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西北部含油气盆地具有四大类型有利油气成藏构造带,包括前陆带、中央隆起带、凹陷背斜带和斜坡构造带。前陆带还可分为前陆隆起带、前陆逆冲断裂带及前陆逆冲前锋带三个亚类。这些构造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聚集,构成了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复合连片,形成不同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前陆带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北缘、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南缘、吐哈盆地北缘、酒泉盆地南缘以及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央隆起带仅在塔里木、准噶尔两个盆地发育;凹陷背斜带的典型实例为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部的英南构造带,另外还包括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哈德逊东河砂岩不整合超覆尖灭带和准噶尔盆地漠区坳陷的莫西断鼻等;斜坡构造带以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斜坡构造带为代表,它由地层不整合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形成复合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2.
复式油气聚集带与盆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式油气聚集带指不同构造层、多个含油层系、多种类型油气藏在时间上的叠加和空间上的复合。它不仅包括受二级构造带控制的油气田带,而且也包括在一定构造背影上受地层-岩性因素控制的油气田带。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需建立盆地油气藏形成机理的质模型。该文先讨论第一个课题,即含油气盆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沾化凹陷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的形成机理及发育史,利用三维地震及钻井、试油、试采等资料,解剖了其油气藏分布特点及油气分布规律,证实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带,工堤断层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也是油藏的侧向封堵断层,还是该区形成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该潜山披覆构造带的中生界、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发育有背斜、断块、断鼻、地层超覆及不整合等多种油气藏类型,是一个油气比较富集的潜山披覆构造带。  相似文献   

4.
冀中坳陷霸凹陷是一典型的单断裂箕状凹陷,该凹陷内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其油气聚集具有沿各二级构造带复式聚集的特点,依据构造位置不同,大致可分为凹陷陡翼(凹边断阶带,洼槽内背斜带),凹陷缓翼(斜坡带)和凹间(过渡带)3种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这种复式油气聚集特征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复式油气聚集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济阳坳陷为例,从构造、地层、沉积及油气源、圈闭、储集层、油气运聚、油气成藏等方面简明分析了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复式油气聚集特点和分布规律,总结了低凸起、陡坡式、中央背斜式、缓坡式、洼陷式和凸起式等六种主要的油气聚集模式,其中,低凸式、陡坡式、中央背斜式聚集带是济阳坳陷最有利和最重要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洼陷式、凸起式油气聚集带是济阳坳陷进一步探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6.
以沉积学、油田地质学等为基础,结合钻井、试油及分析化验资料,进行大洼-海外河地区复式油气聚集带的石油地质特征综合评价,指出清水陡坡带发育了断块、断鼻圈闭;中央隆起带南部倾没带分布沙三、沙一段地层超覆圈闭,海外河地区为东营组披覆背斜圈闭,大洼地区为岩性圈闭及砂岩透镜体圈闭。中生界油藏类型为潜山型断块油气藏,沙三段以地层超覆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及断块油气藏为主,沙一段和东营组以构造-岩性油气藏及断  相似文献   

7.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及有利区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评价盆地含油气的一种新方法 ,对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提高勘探效益、降低勘探风险、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巴彦浩特盆地现有的勘探成果 ,对盆地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 ,识别出盆地南部海西期—印支期石炭系破坏型含油气系统和北部燕山期—喜山期石炭系再生型含油气系统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气勘探有利区带的分析 ,指出盆地北部及其中的黑汕托—赛勒背斜构造带是盆地开展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
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的形成及油气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研究区油气源十分充足,储集体发育,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多种有利的成藏条件使本区形成了油气十分丰富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可分为断块,断鼻,岩性,断层-岩性等类型,以“屋脊式”断块油气藏为主体,砂三上亚段~东营组油气藏,绝大多数为新块型,岩性和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沙三中,下亚段。该油  相似文献   

9.
