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龙泉山断裂带属龙门山前陆隆起,与青藏高原龙门山的隆升演化密切相关。为探讨龙泉山断裂带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及年代特征,在该断裂带不同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样品中的石英颗粒进行了痕迹微形貌和溶蚀微形貌观察,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了样品断层的最新活动年龄,并结合区域地震资料,进一步研究了龙泉山断裂带断层的发震潜力。结果表明: 龙泉山断裂带断层运动方式以黏滑为主,兼蠕滑; 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强烈活动时间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也有明显断层活动,全新世断层活动不明显; SEM 、ESR、热释光(TL)测得的断层最新活动年龄为(1 210±121)~(110±10.0) ka; 最新活动年代和活动性具有分段性,中段断层活动性较弱,北段和南段断层活动性较强。总之,龙泉山断裂带为1条活动性断裂带,具有一定的发震潜力,地震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但相比其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带,其活动性已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帕米尔东北缘的活动断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卫星遥感图像的详细地质解译分析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与地貌观察,对帕米尔东北缘山前与印度-亚欧大陆碰撞相关的活动断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NW-NWW走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南倾逆冲断层,并伴随有强烈的右旋走滑分量。流经活动断层带的水系显示出右旋累积位错:小水系的水平位错量为4.0-20.0m,大河流的水平位错量达8-12km。沿断层带的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也显示出一致的水平位错,位错量为8-12km。这些证明表明,帕米尔东南山前的NW-NWW走向的断层很可能开始于上新世末期至早更新世早期(2.2-3Ma)。研究结果首次厘定了帕米尔东北缘山前与向北逆冲相伴随的右旋走滑速率在第四纪期间达4.0-6.8mm/a。根据与现代地震活动相关的活断层分析,推测帕米尔东北缘山前7级以上地震重复周期为1000a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厘定了清江下游主要活动断层的现今几何轨迹结构,并从几何形态、结构特性和现今活动性三方面对其进行自然段划分;进而利用分形分维分析,估算活动断层不同区段轨迹结构的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每一个断层段具有一个特征性的分维值,轨迹结构越复杂,分维值越高,现今活动性越强;其中,仙女山断层带中段分维值最高, D= 1257,而松园坪断层北段最低, D= 1018。结合地震活动分析发现:仙女山断层带是清江下游现今活动最强的活动断裂;仙女山断层带的中小地震活动,具有间歇式 分段振荡迁移的特性;时间上地震活动期为1~5a,相对平静期为10a 左右;空间上地震活动从南段开始,振荡迁移到北段,然后又向中段迁移,目前地震活动似乎正在向中南段边界迁移;并且,中南段断裂轨迹结构比北段复杂,分维值也高,地震活动强度相对较大,因此,未来仙女山断层带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 Ms= 50 级左右)将主要集中于中南段,而不是北段。  相似文献   

4.
活断层探测是断层活动性评判的基础,也是天然地震灾害预防的依据,而浅层地震勘探是活断层探测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目前利用浅层地震方法评判断层活动性的能力亟待提高.通过构建了不同宽度破碎带的活断层理论模型,采用二维粘弹性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波场响应特征模拟,运用希尔伯特变换方法提取了瞬时频率和相位属性.结果表明:地震水平叠加剖面和瞬时属性相结合可有效获取穿过第四系活断层的响应特征和实现断层活动性评判;当相干噪声达到30%时,水平叠加和瞬时频率属性剖面已难以追踪第四系中弱反射信号,而瞬时相位属性剖面仍可有效追踪;在实际活断层判定中,水平叠加、瞬时频率与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剖面均可判断断层的存在,而穿过第四系的断层 (或破碎带) 特征瞬时相位属性最为明显和突出,水平叠加剖面次之,瞬时相位地震属性是判定断层活动性的重要和有效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马瑾 《地学前缘》1999,6(4):363-370
讨论活动块体在地震活动中的作用。板缘地震在空间上呈线性分布,而中国大陆地震在空间上呈片状分布。大陆强震往往涉及两个以上方向断层的活动,且强震往往沿块体边界迁移或在其两侧断层上对迁。一些强震前后由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映的P轴方向往往发生近90°的转向,这种现象难以用区域应力方向变化来解释,但可从块体活动角度出发,用块体两个边界断层的先后错动来解释。地震前异常的远程效应、震后烈度异常分布图像以及地震序列特点等也显示了活动块体的作用。不同地区由地震活动性推测的块体活动方式有所差别,其原因可能和区域主压应力轴与块体两个边界断层走向的夹角不同有关。据此认为,在分析中国地震活动时要把视角从以活动断层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块体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利用断点移动法可以定量分析断层活动性。