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成矿旋回     
自从1948年毕里宾提出关于地壳活动带成矿作用的重要概念以来,地槽区内生成矿作用的学说得到了发展.众所周知,这个学说的基本点可以归结为这样一种思想,即一定的岩浆岩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床,产生于活动地槽转化为相对稳定的褶皱区的各个连续阶段之中.与此同时,斯塔里茨基等人开始了古地台成矿作用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主要是由于舍格洛夫及卡尔波娃有关活化区成矿作用的著作,使古老地台与年青地台的成矿作用研究更加深入了,并对此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不仅如此,综合上面提到的以及其他成矿研究的成果,现在  相似文献   

2.
1.几种较有影响大地构造观当前出现了多学科,多方面探讨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的好形势,出现了各种的构造观,比较有影响的有:1.1 地槽—地台构造观按萨洛普(Salop)的意见前寒武构造单元的演化;太古宙时(35亿年前隐生宙)地壳处于完全活动阶段,未分异成相对稳定的和相对活动的构造单元;原生宙(35亿年)开始,地壳演化进入地槽—地台阶段,其中老原生代(35—27亿年)地壳分成二个构造单元—原始地台和优地槽;到中原生代(27—19.5亿年)地槽系本身发生分化,在优地槽边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1959,19(9):392-401
一、大地构造图的意义大地构造图是一种用各种颜色及花纹来表示地球表面一个大区域的地质发展过程和地质构造特点的图件。图上主要应该标明的有:相对稳定的地台地带的形状、范围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和特点;相对活动的地槽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地洼区的一些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瑞华 《地球化学》1978,(3):179-193
地洼区又称活化区,是陈国达提出的一个新的地壳基本构造单元。它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其中一般地包括地槽区(属于活动区)转化为地台区(属于“稳定”区)这两个阶段之后,地台区衰亡,转化(也称活化,即向活动区转化)而成的后地台阶段新型活动区。  相似文献   

5.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在地球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大地构造是地壳改造和建造、形变和形成的总合。地壳的运动和发展不是活动向稳定,也不是相对活动和相对稳定之间的转化;更不是几个板块漫无边际的漂流。地槽、地台、地洼、断褶、断拗、断块、地壳波浪等实质是地壳拗陷、隆起等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6.
鸡笼山金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笼山金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由于具有矿化范围小、储量大等特殊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笔者通过野外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对鸡笼山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成矿作用过程。 1 成矿地质特征概况鸡笼山矿床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境内,为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区中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阳新地穹列,大地构造发展边上至少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等阶段。前震旦纪处于地槽以及前地槽发展阶段,区域上未见同期构造层出露。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7.
1国际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1)槽-台学说独领风骚百年 20世纪中期以前,世界上关于地壳演化规律问题的理论,最流行的一直是1859年由美、奥等国学者提出的"地槽-地台学说”,简称槽台说,视为不可触犯的真理.该学说认为:大地构造发展过程是:地槽区→地台区.在找矿意义上认为,地槽区为活动区,岩浆活动强烈,金属矿床较多;地台区为稳定区,岩浆活动微弱,金属矿床较少.一本前苏联的<怎样找金属矿>的书说"到地台区去找寻金属矿是徒劳无功的”.  相似文献   

8.
地台区的海进、海退 ,分别与相邻地槽区的造盆和造山运动伴生这一普遍现象 ,主要是在重力均衡作用下 ,上地幔流变层 (软流层 ,异常地幔 )物质侧向迁移所致。地槽区造盆运动 ,造成该区地壳减薄 ,从而在重力均衡作用下 ,相邻地台区的上地幔流变层物质便向该区顺层流入 ,促使其上地幔隆起。地台区上地幔流变层物质大量他流 ,势必引起地壳沉降 ,产生海进。华北地台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整体沉降 ,形成了中国重要的石炭二叠纪聚煤区 ,便与其南北两侧秦岭和中亚蒙古地槽区在该时期的造盆运动有关。地槽区的造山运动 ,造成该区地壳加厚 ,从而在重力均衡作用下 ,该区隆起的上地幔流变层物质 ,又流回相邻地台区 ,促使地台区地壳抬升 ,产生海退。华北地台区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抬升剥蚀和从早二叠世晚期起转入陆相沉积发展阶段 ,便分别与南北两侧的秦岭和中亚蒙古地槽区于加里东早期和华力西晚期的造山运动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地台是地壳的兩大基本搆造單元——即地槽区和地台区——之一。和地槽区相反,它是一个業已“穩定了”的地区。过去在人們的观念中,所有地台区域那是“穩定”的,但据苏联学者的研究結果,实际上有些地台建成以后,經过或長或短的“穩定”时期以后,曾出現过强烈的、顯非一般地台所常有的活动。这种有过重新活动的地台,叫做“活化地台”。如同我們所知,活化地台在中國境內分布特广(参考)。所以正确地辨識这种構造区域对于我們  相似文献   

10.
元谋混合岩     
刘存林 《地质论评》1960,20(6):229-231
元谋位于滇西北,紧邻云南与四川交界部位。元谋从大地构造单元看,位于康滇台背斜中部。前震旦纪时,本区为一地槽,有极厚的昆阳统沉积,在沉积过程中地壳不稳定,有小规模的基性岩浆活动,之后地壳逐渐隆起,发生强烈的褶皱和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并伴随有南北向大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处扬子准地台西侧与松潘—甘孜褶皱系东侧的交接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背景对形成铅锌等多金属矿产十分有利。 东部地台区,晋宁—澄江运动结束了早期地槽历史之后,在古老基底之上从晚震旦世直至中三叠世,连续沉积发育着厚达8000米以上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盖层,进入较稳定的地台发展时期,铅锌矿赋存于各地层层位中,绝大多数为层控型矿床。西部地槽区,印支  相似文献   

