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盾构施工工艺诱发地表沉降规律浅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研究盾构施工工艺诱发地层沉降规律时,对施工工艺变化引起地表沉降的量化分析成果相对较少。将盾构工艺分为注浆填充率?、支护压力比? 和偏心率? 等3个主要因素,将其引入到Rowe等人提出的“间隙参数”的公式中,利用Loganathan等人提出的地表沉降预测解析公式,对上述3个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同时以间隙参数为前提,对前人提出的等代层厚度参数取值进一步探讨,为复杂的盾构施工工艺的数值模拟提供计算依据。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试验段地表沉降实测资料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认为,提出来的间隙参数计算方法及修正等代层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应施工工艺水平,能够为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铁双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及变形的随机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大刚  陶德敬  王明年 《岩土力学》2008,29(12):3422-3426
地铁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及变形的预测和控制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地铁区间隧道大多为近距离的双孔平行隧道,两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变形往往相互叠加,导致沉降及变形预测更加困难。以随机介质理论为基础,对预测公式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双孔平行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水平位移、水平变形、倾斜、曲率预测,研发了城市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变形预测系统。对多处双孔平行隧道工程进行了理论预测与验证,实测沉降证明了理论方法与预测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监测数据的几种地铁施工变形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工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常常危及周边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安全,如何有效预测和控制地表沉降已成为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论述了三种常用的变形预测方法——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和灰色理论分析法,分别利用这三种方法对广州地铁土建工程盾构法施工、矿山法施工和明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与工程实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各种预测方法适用的施工工法、地质条件范围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芳  贺少辉  刘军  曹瑞琅 《岩土力学》2012,33(Z2):289-296
在盾构隧道基础上结合浅埋暗挖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地铁车站和盾构隧道施工之间的矛盾。北京地铁14号线试验段采用外径为10 m的土压平衡盾构修建,试验段上的车站结合PBA法(洞桩法)扩挖而成。综合运用预测地表沉降的经验公式、相关统计资料和规范,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大断面盾构隧道结合洞桩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过程进行地表沉降分析。结合北京地铁车站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值和现有地铁车站地表沉降统计数据,提出较为合理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并按照三级控制的管理方法,分级分步进行地表沉降控制,研究结果对指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表沉降是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最关心的工程问题之一,关乎近邻建筑物能否正常运营及盾构能否正常施工。故本文以地表沉降为关键目标进行地铁盾构参数研究。将影响地表沉降的盾构参数概括为开挖面支护压力比和等代层弹性模量。在此基础上,以长沙地铁1号线南门口—侯家塘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对不同盾构参数下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挖面支护压力比及等代层弹性模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区段的盾构参数建议值。研究同时得出了在建议盾构参数下,研究区段发生地表沉降的范围及地表沉降最大值。为长沙地铁后续建设及其他城市地铁建设盾构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房倩  张顶立 《岩土力学》2006,27(Z1):406-411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城市地铁车站,开挖将不可避免地扰动土层引起地表沉降,从而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造成危害。由于地铁车站洞室的断面较大,大多采用分步开挖的方式施工,采用变位分配的方法通过预测每一步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将最终的地表沉降分解到各个施工步序中,从而建立起各个阶段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这样,就可以通过加强对各个阶段的地表沉降的控制来实现对地表沉降进行整体控制的目的。而通过地质勘测所得的参数往往不能满足变位分配所依赖的数值模拟的要求,因此,反分析作为一种有效地补充手段来获得适合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的力学参数。详细介绍了位移正反分析的特点、模型的建立条件和分析步骤,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位移正反分析在预测地表沉降,从而提出变位分配控制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由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计算,分析了盾构推进过程中地表处土体的位移和变形以及沉降分布规律,得出数值模拟的地铁隧道横向地面沉降分布曲线与实际沉降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暗挖地铁车站引起地表沉降拟合分析与Peck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广州地铁 3号线某车站 ,拟采用盾构开挖双线隧道基础上扩挖车站。