断点移动法从断点移动距离、断点移动速率和断点移动角度3个方面综合分析断层活动性,具有精确表征断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活动性、定位断层运动方向、判断断层活动类型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运用断点移动法对柴达木盆地阿拉尔断层的活动性进行了精细解剖,阿拉尔断层各部位垂向移动距离和横向移动距离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断层活动强度在晚渐新世(E~2_3)及晚上新世(N~3_2)最大,中上新世(N~2_2)为活动最弱期;构造演化过程中,阿拉尔断层西部为高角度断层向低角度断层演化,断层中部和东部为低角度断层向高角度断层演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石屏-建水断裂带西北段断层错断8条河流的几何形态研究,发现河流水平位错量(△h)与断层线以上河长(L)、汇水面积(A)及断裂带宽度(W)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表明研究区内的断层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较大的变化.同时通过对这几条河流的纵剖面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断层活动的水平分量远远大于垂直分量,水平运动将河道拉长,形成“水坝”效应,使上游河道发生堆积,下游河道发生侵蚀.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岩性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汶川地震破裂带南段虹口乡八角庙地区地表断裂带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结合汶川地震科学钻探1号孔(WFSD-1)岩芯部分研究成果,探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物质组成及其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映秀-北川断裂带由很多次级小规模断裂(破碎带)以及夹持其中的块体所构成,其中断层泥的厚度由几毫米到25cm不等,与WFSD-1岩芯记录的地震断裂现象基本一致.从虹口乡八角庙露头来看,映秀-北川断裂带整体宽约120m,分布有近80条含有断层泥的次级断裂带.以台湾车笼埔断裂钻探项目(TCDP)和汶川地震科学钻探(WFSD)研究来看,一次大地震只能形成几毫米至约2cm厚的断层泥,推断映秀-北川断裂带中每层断层泥至少发生过1次到13次地震,该区总厚度约150cm的断层泥中发生地震次数至少为183次,说明沿着映秀-北川断裂带重复发生过多次强地震活动.每次地震活动并不完全沿袭老的地震断裂主滑移带滑动,而是沿着断层泥边部区域滑动.从整个断裂带中断层泥分布特征来看,地震断裂活动具有向断裂下盘迁移的趋势,并且断层泥的厚度与断裂活动性成正比关系,表明断裂带宽度与地震活动次数及其演化历史有着成因上的直接联系,多次地震活动叠加可能是龙门山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活断层的定义与分类——历史、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中海 《地球学报》2019,40(5):661-697
活断层是在最近地质时期持续活动, 并且未来仍将活动的断裂。活断层作为破坏性地震的主要危险源及其可能衍生的多种潜在灾害作用, 意味着它的存在对所在区域的城镇发展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难以回避的灾害风险问题。而中国是世界上活断层数量多且遭受相关灾害影响特别严重的国家之一, 如何科学评价活断层危险性且有效减轻相关的灾害风险必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而活断层定义和分类是评价活断层灾害风险的重要依据。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 介绍并总结了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相关的规范标准以及活断层编图与空间数据库建设工程等所采用的活断层定义和分类方案。综合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活断层定义及分类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区域的现今构造动力学背景、现有技术手段及地质上的可操作性、应用目的和社会对活断层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等因素。活断层定义的关键是过去活动时限及潜在发震能力的选择或确定, 前者涉及“新构造、第四纪、晚第四纪、全新世和历史上”共5个不同时间尺度, 后者包括“M≥5.0的破坏性地震、M≥6.0的强震和M≥6.5的可能产生地表位移或变形的地震”共3类。晚第四纪和全新世等短时间尺度的活断层定义适合应用于构造活动强烈的板块边界带, 但第四纪和新构造等长时间尺度的活断层定义在板内变形区和稳定大陆区, 或包含了多种不同活动构造域的区域更为可取。而M≥5.0地震适用于作为区域性防震减灾的震级标准, M≥6.5地震一般可作为活断层避让规范或法规中的标准。国内外最常见的活断层分类方案是基于断裂活动强度与频度(主要通过断层滑动速率与地震复发间隔两个定量参数来体现)和活动时代的分类。但在确定不同级别断层的具体定量参数时, 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主要活断层活动强度和活动时代的差异性与现有数据的多寡及有效性, 从而达到分类方案可有效区分不同级别活动断裂的目的。另外, 活断层评价中还经常涉及活断层的活动性与危险性问题, 前者反映的是断裂过去的活动状态, 主要通过断层的最新活动时间、平均滑动速率和大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等定量参数体现, 而断层的危险性主要针对的是活断层在人类社会所关心时段内或工程寿命期内, 断裂活动可能造成的灾害及其风险程度, 需要在判定断裂活动性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未来强震可能出现的位置、震级的大小、地表断层的分布以及一旦发生强震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等, 通过合理区分出断层的危险性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工程规划建设部门有效减轻、防控或管理活断层灾害风险提供更具实用性的依据。