12.
地台区的海进,海退,分别与相邻地槽区的造盆和造山运动伴生这一普遍现象,主要是在重力均衡作用下,上地幔流变层(软流层,异常地幔)物质侧向迁移所致,地槽区造盆运动,该区地壳减薄,从而在重力均衡作用下,相邻地台区的上地幔流变层物质便向该区顺层主,促使其上地幔隆起,地台区上地幔流变层物质大量他流,势必引起地壳沉降,产生海进,华冱地台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整体沉降,形成了中国重要的石炭-二叠纪聚煤区,便成该区地壳加厚,从而在重力均衡作用下,该区隆起的上地幔流变层物质,又流加相邻地台区,促使地台区地壳抬生,产生海退。华北地台区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抬升肃蚀和从早二叠世晚期起转入陆相沉积发展阶段,便分别与南北两侧的秦岭和中亚-蒙石地槽区于加里东早期和华力西晚期的造山运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地学科技期刊中华北地台、华北克拉通、华北板块、华北古陆、华北地块等词汇比较常见,但使用比较混乱,有必要梳理这几个名词的定义及用法,以便在这些词汇使用上有一个统一性。槽台学说基于地壳活动和稳定性的差别,将地壳的一级构造单元划分为地槽(褶皱系)和地台;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表层是由为数不多的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块拼合起来的,将六大板块作为全球的一级构造单元,并将分隔它们的边界也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九瑞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之西段,南北分别与江南台隆、淮阳隆起毗邻,处于构造转折部位。已知矿床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和层控型,其中层控型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区域地质背景中特定地层、岩相及构造部位的控制,具层、相、位控矿特点。矿床周围有大片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出露,局部出露奧陶系地层。前奥陶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分布于西南及东南边缘。区内构造发育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地槽发展阶段、准地台发展阶段和大陆边缘活动阶段,具多元结构特点。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槽型沉积褶皱回返转为准地台,形成近EW  相似文献   

15.
四川的地层发育齐全,从上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全省具双层结构特点的前震旦系基底。在晚震旦世一三叠纪,四川东、西部地区地质发展迥然不同,东部地区进入地台发展阶段。而西部仍处于地槽活动状态。变质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及东部的西边缘。东部仅有前震旦系变质,而西部三叠系以下地层均已变质。晋宁、印支、喜马拉雅运动是四川重要的构造运动。全省可分为四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杨子准地台、松潘—甘孜褶皱系、三江褶皱系和秦岭褶皱系。杨子准地台自震旦纪开始进入地台发展阶段,松潘—甘孜褶皱系与三江褶皱系经历两次地槽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张尔匡 《地质论评》1959,19(3):133-137
一、前言宣化地区属于冀热山地的地质构造单元。在震旦纪前,冀热山地即形成古陆。震旦纪时大部活化转为“次生地槽”,经过一度露出海面和一定长期的稳定后,在古生代末期又开始了局部活动;中生代以来其活动更加广泛和剧烈,是中国地台上一个显著的“活化区”。  相似文献   

17.
范锡朋 《地质论评》1964,22(1):8-13
大地构造最新的研究材料,证实了地壳发展的不可逆性。Е.В.巴甫洛夫斯基的“穹折运动”、Б.Л.李奇可夫所谓的“新造山带”以及“块断带”、“活化地台”和我国学者陈国达关于“地洼”的学说等等,都正确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即:大陆地台某些地段晚近的发展显然不能包括于地槽与地台的概念中。最完善的地槽  相似文献   

18.
中原生代     
中原生代的一般特征中原生代包括表壳岩和深成岩,它们形成于基诺兰地壳变动之后或在它的末期,一直到2000—1900百万年前卡累利阿地壳运动结束才完成,因此这个代约800百万年。存加拿大称阿费布,澳大利亚称努拉津。世界范围成型为卡累利阿超群。主要沉积建造类型有地台型、冒地槽型和优地槽型。以地台型和冒地槽型发育最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山地槽的形成和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过去的资料和两年来天山构造分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用多旋回构造观点结合板块构造的理论,对中国天山地槽的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基本特点提出以下认识供讨论,不妥之处希指正.一、中国天山地槽发生的地质背景天山地槽位于西伯利亚古大陆与古中国大陆之间的中亚一蒙古古洋区南缘(或称北方)海槽南缘).该地槽区,具有相向离陆向洋不对称迁移的明显特点,致使陆缘区不断“固化”、大陆增生、古海槽消失、古大陆对接,这是地质界公认的地质事实.天山地槽是处于塔里木大陆型地壳与北方海槽大洋型地壳之间的过渡型地壳的部位.确切地说,它的基底性质南部属大陆(塔里木地台)的活动边缘,北部属古洋壳的南缘,整个基底性质是固结性差.结构不均一.活动性较强.这是天山地槽发生和该褶皱带形成的地质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一华南地壳的大地构造发展,普遍地经历了“地槽——地台——裂陷活化”三大重要发展阶段。其中以地槽阶段历时最长(约占各区地质发展历史的三分之二)、过程复杂、内容丰富,是华南大地构造的基础。也是我们纵横分割性研究华南区域地质演化特征的起点。地槽,是地球内外部营力联合作用下,导致地壳表层与深层乃至地幔物质直接汇集在地壳表面环境中,接受改造加工而重新分异、组合、凝聚,为建造稳定硅铝大陆迅速準备和不断提供丰富物质的场所。同时,也是粘连破裂的大陆和牵引大陆向海洋扩展、增生的动因。当地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