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金山金矿构造控制产出部位,控制金山金矿蚀变糜棱岩金矿和石英脉金矿体及矿石类型,控制金山金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构造地球化学(构造成矿)高温高压实验条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矿石的变形实验,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以及构造控制金山金矿载金矿物成矿元素变化的模拟实验和多期多次构造应力作用下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构造活动的热动力作用下,不仅使岩石、矿石产生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并可看出韧性变形在前,脆性变形在后,并叠加在韧性变形之上,构造作用能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聚集在襁皱虚脱部位,层间破碎带及裂隙交汇部位;多期多次构造应力实验不仅使变形、破裂加剧,并使成矿物质叠加富集。实验结果与金山金矿成矿十分近似,这不仅为研究金山金矿成矿和分布规律提供实验资料和依据,也为矿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2.
从成矿构造系统的开放性、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以及成矿构造的功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川西北地区金矿成矿的构造动力学问题。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构造系统的开放性沟通了不同的圈层和岩石,表现为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多源性以及构造矿化的分带性;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表现为剪切变形及热动力变质与构造岩的分带性,以及含金剪切带的热液蚀变分带性;由导矿构造、储矿构造和成矿构造流体等子系统组成了成矿构造的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3.
成矿学又可称为成矿规律学,它是研究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不同学者或同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如从空间、时间、地域、岩石、元素、构造等级等方面来对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进行研究,因而就产出了如立体成矿学、历史成矿学、区域成矿学、岩石成矿学、矿床成矿学、成油学、成煤学,元素成矿学、构造单元成矿学等许多分支。而本文所提出的构造成矿学,则是从构造的角度来进行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显然,其最大的研究特色即是侧重于构造,例如大地构造成矿、断裂构造成矿、褶皱构造成矿、微构造成矿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构造成矿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简述构造成矿学概念的演进之后.着重论述了构造成矿的对称性、等距性、递变性和侧向迁聚性等规律,对构造成矿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指出.构造动力成矿作用,是构造应力场、构造地球牾场和构造地球化学场的综合作用;构造成矿过程,是构造运动和成矿物质运动的全过程:是一种不断存在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开放体系中的不可逆过程.构造动力作用能促使成矿元素活化.驱动含矿溶液运移.改变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导致成矿物质聚集.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是构造成矿学的关键问題.随着构造成矿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逐渐形成了构造成矿学的基础理沦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热水金矿的矿化分布与构造控制作用,同时对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元模型数学模拟实验证实,处在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到引张变形带(及地域)中岩石所承受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有逐次变小的规律性。指出,构造静水压力梯度是流体及油气长距离水平运移的主要原因;建立岩石矿床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得出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成矿深度仅3km左右、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32km;逐步形成构造通过影响物理化学环境的方式影响成岩成矿地球化学过程,即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的新认识,探讨应用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成矿的分析方法,实测重建玲珑金矿田阜山矿区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参量分布场,提出参量在场强高值区与低值区转化过渡区带(及阶段)有利成矿,并预测了未知区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7.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和构造物理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是地质力学构造控岩控矿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是上世纪70-80年代初,在构造地球化学领域关于应力矿物、岩石变形-变质关系、构造控矿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应用动力成岩成矿载体的"构造岩相带",在新疆沙尔托海铬铁矿开展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后续研究,从"动力成岩成矿"阶段,发展到现今的"构造物理化学"阶段。基于固体力学原理,研究认为变形岩石由偏应力场引起,偏应力场可分为差应力状态和各向等正应力状态两个部分,后者被命名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不仅能引起岩石体积变化,也能影响其中化学平衡,是一个物理化学变量。结合胶东金矿的长期研究发现,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是化学平衡的结果,物理化学环境才是化学作用的原因,提出"构造力改变压力温度等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认识。创建"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方法,预测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得到证实,促进胶东从危机矿山重灾区转而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经过40多年的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找矿实践,构造物理化学取得显著进展,1996年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设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东部那丹哈达地体位于锡霍特—阿林造山带中部西缘,中生代以来发生了剧烈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发育有热泉型、火山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及矽卡岩型等铜金矿床。笔者等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四平山、先锋北山、258高地和跃进山4个典型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主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旨在探讨研究区燕山期铜金成矿构造背景与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四平山金矿床、先锋北山金矿床、258高地金矿床和跃进山铜金矿床成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2.5±1.1 Ma、117.0±0.4 Ma、116.9±0.8 Ma和115.7±1.1 Ma,矿床成矿时代属于早白垩世晚期。4个矿床的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于中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源区,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结合矿床地质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笔者等认为四平山金矿床、先锋北山金矿床、258高地金矿床和跃进山铜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成因均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相关,属于同一成矿系列,铜金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相似文献   

9.