运用FLAC3D进行了数值分析 ;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地表沉降曲线 ,并与Peck法经验曲线对比 ;分析得到了较为符合实际的地表沉降计算经验公式 ,可为地铁建设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佘芳涛  王永鑫  张玉 《岩土力学》2015,36(Z1):287-292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纵向沉降槽最大倾斜率及其出现的时机对地面和地下建筑物的安全评价非常重要。针对目前采用累积概率曲线描述纵向沉降曲线的不足,依据黄土地区地铁隧道暗挖施工引起地表纵向沉降槽特征的研究,寻求一种能反映地表纵向沉降规律的函数,引入掌子面地表位移释放率和地表纵向沉降最大斜率2个特征值,提出基于特征值的地表纵向沉降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地区暗挖法地铁隧道施工过程,老黄土-古土壤地层掌子面地表位移释放率和地表纵向沉降最大斜率均较大,饱和软黄土地层的较小。经过数学严密推导,提出一种考虑掌子面地表位移释放率和地表纵向沉降最大斜率的地表纵向沉降预测分析方法,分析了其随着特征值的敏感性,验证了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研究成果对于分析和预测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降对地面与地下建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汪振伟  付钢 《岩土力学》2009,30(Z2):418-421
地表沉降的研究工作大都集中在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情况,而对于矿山法城市双连拱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以重庆彭家花园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就矿山法双连拱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研究。在不同施工方法条件下,针对不同埋深、断面大小进行回归分析,从理论上弄清地表沉降的规律,根据实测资料,提出矿山法施工条件下地表沉降的预测公式。并结合三维数值模拟验证了回归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古城墙变形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建喜  张引合  冯超 《岩土力学》2011,32(Z1):445-0450
以西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下穿南门古城墙工程为依托,通过建立FLAC3D数值模型对可能的3种施工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建议将管片支护及壁后注浆、城门基础范围内土体化学注浆加固和城墙南面基础附近施工钻孔灌注桩的联合变形控制方案作为最优的可行性方案,并对该方案引起的古城墙变形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了监测方案。工程实践表明,建议的古城墙变形控制施工技术是合理的,隧道施工时引起的城墙和地表变形值处于安全值范围内。得到的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古城墙变形规律及其控制技术对西安地铁1号线下穿东西古城墙的安全施工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沈阳地铁一号线重工街站至启工街站区间隧道开挖引发地面沉降变形的问题,利用现场实测的地表沉降变形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网络训练与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很好地表达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序列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所得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很好,是预测地铁施工引发地面沉降变形的一种有效方法,能为沈阳地铁隧道的设计及施工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宁波软土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轨道交通1号线望春桥站—泽民站区间盾构施工地表沉降测试,分析了宁波软土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而采用Peck公式、Celestino法、Vorster法、Sagaseta法、LoganathanPoulos法、Chi法、Park法、Yoshikoshi法、VerruijtBooker法、Loganathan法对横向地表沉降,采用Sagaseta法、修正Sagaseta法、Yoshikoshi法、修正Yoshikoshi法对纵向地表沉降分别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宁波软土地层条件下,监测断面4D范围内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快,沉降变化速率较大;Peck公式、Celestino法、Vorster法、Chi法、Yoshikoshi法及Loganathan法对横向地表沉降拟合效果较好,纵向地表沉降宜采用修正Yoshikoshi法和修正Sagaseta法,为宁波以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铁二号线下穿城墙及钟楼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永生 《岩土力学》2010,31(1):223-228
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国家级文物--城墙北门、南门及钟楼保护区在施工期以及运营期对古建筑物的影响,提出1套城墙北门、南门及钟楼的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比分析了穿过城墙北门、南门及钟楼的地铁几种设计施工方案,最终采纳地铁线路双侧分绕古建筑物、隔离桩基础加固以及加固古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处理效果分析得出,城墙北门、南门及钟楼加固后地铁影响效果减小2/3。施工期监测数据表明,古建筑物沉降位移比实际预测位移要小,沉降位移均在保护设计范围之内,论证了保护措施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分析了地铁运营振动对城墙影响,并提出减振措施以及减振效果分析。通过方案选取、数值分析、具体实施以及实时监测,提出并论证一套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隧道穿越古建筑物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江帅  朱勇  栗青  周辉  涂洪亮  杨凡杰 《岩土力学》2022,43(1):195-204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围岩产生扰动引起地表沉降,动态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是确保地表建构筑物与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基础。