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湘西旅游"金三角"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群明 《热带地理》2004,24(2):196-200
随着"大三峡"旅游圈的形成,湘西旅游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开发湘西旅游"金三角",打造湖南旅游航母,是保证湘西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大湘西的旅游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营造张家界、吉首凤凰、沅陵3地旅游联动,实现三位一体,实施形象战略、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内核到外缘打造整体的湘西旅游"金三角",是实现湘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选择从旅游通道、开发序位、市场培育和旅游网络等方面逐步构建湘西旅游"金三角",使大湘西成为大三峡地区一个强大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采用面向对象的资源分类系统模型(WWTLM)对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及其所属的83个4A级和13个5A级旅游景区进行了分类,并以旅游圈理论和旅游域模型为基础,通过Visual Basic 6.0开发平台,利用专业GIS控件,采用集成二次开发的方式,对构建京津冀核心旅游圈进行研究。京津冀地区可成为旅游中心的城市有6个,分别为北京、天津、承德、廊坊、秦皇岛和石家庄,从旅游圈的级别和空间位置上看,北京旅游圈为一级旅游圈,承德,石家庄和秦皇岛为二级旅游圈,廊坊和天津为三级旅游圈,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旅游圈,以此带动其他旅游圈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旅游圈吸引物体系空间结构聚集分形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基于GIS技术,结合旅游域模型,获得长三角地区各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圈旅游吸引物数据,运用分形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认为各旅游圈旅游吸引物体系具有聚集分形特性,且存在三种不同类型,在相同类型中的各旅游圈旅游吸引物体系聚集维数值在无标度区间的变化也存在差异;空间结构基本上是从中心旅游吸引物点向周围腹地密度衰减的,在对应于Rs≤30km的无标度区间内,旅游圈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随机聚集维数值均在0.5左右,对应于其他无标度区间,随机聚集维数值多在1.35和1.80左右;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和上海等北部地区旅游圈旅游吸引物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维数值小于杭州,绍兴和宁波等南部地区的旅游圈,北部地区城市旅游圈旅游吸引物体系空间结构紧致性强于南部地区的城市旅游圈,北部旅游圈足以构建3日游的110km半径,南部旅游圈的实际范围则可能小于110km.  相似文献   

4.
大西安旅游圈:国内旅游客源空间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杨新军  马晓龙 《地理研究》2004,23(5):695-704
在西安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 ,对西安国内旅游市场以省域为单位进行划分。截取 1995、 1998、 2 0 0 1三年的旅游统计资料为断面 ,利用中心地标准距离公式 ,对不同时期西安国内旅游吸引半径和空间吸引力指标进行量化计算 ,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距离衰减的基本规律和西安国内旅游吸引力的发展与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 ,根据对 10个主要景点 2 0 0 0份抽样问卷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国内游客在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旅游景点的空间选择模式和行为特征 ,提出了大西安旅游圈的概念和范围 ,根据西安地区的区位、资源和设施实际 ,提出大西安旅游圈构建思路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在对“告别三峡游”的发展和问题进行介绍、描述和预测的基础上 ,从三峡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 ,应用事件旅游、系统动力学、旅游营销学的理论 ,对“告别三峡游”进行系统和动态的分析 ,试图从理论上论证三峡游下一阶段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 ,为类似的旅游运作提供借鉴。结论是“告别三峡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促销手段 ,可以短时促进旅游的发展 ,但是也具有极高的风险性 ,不能随便使用  相似文献   