超大型金矿床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瑞廷  赫英 《西北地质》2000,33(4):1-11
从比较矿床学角度,对国内外典型超大型金矿在矿床类型、构造背景、成矿流体及成矿模式、成矿时代和成矿元素、矿物组合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在地球复杂巨系统中,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地质环境的配合决定了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特殊性和成矿选择性(偏在性)。本文探讨了超大型金矿床的形成演化及时空分布规律,认为合适的构造及地球化学背景、丰富的矿源与成矿流体的高度集中、良好的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和储存条件以及各种有利成矿因素的时空最佳耦合是超大型金矿形成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我国寻找超大型金矿的前景与对策及在超大型金矿床进一步研究中应重视的关键科学问题。我国超大型金矿的主要类型是花岗-绿岩带型、火山岩型和微细粒浸染型。我国东部及西北、西南地区的金矿集中区是我国21世纪极具潜力的超大型金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岩石流变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进展及在成矿学中的应用,初步讨论了构造成矿与岩石流变在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方面的一致性问题,并以世界上变质条带状铁建造(BIF)型富铁矿床为例,综合分析了构造变形和岩石流变在该类矿床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由于岩石流变行为存在差异,褶皱变形及伴随的韧性剪切和高温塑性流动是高品位BIF型富铁矿床形成的关键。文章指出,深入开展特色和重要矿床的构造物理化学研究将是实现成矿学与岩石流变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向,并有可能为创新成矿地质理论、发现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成矿与矿田构造--构建成矿构造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造与成矿具有密不可分的动态耦合关系。构造应力场和构造运动控制了成矿作用。不同形式的构造,如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和壳幔构造等,对成矿作用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构造体系具有多级控矿的规律。构造体系与成矿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成矿构造体系。全球具有多个巨型成矿构造体系,包括环太平详、特提斯一喜马拉雅、古亚洲、大洋脊一大陆裂谷和克拉通等巨型成矿构造体系。成矿构造体系的构建,是区域成矿规律与矿田构造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的印支运动及印支期成矿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碰撞造山经历了长期的板块构造的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于印支期最终完成对接拼合,形成了统一的中国大陆,并由此转入陆内变形。众多Au、Mo多金属矿床的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印支期是秦岭的重要成矿期,其成矿作用明显受到构造演化的控制,反映特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作用过程。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不仅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作用的先导和开始,奠定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基础,而且为碰撞期和碰撞期后构造体制快速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重视秦岭以及中国印支期成矿作用的研究,对正确认识秦岭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规律、造山带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建立符合中国和东亚实际的印支期成矿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矿规律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文章特为庆祝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内容分3个部分:(1)有色金属矿床成矿分区.论述了重要有色金属(含贵金属)矿床共生组合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大陆地壳基底岩层成分分区与后生金属矿床成矿分区的关系;在钾含量高低不同的岩石系列环境中金属矿床产出特点.(2)金属域边缘线性构造成矿相关问题概述.在成矿分区所形成的金属域内,重要有色金属矿床产出特点概括地说是,在空间上产于地质(构造)体的转化(过渡)部位,在时间上形成于成矿地质过程的转化时期,定位于有利的转化界面附近.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成矿(区)带产出特点和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产出的构造等.(3)同位成矿及其找矿意义.论述了幔源与壳源在地壳中形成的岩浆房作用下,特别是在上地壳下部产出的影响地域广、关系矿种多的岩浆房和含矿热卤水库的作用下,在陆壳基底成分的支配和影响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具有成矿与保存最佳条件的配置和协同作用,就可产生同位成矿作用,进而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conception of dynamics of tectonic ore-forming processes, with the focus on the dynamics and processes of mineral source, ore formation, transport, accumulation, dissip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response to magmatic invasion and metallogenic fluid under tectonic stres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ore-finding method of fault tectono-geochemistr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ore deposit genesis, “giant pressure shadow” structure and ore-finding method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Tongchang orefield, expounds the rules of magmatic emplacement and ore fluid mig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structural stress field, hence provid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ocalization and prognosis of concealed ores. The fault tectono-geochemical features show that the Cu-Au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mineralization) in the orefield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volcano-(exhalation) sedimentation, magmatism and tectono-reworking. Fault tectono-geochemical anomalies can be applied to prognosis of metallogenetic target areas for ore exploration and can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of “giant pressure shadow” structure. In addition, quite a number of important target areas have been defin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part of the target areas have been proved by practic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5.
