-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于晚二叠世向北俯冲于东昆仑地块之下,弧岩浆岩记录的布青山古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过程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东昆仑南缘古特提斯洋盆关闭,东昆仑造山带转换为碰撞及后碰撞造山阶段,并形成了区域上具碰撞构造属性的侵入岩。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金山中段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校培喜 《西北地质》2003,36(2):20-29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与洋内岛弧拉斑玄武岩相似;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蛇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蛇绿岩源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同时有富集地幔物质加入,暗示早古生代研究区曾出现过小洋盆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造山带结构及构造岩片组合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国灿  张克信 《地球科学》1997,22(4):352-356
东昆仑造山带可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自北而南分别为东昆北单元,东昆中混杂岩带,东昆南单元,阿尼玛卿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单元,东昆中混杂岩带,东昆南单元和阿尼玛卿混杂岩带是由不同层次,不同产状,不同性质,成生于不同时期的断裂所分割的多级次构造央片组合而在的复杂构造带,从填图尺度可划分为超岩片,岩片两级,结合1:25万加鲁河幅地质填图,对东昆仑地区岩片组合特点及东昆仑造山带结构构造有关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王国灿  拜永山 《地球科学》1999,24(2):129-133
东昆中断裂带中存在多期蛇绿岩组合,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次裂解成洋、断裂带中主要的3类各不相同的韧性剪切构造变组合分别可与新元古代早期,加里东期末和晚海西期的3次碰撞缝合事件相匹配,“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不能仅限于东昆中断裂带,而应包括原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和整个东昆南单元,是一多旋回俯冲碰撞的复全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东昆中断和为统一的纵贯东昆仑造山带的线性构造变形带地印支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系统收集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岩浆岩岩石组合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洋盆演化和地壳增生等重要地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南、北两侧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在年代学上显示不同的活动期次,具有不同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岩浆岩带。蛇绿岩带以北晚泥盆世-中二叠世岩浆活动在时间上呈连续分布的特征,并在晚石炭-早二叠世时期达到活动峰值。火成岩构造组合分析表明,晚泥盆世-石炭纪和早-中二叠世岩浆活动分别与二连浩特-贺根山洋盆向乌里雅斯太大陆边缘之下的俯冲和洋盆闭合后俯冲板片断离引起的软流圈上涌造成的区域伸展背景有关。蛇绿岩带以南岩浆活动时间上呈现石炭纪、早-中二叠世、晚二叠世-三叠纪幕式分布特征,各期岩浆活动前锋有随时间向南迁移的趋势。这三期岩浆活动分别与古亚洲洋板片向宝力道岛弧之下的俯冲、板片后撤以及洋盆消失之后古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时期存在显著的地壳增生;其中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以北表现为地壳的垂向增生,以南表现为地壳的侧向增生。  相似文献   

15.
付长垒  闫臻 《地球学报》2017,38(S1):29-32
祁连造山带是原特提斯洋闭合过程中, 阿拉善和柴达木地块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拼合的产物。它是由蛇绿岩残片、海山、岛弧、弧前/弧后盆地等多个构造单元构成的典型增生型造山带, 表现出在多个元古代微陆块周围分布有蛇绿岩和岛弧火山岩的特征。蛇绿混杂带广泛分布于北祁连和南祁连中, 在南祁连主要出露寒武纪玄武岩、安山岩、辉长岩、超基性堆晶岩、硅质岩、灰岩、砂岩和少量地幔橄榄岩, 呈现出蛇绿混杂带的典型特征, 其中拉脊山蛇绿混杂带是该蛇绿混杂带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 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来源和形成构造背景对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构造的复杂性以及系统的野外和岩石学方面研究的缺乏, 拉脊山蛇绿混杂带的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和构造背景仍然不清楚, 从而严重制约了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例如, 前人根据灰岩中三叶虫化石将拉脊山地区火山-沉积岩系划归于寒武纪, 然而其它岩石单元的同位素年龄和来源信息相对缺乏, 而且灰岩究竟是本地岩块还是老的异地岩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表明寒武纪玄武岩具有MORB、WPB或者OIB的特征, 且部分玄武岩具有岛弧亲缘性。因此, 大陆裂谷、弧后盆地、多阶段抬升构造窗或俯冲-增生杂岩等模式相继被提出。这些分歧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祁连造山带和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认识。究其根本原因, 是由于缺乏将蛇绿岩和岛弧形成视为沟-弧-盆体系演化过程中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有机体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地质组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西昆仑恒贯中国的秦祁昆中央造山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纵向上由构造岩片为基本单位的层圈结构与横向上条块相间的构造格局是该区晚太古以来多体制、多旋回长期、复杂演化的结果,其北以柯岗断裂为界与塔里朩南缘铁克力克相接,南以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与巴颜喀拉构造带为界,内部以其曼于特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分为西昆北和西昆南陆块,在西昆南内部又以普守—蒙古包结合带划分为赛图拉微陆块和桑株塔格两个微陆块,所有陆块之间的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具长期活动与复杂组成的特点,为一边界地质体。西昆仑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前震旦纪基底构造演化、震旦纪—中三叠世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以及晚三叠世以来板内构造演化与高原隆升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东昆中断裂带中存在多期蛇绿岩组合,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次裂解成洋.断裂带中主要的3类各不相同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组合分别可与新元古代早期、加里东期末和晚海西期的3次碰撞缝合事件相匹配."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不能仅限于东昆中断裂带,而应包括原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和整个东昆南单元,是一多旋回俯冲碰撞的复合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东昆中断裂带作为统一的纵贯东昆仑造山带的线性构造变形带应形成于印支期陆内构造变形阶段,是碰撞后的陆内构造变形产物.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阿拉克湖幅 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 I47C0 0 1 0 0 1 )是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 ,由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负责、青海省地调院参加共同完成的地质调查项目。该项目以现代地学理论为指导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通过三年多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的综合分析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在基岩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方面 ,重新核定了测区的构造单元 ,将测区东昆仑南部的混杂岩系划归下古生界纳赤台群 ;对马尔争—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构造分析后提出 ,原建立的分布于马尔争—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二叠系马尔争组是一套蛇绿构造混杂岩系统 ;…  相似文献   

19.
在藏北大横山地区二岔沟一带的硅质岩、硅质泥岩中首次发现了拉丁晚期-卡尼早期的放射虫动物群,建立了二岔沟组.二岔沟组在区域上出露比较广泛,并往往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系蛇绿岩的上覆沉积岩系,根据其中的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获得的蛇绿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值232Ma±11Ma,推断蛇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若拉岗日群的解体和二岔沟组、弯岛湖蛇绿岩的基本特征,表明大横山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为多岛洋盆扩张的鼎盛时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的消减闭合、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大横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20.
在藏北大横山地区二岔沟一带的硅质岩、硅质泥岩中首次发现了拉丁晚期-卡尼早期的放射虫动物群,建立了二岔沟组.二岔沟组在区域上出露比较广泛,并往往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系蛇绿岩的上覆沉积岩系,根据其中的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获得的蛇绿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值232Ma±11Ma,推断蛇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若拉岗日群的解体和二岔沟组、弯岛湖蛇绿岩的基本特征,表明大横山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为多岛洋盆扩张的鼎盛时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的消减闭合、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大横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