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是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新型地震实时处理系统,于2021年6月在四川开始试运行。为了评估该系统在四川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和处理能力,笔者等采用RISP系统对2020年4月1日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的M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回溯性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自动处理地震序列目录,并与人工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震后10d内,RISP系统自动处理获得了386个地震信号,地震数量是正式地震目录的1.98倍,匹配率为97.43%。分析显示,发震时刻偏差小于±1.0 s的地震占比71.05%,震中位置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占比96.31%,震级偏差小于±0.3级的地震占比99.47%。根据RISP系统检测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北东侧的一条未发现的分支断层。研究结果表明,RISP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能力,可快速产出地震序列目录,对大震应急、震后趋势判定和发震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媛  颜利君  廖诗荣  杨佳佳  庞瑶  蒋策  房立华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5-2022052005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是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新型地震实时处理系统,于2021年6月在四川开始试运行。为了评估该系统在四川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和处理能力,笔者等采用RISP系统对2020年4月1日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的M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回溯性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自动处理地震序列目录,并与人工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震后10d内,RISP系统自动处理获得了386个地震信号,地震数量是正式地震目录的1.98倍,匹配率为97.43%。分析显示,发震时刻偏差小于±1.0 s的地震占比71.05%,震中位置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占比96.31%,震级偏差小于±0.3级的地震占比99.47%。根据RISP系统检测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北东侧的一条未发现的分支断层。研究结果表明,RISP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能力,可快速产出地震序列目录,对大震应急、震后趋势判定和发震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震表层研究主要为地震勘野外静校正提供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参数。本文根据地震表层研究中所做的若干试验结果,分析了在应用地震小板射及各种测井方法确定表层参数时的内在关系;讨论了地震记录近炮点道与远炮点道波初至方向相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震记录下延拓过渡矩阵的建立,给出了地震记录下延拓的求解方法及稳定性条件,从而解决了在地震参数分段反演时,延拓深度点上的记录无法测定的问题,提高了反演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5.
黑山峡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活动性分析是区域稳定性评价中必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利用地震目录资料,通过对黑山峡地区强震和弱震的时间、空间、强度特征的分析及b值分析,并且采用编制地震活动度图的定量分析方法,得出黑山峡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布特征及大柳树、小观音坝址5.5级地震的重复周期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地层速度资料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地震速度测井则是提取地层速度参数的重要手段。为了准确而又客观地提取地层速度资料,在地震速度测井资料整理时,应注意以下两个经常遇见的问题。在斜孔中进行地震速度测井;由于炮检距不准,影响了测井成果精度,本文给出了一种校正方法,并列举了应用实例。炮点偏离钻孔布置,地震测点初至可能是折射波,影响资料的对比和整理。文中以二层水平介质模型为例,重点分析了形成折射波井段长度的有关因素,示出了零偏和非零偏炮点垂直时距曲线和平均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的地震基本烈度,按“中国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为六度区,作者综合分析了本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历史地震和近代地震活动的规律、地基土层的特性以及邻区地震可能波及的影响等因素,并考虑到上海市地位的重要性及城市结构特点,建议现定的上海地震基本烈度提高到7度。  相似文献   

8.
地震地层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识别和分析与地质环境腾的地震相,因此第一个问题是确定对于表征地震相来说,哪些地震参数具有判别能力,进而对所有这些地震参数同时给以考虑,第二个问题就是应确定地震参数和我们所勘查的地质相之间的联系,本文给出了一种建立在两步法基础上的自动相识别方法;第一步,即分析步,首先就每一个希望识别的相给定某些分析的地震道,这些分析地震道的选择是依据井数据或地震地层学解释,其次由这些分析地震道计算出大量的地震参数,通过多维分析以证实分析道的选择是合理的并从所有可利用的参数中挑选出那些最佳判别参数。到此,模拟也许能把地震参数和地质特征联系起来,第二步是预测某个能够自动相识别的参数,我们在未知的地震道上计算了先前所选择的判识参数,并把分析道有关的未知的道进行分类,我们发展了这种方法并成功地把它应用于储油层相识别的两个例子中。我们的主要结论是:地震道包含有地质信息,而这些信息可通过大量地震参数的多元数据,分析而提取出来,自动相识别不仅可靠而且速度快,所得出的相图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同时综合了数个判别参数。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2):70-70
地震勘探时,特别是三维地震勘探,对野外数据采集方法、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施工质量评价、以及在采集过程与结束时对完成地质任务的预判,一直没有一个准确、量化的分析手段。北京瑞地兴业石油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开发出地震勘探质量监控分析软件——READY-QMA,很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地震属性的优化处理及储层厚度的定量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宗良  肖建玲  张枫 《新疆地质》2002,20(3):262-266