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难以准确动态预测的问题,在定义纵向开挖度系数? 的基础上,建立横向地表沉降动态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描述同一监测位置沉降曲线随掌子面推进而不断变化的规律,实现施工现场沉降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在特定约束条件下,该模型能够退化为Peck模型以及随机介质理论预测模型;通过现场施工验证了该动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基于纵向开挖度系数? 将隧道沿纵向分为强烈、中度和轻度共3个影响段,较好地反映了开挖掌子面在不同位置对同一监测截面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建筑物和隔离桩对地表沉降曲线的影响可知,建筑物与其附近地层呈现出协同变形、共同承载的特征,在隧道一侧添加地质钻隔离桩对该侧地表沉降值的减小程度可达71.9%。研究成果对滇中引水工程现场施工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裂缝是西安市典型的城市地质灾害,地下水位的变化是诱发地裂缝活动的重要因素。以西安地铁六号线暗挖段施工降水为研究背景,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地裂缝场地施工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和地层应力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表沉降量上盘大于下盘,地裂缝带两侧地表存在差异沉降的现象,最大差异沉降量与地下水位下降深度近似呈直线关系;不同位置处地表的横向沉降呈现出"Z"形的变化特征,差异沉降区随地裂缝位置的变动而变化,且差异沉降量与横向地表位置近似呈二次函数曲线关系;地层竖向应力随着地下水位下降而增大,地裂缝位置处地层应力存在突变现象,上下盘应力影响区与地层深度近似呈三次函数曲线关系;基于分层总和法计算了地下水位下降时地表沉降量的解析解,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了计算地表最大沉降量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可为地裂缝场地地铁隧道及其他地下工程安全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层中盾构法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是施工中最为关心问题。依托上海迎宾三路?14.27 m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工程,通过在试验段布设监测断面、调整施工参数,研究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分布和发展规律。通过分析发现,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土舱压力和同步注浆参数的设定决定了地表沉降的发展规律,其中同步注浆的参数设定对于控制地表沉降起关键作用。同步注浆填充效果不佳会导致盾尾上方较大范围内地表沉降发展明显,距离盾尾越近,沉降速率越大,而填充效果较好时,地表沉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Peck公式比较适于盾尾间隙填充效果不佳的情况。另外,监测数据揭示,盾构停推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地表沉降持续发展,距离盾尾越近的位置地表沉降发展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8.
韩昌瑞  贺光宗  王贵宾 《岩土力学》2011,32(Z2):484-487
近年来为满足规划、平面线型要求,受地形、地质、地面构筑物的影响,双线地铁隧道呈迅猛增加的趋势。且大多数地铁区间隧道中,通常在同一埋深地层平行修筑两条隧道。广州轨道交通5号线淘金―区庄区间隧道具有穿越地层复杂、隧道断面、间距、埋深均随里程而变化的特点。两条隧道的开挖将导致地表沉降相互影响,沉降预测更加困难。在概化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反演得到地层参数,选择典型隧道断面及地质剖面,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不同间距、隧道埋深以及地层情况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得出一定的规律,预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以指导实际工程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9.
黄土隧道洞口施工地表沉降开裂影响施工安全,以往采用Peck公式进行研究,存在预测精度等问题。为更准确地预测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地表沉降,以临夏-大河家高速公路胡林家隧道为例,基于进口段实测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法对Peck公式进行优化。引入最大沉降量Smax修正系数α、降槽宽度i的修正系数β和隧道开挖进尺对最大沉降量影响的系数α1,确定修正系数得出Peck修正公式。基于洞口浅埋段开挖进尺与最大沉降间的影响关系,发现埋深对Smax修正系数与沉降槽宽度的作用规律,构建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关系模型。实测数据样本点分布在修正后的Peck公式上下限之间,修正后的Peck公式误差减少,对临夏等地区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的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各城市地下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开挖引起周围结构损坏甚至塌陷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合理地预测地表沉降对于保护地面建(构)筑物具有重要意义。将地表沉降速度系数与三维镜像法相结合,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的隧道地表沉降计算方法,并以深圳某地铁区间隧道为例,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并利用该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隧道停止施工时地表横、纵向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参数分析明确了地表沉降量与地表沉降速度的时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量与地表纵向沉降最大斜率随停工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地表最大沉降速度随开挖速度与沉降速度系数的增大呈对数型函数增长,但地表最终沉降量受二者的影响较小;地表最终沉降量和地表最大沉降速度随地层损失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地表最大沉降速度出现的时间与地层损失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