6.
南京经济区域旅游业联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南京经济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的四大表征,确定了黄山-九华山旅游圈、以南京为中心的宁镇扬秦旅游圈以及以庐山为中心的九江旅游圈等旅游业的“三圈”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了培育区域旅游大市场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协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是,由于旅游缺乏区域协作,制约了该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基础、旅游协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区域旅游协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构建中的鄂西与渝东区域整合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该文论述构建“大三峡旅游经济团”的关键是实现鄂西与渝东的区域整合。鄂西与渝东在地缘和旅游开发上关系密切,但隶属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在新的形势下很有必要进行一体化开发。同时阐述区域整合和旅游一体化开发的意义,提出构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度和分析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的旅游竞争力,并采用锡尔I(O)系数方法对旅游竞争力水平的差异进行分解,通过市场、效益、贡献、资源、设施、人才、经济、交通和环境等9个细分指标揭示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旨在从不同侧面进一步认识东部沿海旅游...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冰川旅游资源空间开发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回顾中国冰川旅游的发展历程,分析冰川旅游发展的优劣势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围绕地域空间结构、立足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中心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形成网络市场"的"点-轴系统"规划思路,提出了中国冰川旅游"十心、三带、五区"的空间开发结构。伴随着青藏铁路复线工程、川藏与滇藏铁路的规划设计,以及在西部跨省区合作项目"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机遇下,中国将以其丰富而独特的冰川旅游资源,强烈地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三峡工程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变化的影响 ,指出三峡工程是促进长江三峡旅游空间格局演变的主导因素 ,预测长江三峡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趋势 ,针对即将产生的长江三峡旅游空间新格局 ,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归纳我国区域旅游6种开发模式,提出需要重视区域旅游功能系统导向模式,认为促进区域旅游功能系统演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变化、人文演进、利益博弈、制度创新和交通变迁。我国大三峡区域旅游功能系统急剧演进,神农架林区旅游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战略选择。神农架必须壮大以旅游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抓住进入中西部旅游经济圈的机遇,创新旅游产品,提高竞争力,在国际化进程中展示区域个性,打造“神农架”旅游品牌,通过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营销。最后,根据实例剖析认为,旅游功能系统演进将影响旅游经济组团的空间结构演变、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区域旅游营销合作面的拓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金利霞  方立刚  范建红 《热带地理》2007,27(1):66-70,85
概述了我国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发展概况,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管理和保护措施等为借鉴,探讨我国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的开发模式、开发战略与技术方法,并提出了生态科普与地质科技旅游并重模式、地质科技旅游为主生态科普等其他形式为辅的混合模式、生态科普为主地质科技旅游等为辅的混合模式共3种开发模式,重点突出地质公园科技旅游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探索地质景观三维动态重建技术的开发,以推动我国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向更高科技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山  沈正平  孙旭芳  马晓冬  安宇 《地理研究》2008,27(6):1444-1454
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合作战略模式,其协作基础为相似的空间认知要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和物态化的整合营销品牌。在分析国内外20多个旅游协作联盟的基础上,从地域联系、主题类型、空间结构和组织形式等4个视角,总结了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的12种基本类型,指出协作的基础理论是注意力经济学、协作网络共生理论和旅游产业集群理论。选取江苏扬州至山东济宁段运河为研究区域,分析其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状况,提出"千年运河,世纪风情"的运河文化主题,从组织体系、品牌营销、产品体系、保障机制、信息平台等5个方面进行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很大开发前途。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对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即多元性与丰富性,原生性与原创性,群众性和参与性,文化艺术价值高,濒危程度高。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开发对策,即科学指导,持续发展;全面普查,筛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整合资源,创新开发。  相似文献   

16.
乐山大佛旅游资源的国内旅游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介绍了评估非市场物品价值最有效的方法--旅行费用法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确定多目的地旅游权重和闲暇时间的机会成本的方法,计算得出乐山大佛景区的旅游权重为0.0774,时间机会价值取工资率的40%.以实际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费用支出法计算得出乐山大佛景区2003年旅行费用支出为4.08亿元,利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得出其旅游时间价值为0.67亿元,利用旅行费用法计算得出其消费者剩余为8.42亿元,国内旅游价值等于三者之和,为13.18亿元.表明乐山大佛的国内旅游价值是相当高的,其值主要受到旅行费用支出的影响,当然也受到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乐山地区的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及景点建设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影响下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三峡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三峡工程对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构造符合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并带动三峡区域尤其是三峡库区移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角度,对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的变化趋势和结构形态进行了阐述,具体为“一轴”模式将转变为“双核”模式、水陆分化模式、空间掠夺与“边缘回头”模式,“两极、三轴、三区、四带”的空间结构骨架和空间拓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伟大工程建设事件旅游开发研究--以三峡工程建设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事件旅游在世界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日趋上升,是西方旅游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之一,而中国对此研究还刚刚拉开帷幕。以三峡工程建设为例,在提出“伟大工程”概念并分析伟大工程建设的旅游吸引力后,提出了其旅游开发具有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关联效用强、动态变化明显和反映当代科技水平等特点。同时指出,在伟大工程建设事件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科学适度原则、阶段性与循序渐进原则、不利影响最小化原则、挖掘文化教育内涵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大强化了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整个通勤圈时空压缩2 h左右,提升幅度均呈现距离高铁增加而衰减现象,且省际城市间的变化大于省内城市间的变化,东三省的变化大于内蒙东部区域的变化。沿线城市在高铁开通后将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动能,并加快哈大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沿线城市“一日游”和“两日游”受益明显,偏远城市则在“七日游”方面受益较多;东北旅游应以高铁为契机,精心开发沿线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一体化合作,打造东北旅游新形象。高铁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提升旅游产业供求效率的同时,拉大了城市间旅游差距,不利于旅游产业协调性发展。今后应以高铁为核心完善快速交通干线布局,将更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纳入高铁通勤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