Metallogenic Effect of Transition of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ectonic dynmnic system transition,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 metallngenesis, controls metallogenic fluid movement and ore body location in orefields and on an ore deposit scale (mainly in the continental tectonic setting), and eve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arge-scale deposit clusters.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transition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 spacious difference of the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in various geological units and the temporal alteration of different tectonic dynamic systems. The former results in outburst of mineralization, while the latter leads to the metallogenic diversity. Both of them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metallogenic effect of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transition, that is, the alteration of dynamic system, the occurrence of mineraliz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and metallogenic diversit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oupling of spatial difference of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and its successive alternation controlled the tempo-spatial evolution regularity of mineralization on a larger scale. In addition, the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 factors and processes of typical ore deposits proved that the changes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the direct appearance of tectonic dynamic system transition, way lead to the accident of mineralization physical-chemical fiel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cidental interfaces were always located at ore bodies.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北部萨瓦甫齐及塔里克地区4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以及热史反演结果显示,两个地区的隆升时代不同,其中萨瓦甫齐地区裂变径迹年龄为3.5~3.9Ma,而塔里克地区的裂变径迹年龄为53~59Ma。热史分析揭示出岩体至少记录了自晚白垩世以来的3个显著冷却阶段。同时,结合前人对塔北中新生代隆升剥蚀研究结果,重点对塔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隆升阶段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划分,结合新疆中新生代砂岩型铀成矿年龄,提出了对塔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川西南康定——会理地区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角度阐述了研究区金矿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并依据其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划分了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区(带),分析了不同区(带)内金矿成矿特征,通过讨论不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及不同构造体制与金矿成矿的关系,阐述了区域金矿成矿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徐则民  孙世雄 《矿物岩石》1993,13(3):109-114
未文通过哀牢山北段金矿带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与成矿流体(地下水)运移关系的研究发现,最大主应力低值区和已知金矿床、金矿点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它们是成矿流体运移、卸荷的有利场所;成矿流体的运移受构造应力、温度梯度和水力梯度的联合控制。研究构造应力场与地下水运移、分布的关系不仅可以用于成矿预测,而且对于在新构造活动区寻找地下水、地下热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构造变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共轭剪节理的产状测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期配套,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大洲火山断陷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经历的四期构造应力:前晚侏罗世构造期、磨石山期、衢江期、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分别讨论了各个期次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后三个构造期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即磨石山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储矿空间,衢江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导矿空间,而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构造应力场对已形成矿体进行了破坏或改造。  相似文献   

20.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翟裕生  吕古贤 《地球学报》2002,23(2):97-102
在控制成矿过程的多种参数中,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以胶东金矿床为主要实例,结合国内外有关问题,分别论述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对其它成矿参数转换的制约、多重尺度的构造动力转换、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所诱发的突发地质事件及伴随的成矿作用;详细列举剪切带构造中的临界转换现象,重点论述了整体构造背景下的局部转换(例如,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总体拉张盆地中的局部封闭)是一种常见的矿源-运输-汇聚结构。在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带动下,多种成矿参数的联动转换是形成大型矿床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