静安堡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东胜堡潜山是全国最高产富集的太古界变质岩油藏。静安堡油田有多种类型油气藏,如断裂(半)背斜油气藏,断裂鼻状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岩性尖灭油藏和潜山油藏等。从向叠置,平面连片,形成复式油气田,该油田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如油源充足,多种类型圈闭构成的复式圈闭带,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的油气运移和聚集条件及高凝油等,各种因素相互理想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成烃的形成与富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一套厚达2000m的河沼-湖沼相煤系地层,其中的煤岩及暗色泥岩是已发现油气藏的主要源岩。形成于燕山期的古构造控制了油气富集,纵向上油气主要在中侏罗统聚集成藏。油气以垂向运移及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断裂控制了油气运、聚、保、散。多种构造样式与砂体交互配置,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构成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为典型的小型断陷湖盆,具有"下断上凹"的二元结构,"洼槽控油、隆起带控油"特征明显。本文在系统研究构造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隆起带形成演化历史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历经了5个阶段:即铜钵庙组山间盆地、南一段和南二段被动裂陷盆地、南三段和南四段主动裂陷盆地、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断-坳转化盆地和青元岗组坳陷盆地。经历了3期强烈变形和2期强烈改造,被动裂陷的走滑作用导致反向断层及其下盘翘倾隆起,形成"长期淋滤造储、近洼不整合输导、反向断层遮挡" 的成藏有利条件,最终成为被动裂陷层序有利油气富集区带。主动裂陷伸展作用形成小型滚动背斜和中央隆起带,小型滚动背斜带形成"小而肥"构造油藏,而中央隆起带形成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南屯组沉积末期构造反转,导致部分中央背斜带隆升剥蚀,断裂切割破碎,进而导致大气水下渗淋滤,有效改造基岩潜山储层,成为基岩潜山油藏的富集带。伊敏组沉积末期,形成正反转断层和反转期活动的正断层两种调整型断层,将早期聚集在断陷构造层的油气调整到大磨拐河组,聚集在反转构造及其边部,形成次生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2.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提出是“源控论”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的发展,它对深化和扩大油气勘探领域的意义在于可使油气勘探跳出二级构造带范围,实现“满凹勘探”。阐述了富油气凹陷和“满凹含油”的基本概念。以松辽等陆相盆地实例论述了“满凹含油”的形成条件是盆地中的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砂泥岩频繁交互、热演化适度以及生烃量和聚集量大。所形成的岩性一地层油气藏主要受三个“面”(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断层面)的控制,油气主要分布于五个“带”(有利沉积相带、岩性或地层尖灭带、古地形坡折带、裂缝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指出应坚持满凹勘探,重点寻找“甜点”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该地区具有多个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多期油气充注;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垂向上复合叠置,横向连片成带,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塔中低凸起是继轮南低凸起之后,塔里木盆地又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本文在概述区域构造的基础上,从烃源岩与油气充注、储盖类型与组合、油气输导系统、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等方面论述了该复式油气聚集区的重要特点,分析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塔中复式油气聚集区证明:在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并已经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含油气盆地得到成功应用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对我国西部挤压型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石西复式油气区成藏特征及油气富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五”期间石西油田的发现,促进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的勘探,该文立足于石西油气田,总结了陆梁隆起之上复式成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石西油气藏油源位于南部凹陷,属“外源型”油气运移与聚集,晚三叠世早期形成的油气,沿海西期古构造-不整合运移,形成石碳系火山岩-基岩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域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油藏描述入手,结合地质、地震与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已发现的十个潜山油气藏和四个砂岩岩性油气藏进行了成藏条件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其成藏机理,总结了成藏规律。