目前, 世界上活断层比较发育且灾害影响显著的典型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全国范围内的活断层普查工作, 并把综合编制可更新的且公开共享的全国性活断层图及空间数据库作为长期且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 以及有效应对活断层灾害风险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其中美国西部地州和新西兰等制定的活断层避让法规或规范, 非常值得活断层数量多且相关灾害问题突出的中国或类似的国家和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潜在地震变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莫高窟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潜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地震的断层弹性位错理论,采用位移水平分布的抛物线模型,假定三危山断层分别发生5.5、6.0和6.5级地震情况下,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计算了莫高窟地区的潜在地震变形。给出了在震级5.5、6.0及6.5级三种情况断层逆冲和水平走滑两种活动方式下,莫高窟区的地震位移和应变值,供石窟的抗震设防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凉山断裂带中段普雄河断裂、甘洛-汉源断裂、洪溪-美姑断裂进行野外的氡气测量,分析讨论各断裂带的氡气特征、相对活动性强弱以及与现代地震的发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条断裂均表现出氡气多峰异常的特征,指示其为多条断层或隐伏断层组成的构造带。其中,普雄河断裂带由6条断层组成、甘洛-汉源断裂带由3条主要断层组成、洪溪-美姑断裂由3条断层组成;与野外及地形地貌有着较好的对应性;(2)3条断裂带内各断层氡气最大峰背比介于3.89~16.30;异常平均峰背比介于3.11~7.09;异常平均值/异常下限值介于1.82~4.15,相对活动性判别表明,虽然普雄河断裂带最宽,次级断层最为发育,但甘洛-汉源断裂的活动性却更强,表明中生代以来的控盆作用更明显;(3)与区内已有发震断层资料对比总结出,当断层氡气异常平均峰背比介于4.67~5.12、异常平均值与异常下限值比介于2.73~3.00时,断层具有发生5.0级中强震的能力。而甘洛-汉源断裂带中侯波日哈断层、瓦依拉达断层氡气异常平均峰背比介于5.52~7.09、异常平均值与异常下限值比介于3.23~4.15,因此具有发生大于5.0级中强震的可能,也为监测区内活动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复杂、形成时期上认识模糊的问题,通过重新制定适合孤岛地区的断层分级原则,落实了研究区的断层级别和各级断层的展布规律,并通过断层活动速率法详细研究了主干生长断层的活动期次及发育特点。结果表明,主干生长断层新生代的活动性主要表现为由Es4-E82+3-Es1逐渐减小的特点,Ed沉积期受东营运动影响多数活动性有所增强;Ng沉积期活动性普遍微弱。在后期的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早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开始复活,重新具有活动性,并在新近系地层中产生大量新生活动断层。由此才促使研究区浅部地层在中新世末主排烃期能够聚集大量油气,这也是构成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内罗毕—马拉巴铁路穿越东非大裂谷, 线路隧道穿越许多活动断裂带。在隧道结构设计中既要考虑地震作用, 还要考虑断层的位错作用。在隧道抗震和减震设计中, 将隧道结构设计成像链条一样的结构特性, 使得隧道结构随着地震作用和断层位错, 自动调整本身的变形, 而不会导致整体性破坏。为了分析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 建立了动力分析数值模型。将人工合成100 a超越概率2%的加速度时程作为水平地震作用, 在数值模型底部输入。计算分析了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响应规律和隧道结构的链条特性。计算表明链条一样的隧道结构能够很好地起到抗震消能作用。另外, 由于断层的位错作用造成隧道内限界减小, 使得隧道失去正常的通行功能。因此在断层位错设计中, 根据断层特点、接触网的型式, 综合考虑制定隧道断面扩挖尺寸。当断层位错发生影响正常交通运营时, 根据正断层的特点, 扩挖下盘隧道, 回填上盘隧道。调整线路坡度和接触网的绝缘距离、悬挂方式来消除断层的位错量, 从而实现隧道内线路正常通行条件, 而不用改建隧道二衬结构。  相似文献   

14.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研究揭示,中国南北地震带西南边缘的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活动性质由北段(江边以北)全新世伸展性左行走滑、向南逐步过渡为全新世早中期的剪切性左行走滑、至南段(罗川以南段)晚更新世挤压式整体抬升和全新世活动不明显特征.综合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的调查结果表明,元谋断裂带北段震害特点表现为地表形变、新滑坡体产生和老滑坡体复活、崩塌及地裂缝发育、泥石流和砂土液化等.断裂带中段(江边-罗川段)控制的盆地边缘主要发育了大面积洪积扇体,在水流作用下易引起泥石流;此外,老滑坡体复活、局部崩塌、软土变形和砂脉等现象也较发育.南段(罗川以南段)灾害则以沿断层破碎带的塌方、老滑坡体复活、局部泥石流等为主.