依据三维地震数据的评估、解释及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地震属性提取,简要论述了地震属性参数的标准化处理、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优化处理方法。认为地震属性的提取要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地震属性相互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相关性;振幅、能量半时、瞬时频率、频带宽等属性与砂岩厚度的相关性较好;在解释厚度小于1/4波长(调谐厚度)时,薄互层反射波振幅与地层厚度近似成正比,可利用地震响应的差异,按调谐原理来估算地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对世界各主要地震汇集和研究机构所给出的集集主震基本震源参数进行了综合计算和评定。根据这些参数重新计算了集集主震的标量地震矩、破裂面积、应力降等。根据这些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地震分类学的角度,判定集集地震是发生于板块边缘的大地震。可供研究台湾岛上地震活动性以及台湾地区板块构造演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工作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动衰减关系, 进行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得到不同概率水平下场区相应地震烈度和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及其反应谱。根据场地工程地震条件划分不同地质单元及相应的场地类别, 进行不同概率水平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 确定地震动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对世界各主要地震汇集和研究机构所给出的集集主震基本震源参数进行了综合计算和评定。根据这些参数重新计算了集集主震的标量地震矩、破裂面积、应力降等。根据这些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地震分类学的角度 ,判定集集地震是发生于板块边缘的大地震。可供研究台湾岛上地震活动性以及台湾地区板块构造演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地震的分布、分区和区划。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划分为威宁—晴隆、遵义—贵阳和铜仁—榕江3个分区。贵州包含在鲜水河—滇东地震带、右江地震带和长江中游地震带。本文将贵州境内的长江中游地震带进一步划分为遵义—贵阳地震亚带和铜仁—榕江地震亚带。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贵州全境地震动参数大于0.05 g,5个市(州)、18个县(市、区)、160个乡(镇、街道)地震动参数大于0.10 g。  相似文献   

15.
地震数据采集新概念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的越来越复杂化,地震勘探已经从经验化、定性化的过程,发展到准确化、定量化。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为地震勘探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这里就地震数据采集方面的科学化分析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即由采集参数系统分析可获得最佳的地震观测参数;地质模型分析可帮助用户在复杂地质结构下设计曩有利的接收排列;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可定量地评价地震采集到的单炮资料的品质。它既可以用于采集参数试验过程中参数的优先,也可以用于施工过程中资料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深反射地震数据偏移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偏移是提高深部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的主要手段。本文从偏移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一些在设计数据采集参数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根据深反射地震资料的一些特点,讨论了深反射地震数据偏移处理中的几个问题,给出了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集集强震群序列地震特征的地震追踪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魁香  赵汝仁 《地学前缘》2002,9(2):493-498
分析集集强震群前余震序列的 7年 (1993/ 0 9/ 2 1— 2 0 0 0 / 0 9/ 2 0 )中震级规模在M =3 0以上的地震目录 ,可以找到前震类型、孕震空区特征、孕震条带特征、前震丛集性活动与信号震特征、主震前平静以及余震序列的二次余震等至少 6项清楚的地震序列特征。利用已发展出的年度强震趋势分析步骤的经验 ,佐以依据地震序列特征进一步加以追踪的观念 ,以集集地震序列分析为例 ,试图将地震趋势分析由年的时间尺度 ,追踪到更短的月的时间范围 ;并尝试建立台湾地区西部地震带浅源强震的追踪分析步骤 ,并为以测震学为基础的地震预测提供逼近短临时间尺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沿层地震属性分析在川东北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取相关的地震属性,对这些地震属性进行聚类研究及分析归纳,找出针对储集体的敏感属性,建立起储集层的地震响应模式。这里对几种重要参数的计算原理、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做了正演模型研究,对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了参数提取与过井参数聚类。结果表明,对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使用属性分析进行储层的模式建立以及储层的横向变化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b值作为地震预报与危险性评价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非线性混合模型对中国地震目录数据库开展地震震级-频数分布拟合,并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b值对地震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文章首先以中国26个地震带为研究区,收集1920—2019年的4.7级以上地震数据为完整地震目录,分别通过非线性混合模型与传统G-R模型进行拟合,并对比其效果;进一步以西藏地区为具体试验区,选择1920—2019年的地震目录数据,以10年为间隔,将非线性混合模型应用于西藏地区地震震级-频数模型的拟合。其次,利用矩震级与地震矩转换公式计算出非线性混合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最后,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b值出现低值时,对应时间段前后有地震发生,b值较低时,发生的地震震级大、频次底;b值相对较高时,地震震级小、频次高。将非线性混合模型应用到中国及邻区完整地震数据中,能够对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克服了传统模型方法对高震级和地震数据分析中的局限性,合理分析计算b值,进而增强对地震目录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涡阳-凤台地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以涡阳~凤台地区为例,对其进行综合剖析,推演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该地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发生时间等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