这有利于指导新区的油气勘探、预测及评价复杂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及有利区带,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五点认识:①差异压实作用在被可压实沉积物所覆盖的潜山不整合面之上容易形成潜山-披覆背斜圈闭并形成复式聚集,富生油凹陷边缘发育的双断垒块型潜山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区   总被引:36,自引:17,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龙德  李曰俊 《地质科学》2004,39(2):296-304
轮南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该地区具有多个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垂向上复合叠置,横向上连片成带,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已经成功地指导了我国东部和南方含油气盆地的勘探,轮南复式油气聚集区的认识,表明该理论在我国西部挤压型含油气盆地也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复式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树林 《现代地质》1997,11(4):522-528
摘 要  简要介绍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类型‚结合我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垂向运移和聚集的特 点‚建立了两种垂向成藏动力模型‚讨论了垂向成藏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垂向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复式油气聚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富集高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目前已发现了东辛、郝家、现河庄、新立村、史南等5个复式油气田。该背斜带始新世发育一系列的塑性拱张构造和扭张断裂,渐新世的块断活动使构造面貌进一步复杂,东辛油田东宫和辛镇背斜的顶部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式断裂构造,次级地堑和次级断层的发育使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现已发现8个大型复式油气田,该文从裂谷盆地的多构造层与不对称结构,多期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多旋回沉积与多套烃源岩,沉降作用与主要含油层系,沉积多源性与分性,多种生油母质组合,富集生油层,未熟烃源岩等方面论述了复式油气田的形成条件,总结了4种构造带,即第三系同生构造带(含中央背斜带和断裂伴生构造带,潜山披覆构造带,单斜构造带和洼陷带,这些复式油气聚集带,呈弧形展布,其主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据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剖面及重新处理的二维和三维剖面等资料,对南缘主要复式背斜开展构造解释。将南缘复式背斜类型进行划分,对复式背斜下部成藏组合成藏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认识如下:(1)准噶尔盆地南缘复式背斜可划分为继承型、走滑型、反转型、三重叠置型和隐伏型;(2)继承型复式圈闭发育于构造位移较小的第二排(高泉背斜)及第三排背斜带(呼图壁背斜)中;走滑型发育于天山挤压冲断和准噶尔盆地西缘褶皱山系阻挡的共同作用区,包括安集海背斜、独山子背斜及四棵树凹陷艾卡构造带上的西湖背斜和卡因迪克背斜等;反转型(东湾背斜)位于山前近EW向展布的第一排背斜带和第二排背斜带之间;三重叠置型复式背斜位于第二排背斜带(霍-玛-吐);隐伏型复式背斜位于山前第一排背斜带冲断带的下盘;(3)下部成藏组合(侏罗系—下白垩统)在不同类型复式背斜中具不同成藏特点,位于四棵树凹陷的继承型复式背斜(高泉背斜)以燕山期圈闭的后期强化为主,主要聚集了早期生成的液态烃。四棵树凹陷走滑型复式圈闭及独山子、独南等走滑型复式圈闭以液态烃为主;位于第三排背斜带的呼图壁继承型复式背斜以晚期捕获周缘高成熟烃源岩排出的气态烃为主,位于第一排背斜带及第二排背斜带之间的东湾反转型复式背斜和位于第二排背斜带的霍尔果斯、玛纳斯和吐谷鲁三重叠置型复式背斜以气态烃为主;位于第一排背斜带逆冲带下盘的隐伏型复式背斜于燕山期形成,预测以液态烃为主;(4)液态烃分布受到复式背斜捕获油气时周缘烃源岩的演化程度控制。其中,燕山期背斜区域更有利于早期烃类的捕获,可能为含油构造,隐伏型复式背斜很可能为最有潜力的含油构造。建议以寻找大-中型油田为主要目标,加快四棵树凹陷继承型及走滑型复式背斜的解析和钻探工作;以寻找大型天然气田为目标,加快安集海走滑型复式背斜、霍玛吐三重叠置型复式背斜的钻探工作;以寻找大型油田为目标,尽快组织第一排背斜带逆冲带下盘隐伏型复式背斜识别和解析的地震攻关,为未来上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