元谋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地震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表明,该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影响着构造带上及其附近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断裂北段更易诱发中-强震,且该构造带晚更新世以来的伸展-剪切变形作用和地震活动均具有向南扩展的趋势.认识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变形特征与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对于深入探索青藏高原东南缘新构造期以来的构造变动、机理与引起的震害响应关系,以及进一步开展该区工程场地选址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对成都平原8条具有代表性的隐伏断层进行氡气测量,其研究表明其氡气特征除新津断层外其余都表现为多峰异常,成都平原隐伏断层大多为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可能有多个分支断层组成。位于成都平原中西部边缘的隐伏断层活动性强于东部的隐伏断层,表明成都平原隐伏断层活动性受龙门山构造的控制。通过该研究,为监测隐伏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康巴拉电站近场区内断层的活动性对工程的设计和坝址的选择极为重要。根据野外调查、ESR测年、断层泥石英形貌、地震活动性等综合分析,认为近场区除松岗断裂以外的其他断层在地表浅部晚更新世以来不具活动性,对工程建设基本不产生影响。松岗断裂中段深部小震频繁,地表未见活动证据,南段错断Ⅱ级阶地,因此中南段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北段晚更新世以来不具活动性;日部断裂与松岗断裂中段一样属于深部黏滑浅部闭锁型断层,这种断层可能会在未来地震中产生较大的地表变形,工程建设应避开此类断裂。活动的松岗断裂中南段的潜在地震危险性评估表明,其可能诱发的地震震级约Ms=6.95。拟选的上坝址由于距松岗断裂的安全距离不够,岩石物理条件较差,下坝址的利用落差较小等综合因素考虑,建议选择中坝址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走滑断层地震地表断裂位错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郭恩栋  王琼  刘智 《岩土力学》2013,34(5):1403-1408
为对一次地震中可能造成的地表断裂位错作出较准确的估计,采用拟静力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别对覆盖土层为粉质黏土和黏土情况下,走滑断层引发的地震地表断裂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根据历史震害数据回归拟合的震级M与基岩位错 的关系式以及数值计算结果,建立了震级M与地表位错 的关系式。公式中考虑了土层厚度H对地表位错 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根据震级M的大小通过统计公式来估算地表断裂位错 。结果表明,走滑断层引发的地震地表断裂位错不仅与震级的大小有关,还与土层厚度和土层性质有关;在相同震级作用下,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地表位错逐渐减小;在相同震级和相同土层厚度下,上覆土层为粉质黏土时产生的地表位错要大于上覆土层为黏土时产生的地表位错;根据拟合的公式估计出不同震级情况下可不考虑走滑断层影响的临界覆盖土层厚度值,有助于提高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美姑河断裂活动性研究及对水电工程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姑河断裂带穿越拟建的美姑河瓦洛水电站,其展布及活动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通过地貌、第四系、地质构造及地震等野外地质调查和断裂带石英形貌扫描、ESR测年等方法综合研究表明,美姑河断裂带是由3条断层组成的叠瓦断层带,在中更新世(Q2)以来已不具活动性,不属于活动断层,亦不具有诱发地震的能力,因此断裂带活动性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在三峡水库坝址区附近的茅坪镇我们钻了一口800m 深的钻孔.在该钻孔中,从155m 到790m,共进行了16个深度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平均方向N69°W.根据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得S_H=9.28 0.0137H(MPa)S_h=4.65 0.0110H(MPa)S_H=0.0268H(MPa)其中 S_H 为最大水平主应力;S_h 为最小水平主应力;S_v 为垂直主应力;H 为深度(单位为m).如果水库蓄水后水位增加130m,根据茅坪钻孔的原地应力测量资料及从实验得到的摩擦强度资料,对三峡水库坝址区附近的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讨论如下:(1)水库蓄水后,在 H<294m,的浅部,在方位合适的断层或节理上可能会有一些小的逆断层活动.(2)在294m相似文献   

20.
活动断层探测对于整个区域规划、抗震设防及减轻地震发生时对各种设施的破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华南地区经济发达,地震活动性较复杂,活动断层发育特征与华北、西北地区差别较大,第四系覆盖层薄,下伏基岩多为花岗岩地层,水网发育,以往常规地震方法探测活动断层难以获得较好的资料。为解决华南地区多因素影响下的活动断层探测问题,以深圳活动断层为研究基础,采用陆域高分辨率横波方法和水域高频纵波方法联合地震探测,实现了对深圳市活动断层的探测和地层的精细划分,探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揭露情况吻合较好。该技术可为华南地区活动断层探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